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leaf-litter-soil C:N:P stoichiometry and their intrinsic relationship in the Ziwuling Area of China’s Loess Plateau 被引量:8
1
作者 Zongfei Wang Fenli Zh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697-711,共15页
Long-term natural vegetation succession plays a substantial role in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lant and soil C:N:P stoichiometry.However,how plant and soil C:N:P relationships or ratios change along with su... Long-term natural vegetation succession plays a substantial role in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lant and soil C:N:P stoichiometry.However,how plant and soil C:N:P relationships or ratios change along with successional stages over a century in the severely eroded areas remain unclear.These were measured over a 100-year natural succession in five successional stages from annual grasses to climax forests.The results show that natural success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ous(P)concentrations in leaf-litter-soil and their ratios in severely eroded areas.Nitrogen concentrations and N:P ratios in leaf and litter increased from annual grasses to the shrub stage and then decreased in the late successional forest stages.Leaf P levels decreased from annual grasses to shrub stages and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during late successional stages.Litter P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in the early successional stages and increased during late successional stages,with no overall significant change.Soil C and N concentrations and C:N,C:P and N:P ratios increased with successional stages.Soil C and N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oil depth.Bot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any successional stages and controls(cropland)in the upper 10 cm and 10–20 cm soil layers.Leaf N:P ratios may be used to indicate nutrient limitations an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lant growth during the grass stages was limited by N,during the shrub stage,by P,and during the forest stages,by both of N and P.In addition,there were close correlations between litter and leaf C:N:P ratios,soil and litter C and N levels,and C:P and N:P ratios.These results show that long-term natural vegetation succession is effective in restoring degraded soil properties and improving soil fertility,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C:N:P relationships of leaf,litter and soil influenced by vegetation succession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Leaf-litter-soil Loess platea Natural succession Nutrient elements
下载PDF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AND GEODYNAMICS OF KEKEXILI BASIN IN NORTH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2
作者 Liu Shu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du 61005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09-209,共1页
Kekexili basin, located in North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has an area of over 4000km\+2 and is the largest Paleogene land facies basin in the plateau. With NWW\|SEE trend, Kekexili basin extends along the north sid... Kekexili basin, located in North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has an area of over 4000km\+2 and is the largest Paleogene land facies basin in the plateau. With NWW\|SEE trend, Kekexili basin extends along the north side of the Jinshajiang suture. Its sediments, Fenghuoshan group, formed in E 1—E 3, show a shape of wedge with big thickness in south and small thickness in north. There are four sedimentary facies; fan\|delta and alluvial facies that occur in south, lake and lake\|delta facies, which do in north, in this basin. The north\|dipping Jinshajiang normal faults on the south margin of the basin have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basin. The S—N compression at the end of E3 strongly folded the basin strata and transformed Jinshajiang normal faults into thrusts. In N1, widespread denudation occurred in the whole plateau. During N 2—Q, Kekexili area uplifted along with the whole plateau, besides, the thrusts in the basin showed coherent activity. We propose a geodynamical model for explaining the basin development. In early E,India plate, due to its colliding Eurasia plate, stopped its ocean crust subduction northward, then the subducted ocean lithosphere breaking away made the south margin area, most possibly to the south of Jinshajiang suture, of Eurasia plate isostatically uplift, so the north\|dipping Jinshajiang suture acted as normal faults and controled the north basin development. In late E, the isostatic uplift finished, the basin also gradually terminated its development .At the end of E, Jinshajiang normal faults became thrusts and the basin strata were folded under the northward compression of India plate. In the N1, India plate started incontinental subduction, the lower crust and lower mantle lithosphere of Qinghai—Xizang area underwent more intensive compression and deformation than its upper crust, and the induced transversal expansion in the lower lithosphere uplifted the upper crust and decreased its horizontal stress, which conduced the upper crust undergo denudation. During N 2—Q, convective removal of the lower mantle lithosphere of Qinghai\|Xizang area led to rapid uplift of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 sedimentary FACIES Keexili BASIN 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NORTHERN Qinghai—Xizang platea u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种典型生境中硝化微生物分布和群落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馥 胡若宁 +9 位作者 高萍 匡璐 夏磊 周星怡 朱家宸 柳旭 时玉 褚海燕 王保战 蒋建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1-339,共9页
以青藏高原3种典型生境(荒漠草地、湿地和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amoA功能基因qPCR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研究了其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 以青藏高原3种典型生境(荒漠草地、湿地和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amoA功能基因qPCR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研究了其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和完全硝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er,CMX)的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qPCR结果表明,荒漠草地和盐碱地中3种氨氧化微生物,其丰度顺序为AOA>CMX>AOB,而在湿地中则为CMX≥AOA>AOB。各生境中AOA主要类群为土壤类群(即group 1.1b),且其中约半数属于Nitrosocosmicus属分支,该分支在北极冻土中也有分布。荒漠草地和湿地中AOB主要为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 spp.,71.21%~100%),而盐碱地主要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 spp.,75.51%~88.71%)。3种生境中NOB主要类群均为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 spp.,70.87%~98.79%)。clade A和clade B分支的CMX在各生境均存在,且二者比例相当。值得注意的是,大多生境中都检测出一种或多种典型海洋类群硝化微生物,比如group 1.1a的AOA、N.marina的AOB、Lineage 4的NOB,这强烈暗示青藏高原硝化微生物可能受青藏高原古海洋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亚硝酸盐氧化微生物 完全硝化微生物
下载PDF
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古地磁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知明 曹勇 +6 位作者 李海兵 裴军令 仝亚博 叶小舟 吴百灵 曹新文 刘晨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6,共20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中外古地磁学者在青藏高原获得了一大批古地磁数据,从构造古地磁角度,重建了青藏高原诸块体(喜马拉雅、拉萨地块、羌塘地块)的碰撞拼合过程,探讨了上述块体碰撞所造成的青藏高原陆内构造缩短量和变形...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中外古地磁学者在青藏高原获得了一大批古地磁数据,从构造古地磁角度,重建了青藏高原诸块体(喜马拉雅、拉萨地块、羌塘地块)的碰撞拼合过程,探讨了上述块体碰撞所造成的青藏高原陆内构造缩短量和变形模式。本文对近30年来青藏高原古地磁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重建了中、新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形成和演化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特提斯洋 古地磁 构造缩短
下载PDF
近7.0-0.73MaBP期间甘肃临夏盆地古气候演变的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 被引量:15
5
作者 钟巍 方小敏 +1 位作者 李吉均 朱俊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1期36-43,共8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蕴含了丰富的有关青藏高原隆升和环境演变信息。近7.0-0.73MaBP期间沉积物地化元素含量波动特征表明,具相同或相近表生地化性质的元素含量波动呈现大致相同的特征。由常量元素氧化...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蕴含了丰富的有关青藏高原隆升和环境演变信息。近7.0-0.73MaBP期间沉积物地化元素含量波动特征表明,具相同或相近表生地化性质的元素含量波动呈现大致相同的特征。由常量元素氧化物所揭示的此期间临夏盆地温湿变化明显地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即7.0-5.35MaBP,虽有冷干与暖湿波动,但总体上却呈现出一种较为和缓、稳定的气候特征;至5.35MaBP前后,出现一具全球意义的冷峰,随后气候进入冷干与暖湿频繁、大幅剧烈波动的时期,可能同青藏高原此时开始的整体隆升并导致亚洲季风开始建立但极不稳定的状况有关。而3.4Ma和2.90Ma两次强烈的构造运动的发生很可能使得青藏高原隆升至一个关键高度,此时亚洲季风已稳定建立,地化元素波动平缓,气候环境以冷湿为主要特征,湖相沉积发育。之后,1.60Ma前后高原再度隆升,导致黄河朔源侵蚀加剧,最终切穿临夏盆地,排干湖水,且此时高原巨大的山体已成为南来湿润气流的障碍,使内陆地区趋于干旱,温带荒漠开始发育,并在其四周广泛地开始了风成黄土的堆积,而黄土堆积中黄土与古土壤的交替出现仍是冷干与暖湿气候特征的反映。因此,近7.0-0.73MaBP期间临夏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气候演变 古气候 沉积物 地球化学记录
下载PDF
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海燕 刘长贵 +2 位作者 张博 苏清君 边朝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28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28例患者中,2例Ⅰ型骨折,行松质骨螺钉或骨栓固定;12例II型、2例III型采用采取膝外侧切口,钢板螺钉固定;3例Ⅳ型采用膝内侧切...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28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28例患者中,2例Ⅰ型骨折,行松质骨螺钉或骨栓固定;12例II型、2例III型采用采取膝外侧切口,钢板螺钉固定;3例Ⅳ型采用膝内侧切口,钢板螺钉固定;7例Ⅴ型、2例Ⅵ型采用双侧切口,双钢板固定。结果 28例经6~24个月随访,均已骨性愈合,按HSS评分标准,优13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1%。结论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合理的手术固定方法,结合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类型 手术治疗 方案
下载PDF
西藏主要农牧区的土壤与土壤动物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一 赵红音 +1 位作者 夏学英 欧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99-104,82,共7页
本文对西藏高原主要农牧区的土壤及土壤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土壤类型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作了初步探讨。目的在于了解高原主要农牧区土被及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在高原农牧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为西藏高原农牧区生态研究提... 本文对西藏高原主要农牧区的土壤及土壤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土壤类型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作了初步探讨。目的在于了解高原主要农牧区土被及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在高原农牧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为西藏高原农牧区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土壤类型 土壤动物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杰 拉多 +1 位作者 张燕杰 武俊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55-60,共6页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其中温度的高低对植物分布情况起着主导作用。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山环境中的植物,长期经受着高寒缺氧、强烈的太阳辐射等生态因素以及气候急剧变化的严重胁迫。文章主要...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其中温度的高低对植物分布情况起着主导作用。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山环境中的植物,长期经受着高寒缺氧、强烈的太阳辐射等生态因素以及气候急剧变化的严重胁迫。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青藏高原植物抗寒性与生物膜系统、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植物:抗寒性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成六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采用生态经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修正的Bossel定位理论方法,2009年10~11月,对米脂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采用生态经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修正的Bossel定位理论方法,2009年10~11月,对米脂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8~2009年,退耕造林地土壤有机质(0~20 cm)平均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临近(﹤30 m)的坡耕地高出0.478%和0.574 kg/m2;(2)退耕还林经济净效益主要体现在退耕造林后劳动力转移劳务创收。即:69%的被调查农户家庭纯收入上涨了2~5倍,56%被调查农户种植业纯收入上涨0~1倍,44.5%的农户劳务收入占了家庭纯收入的50%以上,36.6%农户劳务收入超过了家庭纯收入的10%~20%,87.5%农户的退耕补贴占家庭纯收入的10%以下;(3)退耕还林提高了社会整体协调性0.81。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初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提高了农户经济收入,优化了经济收入结构,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米脂县 综合效益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浅谈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建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可以用“三低”(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 )来概括 ,人工林具有矮化、纤细、低产、稀疏等 4个特征。自然条件、适地适树、苗木质量、造林技术、抚育管护等 5个方面的问题是...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现状可以用“三低”(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 )来概括 ,人工林具有矮化、纤细、低产、稀疏等 4个特征。自然条件、适地适树、苗木质量、造林技术、抚育管护等 5个方面的问题是造成“三低”的主要原因。适地适树适法是现阶段防治造林“三低”的主要技术途径 ,其核心是“林水平衡”。合理布局 ,适地适树 ,重视经济树种造林、抗旱造林以及加强病、虫、鼠、兔、牛、羊危害防治 ,是搞好区内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工程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下载PDF
云南高原黑荆树生态经济性状的初步评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觉民 刘锦荣 彭晓斌 《云南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66-70,共5页
本文从黑荆树在云南高原的广阔适生范围,适生表现(速生习性、固氮改土能力、涵水保土效益),多种用途及经济意义方面,评述了该树种引种云南后的生态经济性状表现。
关键词 云南高原 黑荆树 生态经济性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崇测冰芯在20世纪90年中气温变化记录
12
作者 刘业祥 韩建康 刘永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70-273,共4页
青藏高原崇测冰芯中稳定氧同位素(δ^180)记录表明:20世纪90年中该地区的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可分为三个时期:1903~1940年为逐渐上升时期、1941~1970年为下降时期、1971~1992年为上升时期,第一时期波动较大,第二时期较平... 青藏高原崇测冰芯中稳定氧同位素(δ^180)记录表明:20世纪90年中该地区的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可分为三个时期:1903~1940年为逐渐上升时期、1941~1970年为下降时期、1971~1992年为上升时期,第一时期波动较大,第二时期较平稳,第三时期波动最大;崇测冰芯δ^180值与塔里木盆地周围气象台站夏季气温记录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估计该地区20世纪90余年中夏季气温上升幅度约为1.2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崇测冰芯 稳定氧同位素
下载PDF
非对称泵控单出杆液压缸实验方法研究
13
作者 王爱红 韦关龙 +2 位作者 刘等卓 吕振峰 成杰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440-444,共5页
非对称泵是一种可平衡单出杆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不对称流量的新型高效节能元件,对消除或减少液压系统能量损失具有显著效果,故需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原理、功能及使用等方面不断完善改进,以便于投入到工程应用中。由于非对称泵结构... 非对称泵是一种可平衡单出杆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不对称流量的新型高效节能元件,对消除或减少液压系统能量损失具有显著效果,故需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原理、功能及使用等方面不断完善改进,以便于投入到工程应用中。由于非对称泵结构的特殊性,进行泵控单出杆液压缸台架实验设计是非对称泵在液压回路中使用的基础性研究。实验回路中,非对称泵A油口接单出杆液压缸有杆腔、B油口接单出杆液压缸无杆腔、C油口接蓄能器、利用DSpace控制非对称泵斜盘倾角,达到变量控制液压缸。理论和实验表明,非对称泵可以有效匹配单出杆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不对称流量,实现非对称泵控单出杆液压缸的有效节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变量泵 单出杆液压缸 斜盘倾角 DSPACE
下载PDF
印度洋春、夏季海温对西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顺武 丁锋 假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利用NCEP提供的 195 0~ 1997年全球月平均海表面温度场资料 ,首先通过EOF分解得到不同季节印度洋海温场空间分布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SVD分解等多种方法讨论了印度洋前期和同期海温异常与西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 利用NCEP提供的 195 0~ 1997年全球月平均海表面温度场资料 ,首先通过EOF分解得到不同季节印度洋海温场空间分布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SVD分解等多种方法讨论了印度洋前期和同期海温异常与西藏高原夏季降水变化的关系。寻找出影响高原夏季降水的关键海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场 高原夏季降水 EOF SVD
下载PDF
茶镈和罗城战役及唐贞观年间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力量均势
15
作者 徐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4-77,共4页
为了避免在青藏高原南部、印度平原北部出现威胁唐朝西部安全的强大政权,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发生了茶镈和罗城战役。该战役奠定了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力量均势,达到了维持权力、增加权力和显示权力的战略目标,维护了唐王朝对这... 为了避免在青藏高原南部、印度平原北部出现威胁唐朝西部安全的强大政权,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发生了茶镈和罗城战役。该战役奠定了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力量均势,达到了维持权力、增加权力和显示权力的战略目标,维护了唐王朝对这一地区的政治威权,从而在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形成了有利于唐朝政权安全的准国际关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茶镈和罗城战役 青藏高原 边缘地带 力量均势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俊杰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9期204-206,共3页
自然保护地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文章在基于已建立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类型、区域分布及生态区划分布,并提出了青藏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期为青藏高原自然... 自然保护地建设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文章在基于已建立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类型、区域分布及生态区划分布,并提出了青藏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期为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建设现状 存在问题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山草甸牧草内生细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52-2752,共1页
内生细菌对其寄主植物有防病、促生、固氮等多方面的有益生物学作用,能够增强植物抗病和抗逆能力,近年来已成为生防菌剂研制开发的重要资源。针茅属Stip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是高寒草甸类草地的优势牧草,在退... 内生细菌对其寄主植物有防病、促生、固氮等多方面的有益生物学作用,能够增强植物抗病和抗逆能力,近年来已成为生防菌剂研制开发的重要资源。针茅属Stip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是高寒草甸类草地的优势牧草,在退化草地的生态系统恢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王玉琴等发表的论文《针茅内生细菌菌株265ZY4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了分离自针茅Stipa capillata的内生细菌菌株265ZY4对马铃薯坏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牧草 高原
原文传递
SEISMIC GEOLOGY
18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2010年第4期20-28,共9页
20102196 Chen Bailin(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Liu Jiansheng Geodetic Deformation in Northern Qilianshan margin and Hexi Corridor Area,Northwest China and I... 20102196 Chen Bailin(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Liu Jiansheng Geodetic Deformation in Northern Qilianshan margin and Hexi Corridor Area,Northwest China and Its Related Earthquake(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ISSN1671-2552,CN11-4648/P,28(10),2009,p.1439-1447,8 illus.,31 refs.)Key words:ground deformation,seismicity,Qilian Mountains,Hexi CorridorNorthern Qilianshan margin-Hexi Corridor area is situ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Because of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 from Late Mesozoic to Early Cenozoic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IN Eurasian CENOZOIC COLLISION situated platea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GEOLOGY
19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2007年第2期8-18,共11页
20070772 Chen Bailin(Institute of Geome- 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1);Liu Jianmin Study on the Activity and Chronology of the Gaotal Rail- way Station Fault During Holocene Epoch (Acta Geolo... 20070772 Chen Bailin(Institute of Geome- 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1);Liu Jianmin Study on the Activity and Chronology of the Gaotal Rail- way Station Fault During Holocene Epoch (Acta Geologica Sinica,ISSN0001-5717, CN11-1951/P,80(4),2006,p.497-507, 13 illus.,2 tables,16 refs.,with English ab- s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SEDIMENTARY HOLOCENE STRIKE HIMALAYAN platea
原文传递
PALEOBOTANY
20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2006年第3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ASSEMBLAGE LIAONING JURASSIC JIANGXI FOSSIL plat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