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
1
作者 杨健 詹前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45-647,662,共4页
目的探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同期80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参照对象(... 目的探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同期80例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水平、单用凝血功能、血小板各项参数及凝血功能联合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检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TT、PT、APTT、MPV、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FIB、PLT、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凝血功能联合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检测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用凝血功能、血小板各项参数检测,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对重症肝硬化患者的检测价值显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血小板 参数 重症肝硬化 检测
下载PDF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神经外科止血功能评估中的现状与意义
2
作者 郭帅炜 张亚南 王硕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8-853,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长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人群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的潜在血小板功能低下会影响术中止血效果,并增加术中大出血和术后出血并发症风险。因此,如何在术前快速准确地评估血小板功能,对... 随着人口老龄化,长期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人群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的潜在血小板功能低下会影响术中止血效果,并增加术中大出血和术后出血并发症风险。因此,如何在术前快速准确地评估血小板功能,对于全面评估患者止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结合血小板功能检测在神经外科的使用现状,分析目前常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介绍改善血小板功能的相关疗法,以期提高神经外科医师对血小板功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检测 抗血小板治疗 止血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郑佳欣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以便为日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入的1216例反复输血患者,对其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抗体呈阳性的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根... 目的分析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以便为日后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入的1216例反复输血患者,对其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分析抗体呈阳性的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验结果,将配型为阴性或弱阳性的供者标本归类为相符亚组,而多次配型为阳性的供者标本则归类为不符亚组。对比首次输注后的阳性组和阴性组,以及相符亚组与不符亚组本次输注后的情况,分析1 h和24 h的血小板校正增高计数(CCI)以及血小板回收率(PPR)之间的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总结1 h和24 h的血小板CCI以及PPR与血小板抗体检验、以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阳性组患者,阴性患者CCI、PPR指标及输注效果均明显升高,且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符亚组输注后l h、24 h CCI及PPR水平均高于不符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与CCI、PPR水平呈负相关,交叉配型结果与CCI、PPR水平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接受多次输血后,血小板抗体的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抗体生成直接关系输注血小板疗效。检测血小板抗体和进行交叉配型的结果与患者接受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输血者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 血小板输注效果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参数检验对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的评估作用
4
作者 许岩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参数检验对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肝损伤程度为标准将其分为有出血组(有出血症状,19例)和无出血组(无出血症状...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与血小板参数检验对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肝损伤程度为标准将其分为有出血组(有出血症状,19例)和无出血组(无出血症状,41例)。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有出血组的凝血酶时间(TT)、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长于无出血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低于无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显著低于无出血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高于无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出血组,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低于无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与血小板参数检验可有效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损伤情况,为患者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参数 肝功能指标 生化检验 肝损伤程度
下载PDF
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小板、白细胞数、尿蛋白检验及支原体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分析
5
作者 谈鸥 崔昊 许凤姣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小板、白细胞数、尿蛋白检验及支原体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气管肺炎患儿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分为...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小板、白细胞数、尿蛋白检验及支原体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气管肺炎患儿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5例,为非支原体感染患儿;观察组75例,为支原体感染患儿。对两组患儿血小板、白细胞、尿蛋白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进行联合检验,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儿血小板为(387.69±40.25)×10^(9)/L,白细胞为(6.82±3.24)×10^(9)/L,尿蛋白为(140.59±20.57)mg/24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2、2.118、2.981,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支气管肺炎为状态变量,以PCT、WBC、尿蛋白、IgA、IgG水平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联合指标检测中,5项指标联合的AUC值最高。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血小板、白细胞、尿蛋白水平以及支原体联合检测尤为重要,可有效对患儿病情进行监测,是临床中切实有效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感染 血小板数目 白细胞数目 尿蛋白检验
下载PDF
New parameter in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被引量:5
6
作者 Bulent Dinc Alten Oskay +2 位作者 Selcan Enver Dinc Bilge Bas Sabri Tek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6期1821-1826,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mean platelet volume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in acute appendicitis.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case-controlled study compared 295 patients with acute appendicit... AIM: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mean platelet volume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in acute appendicitis.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case-controlled study compared 295 patients with acute appendicitis(Group?Ⅰ),100 patients with other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GroupⅡ),and 100 healthy individuals(GroupⅢ)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January 2013.The age,gender,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rophil percentage,mean platelet volume,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values from blood sample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groups.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SPSS for Windows 21.0 software.In addition,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and likelihood ratios,and diagnostic accuracy were calculated.RESULTS:The mean ages of patients were 29.9±12.0years for Group?Ⅰ,31.5±14.0 years for GroupⅡ,and30.4±13.0 years for GroupⅢ.Demographic features such as age and gend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groups.White blood cell count,neutrophil percentage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Ⅰ?compared to groupsⅡandⅢ(P<0.05).Diagnostically,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were 73.1%,94.0%,and 78%for white blood cell count,70.0%,96.0%,and 76.0%for neutrophil percentage,29.5%,49.0%,and 34.0%for mean platelet volume,and 97.1%,93.0%,and 96.0%for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respectively.The highest diagnostic accuracy detected was for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between Group?Ⅰ?and GroupⅢ(P<0.01).CONCLUSION: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analysis can be used for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 without requiring additional tests,thus reducing the cost and loss of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ENDICITIS DIAGNOSIS platelet FUNCTION test Plat
下载PDF
Low preoperative platelet counts predict a high mortality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7
7
作者 Kazuhiro Kaneko Yoshio Shirai +3 位作者 Toshifumi Wakai Naoyuki Yokoyama Kohei Akazawa Katsuyoshi Hatakeya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7期5888-5892,共5页
AIM: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our selection criteria for hepatectomy procedures based on indocyanine green disappearance rate (KICG), and to unveil the factors affecting posthepatectom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 AIM: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our selection criteria for hepatectomy procedures based on indocyanine green disappearance rate (KICG), and to unveil the factors affecting posthepatectomy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98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HCC who underwent partial hepatectomies in the past 14 years was conducted. Th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hepatectomy procedur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ere KICG≥0.12 for hemihepatectomy, KICG≥0.10 for bisegmentectomy, KCG≥0.08 for monosegmentectomy, and KICG≥ 0.06 for nonanatomic hepatectomy. The hepatectomie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types: major hepatectomy (hemihepatectomy or a more extensive procedure), bisegmentectomy, and limited hepatectomy. Univariate (Fishers exact test) and multivariate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alyses were used. RESULTS: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was 5% after major hepatectomy, 3% after bisegmentectomy, and 3% after limited hepatectomy. The bhree percentages were comparable (P = 0.876). The platelet count of ≤ 10× 10^4/μL was the strongest independent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on univariate (P = 0.001) and multivariate (risk ratio, 12.5; P= 0.029) analyses. No patient with a platelet count of 〉7.3× 10^4/μL died of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whereas 25% (6/24 patients) of patients with a platelet count of ≤7.3×10^4/μL died (P〈0.001). CONCLUSION: The selection criteria for hepatectomy procedures based on KICG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valid, because of the acceptabl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ith these criteria. The preoperative platelet count independently affect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hepatectomy, suggesting that a combination of KICG and platelet count would further reduce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ECTOMY MORBIDITY MORTALITY 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test Blood platelet count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platelet function: Laboratory and point-of-care methods
8
作者 Rita Paniccia Raffaella Priora +2 位作者 Agatina Alessandrello Liotta Niccolò Maggini Rosanna Abbate 《World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4年第2期69-83,共15页
In the event of blood vessel damage, human platelets are promptly recruited on the site of injury and, after their adhesion, activation and aggregation, prevent blood loss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clot. The consequence... In the event of blood vessel damage, human platelets are promptly recruited on the site of injury and, after their adhesion, activation and aggregation, prevent blood loss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clot. The consequence of abnormal regulation can be either hemorrhage or the development of thrombosis. Qualitative and/or quantitative defects in platelets promote bleeding, whereas the residual reactivity of platelets, despite antiplatelet therap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rterial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Platelet function is traditionally assess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a bleeding syndrome, to predict the risk of bleeding prior surgery or during pregnancy or to monitor the efficacy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thrombotic syndromes that, now, can be considered a new discipline. "Old" platelet function laboratory tests such as the evaluation of bleeding time and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analysis inplatelet-rich plasma are traditionally utilized to aid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latelet and hemostatic disorders and used as diagnostic tools both in bleeding and thrombotic diathesis in specialized laboratories. Now, new and renewed automated system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provide a simple, rapid assessment of platelet function including point of care methods. These new methodologies are also suitable for being used in non-specialized laboratories and in critical area for assessing platelet function in whole blood without the requirement of sample processing. Some of these methods are also beginning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routine clinical use and can be utilized as not only as first panel for the diagnosis of platelet dysfunction, but also for monitor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to potentially assess risk of both bleeding and/or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S Method test Point of care testing LABORATORY ASSESSMENT Bleeding THROMBOSIS platelet function
下载PDF
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的降阶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
9
作者 赵志刚 孙雪 +7 位作者 李雅超 雷梦杰 杨彦立 安蕾 周海立 王敬尧 李彩榕 薛增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08-1113,1119,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3个月时,血小板功能检测(platelet function test,PFT)指导的降阶治疗与常规经验性降阶治疗相比,是否... 目的: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3个月时,血小板功能检测(platelet function test,PFT)指导的降阶治疗与常规经验性降阶治疗相比,是否可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行PCI的ACS患者302例,术后均给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mg+替格瑞洛90mg),依据术后3个月时是否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分为PFT指导组156例(依据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若二磷酸腺苷最大聚集率≤50%即降阶),常规治疗组146例(临床医师依据诊疗经验决定是否降阶),降阶治疗方案为(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替格瑞洛60mg),平均随访时间为(11.9±0.9)个月。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s),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卒中的复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为出血事件,包括大出血和小出血。结果:两组患者MACCEs、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降阶对PCI术后ACS患者的MACCEs和出血事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对于PCI术后ACS患者,和常规经验性降阶治疗相比较,术后3个月时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的降阶治疗未能改善缺血和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降阶 血小板功能检测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检测与血小板膜受体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作华 刘兴晖 +1 位作者 刘倩倩 吴菲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97-403,451,共8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与血小板膜受体P2Y1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明确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效用。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确诊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并随访180d记录终点事件。...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与血小板膜受体P2Y1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明确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效用。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确诊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并随访180d记录终点事件。以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为高反应组,≥10%为非高反应组;与以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为高反应组;≥30%为非高反应组进行基本参数和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对P2Y12抑制率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种不同分组中,ADP(7)、P2Y12(7)、P2Y12抑制率、MA(7)、MA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Y12抑制率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存在中度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43,P<0.001。血小板抑制率小于30%是P2Y12抑制率小于6%、11.7%和17.4%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99,95%CI 0.050~0.784,P=0.021;OR=7.095,95%CI 2.809~17.923,P<0.001;OR=9.254,95%CI 2.843~30.114,P<0.001)。生存分析中发现以P2Y12抑制率小于中位数11.7%评估治疗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存在预测价值(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小于30%作为血小板高反应性定义标准能够较敏感地反映治疗后P2Y12水平的变化,临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可能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膜受体 缺血性脑卒中 氯吡格雷
下载PDF
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顾大群 汪洋 +4 位作者 张扬 晁迎九 高歌 陈昱 余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F0003,共8页
目的 探索应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介... 目的 探索应用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检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住院患者343例,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开展CYP2C19基因检测技术的时间(2021年1月),将343例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非基因检测组(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和基因检测组(2021年1—12月)。非基因检测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100 mg/次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基因检测组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对于超快代谢型及快代谢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和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对于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1个月内发生缺血事件的差异,同时对影响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43例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非基因检测组181例,基因检测组162例。(1)非基因检测组与基因检测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支架类型、动脉瘤栓塞程度、出血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检测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非基因检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8/162)比11.6%(21/181),χ^(2)=4.905,P=0.027]。(2)发生缺血事件组与未发生缺血事件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瘤大小、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生缺血事件组患者吸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编织型支架比例均低于发生缺血事件组[14.6%(46/314)比31.0%(9/29);17.2%(54/314)比37.9%(11/29),χ^(2)=7.430;24.2%(76/314)比44.8%(13/29),χ^(2)=5.877],使用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比例高于发生缺血事件组[49.0%(154/314)比27.6%(8/29),χ^(2)=4.9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发生缺血事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2.845,95%CI:1.177~6.874)、颅内动脉粥样硬化(OR=2.615,95%CI:1.131~6.045)、使用编织支架(OR=2.480,95%CI:1.102~5.584)、使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OR=2.546,95%CI:1.071~6.051)是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调整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可以降低老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仍需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缺血事件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微粒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英苗 胡腾龙 +1 位作者 李保蓉 于洋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7期87-91,共5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源性微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的含量并探究其在OSC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OSCC患者及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OSCC)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源性微粒(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PMPs)的含量并探究其在OSC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OSCC患者及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OSCC患者血浆中的PMPs的表达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OSCC患者血浆中PMPs的含量。通过凝血功能实验检测OSCC患者PMPs的促凝活性。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OSCC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并产生PMPs,同时OSCC患者血浆中的PM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MPs在OSCC患者中的含量与肿瘤最大径、肿瘤TNM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OSCC患者外周血中PMPs与凝血相关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纤维蛋白原与PMPs水平呈正相关。结论OSCC患者血浆中PMPs水平和促凝活性随着肿瘤最大径及肿瘤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更高,提示PMPs可能作为OSCC进展和转移的一个新的指标。本研究为揭示OSCC凝血紊乱的机制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小板源性微粒 凝血功能试验 促凝活性
下载PDF
川崎病129例临床特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敏 杨轶男 +2 位作者 侯贺阳 刘彦 黄慧敏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2期69-75,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7月-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29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依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2020年7月-2022年9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129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依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和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组),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典型川崎病组(CKD组)和不完全性川崎病组(IKD组)。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急性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结果 129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中男88例,女41例,男女之比为2.15∶1。CKD组63例,占48.84%,IKD组66例,占51.16%;CAL组73例,占61.24%,NCAL组56例,占38.76%。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27例,占42.86%,不完全性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46例,占57.14%,不完全性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比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P<0.05)。川崎病类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球蛋白、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白细胞介素-6在CAL组和NCA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川崎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介素-6是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及急性期血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介素-6与川崎病患儿合并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临床可考虑通过监测患儿急性期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白细胞介素-6来预测冠状动脉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危险因素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白细胞介素-6 血管炎 血常规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及其复合银离子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14
作者 刘胜杰 马武秀 +3 位作者 陈聪聪 张淦 吴旅 陈肖松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1期1329-1333,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及其复合银离子的抑菌效果,并探讨银离子对PRP释放生长因子能力的影响。方法制备PRP、银离子溶液,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作为阴性对照,观察37℃条件下,PRP、银离子及二者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 目的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及其复合银离子的抑菌效果,并探讨银离子对PRP释放生长因子能力的影响。方法制备PRP、银离子溶液,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作为阴性对照,观察37℃条件下,PRP、银离子及二者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抑制情况,以及抑菌作用持续时间。ELISA测定单纯PRP及其与银离子复合后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37℃条件下,相较于对照组,银离子组、PRP复合银离子组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在培养皿中的生长均受到抑制。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两组材料抑菌时间可持续至36 h,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则在第24 h后开始减弱。PRP与银离子复合后的PDGF、TGF-β、EGF以及VEGF浓度较单纯PRP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99、0.362、0.593、0.794)。结论PRP与银离子复合后,既保留了银离子的抑菌能力,同时银离子对PRP释放PDGF、TGF-β、EGF以及VEGF等生长因子的能力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银离子 抑菌试验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血小板参数水平监测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结仪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D-D)与血小板参数水平的监测意义。方法:选取广东同江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检查并分娩的454例孕产妇(孕早期96例,孕中期138例,孕晚期114例,临产期106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妊娠伴其他疾病(妊...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D-D)与血小板参数水平的监测意义。方法:选取广东同江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检查并分娩的454例孕产妇(孕早期96例,孕中期138例,孕晚期114例,临产期106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妊娠伴其他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组60例、产科意外组45例、健康对照组167例(健康育龄期非妊娠妇女)。比较各组D-D、凝血四项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质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比较各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结果:正常妊娠组D-D与FIB指标较妊娠伴其他疾病组与产科意外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妊娠组PT指标较妊娠伴其他疾病组与产科意外组明显升高(P<0.05);正常妊娠组PLT、MPV、PDW指标差异较妊娠伴其他疾病组与产科意外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四项指标、D-D以及血小板指标可有效监测孕产妇产前是否处于凝血功能状态,对掌握病情、改善妊娠结局及预防产妇血栓及产后出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分析红细胞与血小板检测参数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路 陈欣 童雪金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7期12-15,共4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检测中红细胞、血小板检测参数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邵武市中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并发症情况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合并血管并发症,B组无血管并发症,全部... 目的 分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检测中红细胞、血小板检测参数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邵武市中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并发症情况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合并血管并发症,B组无血管并发症,全部实施血小板检测、红细胞检测,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红细胞指标、血小板指标。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空腹血糖(9.82±0.87)mmol/L、餐后2 h血糖(15.45±1.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29±0.57)%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0、0.379、0.231,P>0.05)。A组血小板指数(13.40±3.01)×10^(9)/L、红细胞分布宽度(43.10±1.20)%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检测中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可辅助医师预测评估血管并发症,促进临床科学治疗防控,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 红细胞检测 血小板检测
下载PDF
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策略
17
作者 杨璐 马春娅 +7 位作者 付丽辉 台胜飞 马铭梓 钟晓龙 樊斌 梁笑星 汪德清 于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血小板输注策略。方法:选取1例因输血诱导产生供者特异性HLA抗体(DSA),且该DSA导致患者移植失败和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案例,...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血小板输注策略。方法:选取1例因输血诱导产生供者特异性HLA抗体(DSA),且该DSA导致患者移植失败和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案例,详细分析该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及血小板输注策略。结果:患者女,32岁,以“发热、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起病,于外院明确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化疗缓解后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入院。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因输注血小板产生DSA,且该DSA存在与首次移植供者不合的HLA基因位点,导致首次移植原发植入失败。该患者在移植前后多次进行血小板输注,结果显示,MASPAT配型相合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仅为35.3%,进一步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MASPAT方法漏检了抗体。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选择了DSA-供者,且规避初次移植过程中配型相合但输注无效的血小板,结果该患者移植成功,顺利出院。结论:DSA可引发移植失败或使移植物失功。对于已经产生DSA的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前仅采用MASPAT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输注策略会漏检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 血小板抗体固相凝集法 原发植入失败 血小板输注无效 抗体漏检
下载PDF
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意义分析
18
作者 张云峰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3期72-75,79,共5页
目的探析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尤溪县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糖尿病及是否并发肾病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40例、糖尿病肾病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3... 目的探析血常规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尤溪县总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糖尿病及是否并发肾病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40例、糖尿病肾病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30例,对3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3组白细胞参数、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红细胞参数、血红蛋白参数、红细胞比容参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能够通过评估分析各项参数情况,从而明确糖尿病患者早期有无肾病情况,可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 糖尿病肾病 血红蛋白 血小板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联合凝血四项检查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王亚 梅玉峰 +1 位作者 熊钻 刘庆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8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联合凝血四项检查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鄂州市鄂钢医院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征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A组,选取50例肾病综合征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B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联合凝血四项检查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鄂州市鄂钢医院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征失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A组,选取50例肾病综合征代偿期患者作为观察B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四项检查。比较三组凝血四项与血小板计数水平,以肾穿刺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凝血四项与血小板计数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准确率、特异度。结果:观察A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观察B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观察B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PT、APTT、TT、FI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检查、凝血四项联合检查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准确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联合凝血四项检查诊断肾病综合征的效能较高,在病情评估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凝血四项 肾病综合征 诊断
下载PDF
分析血小板假性减低或升高的原因及复检规则修改
20
作者 王莉莉 刘东声 《智慧健康》 2023年第6期33-35,45,共4页
目的 探讨我院血细胞分析仪XN-2000导致血小板结果假性减低和升高的原因,发现血小板复检规则的不足,并对血小板复检规则加以修改。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4月门诊及住院145例首次采取仪器检测血小板并出现异常的患者,分析原因,... 目的 探讨我院血细胞分析仪XN-2000导致血小板结果假性减低和升高的原因,发现血小板复检规则的不足,并对血小板复检规则加以修改。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4月门诊及住院145例首次采取仪器检测血小板并出现异常的患者,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方法,进而发现原有血小板复检规则的不足并加以修改。结果 对145例患者的首次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标本采集不畅50例,小凝块为6例,乙二胺四乙酸盐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27例,标本未充分混匀9例,大血小板28例,计数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11例,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干扰14例。纠正后的结果与首次仪器结果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值均小于0.05。结论 根据145例患者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分析,发现原有的血小板复检规则已不能满足需求,本研究对我院原有的血小板复检规则进行了修改,以防止误检、漏检,力争满足血细胞分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假性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复检 血常规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