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8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Cold-Junction Compensation and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Circuits of Various Thermocoupl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Multi-Channel Interfaces Using Them-A Secondary Publication
1
作者 Hyeong-Woo Cha 《Journal of Electron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2024年第1期93-105,共13页
Cold-junction compensation(CJC)and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circuit design of various thermocouples(TC)and multi-channel TC interface circuits were designed.The CJC and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circuit consists of a CJC... Cold-junction compensation(CJC)and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circuit design of various thermocouples(TC)and multi-channel TC interface circuits were designed.The CJC and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circuit consists of a CJC semiconductor device,an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IA),two resistors,and a diode for disconnection detection.Based on the basic circuit,a multi-channel interface circuit was also implemented.The CJC was implemented using compensation semiconductor and IA,and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was detected by using two resistors and a diode so that IA input voltage became-0.42 V.As a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using R-type TC,the error of the designed circuit was reduced from 0.14 mV to 3μV after CJC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0°C to 1400°C.In addition,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output voltage of IA was saturated from 88 mV to-14.2 V when TC was disconnected from normal.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designed circuit was 0 V to 10 V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0°C to 1400°C.The results of the 4-channel interface experiment using R-type TC were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CJC and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results for each channel.The implemented multi-channel interface has a feature that can be applied equally to E,J,K,T,R,and S-type TCs by changing the terminals of CJC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adjusting the IA 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ype thermocouple(TC) Cold-junction compensation(CJC) TC disconnection detection Multi-channel interface circuit Sensor interface
下载PDF
连续热电偶检定炉的设计与研制
2
作者 王喆 余松林 王晓丹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3期117-120,159,共5页
连续热电偶是基于塞贝克效应制成的一种新型温度传感器。在校准连续热电偶时,热电偶检定炉是较为重要的热源之一。该研究在传统检定炉的基础之上设计四温区检定炉,通过对炉体和温度控制的改造,对多种控温模式的设计,研制出能够适用连续... 连续热电偶是基于塞贝克效应制成的一种新型温度传感器。在校准连续热电偶时,热电偶检定炉是较为重要的热源之一。该研究在传统检定炉的基础之上设计四温区检定炉,通过对炉体和温度控制的改造,对多种控温模式的设计,研制出能够适用连续热电偶等多种高温传感器校准的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管式炉 热电偶检定炉 热电偶 连续热电偶
下载PDF
高精度NiCr/NiSi薄膜热电偶高温测试系统
3
作者 阮勇 肖倩 +5 位作者 韩玉宁 刘海龙 李嘉恒 吴宇 石萌 董和磊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0,共6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燃烧室内壁等高温恶劣环境下对温度测量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热电偶的高精度测温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C衬底上制备了NiCr/NiSi薄膜热电偶。完成了薄膜热电偶的设计与制备,并设计了一套高精度温度...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燃烧室内壁等高温恶劣环境下对温度测量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热电偶的高精度测温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C衬底上制备了NiCr/NiSi薄膜热电偶。完成了薄膜热电偶的设计与制备,并设计了一套高精度温度数据采集系统,主控芯片采用STM32,数据采集芯片采用16位高精度芯片ADS1118,实现了对高温恶劣环境下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结果表明:设计制备的NiCr/NiSi薄膜热电偶能够实现-40~1000℃温度区间稳定测温,高精度测温系统与标准温度测量系统相比误差优于±0.4%,为高温恶劣环境下温度测量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精度 薄膜热电偶 测温电路
下载PDF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防热层温度测量方法
4
作者 邹昕 饶炜 +3 位作者 李莹 韩承志 张荣华 高阳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防热层烧蚀温度是防热结构设计和气动热环境辨识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满足防热层温度在轨测量的需求,提出采用柱塞式结构大底分层测温探头和U形结构背罩测温探头,与电缆和多通道温度变换器共同组成温度传感器进... 火星探测器进入过程中的防热层烧蚀温度是防热结构设计和气动热环境辨识的关键参数之一。为了满足防热层温度在轨测量的需求,提出采用柱塞式结构大底分层测温探头和U形结构背罩测温探头,与电缆和多通道温度变换器共同组成温度传感器进行在轨测温的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测温探头热电偶元件选取、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以及信号集中放大变换和自动冷端补偿等。开展全量程标定和风洞专项试验验证,证明所设计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1300℃以下烧蚀温度变化全过程测量,测量精度达到0.28%。该温度传感器已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上成功应用,可为进/再入航天器烧蚀温度在轨测量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进入过程 温度传感器 柱塞式结构 U形结构 热电偶
下载PDF
基于Al_(2)O_(3)陶瓷的Pt/PtRh型厚膜热电偶封装测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楠 刘涛 +2 位作者 谢浩 董和磊 谭秋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0,134,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氧化铝(Al_(2)O_(3))柱体的Pt/PtRh型厚膜热电偶。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完成传感器功能层的制备,这种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对所制备的厚膜热电偶进行封装设计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带封装热电偶的迟滞大... 设计了一种基于氧化铝(Al_(2)O_(3))柱体的Pt/PtRh型厚膜热电偶。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完成传感器功能层的制备,这种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对所制备的厚膜热电偶进行封装设计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带封装热电偶的迟滞大小为4.10%,小于无封装的7.65%,而且带封装热电偶在高温阶段与标准热电偶极其吻合,其平均塞贝克系数更接近于标准热电偶。实验结果均表明封装设计有利于膜状热电偶测试的准确性,达到了工程化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tRh型热电偶 厚膜 丝网印刷 封装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天鹰优化算法的热电偶动态补偿方法
6
作者 贺俊 李新娥 +1 位作者 崔春生 何玉洁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解决因热电偶时间常数大,不能准确反映被测温度瞬态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天鹰优化算法(IAO)的热电偶动态补偿方法。通过引入Sobol序列初始化种群与动态反向学习策略对天鹰优化算法(AO)进行改进,对实测热电偶动态响应数据进行补偿... 为解决因热电偶时间常数大,不能准确反映被测温度瞬态变化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天鹰优化算法(IAO)的热电偶动态补偿方法。通过引入Sobol序列初始化种群与动态反向学习策略对天鹰优化算法(AO)进行改进,对实测热电偶动态响应数据进行补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改进算法补偿后,热电偶时间常数由0.097 s缩短至0.009 s,减少近90.7%。IAO补偿可以有效改善热电偶动态特性,减小动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鹰优化算法 热电偶 动态补偿
下载PDF
热障涂层服役温度测试与隔热机理
7
作者 张凯荣 徐毅 +1 位作者 刘梅军 杨冠军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8-49,共12页
热障涂层(TBC)被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的热防护,主要由粘结层和陶瓷层组成,准确测量陶瓷层表面与粘结层/陶瓷层界面温度分布对指导涂层高隔热结构设计与制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非接触式与接触式测温技术可测量表面温度,接触式测... 热障涂层(TBC)被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的热防护,主要由粘结层和陶瓷层组成,准确测量陶瓷层表面与粘结层/陶瓷层界面温度分布对指导涂层高隔热结构设计与制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非接触式与接触式测温技术可测量表面温度,接触式测温技术可测量界面温度。主要介绍了3种用于测量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温度的技术,其中,适用于TBC表面测温的包括以光学原理为主的红外辐射、荧光、晶体、光纤测温技术;以热致变原理为主的示温漆测温技术;适用于TBC界面测温的以热电原理为主的填埋式热电偶、薄膜热电偶测温技术,并介绍了其测温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进一步对TBC隔热机理及性能优化进行了介绍,并对TBC表/界面测温技术及涂层结构设计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温方法 隔热机理 热障涂层 热电偶
下载PDF
高温测量降本增效实践与研究
8
作者 杨亚斐 张鹏 +1 位作者 郑念庆 杜挺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7期81-84,共4页
旨在研究高温测量过程降本增效的关键策略:聚焦加热炉测温优化、热偶使用管理降本方法、计量过程数据高效处理。在探究这些策略的过程中,炉顶穿孔引导测温方法、热偶维修技术以及帆软数据分析展示模块成为实现高温测量过程降本增效目标... 旨在研究高温测量过程降本增效的关键策略:聚焦加热炉测温优化、热偶使用管理降本方法、计量过程数据高效处理。在探究这些策略的过程中,炉顶穿孔引导测温方法、热偶维修技术以及帆软数据分析展示模块成为实现高温测量过程降本增效目标的重要手段。穿孔引导测温方法操作便捷,不仅提升了测温效率,还提升了测温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针对热电偶使用,开发出了热电偶维修裁剪工艺,增加了热电偶循环利用率,减少了热电偶使用成本。在数据处理方面,帆软数据报表模块的应用彰显了其在实现计量过程数据高效处理上的优势。通过该平台,生产数据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地呈现,同时也提供了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功能。通过实际生产案例的验证,这些优化措施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些策略的实施对于冶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本增效 测温优化 热偶维修技术 数据高效处理
下载PDF
微纳陶瓷基铂铑10-铂热电偶技术研究
9
作者 张洪泉 邢会明 +2 位作者 王辉 单国柱 罗嘉琪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针对燃气轮机温度检测高温热电偶存在的热容大、响应时间慢、无法表贴安装等诸多技术问题,利用陶瓷微纳加工技术制造出50μm厚度的柔性芯片基底,经薄膜工艺形成冗余结构的铂铑10-铂热电偶电极,通过“三明治”封装形成全陶瓷密封型热电偶... 针对燃气轮机温度检测高温热电偶存在的热容大、响应时间慢、无法表贴安装等诸多技术问题,利用陶瓷微纳加工技术制造出50μm厚度的柔性芯片基底,经薄膜工艺形成冗余结构的铂铑10-铂热电偶电极,通过“三明治”封装形成全陶瓷密封型热电偶,开展微纳陶瓷基高温热电偶性能与功能试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微纳陶瓷基高温热电偶具有快响应特点,能实现在圆滑表面进行柔性表贴安装,在0~1 000℃温度范围内,热电偶输出灵敏度与二级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比对,偏差在±0.3%,90%响应时间优于0.1 s,热电偶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加工 热电偶 快响应 冗余 柔性
下载PDF
温压炸药爆炸瞬态高温测试技术研究
10
作者 马旭静 孙鹏 +2 位作者 张骏虎 刘睿辰 王高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3期204-210,217,共8页
为评估温压炸药的热毁伤性能,针对其爆炸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场温度变化剧烈、持续时间短、测量难度大且难以测到爆炸瞬间火球温度分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温混合测试方法,搭建了红外热像仪和热电偶测温系统,对洞内外两发... 为评估温压炸药的热毁伤性能,针对其爆炸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场温度变化剧烈、持续时间短、测量难度大且难以测到爆炸瞬间火球温度分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接触式与非接触式测温混合测试方法,搭建了红外热像仪和热电偶测温系统,对洞内外两发温压炸药的爆炸过程进行测试;使用两台红外热像仪分别以高低帧频拍摄,同时在距离爆心一定距离处布置钨铼热电偶,从不同时间不同位置获取了火球不同维度的信息,实现了爆炸温度变化全过程的高帧频、高分辨率完整记录;对温压爆炸过程中温度变化进行了精细化研究;其中,洞内爆炸最高温度可达1 800℃以上,火球最大直径约为8.3 m,洞外爆炸最高温度可达1 700℃以上,火球最大直径约为7.7 m,山洞的限制作用使得火球最高温度更高,1 800℃以上持续时间为14 ms,热毁伤效果更强;洞内外温压弹爆炸最高温度测试结果的最大偏差分别为5.1%和5.8%,平均偏差为5.45%,处于一定合理的范围内,可以满足爆炸场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炸药 红外热像仪 热电偶 热毁伤 瞬态温度
下载PDF
氢气压缩机缓冲罐热电偶接管开裂失效分析
11
作者 邵世飞 杨刚 +3 位作者 梁斌 崔强 王郁林 马晶晶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由于承受交变压力载荷的作用,氢气缓冲罐接管易发生开裂失效导致介质泄漏。对开裂部位进行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常规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试、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检测后可知,某氢气压缩机缓冲罐热电偶接管开裂是由于裂纹源位于加强... 由于承受交变压力载荷的作用,氢气缓冲罐接管易发生开裂失效导致介质泄漏。对开裂部位进行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常规拉伸试验、显微硬度测试、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检测后可知,某氢气压缩机缓冲罐热电偶接管开裂是由于裂纹源位于加强筋板与接管焊缝外表面的焊趾处,并伴有夹杂、未熔合等缺陷;连接焊缝的焊缝区与热影响区中存在粗大柱状晶、魏氏体和保持马氏体位相的回火组织,提高了焊缝的淬硬性与裂纹敏感性;加强筋与接管连接焊缝结构处的应力集中程度较高,焊接残余应力以及外加交变载荷为裂纹扩展甚至开裂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压缩机缓冲罐热电偶接管20# 疲劳开裂
下载PDF
Irregular initial solidification by mold thermal monitoring in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steels:A review
12
作者 Qiuping Li Guanghua Wen +3 位作者 Fuhang Chen Ping Tang Zibing Hou Xinyun M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03-1015,共13页
Occasional irregular initial solidification phenomena,including stickers,deep oscillation marks,depressions,and surface cracks of strand shells in continuous casting molds,are important limitations for developing the ... Occasional irregular initial solidification phenomena,including stickers,deep oscillation marks,depressions,and surface cracks of strand shells in continuous casting molds,are important limitations for developing the high-efficiency continuous casting of steels.The application of mold thermal monitoring(MTM) systems,which use thermocouples to detect and respond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molds,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ddress irregular initial solidification phenomena.Such systems are widely applied in numerous steel companies for sticker breakout prediction.However,monitoring the surface defects of strands remains immature.Hence,indepth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utilize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and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MTM systems.This paper summarizes what is included in the irregular initial solidification phenomena and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these phenomena by the MTM systems.Furthermore,the influences of mold slag behavior on monitoring these phenomena are analyzed.Finally,the remaining problem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investigations of irregular initial solidification phenomena are discussed,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egular initial solidification mold thermal monitoring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slag thermocouplE
下载PDF
2A14铝合金铣削温度预测与实验研究
13
作者 江冬圆 段春争 李晓晨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6,共6页
针对2A14铝合金在铣削过程中因切削区温度升高而导致加工质量降低的问题,需对铣削过程中的工件铣削温度场进行建模。本文基于干切削温度预测模型,采用Jeager热源理论,引入镜像热源,根据切屑、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热平衡方程建立了2A14铝合... 针对2A14铝合金在铣削过程中因切削区温度升高而导致加工质量降低的问题,需对铣削过程中的工件铣削温度场进行建模。本文基于干切削温度预测模型,采用Jeager热源理论,引入镜像热源,根据切屑、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热平衡方程建立了2A14铝合金铣削温度场预测模型。通过半人工热电偶法,对由2A14铝合金及k型热电偶(NiCr/NiSi)组成的非标热电偶进行标定,确定该非标热电偶有效测温范围为0℃~550℃。测量多组参数下的铣削温度,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误差小于20%,温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实际铣削加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4铝合金 铣削温度 温度预测模型 半人工热电偶
下载PDF
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的热电偶冷端补偿研究
14
作者 林燕虹 杨成海 李建国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2期30-33,共4页
介绍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冷端温度补偿,对比分析不同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热电偶冷端补偿的方法,解决了热电偶测温存在冷端温度变化大、测量数据非线性难处理、测量信号微弱及数字化输出须转换等问... 介绍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冷端温度补偿,对比分析不同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提出基于数字温度传感器实现热电偶冷端补偿的方法,解决了热电偶测温存在冷端温度变化大、测量数据非线性难处理、测量信号微弱及数字化输出须转换等问题,提高了测量准确度,简化了温度补偿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 冷端补偿
下载PDF
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系统设计
15
作者 孙华琛 傅强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5期50-54,59,共6页
针对现有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系统试验操作不便、检测结果偏差较大、数据缺乏管理等问题,设计了高精度便携式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系统。根据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原理,采用曲面拟合的手段,分段计算检测探头的温度函数。设计了基于STM... 针对现有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系统试验操作不便、检测结果偏差较大、数据缺乏管理等问题,设计了高精度便携式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系统。根据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原理,采用曲面拟合的手段,分段计算检测探头的温度函数。设计了基于STM32,集成高精度电压采集、冷端温度补偿和无线蓝牙通信等功能的便携式检测仪。开发了具有淬火介质冷却性能在线数据采集和历史数据管理的数据管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0~1 000℃范围内的测温误差为±0.2℃。与传统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更好的试验重复性。该系统可满足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需求,有利于完善淬火基础数据库、推进热处理数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介质 冷却性能 STM32 K型热电偶 冷端补偿 分段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小惯性热电偶动态校准及频域分析
16
作者 赵俭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0,共5页
发动机进气温度畸变影响发动机的稳定性,通常使用小惯性热电偶来测量其快速变化的气流温度。为准确全面获取小惯性热电偶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小惯性热电偶的动态特性校准及评价方法,并阐述了小惯性热电偶动态校准装置的构建、校准试... 发动机进气温度畸变影响发动机的稳定性,通常使用小惯性热电偶来测量其快速变化的气流温度。为准确全面获取小惯性热电偶的动态特性,提出了一种小惯性热电偶的动态特性校准及评价方法,并阐述了小惯性热电偶动态校准装置的构建、校准试验以及频域分析。采用脉冲激光器与校准风洞相结合的小惯性热电偶动态校准方法,通过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析,拓展了小惯性热电偶的动态特性评价方法。用该校准方法对小惯性热电偶进行动态校准,结果A类相对不确定度最大值由7.2%减小到2.4%,可应用于30 ms以下量级快响应温度传感器的动态校准,为发动机进气温度畸变等高频动态温度测量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计量 小惯性热电偶 动态校准 温度畸变 脉冲激光器 校准风洞 发动机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热电效应高倍聚光焦面能流密度测量研究
17
作者 张肖 刘霜 +2 位作者 王亚辉 邱云峰 赫英贤 《能源工程》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焦面能流密度分布是评价太阳能聚光器聚光效果的关键因素,对聚光太阳能电池或热发电接收器的设计、安装和传热分析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利用铠装热电偶高温测量的优势,提出基于热电效应原理的能流密度分布间接测量方法。通过ANSYS软件... 焦面能流密度分布是评价太阳能聚光器聚光效果的关键因素,对聚光太阳能电池或热发电接收器的设计、安装和传热分析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利用铠装热电偶高温测量的优势,提出基于热电效应原理的能流密度分布间接测量方法。通过ANSYS软件构建铠装热电偶的传热模型,将聚光太阳能能流作为输入,对其稳态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得到能流密度与输出温度之间的热力学函数,利用此函数的反函数开展高倍太阳能聚光焦面能流密度的测量。研究了风速和环境温度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对该函数关系影响较大,环境温度影响很小。采用菲涅尔透镜搭建实验系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能流密度大于600 kW/m^(2)时,实测数据与模型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模型的准确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铠装热电偶 能流密度 高倍聚光器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某型导弹尾焰温度测试
18
作者 赵田娟 岳凤英 +1 位作者 王尚宇 高中淦 《自动化与仪表》 2024年第2期97-101,105,共6页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陆军载具生产制造领域中,明确装甲车等陆地载具壳体自身的温度分布特征,可以为优化壳体材料结构和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针对装甲车壳体材质选材的需要,该文采用接触式K型热电偶对某型... 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陆军载具生产制造领域中,明确装甲车等陆地载具壳体自身的温度分布特征,可以为优化壳体材料结构和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针对装甲车壳体材质选材的需要,该文采用接触式K型热电偶对某型导弹尾焰热效应温度进行测量,并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K型热电偶温度特征采集系统,通过事先设置好数据存储路径进行实时存储的方法,解决了异常情况数据丢失的问题。文中提到的温度采集系统具有扩展性强、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特点,同时接触式测温极大地提高了温度测试精度。经火箭发射尾焰热效应温度测试验证,该测试系统可靠性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很好地完成温度采集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焰热效应 热电偶 LABVIEW
下载PDF
多测点铠装热电偶绝缘性能改进研究
19
作者 王天资 陈璐 +1 位作者 白鸽 刘林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8期36-40,共5页
多测点铠装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航空发动机某截面全周向集成温度测量的专用特殊传感器,绝缘性能是影响其测温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首先从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分析绝缘性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传感器输入端、传输端、... 多测点铠装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航空发动机某截面全周向集成温度测量的专用特殊传感器,绝缘性能是影响其测温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首先从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分析绝缘性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传感器输入端、传输端、输出端三部分进行结构和工艺分析,开展试验验证,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从各方面提升传感器绝缘性能。该文提出的改进措施对于指导其他同类铠装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性能提升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铠装热电偶 温度传感器 绝缘性能 密封性 电极结构
下载PDF
一种裸线热电偶时间常数新公式的仿真和试验验证
20
作者 岳玲玲 李星优 +1 位作者 蔡梦音 王培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6,共9页
为准确获取热电偶测量动态来流温度的响应时间即时间常数,根据能量守恒,考虑热电偶结点的对流、辐射和导热,推导了热电偶时间常数的新公式。时间常数公式中涉及2个参数α和e,其中与表面辐射相关的参数α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小球... 为准确获取热电偶测量动态来流温度的响应时间即时间常数,根据能量守恒,考虑热电偶结点的对流、辐射和导热,推导了热电偶时间常数的新公式。时间常数公式中涉及2个参数α和e,其中与表面辐射相关的参数α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小球在来流参数变化时的球温动态响应时间拟合获得,而与导热相关的参数e通过CFD仿真S型热电偶在来流参数变化时的热电偶结点温度动态响应时拟合获得。通过仿真和试验2种方式对时间常数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公式计算和CFD仿真得到的时间常数误差在20%以内,且仿真结果下的特定工况辐射和导热综合影响,能够使时间常数最低降为仅考虑对流的33%;采用S型热电偶测量了标准高温燃气,通过对热电偶加载然后撤销电流获得热电偶测温的动态响应曲线和时间常数,试验与公式获得的时间常数之间的最大误差为-12%,证实了公式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线热电偶 计算流体力学 时间常数 结点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