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otating elastic plate/block model for Eurasia
1
作者 Li Yanxing Zhang Jinghua Feng Shengtao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2期71-78,共8页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plate is elastically deformable and may rotate as a whole, we found that Eurasian area may be divided into an Eurasian plate and three blocks of the Xiyu, the North China and the Southeast Asi...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 plate is elastically deformable and may rotate as a whole, we found that Eurasian area may be divided into an Eurasian plate and three blocks of the Xiyu, the North China and the Southeast Asia according to tectonic frame of th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ITRF2008 velocity field in Eurasian area. F tes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this elastic-plate/block mode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rigid-plate models; the area covered is notably larger al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asian plate stress-strain equation ITRF2008 velocity field plate motion model North China area
下载PDF
Global Plate Mo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Earth's Surface Area Change 被引量:1
2
作者 Cao Shuai Zhang Keliang Wei Dongp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3期344-352,共9页
Based on their Euler poles,we calculated the relative velocities between every two plates in the typical global plate motion models,respectively,and estimated the area change along these boundaries. In our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ir Euler poles,we calculated the relative velocities between every two plates in the typical global plate motion models,respectively,and estimated the area change along these boundaries. In our calculations,plates on both sides accommodated area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boundary types: extensional, convergent or transform, so we can estimate area change of each plate and then globally.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creased while that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ecreased over the past 1 million years,and global area has increased by 26,000km2 to 36,000km2,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160m~250m increment on the Earth's radius if all these area increments are attributed to Earth's expansion. Taking the NUVEL-1 model as an example,of the 14 plates in this model,11 are decreasing,but the global area has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larger increment amount from Africa,North America and Antarctica. Finally,we also discuss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global area change such as subduction zone retreating and back-arc spre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地球表面 面积 相对速度 边界类型 弧后扩张 欧拉极 界估计
下载PDF
Implicit expansion rate of the Earth in global plate motions
3
作者 Changyi Xu Xiao Yu Dongping Wei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9年第3期228-234,共7页
Based on eight published plate motion models, we separately estimated the net area changes of tectonic plates and the area change of the solid Earth surface over geological time using the Euler vectors of plates with ... Based on eight published plate motion models, we separately estimated the net area changes of tectonic plates and the area change of the solid Earth surface over geological time using the Euler vectors of plates with determined boundaries. Then, under the context of a currently expanding Earth, we inferred the change rate of the Earth’s mean radius from the estimated net area chan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the areas of different plates cannot be compensated. Specifically, the area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ecreases while that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creases, but the net area of the solid Earth surface slightly increases in th computing period(0.01 Ma). For the latest NNRMORVEL56 plate motion model, the area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creases by 7802 km2 while the area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ecreases by 7711 km^2. This indicates a net area increase of 91 km2 in the solid Earth surface corresponding to an expansion rate of 0.06 mm/a for the Earths mean radius.This result coincides with the slow rate of expansion derived from geodetic measurements and geophysical 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motion model Area CHANGE of plate BOUNDARY EARTH EXPANSION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Heave Response of the Deepwater Octagonal FDPSO Using Various Heave Plate Configurations
4
作者 Chenfang Yu Zhiqiang Hu Shisheng Wa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7年第4期446-457,共12页
Heave plates can be employed to control undesirable heave motion amplitudes of the deepwater octagonal Floating, Drill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DPSO) platform.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model tests wer... Heave plates can be employed to control undesirable heave motion amplitudes of the deepwater octagonal Floating, Drill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DPSO) platform.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model test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and investigate the hydrodynamic respons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heave plate configurations. The diameter and the depth below the free surface of a single-layer heave plate, as well as the spacing of two-layer heave plat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primary variables when studying the effect of heave plates on FDPSO hydrodynamics.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ave plate diameter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heave hydrodynamics, and heave performance could be improved with an increased diameter. In addition, increasing the depth below the free surface of a single-layer heave plate does not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heave motion within the range of draft depths tested. The target FDPSO obtained better heave characteristics with increased spacing between the two-layer heave plates. Furthermore, the global performances of the octagonal FDPSO with these typical heave plate configuration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rom a hydrodynamic point of view, the single-layer heave plate configuration has an advantage over the two-layer heave plate configu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agonal FDPSO HYDRODYNAMICS HEAVE plate HEAVE motion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test
下载PDF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研究中国大陆相对于ITRF97板块模型形变 被引量:19
5
作者 符养 朱文耀 +3 位作者 王小亚 段五杏 吴显兵 焦文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在建立全球ITRF97板块运动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79个GPS基本站的数据 ,建立我国新的地壳运动方向图和块体运动模型 .通过与NNR NUVEL1A地质模型比较认为 ,ITRF97板块运动模型反映了现今十几年跨度的地壳运动 ,在... 在建立全球ITRF97板块运动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79个GPS基本站的数据 ,建立我国新的地壳运动方向图和块体运动模型 .通过与NNR NUVEL1A地质模型比较认为 ,ITRF97板块运动模型反映了现今十几年跨度的地壳运动 ,在研究我国现今几年到十几年时间跨度的地壳形变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运动模型 形变 GPS 全球定位系统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大陆 ITRF97
下载PDF
GNSS数据处理中框架点的选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高乐 成英燕 +2 位作者 郑作亚 刘立 张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6,141,共5页
总结一种确定刚体板块内稳定台站选取的方法,即首先分析各台站的数据质量,然后利用7参数法进行精选,并对精选台站进行监督分类,最后使台站空间分布均匀化,以此选择GNSS数据处理中的IGS框架点,以建立精确的地球参考框架。
关键词 刚性板块 板块运动模型 速度场 框架 台站
下载PDF
用GPS和VLBI数据检测固体地球的体积和形状变化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付平 朱新慧 +1 位作者 王刃 李建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5-1021,共7页
本文利用2003年GPS和VLBI组合的站坐标、站速度及它们的误差估计,采用Delaunay算法生成的三角形来逼近地形表面,研究了地球的表面积、体积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并利用板块运动模型插值方法得到的全球分布均匀的台站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检... 本文利用2003年GPS和VLBI组合的站坐标、站速度及它们的误差估计,采用Delaunay算法生成的三角形来逼近地形表面,研究了地球的表面积、体积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并利用板块运动模型插值方法得到的全球分布均匀的台站对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核.结果表明,实测的和插值后的数据给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若以赤道为界,北半球在压缩,南半球在膨胀;若以0°-180°经线为界,东半球处于挤压变形中,西半球处于扩张变形中;若以90°-270°经线为界,包含太平洋的半球处于压缩状态,而包含大西洋的半球则处于扩张变形中.这种变形证明地球仍处于非对称变形中.根据GPS和VLBI组合的数据解算的体积变化率达到一1.5937×10^12m^3·a^-1,相当于地球半径每年大约缩短3-4mm,表明地球整体上处于压缩变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DELAUNAY三角网 板块运动模型插值 非对称性变化
下载PDF
基于ITRF96和ITRF97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被引量:41
8
作者 朱文耀 韩继龙 马文章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2-319,共8页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6和ITRF97的水平运动 ,分别建立了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新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研究表明 ,ITRF96和ITRF97与协议地球参考架 (CTRF)的无整体旋转 (NNR :No -Net ...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6和ITRF97的水平运动 ,分别建立了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新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研究表明 ,ITRF96和ITRF97与协议地球参考架 (CTRF)的无整体旋转 (NNR :No -Net -Rota tion)的定义不符 ,都存在一个整体旋转 .ITRF96参考架的旋转角速度约为 0 .1 1°/m .yr,旋转极位于 :N - 4.1 3° ,E89.3°;ITRF97的旋转角速度约为 0 .1 0°/m .yr,旋转极位于 :N - 2 7.2°,E74.7° .这种不一致性对ITRF96和ITRF97的高精度应用和长期维持、地球自转参数的长期变化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F CTRF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下载PDF
组合GPS和VLBI数据建立板块运动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新慧 孙付平 秦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04-608,共5页
利用GPS和VLBI的组合数据,解算了北美、欧亚、太平洋等12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得到了实测的板块运动模型GVM1。与地学模型(NUVEL1A)的比较指出,GVM1大体上与地学模型一致;EURANOAM的极位置与NUVEL1A的相应极比较接近,旋转速率略... 利用GPS和VLBI的组合数据,解算了北美、欧亚、太平洋等12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欧拉矢量,得到了实测的板块运动模型GVM1。与地学模型(NUVEL1A)的比较指出,GVM1大体上与地学模型一致;EURANOAM的极位置与NUVEL1A的相应极比较接近,旋转速率略微偏大;澳大利亚板块在最近几年内是稳定的;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对的极位置与地学模型较为接近,这表明多种技术的组合数据提高了板块运动模型建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运动模型 GPS VLBI 误差椭圆
下载PDF
ITRF97参考框架下的中国大陆区域地壳板块运动背景场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姚宜斌 刘经南 +1 位作者 施闯 陶本藻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66,376,共5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的GPS实测结果 ,构造了一个ITRF参考框架下的、充分反映现今板块运动特征的、更为精确的现代中国大陆区域板块运动模型 ,介绍了这一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最终结果 。
关键词 ITRF97参考框架 中国大陆区域 NNR-NUVELIA模型 板块运动 地壳运动 GPS 数据处理模型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确定板块运动学模型的台站选取 被引量:19
11
作者 金双根 朱文耀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56-60,共5页
国际地球参考架 (ITRF)和板块运动模型的台站选取标准都具有随意性 ,直接影响地球参考架和板块运动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提出了一种确定刚体板块内台站的新方法 ,即从ITRF2 0 0 0速度场利用 7参数转换得到的各台站运动速度残差 ,使其向... 国际地球参考架 (ITRF)和板块运动模型的台站选取标准都具有随意性 ,直接影响地球参考架和板块运动模型的精度和可信度。提出了一种确定刚体板块内台站的新方法 ,即从ITRF2 0 0 0速度场利用 7参数转换得到的各台站运动速度残差 ,使其向刚性板块运动逼近 ,通过多次循环 ,从而确定各板块的刚性台站 ,可更好地定向地球参考架和建立高精度板块运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运动学模型 空间大地测量 国际地球参考架 ITRF 速度场
下载PDF
关于ITRF96参考架整体旋转性的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强 朱文耀 熊永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8-606,共9页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6的速度场 ,建立了一个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96VEL ,该模型与NNR -NUVEL1A模型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利用该模型 ,本文对ITRF96参考架相对无整体旋转参...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6的速度场 ,建立了一个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96VEL ,该模型与NNR -NUVEL1A模型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利用该模型 ,本文对ITRF96参考架相对无整体旋转参考架是否存在一个整体旋转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结果表明ITRF96参考架相对无整体旋转参考架有一个整体旋转 ,旋转角速度为 0 1 61°/Ma ,旋转极指向南纬 50 5° ,东经 65 5°,这与要求ITRF96无整体旋转的定义不相符 ,这个整体旋转将会对国际地球参考架的高精度应用和长期维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F96参考架 地球板块运动模型 无整体旋转
下载PDF
CGCS2000板块运动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乐 成英燕 廖静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2,共5页
使用国家级CORS站数据,建立了CGCS2000板块运动模型,该模型可以提供高精度的速度场,实现2000历元至当前历元的点位的归算。
关键词 CGCS2000 板块运动模型 静态坐标 速度场 历元归算
下载PDF
全球板块运动背景场及ITRF2005VEL的建立 被引量:7
14
作者 柴洪洲 明锋 +1 位作者 段婷婷 崔岳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81,85,共4页
简要分析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5实现的基本情况及其相对于ITRF2000的改进,以ITRF2005为参考框架建立了新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建模时,首先根据测站的分布和速度场的精度对测站进行初步剔除,然后采用相似变换的方... 简要分析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5实现的基本情况及其相对于ITRF2000的改进,以ITRF2005为参考框架建立了新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建模时,首先根据测站的分布和速度场的精度对测站进行初步剔除,然后采用相似变换的方法对全球ITRF2005测站的速度场数据再进行第2次筛选。根据筛选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全球板块运动背景场及其运动模型,给出了全球11个主要块体的运动参数。此结果与其他学者建立的模型相比,总体上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个别块体上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运动模型 ITRF2005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全球地壳运动的背景场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双根 朱文耀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82-786,共5页
全球地壳运动是在全球地壳运动背景场中发生的 ,其背景场的运动参数是表征地壳运动的最基本特征。由于现今板块运动模型ITRF序列均忽略板块边界部分 ,并且板块以NUVEL1A模型来划分 ,由此建立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不能作为一个严格的全球... 全球地壳运动是在全球地壳运动背景场中发生的 ,其背景场的运动参数是表征地壳运动的最基本特征。由于现今板块运动模型ITRF序列均忽略板块边界部分 ,并且板块以NUVEL1A模型来划分 ,由此建立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不能作为一个严格的全球地壳运动背景场。利用区域速度场和ITRF2 0 0 0速度场建立一个包括非刚体的板块边界区域和刚体板块的全球地壳运动模型 ,其板块总角动量 |L| =0 .131°/Ma ,即不为零 ,存在整体旋转 ,由此建立无整体旋转 (NNR)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ITRF序列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无整体旋转模型 板块构造说
下载PDF
现今板块运动模型的发展及其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新慧 孙付平 王刃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4-188,共5页
从地质数据的不断完善到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的广泛应用,现今板块运动模型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评述了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利用ITRF2005的速度场建立了一个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并与地质模型N... 从地质数据的不断完善到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的广泛应用,现今板块运动模型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评述了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利用ITRF2005的速度场建立了一个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并与地质模型NNR-NUVEL1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ITRF2005VEL与NNR-NUVEL1A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较以往的ITRF序列的模型精度更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观测台站、板块本身等相关因素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 空间大地测量方法 板块运动模型 全球参考框架
下载PDF
关于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金双根 朱文耀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3期430-436,共7页
利用最新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 0 0 0速度场 ,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任何其它模型、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 0 0 0VEL ,较百万年平均地质模型NNR -NUVEL1A更能真正反映... 利用最新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 0 0 0速度场 ,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任何其它模型、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 0 0 0VEL ,较百万年平均地质模型NNR -NUVEL1A更能真正反映全球板块现今运动特征 .相比ITRF96模型 ,更接近于百万年地质模型NNR -NUVEL1A ,而且ITRF2 0 0 0参考架在定向、原点和尺度的定义较ITRF96和ITRF97参考架有了改进 .但ITRF2 0 0 0VEL模型存在诸多问题 :总角动量 |L| =0 .12 7,即不为零 ,与协议参考架 (CTRF)不符 ,存在整体旋转 ,并建立无旋转NNR ITRF2 0 0 0VEL模型 ;台站不均匀分布全球板块、部分板块界线不明确以及有的板块不满足刚性特征等 ,这些对ITRF2 0 0 0的高精度应用和长期维持、地球自转参数的长期变化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ITRF200VEL CTRF 协议参考架 地质模型
下载PDF
基于假设检验的刚性板块台站选取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克科 伍吉仓 吕志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25,共5页
提出采用正态μ假设检验方法,自动探测并剔除板块内异常台站,经统计假设检验和迭代平差,逐步逼近刚性板块稳定台站。运用该方法成功确定了全球九大主要板块稳定台站,建立了高精度ITRF2005VEL全球板块背景场及运动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 提出采用正态μ假设检验方法,自动探测并剔除板块内异常台站,经统计假设检验和迭代平差,逐步逼近刚性板块稳定台站。运用该方法成功确定了全球九大主要板块稳定台站,建立了高精度ITRF2005VEL全球板块背景场及运动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整体一致,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板块 欧拉参数 台站 ITRF2005VEL 板块运动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0
19
作者 杨宝俊 刘万崧 +4 位作者 王喜臣 李勤学 王建民 赵雪平 李瑞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97,共12页
综合利用 7条地学断面 (GGT)资料研究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附近的壳幔地球物理特征模式 .分析了形成上述地球物理特征的 3种因素 :东亚大陆边缘周边三大板块运动、地幔流运动和地幔热柱 .对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 综合利用 7条地学断面 (GGT)资料研究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附近的壳幔地球物理特征模式 .分析了形成上述地球物理特征的 3种因素 :东亚大陆边缘周边三大板块运动、地幔流运动和地幔热柱 .对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表明 ,壳幔物质密度不均匀和莫霍界面起伏造成该带的重力异常 .地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产生了该重力梯级带系列地球物理特征 .最后 ,探讨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成因机制 ,提出了以“挤”、“涌”为动力的“三结点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 重力梯级带 东亚大陆边缘地带 板块运动 三结点模型
下载PDF
振动平板夯的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段红杰 陶浩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5,共3页
针对现有振动平板夯运动模型不符合实际工况,受力状态过于简化,提出了一种精细运动模型。分析了振动平板夯的运动过程,导出了平板夯的受力公式。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可视化程序,模拟振动平板夯的实际工作情况,获得夯板在各种... 针对现有振动平板夯运动模型不符合实际工况,受力状态过于简化,提出了一种精细运动模型。分析了振动平板夯的运动过程,导出了平板夯的受力公式。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可视化程序,模拟振动平板夯的实际工作情况,获得夯板在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值,为振动平板夯的设计、生产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平板夯 运动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