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and-atmosphere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1
作者 Nan Yao Yaoming Ma +3 位作者 Binbin Wang Jun Zou Jianning Sun Zhipeng Xi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正确认识不同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特征是研究局地地气相互作用及准确预测区域天气,气候变化的关键.为了研究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的青藏高原(TP)和湿润/半湿润气候的长江流域(YRR)之间地表能量和水分交换的异同,本文对比分析了两个区域8... 正确认识不同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特征是研究局地地气相互作用及准确预测区域天气,气候变化的关键.为了研究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的青藏高原(TP)和湿润/半湿润气候的长江流域(YRR)之间地表能量和水分交换的异同,本文对比分析了两个区域8个不同地表类型(包括高山荒漠,高山草地,(平原)城市和(平原)草地等)观测站点的地表辐射和能量通量数据.结果显示:(1)TP由于高原大气层稀薄且空气洁净,年平均入射短波辐射为251.3W m^(-2),是YRR的1.7倍.加之高原地表反照率高导致反射辐射(59.6 W m^(-2))是YRR的2.87倍.入射及出射的长波辐射为231.5和338.0 W m^(-2),分别为YRR的0.64和0.83.而两个区域的净辐射差异不大;(2)草地站更多的潜热释放使得地表总加热效率高于城市和高山荒漠,TP和YRR的草地站的年平均潜热分别为35.0和38.8 W m^(-2),而植被稀疏且土壤干燥的高山荒漠地区感热最大,年平均感热为42.1 W m^(-2);其次是城市下垫面,其年平均感热为37.7 W m^(-2).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气候背景下典型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特征,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和水分交换 辐射分量 地表能量通量 青藏高原 长江流域 不同地表类型
下载PDF
The Regional Surface Heating Field over the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MODIS and In Situ Data 被引量:5
2
作者 马耀明 王宾宾 +1 位作者 仲雷 马伟强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In this study, a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based on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data and in-situ data was tested for deriving the regional surface heating field over a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In this study, a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based on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data and in-situ data was tested for deriving the regional surface heating field over a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As a case study, the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the whole Tibetan Plateau (TP) area. Four images of MODIS data (i.e., 30 January 2007, 15 April 2007, 1 August 2007, and 25 October 2007)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for comparison among winte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Th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using the observations measured at the stations of the Tibeta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Platform (TORP).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The derived surface heating field for the TP area was in good accord with the land-surface status, showing a wide range of values due to the strong contrast of surface features in the area. (2) The derived surface heating field for the TP was very close to the field measurements (observations). The APD (absolute perc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rived results and the field observations was 〈10%. (3) The mean surface heating field over the TP increased from January to April to August, and decreased in October. Therefore, the reasonabl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heating field over a heterogeneous landscape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ology. The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is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surface heating field Tibetan plateau MODIS in-situ data
下载PDF
基于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岩土热物性试验分析研究
3
作者 张志尧 孙林娜 +2 位作者 魏俊辉 刘启明 褚赛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22-28,共7页
目前岩土热物性测试仪采用的方法包括两种:恒热流法和恒温法,通过介绍两种测试方法的区别及模型算法,以北京市某公建项目岩土热物性测试结果为基准,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模拟了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测试工况,针对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经对... 目前岩土热物性测试仪采用的方法包括两种:恒热流法和恒温法,通过介绍两种测试方法的区别及模型算法,以北京市某公建项目岩土热物性测试结果为基准,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模拟了恒热流法和恒温法的测试工况,针对模拟结果展开分析研究。经对比,试验时间至48 h时,两种测试方法利用软件模拟出的延米换热量与现场测试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表明若已知项目周边的地层热物性参数如地层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等,可将软件模拟结果作为前期地埋管系统设计的依据,并作为后续热物性勘察结果验证的参考数据。此外,根据模拟结果,由于夏季地埋管流体在设计工况下与土壤的温差值较大,为了使流体尽快达到设计工况点,恒温法测试时应选用较大的功率,否则48 h内的测试值结果与实际值偏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建筑 节改造地源热泵系统 热物性试验 TRNSYS 恒热流法 恒温法
下载PDF
停暖前后寒冷地区高校宿舍热舒适对比研究
4
作者 严舸飞 夏博(指导) +1 位作者 张新雨 赵奂琛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70-78,共9页
为了解寒冷地区高校宿舍停暖前后的热环境差异,探究人员的热舒适变化规律,选取寒冷地区西安市的某所高校学生宿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客观热环境测试与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停暖前室内环境温度高于停暖后,停暖前... 为了解寒冷地区高校宿舍停暖前后的热环境差异,探究人员的热舒适变化规律,选取寒冷地区西安市的某所高校学生宿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客观热环境测试与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停暖前室内环境温度高于停暖后,停暖前宿舍学生的热感觉比停暖后更暖;停暖后宿舍学生的热可接受度和满意率比例低于停暖前,对偏冷热环境的接受度也更低;满足80%满意度的操作温度范围即舒适温度范围,停暖前为21.4~24.1℃,停暖后为19.2~24.8℃;停暖前宿舍湿环境比停暖后更干燥。根据热环境实测和问卷结果,希望为西安地区高校宿舍采暖策略提供一定的优化参考,同时为寒冷地区高校宿舍热舒适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建筑 节改造停暖前后 寒冷地区 学生宿舍 热环境 热舒适
下载PDF
拉萨乡村民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研究
5
作者 王禹晗 张晓静 +2 位作者 张广凯 陈光 谢静超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29-36,共8页
拉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富集区,冬季寒冷漫长、太阳辐射强烈且朝向差异大,当地乡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差、能耗水平高。为提升该类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并兼顾节能环保,基于拉萨乡村民居现状建立典型建筑模型,选取各朝向围护结构的... 拉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能富集区,冬季寒冷漫长、太阳辐射强烈且朝向差异大,当地乡村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差、能耗水平高。为提升该类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并兼顾节能环保,基于拉萨乡村民居现状建立典型建筑模型,选取各朝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共10项热工参数作为研究因素,采用不舒适度日数UCDD12和采暖期逐时累积热负荷作为热环境和节能效果的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并通过TRNSYS进行仿真模拟,研究了各热工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显著性程度和主次排序。结果表明,对UCDD12存在显著影响的热工参数有6项,由高到低排序为屋顶、北向、东/西向、南向传热系数及南向、东/西向热惰性指标;对累积热负荷存在显著影响的热工参数有7项,依次为屋顶、东/西向、北向、南向传热系数及南向、内墙、东/西向热惰性指标。进一步综合两项评价指标,使用TOPSIS法确定了各项热工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为改善拉萨乡村民居室内热环境、提升节能性能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建筑 节改造拉萨乡村民居 围护结构 热工参数 UCDD12 累积热负荷
下载PDF
基于MPC集中供热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研究
6
作者 董家祥 迟耀丹 +1 位作者 赵阳 苏天博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102-108,共7页
在换热站质调节系统控制中,因被控对象具有时变性、不确定性及非线性等特点,传统的PID算法难以满足对换热站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阶跃响应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MPC),以实现对供热二次网回水温度的精确控制。基于... 在换热站质调节系统控制中,因被控对象具有时变性、不确定性及非线性等特点,传统的PID算法难以满足对换热站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阶跃响应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MPC),以实现对供热二次网回水温度的精确控制。基于现场采集供热数据,通过采用递推阻尼最小二乘法算法(RDLS)对供热二次网模型的过程参数进行辨识,引用动态矩阵控制算法(DMC)进行控制量参数调节;将目标优化函数用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中进行控制量寻优。通过MATLAB仿真验证表明,该控制策略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换热站二次网回水温度,具有超调量小、调节时间短的优点,最后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对该方法进行程序设计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建筑 节改造换热站 模型预测控制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动态矩阵
下载PDF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蔡阳 束正羽 +4 位作者 何建炜 黄晓燕 黄颖茜 吕游 赵福云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3-15,共13页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Solar Passive Ventilation,SPV)技术与建筑相变蓄热(Building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BPCHS)技术是当前建筑节能的有效策略,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与改善室内热环境。通过对国内...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Solar Passive Ventilation,SPV)技术与建筑相变蓄热(Building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BPCHS)技术是当前建筑节能的有效策略,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与改善室内热环境。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调研分析,概述了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技术各自原理与分类,同时阐述了技术特点及其研究进展。基于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相变蓄热在建筑应用的现状,论述了相变蓄热强化太阳能被动式通风原理及其有机耦合形式,包括相变Trombe墙、相变烟囱、相变通风屋顶等多种结合方式。此外,为了有效反映被动式通风特征与相变蓄热耦合流动-传热过程,系统总结了通风数值模型、相变蓄热求解模型以及耦合系统模型与相关实验研究。概括了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耦合(SPV-BPCHS)技术关键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指标,指出了其对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特性。调研结果表明,SPV-BPCHS技术能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太阳能建筑利用率和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但仍应加强对高效低碳材料的研究及耦合技术稳定性研究,同时该耦合技术实验可行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将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建筑室内环境耦合强化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建筑 节改造太阳能被动式通风 建筑相变蓄热 仿真模型 太阳能利用率 耦合模型 室内热环境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空调冷热源配置的多目标优化
8
作者 朱晓玥 杨玲 +2 位作者 熊帝战 范钟引 刘希臣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87-94,共8页
为实现“双碳”背景下清零建筑直接碳排放的目标,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空调冷热源越来越多地采用空气源热泵加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复合架构。其中,空气源热泵冬季供热,夏季与水冷式机组共同供冷。由于空气源热泵供冷能效较低,提高水冷式机组容... 为实现“双碳”背景下清零建筑直接碳排放的目标,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空调冷热源越来越多地采用空气源热泵加水冷式冷水机组的复合架构。其中,空气源热泵冬季供热,夏季与水冷式机组共同供冷。由于空气源热泵供冷能效较低,提高水冷式机组容量配置,尽可能使之分担更多的冷负荷,有利于降低系统供冷能耗,但系统投资也将随之上升。因此,有必要研究复合架构下空调冷热源配置的综合优化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空调冷热源系统的节能性、环保性、经济性、节材性等不同目标维度的权重,建立空调冷热源的综合优化目标函数。设计空调冷热源配置的优化流程,并以上海某办公建筑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冷机组容量的增加,空调冷热源系统的全年能耗降低,耗材生产能耗、折算年费上升,而碳排放呈先降后升的规律。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各项指标之间的平衡,为相关研究及实际项目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建筑 节改造多目标优化 层次分析法 空气源热泵 水冷式冷水机组 夏热冬冷地区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参数敏感性研究
9
作者 唐磊 谷一弘 +2 位作者 林波 王芳芳 王陈栋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16-21,共6页
在绿色建筑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研究太阳能和地源热泵采暖及供冷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严寒地区某酒店建筑为案例,对严寒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参数敏感性进行研究。运用TRNSYS软件搭建了太... 在绿色建筑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研究太阳能和地源热泵采暖及供冷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严寒地区某酒店建筑为案例,对严寒地区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参数敏感性进行研究。运用TRNSYS软件搭建了太阳能与土壤源耦合系统,针对不同工况建立了不同的系统运行模式,并对不同模式制定了不同的控制策略。通过参数化的模拟分析手段,分析了多个关键设计参数和控制阈值对于太阳能集热器效率、地源热泵系统COP以及地埋管冷堆积的影响。完成了对关键影响参数的定量化分析,对系统形式和控制模式在解决地埋管冷堆积问题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建筑 节改造地源热泵 太阳能 参数优化 TRNSYS
下载PDF
《热泵系统参与电网调峰技术规程》编制要点及相关展望
10
作者 孙宗宇 孔维政 +5 位作者 李骥 张广秋 路菲 李锦堂 朱超 代红才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115-120,共6页
通过简述《热泵系统参与电网调峰技术规程》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对规程编制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提出热泵系统在参与电网调峰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与应用场景,分析参与电网调峰的热泵系统用能负荷与日程,规范负... 通过简述《热泵系统参与电网调峰技术规程》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对规程编制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提出热泵系统在参与电网调峰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与应用场景,分析参与电网调峰的热泵系统用能负荷与日程,规范负荷削减效果、调峰响应执行效果与调峰响应对能源、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热泵系统调峰性能的量化指标与计算方法。进一步进行相关展望,阐述了建筑柔性用能系统对于电网调峰以及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性。期望通过该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更好地规范、引导、促进热泵等建筑柔性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峰的应用和发展,令建筑柔性用能成为未来低碳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建筑 节改造热泵 电网调峰 蓄能 需求响应 分时电价 建筑柔性用能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桩基混凝土硬化时期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天赐 孔纲强 +3 位作者 刘汉龙 刘星 王成龙 朱鹏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40-4150,共11页
高原地区高海拔、大温差和低气压的特殊环境,会导致早龄期混凝土水化热问题区别于其他地区。目前,针对减小高原地区早龄期混凝土水化热温差、加快高原地区混凝土水化热消散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在桩基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换热管,建立循环换... 高原地区高海拔、大温差和低气压的特殊环境,会导致早龄期混凝土水化热问题区别于其他地区。目前,针对减小高原地区早龄期混凝土水化热温差、加快高原地区混凝土水化热消散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在桩基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换热管,建立循环换热系统,开展高原地区桥梁桩基早龄期混凝土水化热消散现场试验。实测桩基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和热致应变变化,获得埋管式循环系统对桩身水化热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规律,并初步探讨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通过水泵、循环水管、水箱等设备组成的埋管式循环系统可以用于加快高原地区早龄期混凝土的水化热消散以及减小高原地区早龄期混凝土温差;与桩-土之间的热传导相比,埋管式循环系统能够加速混凝土的水化热消散进程,通过循环管中的换热介质将水化作用的热量传递到地面外部环境中,可降低水化热的峰值温度约2~4℃,相应龄期提前约37~58 h;埋管式循环系统能够明显降低桩底部的应变变化范围,能够减小桩基早龄期混凝土的桩身应力,桩身最大约束应力(0.7倍桩长处)降低约23.6%;埋管式循环系统还能够降低混凝土水化进程中的第二零应力温度,提高早龄期混凝土的温降裂缝能力。研究结果对高原地区桩基早龄期混凝土的水化热进程控制和抗裂性能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高寒地区 水化热 桩基 现场试验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during Summer 被引量:7
12
作者 Xin LAI Yuanfa GONG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555-566,共12页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a 47-yr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set from a network of 42 rain gauge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Q1〉) anomal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influence o...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a 47-yr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set from a network of 42 rain gauge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Q1〉) anomaly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advection of 〈Ql〉 over the central TP is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When the vertical ad- vection of〈Q1〉 over the central TP is strengthened, the South Asian high shifts further than normal to the south and east,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hifts further than normal to the south and west, and the Indian low weak- ens. This benefits the transport of warm moist air from the low latitude oceans to 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Correspondingly, in the high latitudes, two ridges and one trough form, which lead to cool air moving southward. These two air masses converge over the Sicbuan -chongqing region, leading to significant precipitation. In contrast, when the vertical advection of 〈Q1〉 over the central TP is weakened, the South Asian high moves to the north and west, the subtropical high moves eastward and northward, and the Indian low strengthens. This circulation pattern is unfavorable for warm air advection from the south to 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and the cool air further north cannot move southward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two troughs and one ridge at high latitude. Thus, ascent over 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is weakened, resulting in less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atmospheric heating source/sink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和热量平衡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40
13
作者 刘远永 文军 +3 位作者 韦志刚 李振朝 张堂堂 刘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8-937,共10页
利用2005年夏季黄土高原塬区陆面过程野外试验(LOPEX05)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甘肃平凉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收支和热量平衡特征。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塬区地面长波辐射大于大气长波辐射,典型晴天、阴天和雨天情况下两者平均差值分别为6... 利用2005年夏季黄土高原塬区陆面过程野外试验(LOPEX05)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甘肃平凉黄土高原塬区地表辐射收支和热量平衡特征。结果显示,黄土高原塬区地面长波辐射大于大气长波辐射,典型晴天、阴天和雨天情况下两者平均差值分别为65,25和8 W.m^-2;对于地气能量交换各个分量而言,黄土高原塬上和塬下在相同下垫面下的差别不大,但裸地和有植被的下垫面差别很明显;在白天,潜热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其次是感热,最后是土壤热通量。对能量平衡中的储存项如热通量板上层土壤的热存储和植被冠层存储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土壤的热储存项在-30~70W.m^-2之间,而植被的热能储存项在-10~25 W.m^-2之间。在考虑估算的存储项之后,能量平衡散布图斜率由0.68提高到0.79,相关系数R由0.90提高到0.93,两者分别提高了11.0%和3.0%,并对能量不平衡有明显的改进,说明能量储存项在地表能量闭合中必须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塬区 涡动协方差 潜热 感热 能量平衡闭合
下载PDF
基于CoupModel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过程模拟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伟 王根绪 +2 位作者 周剑 刘光生 王一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99-1109,共11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趋势,从而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造成显著影响.此外,如何构建更加有效、针对寒区的陆面过程模式成为寒区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Bayes参数估计算法具有... 近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呈现出逐年恶化趋势,从而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过程造成显著影响.此外,如何构建更加有效、针对寒区的陆面过程模式成为寒区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作为一种有效的参数估计方法,Bayes参数估计算法具有准确估计陆面过程模式参数的能力.因此,基于2005—2008年观测数据,利用CoupModel模型对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土壤水热运移过程进行模拟;同时,利用Bayes参数估计方法估计部分水热运移参数.结果显示:模型对土壤温度(ST)的模拟效果较好,NSE系数均在0.90以上;也能够较好模拟浅层(0~40cm)土壤水分,NSE值均达到0.80以上,而对40cm以下土壤水分的模拟结果较差.模型也能够较准确模拟活动层土壤的冻结-融化过程.模型对温度水分极值和40cm深度以下水分的模拟存在一些偏差.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重要性采样MCMC方案的Bayes参数估计算法能够有效估计水热运移参数,模型模拟结果得到极大的改进.Bayes算法能够广泛解决陆面过程模式参数估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区 CoupModel 水热过程 BAYES算法 参数估计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复杂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马耀明 姚檀栋 +5 位作者 王介民 胡泽勇 石川裕彦 马伟强 M.Menenti 苏中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5-1223,I0001-I0007,共16页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9年多,并且已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首先介绍了GAME/Tibet和CAM...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9年多,并且已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首先介绍了GAME/Tibet和CAMP/Tibet试验的情况,并利用观测资料给出了局地能量分布(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特征。复杂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研究是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卫星遥感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即实现GAME/Tibet和CAMP/Tibet试验主要初衷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利用卫星遥感观测(Landsat-7ETM)资料结合地面观测的方法,计算得到了相关地区非均匀地表区域上的地表温度、地表反射率、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校准的调整土壤植被指数(MSAVI)、植被覆盖度和叶面指数(LAI)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分布图像,所得结果基本可信。为了得到整个青藏高原复杂地表的热通量分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正在与其他研究单位一起建立青藏高原地表和大气过程监测系统(MORP)。最后介绍了该监测计划和已建立的3个综合观测研究站及如何利用建立的台站把站点观测的热通量推广到整个青藏高原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AME/Tibet CAMP/Tibet 局地能量分布 区域能量分布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8
16
作者 朱玉祥 丁一汇 刘海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3-915,共13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NCC_RegCM1.0)对青藏高原前冬积雪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积雪和降水的关系较为吻合,即长江流域、新疆地区夏季多雨,华北和华南少雨,这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维持的"南涝...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NCC_RegCM1.0)对青藏高原前冬积雪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积雪和降水的关系较为吻合,即长江流域、新疆地区夏季多雨,华北和华南少雨,这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维持的"南涝北旱"雨型较为一致。因此,可以认为青藏高原冬季多雪,是引起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出现"南涝北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物理机制。青藏高原冬季多雪,会导致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热源减弱,这种热源的减弱在冬季导致冬季风偏强,可以影响到我国华南、西南及孟加拉湾地区。同时,由于高原热源的减弱可持续到夏季,成为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减弱的一个原因。在积雪初期,地面反射通量的增加起了主要作用;在积雪融化后,"湿土壤"在延长高原积雪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初期的反射通量增加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吸收、融雪时的融化吸热,以及后期的湿土壤与大气的长期相互作用,作为异常冷源,减弱了春夏季高原热源,是高原冬季积雪影响夏季风并进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机理。本文的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显著影响时效可以一直持续到6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区域模拟 南涝北旱 感热
下载PDF
高原地区农作物水热指标与特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3 位作者 王强 王润元 王劲松 徐金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7-185,共9页
通过对作物农业气象条件鉴定、作物农业气象试验研究、作物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和作物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记载对比评估分析等手段,整理和总结了髙原地区7种粮食作物、6种经济作物、6种特色作物、7种瓜果作物和4种中药材等... 通过对作物农业气象条件鉴定、作物农业气象试验研究、作物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和作物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记载对比评估分析等手段,整理和总结了髙原地区7种粮食作物、6种经济作物、6种特色作物、7种瓜果作物和4种中药材等共计30种农作物水热指标以及冬小麦和春小麦土壤水分指标.高原地区作物水热指标具有4个明显特点,釆用不同积温界限值来确定不同作物属性热量指标,喜凉、中性、喜温和喜热作物分別釆用≥0℃、≥5℃、≥10℃和≥15℃积温界限值作热量指标.不同温度带作物适宜的热量指标差异明显,有随温度带愈冷凉作物热量指标呈偏低的趋势.不同水分气候区作物水分指标差异较大,有随湿润度增加作物水分指标呈递减的趋势.作物水热指标随气候变化而发生缓慢变化,气候变暖使作物全生长期延长,对同一熟性品种而言,需要热量指标比变暖前有提高趋势;气候变干使作物水分指标有增加趋势.农作物水热指标是衡量作物适生种植的重要标准,是引种、作物布局、栽培管理、髙产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科学依据,是气象为农业服务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也是服务工作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农作物 水热指标 土壤水分指标 特点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马耀明 仲雷 +3 位作者 田辉 孙方林 苏中波 Massimo Menenti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2-547,共6页
卫星遥感在研究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基于NOAA-14 AVHRR和Landsat TM资料推算藏北高原地区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植被参数及区域地表热通量的方案,并把其用于GAME/Tibet(全球能量水... 卫星遥感在研究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基于NOAA-14 AVHRR和Landsat TM资料推算藏北高原地区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植被参数及区域地表热通量的方案,并把其用于GAME/Tibet(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和CAMP/Tibet(“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试验区。并指出了此方法估算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非均匀地表 区域地表能量通量 LandSAT TM NOAA/AVHRR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特征及其与夏季区域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2
19
作者 周兵 何金海 徐海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3-100,共8页
利用 1 995~ 1 998年中日季风实验期间拉萨等 4个高原自动天气站观测资料 ,结合 1 995 /1 996年 NCEP/NCAR逐日资料 ,研究了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位相结构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不同区域降水的关系。发现夏季低频感热和低频潜热具有同位... 利用 1 995~ 1 998年中日季风实验期间拉萨等 4个高原自动天气站观测资料 ,结合 1 995 /1 996年 NCEP/NCAR逐日资料 ,研究了青藏高原气象要素场低频位相结构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不同区域降水的关系。发现夏季低频感热和低频潜热具有同位相 30~ 5 0 d振荡 ,当低频感热增强 ,则同期高原降水量减少 ;反之 ,则高原降水量增加。低频纬向风传播分析发现 1 995 /1 996年冬季高原是低频振荡的汇 ,2 0 0 h Pa低频纬向风在冬季与低频地面气压有显著的负相关 ,与地面低频感热的位相差为 3π/8,时间滞后约为 1周。进一步分析表明 :2 0 0 h Pa纬向风与夏季拉萨等地降水具有正相关 ,而与华北等地的降水具有负相关 ,且均能通过 α=0 .0 5信度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象要素场 低频特征 夏季 区域降水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引发区域气温下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苟娇娇 王飞 +1 位作者 金凯 董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70-3978,共9页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恢复工程促进了地表植被覆盖增加,进而通过影响地表-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基于黄土高原1998—2000年和2008—2010年SPOT卫星反演的植被覆盖资料、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资料及EIN-Interim地表热...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等生态恢复工程促进了地表植被覆盖增加,进而通过影响地表-大气之间热量交换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基于黄土高原1998—2000年和2008—2010年SPOT卫星反演的植被覆盖资料、54个地面气象站气温资料及EIN-Interim地表热通量数据,采用空间分析交叉验证及地表热量平衡分析的方法,从站点尺度探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初期和10年后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与气温和地表热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开展10年后,黄土高原气温最小值、最大值与平均值均有下降,植被覆盖增加与气温变量降低在空间上呈正相关。同时,植被覆盖增加与潜热通量增加、感热通量与大气下行长波辐射下降在空间上也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可通过增加地表蒸散发作用对区域气候产生降温效应,会减缓气温升高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区域气候 空间分析交叉验证 地表热量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