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afrost Reg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FANG Hong-bing ZHAO Lin +3 位作者 WU Xiao-dong ZHAO Yu-guo ZHAO Yong-hua HU Guo-ji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1448-1459,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soil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afrost reg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is very important.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field surveys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this st... Understanding the soil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mafrost reg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is very important.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field surveys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this study carries out soil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permafrost region in the QTP. According to Chinese Soil Taxonomy, the soil of the permafrost region in the QTP can be divided into 6 Orders(Histosols, Aridosols, Gleyosols, Isohumosols, Cambosols, Primosols), 11 Suborders, 19 Groups and 24 Subgroups. Cambosols are the dominant soil type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 followed by Aridosols.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of the permafrost region in the QTP, the soil type gradually changes from Cambosols to Aridosols, showing a meridional zonality. The eastern region is dominated by Cambosols, with no obvious latitudinal zonality.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western region, the dominance of Aridosols and Cambosols gradually transited to Aridosols, presenting a latitudinal zonality. The soil in the western region shows a poor vertical zonality,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suborders of Cambosols in the eastern region shows a more obvious vertical zonality.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zonal distribution of soil. The permafrost in the east has some effect on the vertical soil zonality, but the effect is weakened in the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多年冻土区 土壤分类 西藏高原 青海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垂直地带性 多年冻土地区 特征
下载PDF
Applying the AHP-FUZZY method to evaluate the measure effect of rubble roadbed engineering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 case study of Chaidaer-Muli Railway 被引量:1
2
作者 Wei Cao Yu Sheng +1 位作者 Ji Chen JiChun W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6期447-457,共11页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measure effect of rubble roadbed engineering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a case study, Chaidaer-Muli Railway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measure effect of ru...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measure effect of rubble roadbed engineering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a case study, Chaidaer-Muli Railway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measure effect of rubble roadbed engineering in permafrost regions. The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is thus employ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The evaluation factor is selected by analyzing the mutual relation between the permafrost environment and roadbed engineering. Thu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elected evaluation indices. Each factor is weighted to determine the statu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grading standards are built for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Then, the fuzzy mathematical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measure effect of rubble roadbed engineering in permafrost regions along the Chadaer-Muli Railway.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permafrost roadbed is in a preferable condition(b) along the Chaidaer-Muli Railway due to rubble engineering measures. This proportion reaches to 86.1%. The proportion in good(a), general(c) and poor states(d) are 0.0%, 7.5% and 6.4%, respectively, in all the evaluation sections along the Chaidaer-Muli Railway. Ground-temperature monitoring result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AHP-FUZZY evaluation results. This means that the AHP-FUZZY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ubble roadbed engineering measur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will provide timely and effective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engineering design. The series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will more effectively protect permafrost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sure EFFECT evaluation RUBBLE ROADBED ENGINEERING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HP-FUZZY method Chaidaer-Muli RAILWAY
下载PDF
高原冻土区富水场地地基处理措施对比研究
3
作者 贺大虎 樊海元 +3 位作者 王和军 陈建明 王壮 王立祥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高原冻土区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地基的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变形威胁着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服役性能。为满足工程基础的工后沉降与沉降差要求,同时减少对下部冻土的扰动,以多年冻融区过渡段某富水场地为例,开展地基处理现场试验,对比块石抛填... 高原冻土区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地基的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变形威胁着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服役性能。为满足工程基础的工后沉降与沉降差要求,同时减少对下部冻土的扰动,以多年冻融区过渡段某富水场地为例,开展地基处理现场试验,对比块石抛填和块石抛填+换填两种地基处理施工方案。结果表明,针对包括淤泥质泥岩、粉砂质土、中粗砂、冻融区过渡带四种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块石抛填方案均出现翻浆、冒泥等现象,无法碾压达成地基处理要求,而采用块石抛填+换填处理方案,经8~10遍碾压后,压实度均能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冻土区 地基处理 块石抛填 块石换填
下载PDF
基于CoupModel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过程模拟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伟 王根绪 +2 位作者 周剑 刘光生 王一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9-1109,共11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趋势,从而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造成显著影响.此外,如何构建更加有效、针对寒区的陆面过程模式成为寒区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Bayes参数估计算法具有...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趋势,从而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造成显著影响.此外,如何构建更加有效、针对寒区的陆面过程模式成为寒区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Bayes参数估计算法具有准确估计陆面过程模式参数的能力.因此,基于2005—2008年观测数据,利用CoupModel模型对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土壤水热运移过程进行模拟;同时,利用Bayes参数估计方法估计部分水热运移参数.结果显示:模型对土壤温度(ST)的模拟效果较好,NSE系数均在0.90以上;也能够较好模拟浅层(0~40cm)土壤水分,NSE值均达到0.80以上,而对40cm以下土壤水分的模拟结果较差.模型也能够较准确模拟活动层土壤的冻结-融化过程.模型对温度水分极值和40cm深度以下水分的模拟存在一些偏差.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重要性采样MCMC方案的Bayes参数估计算法能够有效估计水热运移参数,模型模拟结果得到极大的改进.Bayes算法能够广泛解决陆面过程模式参数估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区 CoupModel 水热过程 BAYES算法 参数估计
下载PDF
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7
5
作者 章金钊 武敬民 李祝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通过大量的研究课题实例,回顾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的各个历史阶段,综述了公路修筑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成果.高含冰量冻土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研究、冻土路基设计与冻土路基变形规律研究及保持冻土路基稳定性的路基设计原... 通过大量的研究课题实例,回顾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研究的各个历史阶段,综述了公路修筑技术的研究内容和成果.高含冰量冻土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研究、冻土路基设计与冻土路基变形规律研究及保持冻土路基稳定性的路基设计原则和工程措施研究、路面修筑技术研究、桥涵基础研究等.随着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面等级的提高和路面使用时间的延续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路面和桥涵等出现了一些新的病害.为使青藏公路成为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可持续发展工程,通过研究历史及公路出现的新病害,展望今后应开展的研究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多年冻土 公路修筑 修筑技术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带天然气水合物异常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坚润堂 李峰 王造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7,共5页
通过对西大滩—安多油气地球化学剖面的研究表明:土壤样品酸解氢、酸解甲烷、酸解乙烷、酸解丙烷和热释汞异常的综合解释有助于对地下是否存在水合物做出推断;在烃类出现"负异常"时,可能是地下赋存水合物的标志。并结合前人... 通过对西大滩—安多油气地球化学剖面的研究表明:土壤样品酸解氢、酸解甲烷、酸解乙烷、酸解丙烷和热释汞异常的综合解释有助于对地下是否存在水合物做出推断;在烃类出现"负异常"时,可能是地下赋存水合物的标志。并结合前人文献初步建立了多年冻土区活动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地球化学勘查模式。分析认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在多年冻土区活动带探测水合物,但其异常解释不能完全照搬油气藏化探模式,必须把渗透性极差的冻土层对烃类气体向地表运移的影响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土区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 勘查
下载PDF
CoLM模型在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单点模拟适用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肖瑶 赵林 +1 位作者 李韧 姚济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3-640,共8页
使用CoLM模型,以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设在唐古拉综合观测场的气象资料作为驱动资料,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唐古拉地区开展了单点模拟试验。通过和该站点同期实测资料对比发现:CoLM模型对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辐射通量各分量的模拟效... 使用CoLM模型,以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设在唐古拉综合观测场的气象资料作为驱动资料,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唐古拉地区开展了单点模拟试验。通过和该站点同期实测资料对比发现:CoLM模型对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辐射通量各分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对潜热通量的模拟误差较大,感热和地表热通量的模拟相对较好;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活动层浅层土壤温度,但随着深度加深,模拟的温度较观测值有所低估。研究表明CoLM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多年冻土区地表与大气的能水交换过程,对其进行一些适应性改进后将能得到更好地应用。改进模型的土壤水热参数化过程尤其是添加未冻水参数化方案是将其应用到冻土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再者扩展模型的模拟深度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区 CoLM模型 陆面过程 单点模拟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及青藏高原有利勘探区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祖军 陈志勇 +2 位作者 胡素云 李永铁 吴培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71,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结晶物质,全球资源约为2×1016m3,分布于海域和陆上冻土区;冻土区发现于加拿大马更些三角洲、美国阿拉斯加北坡、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青藏高原等地。羌塘盆地是中国...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固态结晶物质,全球资源约为2×1016m3,分布于海域和陆上冻土区;冻土区发现于加拿大马更些三角洲、美国阿拉斯加北坡、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青藏高原等地。羌塘盆地是中国陆上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最有利地区,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冻土条件以及生烃条件,推测北羌塘坳陷西部(东经88°30′以西)和南羌塘坳陷东部(土门地区)是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地区,并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勘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冻土区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高原冻土区三分量地震探测方法试验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建勋 徐明才 +1 位作者 王小江 张保卫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27-333,共7页
三分量地震勘探是一种综合利用纵波和转换波进行精细构造探测的有效方法技术,转换波成像剖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识别小断层、小构造等地质现象。笔者结合在西藏羌塘盆地开展的三分量地震探测方法技术试验,初步对三分量地震勘探的数... 三分量地震勘探是一种综合利用纵波和转换波进行精细构造探测的有效方法技术,转换波成像剖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识别小断层、小构造等地质现象。笔者结合在西藏羌塘盆地开展的三分量地震探测方法技术试验,初步对三分量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方法、资料处理及对比解释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在永久冻土区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对今后在青藏高原开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冻土区 三分量地震勘探 转换波 数据采集 处理解释
下载PDF
基于气候干燥度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分类新方案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会军 吕兰芝 +1 位作者 何瑞霞 王绍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9-1057,共9页
采取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青藏高原各大地貌单元的大气环流及自然景观特征,描述了高原多年冻土形成和分布格局.基于综合地域分异规律,以年降水量和干燥度(蒸发/降水)作为主要指标,并参考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及年平... 采取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青藏高原各大地貌单元的大气环流及自然景观特征,描述了高原多年冻土形成和分布格局.基于综合地域分异规律,以年降水量和干燥度(蒸发/降水)作为主要指标,并参考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及年平均空气湿度等,结合地形因素将高原多年冻土划分为:湿润型、亚湿润型、半干旱型、干旱型和极干旱型五种类型,并对各类多年冻土的代表性地区的冻土特征分别进行论述.该分类方法适合于小比例尺的冻土测绘和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域分异 干燥度 冻土类型
下载PDF
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降水及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玉忠 吴青柏 贠汉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785,共8页
为了进一步全面理解和探索青藏高原水文水循环过程,采用同位素方法并结合气象资料对青臧高原北麓河区域2011年6-12月降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北麓河降水同位素与日平均气温、降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对比分... 为了进一步全面理解和探索青藏高原水文水循环过程,采用同位素方法并结合气象资料对青臧高原北麓河区域2011年6-12月降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北麓河降水同位素与日平均气温、降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对比分析了北麓河降水和河水的同位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麓河降水同位素在整个观测期内总体受温度控制,但存存季节变化,其中6-9月降水同位素受到温度和降水量效应的共同控制,9月以后则主要受温度和降水量效应的共同控制,9月以后则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北麓河多年冻土区 降水 河水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青藏高原祁连山与乌丽冻土区水合物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龚建明 张剑 +4 位作者 陈小慧 廖晶 李小豫 贺行良 蒋玉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祁连山和乌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的异同之处,对其温压场特征、大地构造位置、气源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所具有的温压场条件均适合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尤以乌丽冻土区最好;在大地构造位置、沉积...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祁连山和乌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的异同之处,对其温压场特征、大地构造位置、气源条件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所具有的温压场条件均适合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尤以乌丽冻土区最好;在大地构造位置、沉积地层、气源成因以及保存条件等方面二者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祁连山冻土区构造活动较弱,天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的保存条件较好,而乌丽冻土区构造活动较强,持续时间更久,深大断裂更发育,不利于天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的保存;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主要为有机成因的烃类气体,而乌丽冻土区钻井岩心和湖水中的气体主要为无机成因的CO2。构造活动与气源成因可能是影响祁连山和乌丽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天然气水合物 祁连山冻土区 乌丽冻土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冷却路基技术现场实效监测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马巍 余邵水 +1 位作者 吴青柏 张鲁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3-571,共9页
以青藏铁路现场实体工程为背景,选用块石路堤、块石护坡和通风管路堤主动冷却措施进行现场实体工程试验,通过对路基内温度场的监测,研究这些措施对保护冻土的作用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2个冻融周期后,块石护坡路基、通风管路基和块石路... 以青藏铁路现场实体工程为背景,选用块石路堤、块石护坡和通风管路堤主动冷却措施进行现场实体工程试验,通过对路基内温度场的监测,研究这些措施对保护冻土的作用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2个冻融周期后,块石护坡路基、通风管路基和块石路基均具有一定的调节降温作用,有利于下覆多年冻土的保护。但是冻土上限的抬升需要消耗下部土体的冷能来实现,说明冻土路基温度场还处于不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冷却路基措施 多年冻土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湿地冻土区活动层甲烷排放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富贵 张舜尧 +4 位作者 唐瑞玲 王惠艳 杨志斌 周亚龙 孙忠军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27-1036,共10页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陆地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科学家和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是否会引发环境和地质灾害再次引起科学家甚至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选用甲烷通量、近地表大气甲烷浓度、土壤甲烷浓度和甲烷稳定...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陆地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科学家和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是否会引发环境和地质灾害再次引起科学家甚至政府部门的重视。本文选用甲烷通量、近地表大气甲烷浓度、土壤甲烷浓度和甲烷稳定碳同位素为监测指标,以祁连山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区为研究区,开展甲烷排放监测。结果表明:(1)祁连山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区甲烷排放具有季节性变化和区域分布特点,最大排放值为19.2 mg/m^2·h,最大吸收值为-108 mg/m^2·h,表现出巨大的碳汇潜力,对青藏高原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2)甲烷碳同位素显示冻土区活动层大量存在微生物,10~30 cm甲烷主要微生物成因,微生物活跃期在夏季,冬季则减弱,微生物的代谢影响着甲烷的氧化和产生,嗜甲烷菌的存在对甲烷的排放起很大的控制作用;(3)试采前后近地表大气甲烷含量没有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与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状态和储量及试采方式有关;(4)甲烷排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pH值等因素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甲烷排放 环境效应 冻土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原冻土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刚 张广忠 +3 位作者 王玉娇 唐汉平 惠俊刚 杨开珍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8期18-20,66,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建设以及煤炭工业发展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结合西部高原冻土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分析了该类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程的主要难点,阐述了在资料采集、...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大型矿井的建设以及煤炭工业发展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已逐渐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主战场"。结合西部高原冻土区三维地震勘探实例,分析了该类地区开展地震勘探工程的主要难点,阐述了在资料采集、处理及解释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冻土区 三维地震勘探 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伟华 陈永峤 《天然气与石油》 2011年第2期50-53,2,共4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绿色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大面积分布,中新生代盆地数量众多,盆地内烃源岩发育,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要从物质条件、环境条件、热力学条件、地质条件等方面来探讨青藏...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绿色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大面积分布,中新生代盆地数量众多,盆地内烃源岩发育,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要从物质条件、环境条件、热力学条件、地质条件等方面来探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层中丰富的有机质及其较高的成熟度是成藏的物质条件,低温、高压、冻土厚度大、地温梯度小等是保证其成藏的环境和热力学条件,大量的运移通道、较好的圈闭是其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预测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有利的找矿前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区 成藏条件
下载PDF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表反照率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肖瑶 赵林 +4 位作者 李韧 姚济敏 孙琳婵 乔永平 焦克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8,共9页
利用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西大滩、五道梁和唐古拉自动气象站(AWS)2006—2007年的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反照率在四季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U形,早晚大,中午... 利用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西大滩、五道梁和唐古拉自动气象站(AWS)2006—2007年的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地表反照率在四季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U形,早晚大,中午小.日平均和月平均地表反照率有相同的年变化特征,且冬半年的地表反照率远远大于夏半年.受积雪的影响,地表反照率年均值较高,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针对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下垫面,在四季反照率都有高寒草甸(唐古拉)<高寒草原(西大滩)<荒漠草原(五道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地表反照率 藏北高原 日变化 下垫面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嵩草草甸植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郭正刚 程国栋 王根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基于75个样条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嵩草草甸的植物多样性.研究表明:α多样性指数从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草甸、藏嵩草(\%K.tibetica)草甸到矮嵩草(K.humilis)草甸依次降低,而β多样性指数从高山嵩草草甸、... 基于75个样条的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嵩草草甸的植物多样性.研究表明:α多样性指数从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草甸、藏嵩草(\%K.tibetica)草甸到矮嵩草(K.humilis)草甸依次降低,而β多样性指数从高山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到藏嵩草草甸依次降低,同时,βws多样性指数趋于稳定的样方面积为8~16m2时.公路两侧迹地上次生恢复群落的α多样性均小于各自原生群落的α多样性,而恢复群落的β指数均大于原生群落的β指数.在冻土持续退化过程中,高寒草甸的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草草甸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多年冻土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冻土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绍令 罗祥瑞 郭鹏飞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东部边缘带,发育着片状、岛状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区内多年冻土面积144000km^2,占该区面积的61%。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受海拔控制,同时又呈现出纬向和经向地带性规律,平均纬度降低1°,多年冻土下界升...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东部边缘带,发育着片状、岛状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区内多年冻土面积144000km^2,占该区面积的61%。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受海拔控制,同时又呈现出纬向和经向地带性规律,平均纬度降低1°,多年冻土下界升高约130m。根据冻土平面分布的差异性,可将研究区分为四个冻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土 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选线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立廷 许林新 戈普塔 《路基工程》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路线选线工作,结合青藏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分析了青藏高原的建设特点及各种控制因素对高速公路选线的影响,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路线方案的选线研究。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区 高速公路 选线 生态环境 不良地质 运营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