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机具田间牵引特性测试方案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宋中界 赵向鹏 +3 位作者 张开 成梁 刘俊鹏 任远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3年第5期24-26,35,共4页
为满足农机具在田间作业实际应用中能适时反应工作性能的需求,进一步在结构、材质优化上提供数据参考;设计一套田间农机具牵引特性测试方案,本文以5幅液压翻转犁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犁耕深度、作业速度、拖拉机挡位、犁体材质等因素,来... 为满足农机具在田间作业实际应用中能适时反应工作性能的需求,进一步在结构、材质优化上提供数据参考;设计一套田间农机具牵引特性测试方案,本文以5幅液压翻转犁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犁耕深度、作业速度、拖拉机挡位、犁体材质等因素,来检测牵引特性的变换,牵引力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特性测试 液压翻转犁 犁耕深度 作业速度 拖拉机挡位 犁体材质
下载PDF
不同耕作深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孙仕军 闫瀛 +2 位作者 张旭东 王铁良 王殿武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8-462,共5页
在雨养农业区,探讨了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在不同耕作深度(15cm和25cm)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对不同耕作深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典型天气时土壤水分沿土壤剖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进行了对比研... 在雨养农业区,探讨了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生长状况在不同耕作深度(15cm和25cm)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对不同耕作深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典型天气时土壤水分沿土壤剖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两种不同耕作深度条件下,土壤水分随时间的波动趋势相似,但在较大降雨后(15mm以上),深耕区土壤水分增加值比浅耕区多,连续干旱时深耕区比浅耕区土壤水分消耗更快。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含水率,深耕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值比浅耕区大,在0~40cm深处相差3.04%,40~80cm深处相差最高达到4.75%。这说明深耕更有利于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调蓄。生长状况指标差异不大,浅耕区略好于深耕区,产量为浅耕区略高于深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深度 雨养农业 土壤含水率 玉米
下载PDF
拖拉机液压悬挂耕深电液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8
3
作者 杜巧连 熊熙程 魏建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65,共4页
从拖拉机液压悬挂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原理出发,设计了一种以电液比例阀为主控制阀的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建立该系统数学模型,分析其位控制和力控制特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其位控制过渡时间为0.65s,静差... 从拖拉机液压悬挂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原理出发,设计了一种以电液比例阀为主控制阀的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建立该系统数学模型,分析其位控制和力控制特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耕深电液控制系统,其位控制过渡时间为0.65s,静差为±1.5cm;力控制调节时间为7.5s;力位综合控制耕深为20cm时,耕深的波动范围为±1cm。能够满足农机具田间作业时耕深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耕深 电液控制系统 设计 试验
下载PDF
耕作深度和秸秆还田互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烟叶钾、氯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范艺宽 毛家伟 +5 位作者 孙大为 张翔 杨立均 李亮 司贤宗 吴俊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烤烟耕作模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耕作深度和秸秆还田互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烟叶钾、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粒级<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降低,即粒级≥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除... 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烤烟耕作模式,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耕作深度和秸秆还田互作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烟叶钾、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粒级<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降低,即粒级≥0.25 mm的团聚体含量明显增加,除耕作深度40 cm外,秸秆翻压处理均较不翻压秸秆处理显著降低粒级<0.25 mm的团聚体含量;烤烟产量随着耕作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产值则表现为耕作深度30 cm>耕作深度20 cm>耕作深度40 cm;烟叶全钾含量随着烟株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移栽后60 d,在秸秆翻压条件下,耕作深度30、40 cm处理较常规耕作(20 cm)处理显著提高烟叶全钾含量;与不翻压处理相比,除耕作深度20 cm外,秸秆翻压处理其他耕作深度各部位烤后烟叶钾含量均有一定增加,而氯离子含量则均有所降低。综合分析,在豫南烟区,生产中较适宜的耕作模式为耕作深度30 cm+秸秆翻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深度 秸秆还田 烤烟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翻转犁限深轮自动翻转机构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建军 吴成武 +2 位作者 吴春京 贾海龙 丁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针对翻转犁液压式翻转机构的不同形式 ,设计了一种限深轮自动翻转机构。阐述了该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并应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限深轮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在三维回转部件动态测定仪上试验 ,证明该机构设计合理、工作稳定可靠。
关键词 翻转机构 试验 自动 动态测定 合理 部件 应用 回转 欧拉方法 稳定
下载PDF
不同耕作深度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娜 兰建强 +1 位作者 王定伟 杨德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37-1740,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耕作深度条件下,深耕35 cm和深耕45 cm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一级侧根和不定根的根数,扩展根系的分布范围,而且从经济性状指标来看...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耕作深度条件下,深耕35 cm和深耕45 cm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烟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一级侧根和不定根的根数,扩展根系的分布范围,而且从经济性状指标来看,这两个处理的产量、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均较高.综合考虑,建议烤烟生产中土壤耕作深度以35~45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深度 烤烟 生长发育 产质量
下载PDF
悬挂犁耕机组耕深自动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维雄 马荣朝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7-79,97,共4页
悬挂犁耕深的自动控制是农机自动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以黄海—304拖拉机悬挂三铧犁耕机组为研究对象,用电液比例方向阀替代主控制阀,结合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采用闭环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悬挂犁耕机组耕深的阻力控制、位置控制、力位... 悬挂犁耕深的自动控制是农机自动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以黄海—304拖拉机悬挂三铧犁耕机组为研究对象,用电液比例方向阀替代主控制阀,结合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采用闭环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悬挂犁耕机组耕深的阻力控制、位置控制、力位综合控制;采用按钮式控制面板代替原有拖拉机复杂的操纵机构,使得对液压系统的操作简单准确,实现了悬挂犁耕机组耕深的自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系统 理论研究 拖拉机 犁耕机组 耕深
下载PDF
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耕深自动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义 高翔 +1 位作者 王寅晓 沈泽方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介绍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该系统数学模型,并对该液压悬挂耕深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位置控制、牵引力控制和力位综合控制的试验研究,实现了拖拉机电控液压悬挂系统的耕深自动控制。
关键词 拖拉机 电-液悬挂系统 耕深自动控制
下载PDF
小型旱地深耕节油弹性轮室内土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师帅兵 左士伦 +1 位作者 陈大林 李俊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S1期48-54,共7页
在室内土槽中对弹性轮进行了牵引性能试验研究及弹性轮与7.50-16橡胶轮胎牵引性能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弹性轮以牵引系数表示的牵引性能明显优于7.50-16轮胎,且达到履带行走装置的水平,为进一步优化弹性轮结构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弹性轮 拖拉机 耕深 牵引系数
下载PDF
驱动式圆盘犁系列设计和型谱──Ⅰ.驱动式圆盘犁的耕作深度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性雄 方文熙 +1 位作者 林沧浪 吴连生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70-474,共5页
分析了驱动式圆盘犁耕作深度问题:根据土顺利翻转决定的最大耕深、为保证耕作质量限制的最小耕深以及综合性能最优时的额定耕深.为产品系列化设计和机具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圆盘犁 驱动式 耕作深度 系列化 设计
下载PDF
不同刨削深度MK型刨刀强度与疲劳寿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晓豁 黄志龙 +1 位作者 杜伟 刘述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166,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刨削深度下MK97-002型刨刀的强度和寿命特征,提出了一种实体模型刨刀刨削煤层过程的仿真方法。采用柔性体材料建立刨刀实体模型,根据无网格光滑质点动力学SPH理论、等向硬化理论、关联流动法则,构建煤层的本构模型,通过对... 为了研究不同刨削深度下MK97-002型刨刀的强度和寿命特征,提出了一种实体模型刨刀刨削煤层过程的仿真方法。采用柔性体材料建立刨刀实体模型,根据无网格光滑质点动力学SPH理论、等向硬化理论、关联流动法则,构建煤层的本构模型,通过对刨刀薄弱位置(刀体和硬质合金头连接处)3种刨削深度刨削过程的仿真,得出该位置的应力变化及其统计值;采用改进雨流法、线性Miner疲劳累积损伤模型对刨刀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刨刀的应力随刨削深度增加而增加;刨刀的强度接近许用值,其裕量很小;随刨削深度增加,刨刀的累积损伤增长,有效工作时间减少,疲劳寿命降低,刨刀损坏加剧;所得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刀 疲劳寿命 刨削深度 光滑质点动力学 改进雨流法
下载PDF
悬挂参数对驱动式圆盘犁耕深的影响
12
作者 张丽萍 方文熙 +2 位作者 张性雄 何金成 张德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驱动式圆盘犁瞬心 π1的位置随悬挂参数的改变而发生变动 ,并利用田间六分力测定的结果进行实例计算 .计算结果反映了悬挂参数的变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驱动式圆盘犁的入土力矩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田间试验 ,试验... 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驱动式圆盘犁瞬心 π1的位置随悬挂参数的改变而发生变动 ,并利用田间六分力测定的结果进行实例计算 .计算结果反映了悬挂参数的变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驱动式圆盘犁的入土力矩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和前面的分析计算相一致 ,表明悬挂参数是影响驱动式圆盘犁耕深的一个重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参数 驱动式圆盘犁 耕深 机具重量 入土力矩
下载PDF
煤岩刨削中的刨刀受力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志勇 毛君 《微计算机信息》 2011年第10期18-19,共2页
建立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层的三维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模拟刨刀刨削煤层的过程。通过研究,得到了刨削速度、刨刀刨削阻力等的时间历程曲线,分析了不同刨削深度、刨刀间距和刨刀宽度对刨削阻力的影响。
关键词 刨煤机 刨刀 刨削深度 刨削阻力
下载PDF
基于STM32液压式悬挂犁耕深自动控制装置与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仲启秀 《科技通报》 2019年第5期179-182,共4页
在传统拖拉机液压悬挂犁的基础上,完成了电气自动化控制改造,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自犁具状态及耕深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F429为核心处理器,在悬挂系统上、下拉杆的连接轴处及提升臂上分别集成拉力传感器及角度传感器,主控器外接LCD显... 在传统拖拉机液压悬挂犁的基础上,完成了电气自动化控制改造,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自犁具状态及耕深的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M32F429为核心处理器,在悬挂系统上、下拉杆的连接轴处及提升臂上分别集成拉力传感器及角度传感器,主控器外接LCD显示屏,以表盘形式实时显示犁具状态信息,以电磁阀代替传统液油分配器,以按钮式控制面板代替传统机械操作杆,主控制器根据悬挂犁传感器数据及预设耕地深度,采用拉力、位置综合调节算法,向电磁阀发送控制指令自动控制犁具的升降。实践证明,该套装置极大提高了犁具的智能化程度,在犁具耕地质量及拖拉机利用效率上均有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式悬挂犁 STM32 自动耕深 电磁阀
下载PDF
锥形PDC齿犁切破岩受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孙源秀 邹德永 +1 位作者 侯绪田 豆宁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26,共4页
鉴于锥形PDC齿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的现状,设计了锥形PDC齿,通过单齿破岩试验分析了锥顶直径、切削角、吃入深度和岩石硬度等主要参数对锥形PDC齿受力的影响,同时将锥形PDC齿受力与常规PDC齿进... 鉴于锥形PDC齿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的现状,设计了锥形PDC齿,通过单齿破岩试验分析了锥顶直径、切削角、吃入深度和岩石硬度等主要参数对锥形PDC齿受力的影响,同时将锥形PDC齿受力与常规PDC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吃入深度下,锥形PDC齿所受的轴向力和切向力均随锥顶直径的增大而增大,说明锥形齿越尖锐,吃入岩石的能力越强;在钻进花岗岩、大理岩和石灰岩时,切削角为15°时的轴向力最小,吃入岩石能力最强;在吃入深度相同的情况下,锥形PDC齿所受轴向力和切向力都小于常规PDC齿,锥形PDC齿的破岩方式为犁切破岩。研究成果对研制高效破碎硬地层的新型PDC钻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PDC齿 犁切破岩 切削角 锥顶直径 吃入深度 岩石硬度
下载PDF
耕深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被引量:12
16
作者 阿依丁.克扎突拉 吴明涛 +2 位作者 何培祥 刘小瑞 孙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前,国内现有的拖拉机对犁耕深度的控制大多为手动控制。为此,设计了一个耕深自动调节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精确、稳定地控制犁耕地时的耕深,以达到稳定耕深的目的。该系统主要由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检测装置用来间接检... 目前,国内现有的拖拉机对犁耕深度的控制大多为手动控制。为此,设计了一个耕深自动调节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精确、稳定地控制犁耕地时的耕深,以达到稳定耕深的目的。该系统主要由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检测装置用来间接检测犁的耕深,采用电位器来检测耕深。计算机对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后控制步进电机转动,步进电机与耕深调节手柄连结在一起,从而使耕深调节手柄上下移动,实现调节、稳定耕深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深 步进电机 电位器
下载PDF
拖拉机耕深模糊PID自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勇 李瑞川 +3 位作者 徐继康 刘站 赵鹏 刘延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1-247,共7页
为获得良好的拖拉机耕深均匀性、提高电液悬挂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耕深模糊PID自动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将加权系数应用于拖拉机力位综合控制的分析中,建立了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系统的工作特性及... 为获得良好的拖拉机耕深均匀性、提高电液悬挂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耕深模糊PID自动控制策略。首先,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将加权系数应用于拖拉机力位综合控制的分析中,建立了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系统的工作特性及耕深要求,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最后,在Simulink中引入有限状态机模块,建立了电液悬挂系统力位综合控制的仿真模型。在相同阻力条件下,分别验证了加权系数取0、0.25、0.5、0.75、1时,控制器的响应效果并与PID控制器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更快、更精确地达到耕深设定值,满足了耕深均匀性的要求,为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多参数综合控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悬挂系统 耕深 控制 加权系数
下载PDF
基于气压劈裂法的气动深松模拟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壮壮 李霞 +2 位作者 王维新 闫毅敏 陈福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8-184,共7页
气动深松是向耕地犁底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犁底层土壤内部形成裂隙从而打破犁底层,实现土壤深松。为此,基于气压劈裂法进行了气动深松模拟试验,选取喷气压力和深松深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坚实度降低率和土面抬升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土... 气动深松是向耕地犁底层中注入高压气体,使犁底层土壤内部形成裂隙从而打破犁底层,实现土壤深松。为此,基于气压劈裂法进行了气动深松模拟试验,选取喷气压力和深松深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坚实度降低率和土面抬升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土壤在高压气体作用下产生的深松作业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气压力的增加可以提高土面抬升量和土壤坚实度降低率,且对降低土壤坚实度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深松深度与气动深松效果密切相关,土壤坚实度降低率和土面抬升量随着深松深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气动深松可以高效地打破犁底层,达到较好的土壤深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深松 犁底层 喷气压力 深松深度 土壤坚实度 土面抬升量
下载PDF
翻转犁限深轮的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兴爱 杨怀君 +2 位作者 孟祥金 李洪斌 雷志高 《新疆农机化》 2019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前新疆普遍使用栅条犁进行耕翻作业,耕作深度一般在27~35cm,其装配的限深轮各种各样,大多结构复杂,故障频发。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翻转犁上的新型限深轮,详细阐述了该限深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经过田间试验考核,该限深轮满足... 目前新疆普遍使用栅条犁进行耕翻作业,耕作深度一般在27~35cm,其装配的限深轮各种各样,大多结构复杂,故障频发。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翻转犁上的新型限深轮,详细阐述了该限深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经过田间试验考核,该限深轮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犁 限深轮 设计 工作原理 工作特点
下载PDF
Effects of Surface-Active Elements Sulfur on Flow Patterns of Welding Pool 被引量:3
20
作者 Yuzhen ZHAO, Yongping LEI and Yaowu SH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2,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08-414,共7页
A 3D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in a moving gas tungsten arc (GTA) welding pool with different sulfur concentration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weld penet... A 3D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in a moving gas tungsten arc (GTA) welding pool with different sulfur concentration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weld penetration increases sharply with increasing sulfur content. When sulfur content increases beyond 80 × 10-6, the increase in sulfur content does not have an appreciable difference on the welding pool size and shape, and the depth/width remains constant. Sulfur changes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from a negative value to a positive value and causes significant changes on flow patterns. The increase in soluble sulfur content and the decrease at free surface temperature can extend the region of positive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As sulfur content exceeds 125×10-6, the sign of surface tension coefficient is positive. Depending upon the sulfur concentrations, three, one or two vortexes that have different positions, strength and directions may be found in the welding pool. The contrary vortexes can efficiently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the arc, creating a deep welding pool. An optimum range of sulfur content is 20-15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active elements SULFUR plow patterns depth/widt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