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stin3基因变异致成骨不全症一例报告
1
作者 张玄娥 王博 +1 位作者 胡孙君 周尊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4-590,共7页
成骨不全症(OI)是一类病因复杂的遗传性骨疾病,骨重建和骨矿化相关基因的变异可能引起成骨不全和骨质疏松的发生。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plastin3(PLS3)基因变异导致成骨不全症病例,PLS3基因编码蛋白对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具有重要作用。... 成骨不全症(OI)是一类病因复杂的遗传性骨疾病,骨重建和骨矿化相关基因的变异可能引起成骨不全和骨质疏松的发生。本文报道一例罕见的plastin3(PLS3)基因变异导致成骨不全症病例,PLS3基因编码蛋白对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具有重要作用。该患者为20岁女性,因反复骨痛入院,临床表现为脊柱侧弯、骨质疏松,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患者为PLS3基因c.1760+1G>T(exon15,NM_005032)杂合剪接突变。其父母均未发现该位点突变,提示为自发PLS3基因变异。本研究发现成骨不全症患者PLS3基因新突变位点c.1760+1G>T杂合剪接突变,丰富了中国人群成骨不全症PLS3基因致病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plastin3基因 剪接突变
下载PDF
鉴定AP-4是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上调L-plastin表达的转录因子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天歆 黄健 +5 位作者 许可慰 蔡清清 李泗耀 黄海 尹心宝 江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鉴定AP-4是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调控L-plastin表达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阐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在鉴定L-plastin启动子近3′端-216到1序列片段存在明显的转录活性的基础上,利用TFSEARCH软件分析该片段的序列,... 目的鉴定AP-4是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调控L-plastin表达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阐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在鉴定L-plastin启动子近3′端-216到1序列片段存在明显的转录活性的基础上,利用TFSEARCH软件分析该片段的序列,寻找可能调控L-plastin表达的非甾体激素类转录因子,并用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证实结合于该片段的转录因子,利用PCR定点突变法构建删除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重组子,并检测切除该片段序列后荧光素酶活性,研究该转录因子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调控L-plastin表达的作用。结果TFSEARCH软件分析表明在距转录起始点-199~-194bp处含有AP-4转录因子结合位点CAGCTG,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表明AP-4是结合于L-plastin启动子3′端序列CAGCTG的转录因子,删除AP-4结合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结论AP-4是促进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L-plastin AP-4 转录因子 非激素依赖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的非甾体激素类顺式作用元件的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天歆 黄健 +4 位作者 黄海 蔡清清 许可慰 尹心宝 江春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31-734,共4页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的非甾体激素类顺式作用元件序列,并鉴定其相应的转录因子与调控途径.方法:在切除L-plastin启动子中甾体类激素受体位点并建立相应的荧光素酶重组子的基础上,利用外切酶行巢式切除法分段切除L-plasti...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的非甾体激素类顺式作用元件序列,并鉴定其相应的转录因子与调控途径.方法:在切除L-plastin启动子中甾体类激素受体位点并建立相应的荧光素酶重组子的基础上,利用外切酶行巢式切除法分段切除L-plastin启动子基因序列,并建立相应的荧光素酶重组子,检测切除各启动子序列片段后有雄激素刺激组和无雄激素刺激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寻找调控L-plastin表达的非甾体激素类启动子基因序列所在位置,通过Transfect软件分析寻找对应的转录因子,再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切除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并进一步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从而获得调控L-plastin表达的非甾体激素类途径.结果:成功分段切除了L-plastin启动子,并建立了相应的荧光素酶重组子,转染细胞后在有及无双氢睾酮刺激下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发现在-206~1片段存在明显的非甾体激素受体类的调控途径,通过软件分析发现AP-4和SP-1可以与该片段结合.切除AP-4和SP-1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以AP-4尤为明显.结论:在L-plastin启动子中,除了甾体类激素受体途径,仍然存在其他非甾体类调控途径,该调控途径的结合位点主要在-206~1之间,可能是通过AP-4和SP-1与该片段的启动子基因序列结合来上调L-plastin基因表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L-plastin 荧光素酶 转录因子
下载PDF
L-plastin启动子调控下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桂英 孙红光 +3 位作者 王磊 田宇 杜柏榕 朱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966-969,共4页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及鉴定活性。方法:用2.4kb的L-plastin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蛋白,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后,流式细胞... 目的:构建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及鉴定活性。方法:用2.4kb的L-plastin启动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蛋白,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N-GFP,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后,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载体的肿瘤细胞特异性和活性。结果:仅在表达内源性L-plastin的肿瘤细胞和转化的293细胞中有GFP的表达,发光细胞比率较高,而且L-plastin启动子的活性与CMV启动子活性相当,而在其它细胞中没有检测到GFP的表达。结论:我们构建的pcDNA3.1PLN-GFP是一肿瘤特异性的高效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 L-plastin启动子 GFP 表达载体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及在位内膜的L-plastin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弛远 赵皤 王丹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L-plastin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L-plastin及雌激素受体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L-plastin与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L-plastin及雌激素受体在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L-plastin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其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位内膜(P<0.05);雌激素受体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且其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强于异位内膜(P<0.05)。结论:L-plastin和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均表达增高,且呈正相关。L-plastin可能通过与ER结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L-plastin可能是与雌激素代谢相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特异性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L-plastin 雌激素受体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形态学标本制作的新技术—Plastination
6
作者 张绍祥 何光篪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4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形态学标本 制作 plastinATION
下载PDF
鉴定调控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转录因子SP-1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天歆 黄健 +5 位作者 尹心宝 许可慰 叶枫 李泗耀 黄海 江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鉴定调控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阐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理。方法:在鉴定L-plastin启动子近3’端-216到1序列片段存在明显的转录活性的基础上,利用TFSEARCH软件分析该片段的序列,寻找调... 目的:鉴定调控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转录因子,进一步阐明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理。方法:在鉴定L-plastin启动子近3’端-216到1序列片段存在明显的转录活性的基础上,利用TFSEARCH软件分析该片段的序列,寻找调控L-plastin表达的非甾体激素类转录因子,并用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证实结合于该片段的转录因子,利用PCR定点突变法构建删除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重组子,并检测切除该片段序列后荧光素酶活性变化。结果:TFSEARCH软件分析表明在距转录起始点-54--41bp处含有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GTGGGGCGGGGA,凝胶滞后实验和超滞后实验表明SP-1是结合于L-plastin启动子3’端该序列的转录因子,删除SP-1结合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结论:SP-1是促进L-plastin在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中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L—plasfin 启动子 转录因子 Sp1
下载PDF
网素(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张璐 刘贵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L-plastin的表达。观察其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 目的探讨L-plast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6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L-plastin的表达。观察其在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分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在子宫内膜癌中L-plast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内膜及正常增生期内膜组织(P<0.01)。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plastin蛋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癌变的病理过程.L-plast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过度表达,L-plastin的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L-plast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中L-plastin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天歆 黄健 +4 位作者 黄海 蔡清清 许可慰 尹心宝 江春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11-614,共4页
目的研究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L-Plastin基因的调控作用,确定甾体类激素对前列腺癌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L-plastin启动子于含荧光素酶的pGL3质粒,利用PCR定点突变法依次构建切除ARE1、ARE2、ARE3、ERE序列的pGL3重组子,将重... 目的研究甾体类激素受体AR、ER对前列腺癌L-Plastin基因的调控作用,确定甾体类激素对前列腺癌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L-plastin启动子于含荧光素酶的pGL3质粒,利用PCR定点突变法依次构建切除ARE1、ARE2、ARE3、ERE序列的pGL3重组子,将重组子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检测荧光素酶强度,以了解ARE1、ARE2、ARE3、ER调控L-plastin表达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L-plastin启动子的荧光素酶pGL3重组子以及切除ARE1、ARE2、ARE3、ERE位点的重组子,将这些重组子转染细胞后其荧光素酶强度有明显改变,切除ARE1位点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1/3;切除ARE2后,荧光素酶活性与单纯切除ARE1相比下降1/2;切除ARE3后荧光素酶活性升高1倍;切除ERE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约4/5。结论在L-plastin启动子转录活性中ARE1、ARE2、ARE3、ERE在前列腺癌中对其下游基因L-plastin起到调控作用,ARE1、ARE2、ERE起促进作用,ARE3起抑制作用。而且,L-plastin启动子上存在其他受甾体类激素调控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L-plastin 甾体类激素受体 荧光素酶 转录因子 前列腺癌 调控作用 ER AR 荧光素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一个影响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多态性位点的成功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天歆 黄健 +5 位作者 蔡清清 谢文练 许可慰 叶枫 尹心宝 胡明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已发现的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一个多态性位点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L-plastin启动子序列,发现在距离转录起始点-1751上存在多态性位点T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文献报道的启动子序列质... 目的研究已发现的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一个多态性位点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L-plastin启动子序列,发现在距离转录起始点-1751上存在多态性位点T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文献报道的启动子序列质粒(-1751C),测定含-1751T质粒和含-1751C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用巢式PCR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和癌组织中该位点序列,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L-plastin启动子,并发现一个位于-1751的多态性位点(C/T);成功构建启动子序列含-1751C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测定表明(-1751C)质粒启动子转录活性为(-1751T)质粒的4~5倍,2者受到雄激素刺激后活性均升高;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性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患者和细胞株。结论鉴定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的L-plastin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含有不同碱基位点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L-plastin 多态性位点
原文传递
plast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杨卓 王丹波 +1 位作者 张德宇 张鑫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plastin(T亚型及L亚型)的表达在内异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007年5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内异症患者(36例,研究组)在位内膜...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plastin(T亚型及L亚型)的表达在内异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007年5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内异症患者(36例,研究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和非内异症、证实盆腔结构正常的妇女(22例,对照组)在位内膜中T-plastin及L-plastin的mRNA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月经周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T-plastin的表达水平(0.1519±0.0267)与正常在位内膜(0.1535±0.02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两者中T-plasti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中(0.1153±0.0151)的表达(P<0.01);研究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L-plastin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610±0.0126和0.1869±0.0268)显著高于对照组(0.1396±0.0088)(P<0.01),且异位内膜中显著高于在位内膜中(P<0.01)。(2)在研究组及对照组中,增殖期与分泌期T-plastin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中增殖期L-plastin表达水平(0.2028±0.0276)高于分泌期(0.1721±0.0157)(P<0.05),而其在位内膜及正常在位内膜中L-plastin表达水平在增殖期及分泌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lastin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plastin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L-plastin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涛 林天歆 +1 位作者 董文 黄健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L-plastin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Tm-shifting(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结合融解温度曲线分析法)分析方法,对82例前列腺癌人群和94例对照人群的L-plastin启动子SNP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L-plasti... 目的研究L-plastin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Tm-shifting(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结合融解温度曲线分析法)分析方法,对82例前列腺癌人群和94例对照人群的L-plastin启动子SNP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L-plastin启动子TT、CT、C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C在汉族前列腺癌患者及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前列腺癌组内不同病理分级中,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TT、CT、CC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前列腺癌组内不同临床分期中,与TT纯合子相比,CC纯合子前列腺癌Ⅳ期的风险增加至5.0倍(P<0.05)。结论 L-plastin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前列腺癌无相关,但该启动子多态性可能在预测前列腺癌进展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L—plastin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Plastin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霍永旭 张彤彤 +2 位作者 苏小娟 王思洋 杨春蕾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13-417,共5页
Plastin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与纤维状肌动蛋白结合,使纤维状肌动蛋白相互交联形成紧密的束状结构,起到稳定细胞肌动蛋白骨架以及调节细胞运动的作用。Plastin家族有三种亚型,组织特异性地在哺乳动物体内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并且... Plastin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与纤维状肌动蛋白结合,使纤维状肌动蛋白相互交联形成紧密的束状结构,起到稳定细胞肌动蛋白骨架以及调节细胞运动的作用。Plastin家族有三种亚型,组织特异性地在哺乳动物体内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并且在肿瘤内异常表达。研究Plastin家族蛋白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肿瘤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Plastin家族蛋白分子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在肿瘤中作用等的相关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tin 肌动蛋白 肿瘤细胞 迁移 侵袭
原文传递
Plastins regulate ectoplasmic specialization via its actin bundling activity on microfilaments in the rat testis 被引量:3
14
作者 Nan Li Chris KC Wong C Yan Cheng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16-722,共7页
Plastins are a family of actin binding proteins (ABPs) known to cross-link actin microfilaments in mammalian cells, creating actin microfilament bundles necessary to confer cell polarity and cell shape. Plastins als... Plastins are a family of actin binding proteins (ABPs) known to cross-link actin microfilaments in mammalian cells, creating actin microfilament bundles necessary to confer cell polarity and cell shape. Plastins also support cell movement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environment, involved in cell/tissu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y also confer plasticity to cells and tissues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or oth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e.g., inflammation). In the testis, the cell-cell anchoring junction unique to the testis that is found at the Sertoli cell-cell interface at the blood-testis barrier (BTB) and at the Sertoli-spermatid (e.g., 8-19 spermatids in the rat testis) is the basal and the apical ectoplasmic specialization (ES), respectively. The ES is an F-actin-rich anchoring junction constituted most notably by actin microfilament bundles. A recent report using RNAi that specifically knocks down plastin 3 has yielded some insightfu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mechanism by which plastin 3 regulates the status of actin microfilament bundles at the ES via its intrinsic actin filament bundling activity. Herein, we provide a brief review on the role of plastins in the testis in light of this report, which together with recent findings in the field, we propose a likely model by which plastins regulate ES function during the epithelial cycle of sDermatogenesis via their intrinsic activity on actin microfilament organization in the rat tes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 binding proteins actin bundling proteins CYTOSKELETON F-ACTIN fimbrins plastins seminiferous epithelial cycle SPERMATOGENESIS TESTIS
原文传递
生物塑化薄层连续断面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被引量:57
15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2 位作者 何光篪 徐美和 唐泽圣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用图像工作站为主机,组成三维重建系统,对包含有颅骨、脑干、垂体、血管、神经等多种结构的人体蝶鞍、斜坡区进行了三维重建观测。重建的所有结构均可以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用图像工作站为主机,组成三维重建系统,对包含有颅骨、脑干、垂体、血管、神经等多种结构的人体蝶鞍、斜坡区进行了三维重建观测。重建的所有结构均可以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所有结构均可在三维空间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或以不同速度连续旋转。三维显示一幅包含50个断面的图像,或转动一幅已重建的图像,仅用1.5s。对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断面标本制作技术和高性能的图像工作站,在编程时将极角排序连结算法和重心位置协调算法相结合,较之以往的三维重建研究,原始数据采集量大,采用了准确的图像输入方法,图像显示效果好,重建速度快,并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三维重建中准确定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三维重建 生物塑化 断面解剖 标本 解剖
下载PDF
颞骨及其邻近区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邱明国 张绍祥 +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 明确颞骨及相关结构的薄层断面形态 ,为该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颞骨制成横断、冠状及矢状位 3个方位的薄层断面 (片厚 1 2mm) ,对颞骨内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面神经等结构进行观... 目的 明确颞骨及相关结构的薄层断面形态 ,为该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将颞骨制成横断、冠状及矢状位 3个方位的薄层断面 (片厚 1 2mm) ,对颞骨内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面神经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塑化薄层断面可良好显示颞骨内结构。颞骨横断面有 11个层面 ,冠状断面有 12个层面 ,矢状断面有 13个层面 ,对各关键层面的结构进行了描述。结论 颞骨塑化薄层断面良好显示颞骨及内部结构的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computedtomography ,HRCT)、MRI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断层解剖 生物塑化 邻近区 薄层断面形态
下载PDF
生物塑化技术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何光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人体颅底部蝶鞍、斜坡区的生物塑化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生物塑化包括多项技术,如硅橡胶浸渍技术、多聚乳胶包埋技术、环氧树酯透明技术以及多聚树酯脑组织切片技术等。对生物标本进行塑化处理,特别是对软组... 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人体颅底部蝶鞍、斜坡区的生物塑化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生物塑化包括多项技术,如硅橡胶浸渍技术、多聚乳胶包埋技术、环氧树酯透明技术以及多聚树酯脑组织切片技术等。对生物标本进行塑化处理,特别是对软组织、含水量高的组织和器官,如心、肝、肺、肾、肌、关节等进行包埋,可使标本硬化、透明,可整体观察,也可制作切片。生物塑化的基本原理是选用液态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单体作为塑化剂,替代组织细胞内的水份,进行聚合固化,达到组织塑化的目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固定、脱水、真空浸渍和硬化处理四步,其中真空浸渍为关键步骤,浸渍过程中的压力调节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塑化 断面解剖 蝶鞍 标本保存
下载PDF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9
18
作者 黄竞卓 王韶亮 +3 位作者 刘婷 雷泽源 樊东力 黄春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通过手术整形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56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程度的畸形以及瘢痕组织的部位、范围等结合手外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通过手术整形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56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程度的畸形以及瘢痕组织的部位、范围等结合手外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手部瘢痕挛缩畸形。分析并比较手部功能及形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手术,移植皮片均成活,随访6个月手部外形及功能均基本恢复,无再次挛缩发生。结论对不同部位及程度的瘢痕挛缩需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案,且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恢复手部功能及形态,防止再次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烧伤 瘢痕挛缩 手术整形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蝶鞍区塑化薄片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何光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7-341,I001,共6页
为了给临床蝶鞍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用中年男性标本30例,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分别作成蝶鞍区连续横、矢、冠状薄片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垂体的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或上下径,对于垂体病变,宜... 为了给临床蝶鞍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用中年男性标本30例,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分别作成蝶鞍区连续横、矢、冠状薄片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垂体的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或上下径,对于垂体病变,宜进行三方位的对照观察,以了解垂体的形态变化。展神经与海绵窦外侧壁之间有间隙存在,说明展神经并不走行于外侧壁中,而是位于海绵窦内。紧贴视交叉的外侧,颈内动脉由海绵窦段的前升部穿过鞍膈移行为床突上段,此处为两侧颈内动脉相距最近点,其间距仅为11.5mm。在经额经视交叉下入路的垂体手术时,应注意到这一毗邻关系,以免造成此处颈内动脉损伤。海绵窦外侧壁的手术入路除Parkinson三角外,在其前半部,尚有眼神经与上颌神经之间的间隙;在其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断层解剖 巨微解剖 生物塑化技术
下载PDF
三叉神经脑池段MRI与塑化薄层切片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伟国 张绍祥 +2 位作者 巫北海 陈金华 谭立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 对三叉神经脑池段进行MRI与塑化切片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三叉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6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 ,对三叉... 目的 对三叉神经脑池段进行MRI与塑化切片对照研究 ,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三叉神经横断位 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 1例薄层切片 ,同时采用FLASH 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 6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 ,对三叉神经脑池段的形态、走行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标本及活体MR扫描 ,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行程、解剖结构能够准确显示 ,塑化切片与MRI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 ,MPR)横断位上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 (12 .78± 2 .0 3 )mm ,向前上外侧走行 ,与脑干背侧连线成角 (10 3 .0 4± 5 .14 )° ,随着年龄的增大 ,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脑干背侧连线的夹角逐渐变小 ,其中小于3 0岁年龄组与 5 0岁以上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左右侧三叉神经与脑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 (9.2 8± 4.80 )° ,(9.44± 4.2 0 )° ,(P >0 .0 5 )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薄层MRI能够准确显示神经脑池段的解剖结构和走行规律 ,是评价三叉神经及相关结构的准确的影像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脑池段 MRI 塑化薄层切片 三叉神经 断层解剖 生物塑化技术 磁共振成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