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婺源发现白化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 被引量:6
1
作者 邵明勤 曾宾宾 +1 位作者 王洪斌 戴年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73-5873,共1页
首次报道了斑嘴鸭的白化现象,描述了白化斑嘴鸭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行为和伴生鸟类。
关键词 斑嘴鸭 白化变种
下载PDF
浙江省主要野鸭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肉质性状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舒琦艳 卢立志 +5 位作者 傅衍 王得前 原爱平 沈军达 陶争荣 李国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234-237,共4页
对70日龄斑嘴野鸭(Ⅰ组)、野生绿头野鸭×绍兴鸭(Ⅱ组)、西湖野鸭(Ⅲ组)以及野生绿头野鸭×西湖野鸭(Ⅳ组)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各组的若干肉质指标。结果表明:鸭种是影响产肉力的主要因素,胸肉和腿肉的物理特性决定鸭肉的食用价... 对70日龄斑嘴野鸭(Ⅰ组)、野生绿头野鸭×绍兴鸭(Ⅱ组)、西湖野鸭(Ⅲ组)以及野生绿头野鸭×西湖野鸭(Ⅳ组)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各组的若干肉质指标。结果表明:鸭种是影响产肉力的主要因素,胸肉和腿肉的物理特性决定鸭肉的食用价值;4组野鸭相比,Ⅱ组全净膛重最轻,胸腿肉比例高,胸肉最大,肉色最深,肉嫩度最好;Ⅰ组、Ⅲ组肉用性能和肉质次之,Ⅳ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鸭 斑嘴野鸭 杂交野鸭 西湖野鸭 产肉性能 肉品品质
下载PDF
斑嘴鸭采精技术及精液品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卫杰 黄晓凤 刘晓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10-1612,共3页
以人工养殖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为研究对象,建立适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技术,通过感官评定和显微镜镜检,对斑嘴鸭精液品质进行评价,并对其精液稀释液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可采用背腹式按摩法,采精成功率可达80%... 以人工养殖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为研究对象,建立适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技术,通过感官评定和显微镜镜检,对斑嘴鸭精液品质进行评价,并对其精液稀释液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斑嘴鸭的人工采精可采用背腹式按摩法,采精成功率可达80%以上。斑嘴鸭精液呈乳白色,采精量约0.08 mL,精子密度约8.0亿个/mL,活力0.7。1号稀释液的精子有效存活时间、生存指数及总存活时间优于其他稀释液(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 人工采精 精液品质
下载PDF
斑嘴鸭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韩卫杰 刘晓华 +1 位作者 黄晓凤 孙志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6,共3页
为了研究斑嘴鸭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采用Logistic和Gompertz 2种非线性模型对斑嘴鸭体重变化规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斑嘴鸭生长规律,但与Logistic相比,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斑嘴鸭快速生长区间为9.15~57.2... 为了研究斑嘴鸭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采用Logistic和Gompertz 2种非线性模型对斑嘴鸭体重变化规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斑嘴鸭生长规律,但与Logistic相比,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斑嘴鸭快速生长区间为9.15~57.27日龄,在33日龄生长速度最快,每天增重15.6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鸭 生长 模型 拟合
下载PDF
斑嘴鸭消化系统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璐 金志民 杨常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01-5902,共2页
[目的]了解斑嘴鸭消化系统与食性关系。[方法]对6只成体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消化系统进行解剖,并对各器官进行测量。[结果]斑嘴鸭消化管总长为(1 889.30±102.11)cm,是体长的(3.700±0.197)倍,其中小肠占消化管总长的73... [目的]了解斑嘴鸭消化系统与食性关系。[方法]对6只成体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消化系统进行解剖,并对各器官进行测量。[结果]斑嘴鸭消化管总长为(1 889.30±102.11)cm,是体长的(3.700±0.197)倍,其中小肠占消化管总长的73.4%±1.5%,是体长的(2.723±0.196)倍。斑嘴鸭喙扁平,肌肉肥厚,肌胃较发达,小肠最发达,具双侧盲肠但并不发达,仅占消化管的13.0%±0.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斑嘴鸭的保护和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鸭 消化系统 形态学 观察
下载PDF
斑嘴野鸭圈养模式下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琳 杨胜林 +1 位作者 李潇蒙 林威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共6页
为探讨斑嘴野鸭在圈养模式下的行为习性,制订福利式的饲养方法,合理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研究采用Media Record进行跟踪记录,并用Observer XT(11.5)行为学软件对斑嘴野鸭的行为进行定义,对行为时间分配和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 为探讨斑嘴野鸭在圈养模式下的行为习性,制订福利式的饲养方法,合理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研究采用Media Record进行跟踪记录,并用Observer XT(11.5)行为学软件对斑嘴野鸭的行为进行定义,对行为时间分配和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斑嘴野鸭白天主要以站立(0.297 8)为主,其次是卧立(0.275 1),插翅(0.154 3)、理羽(0.072 2)、摆头(0.066 3)、伸头(0.057 1)、采食(0.024 9)、行走(0.018 8)、饮水(0.009 9)和摆尾(0.001 4)、爪抓(0.004 6)等行为所占比例较少。休息时间在12:00—13:00达到明显峰值,9:00—10:00和15:00—16:00是全天活动高峰期。理毛高峰出现在13:00—16:00,采食高峰出现在13:00—14:00。饮水曲线趋于平缓,饮水高峰出现在8:00—9:00和14:00—15:00。站立高峰在9:00—10:00和15:00—16:00,11:00—12:00达到峰谷。对28种行为类型之间的逻辑紧密度转换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摆头与插翅和理羽有一定相关性,卧立与站立、站立与行走、伸头与摆头具有相关性,其他行为之间没有逻辑转换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戏水与快走、饮水与警觉以及摆爪与连续点头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981,R=1.000,R=1.000;P<0.01),卧立与站立和点头以及采食与飞翔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996,R=-0.895,R=-0.96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Observer XT(11.5)行为学软件 斑嘴野鸭 活动规律 行为
下载PDF
向海地区斑嘴鸭体内1新种绦虫的分离与鉴定
7
作者 侯志军 王丽新 +2 位作者 沈美英 柴洪亮 杨思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86,共5页
在中国吉林向海地区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体内分离到3条绦虫,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进化分析(28S r DNA、nad1和18S r DNA)对该绦虫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该虫为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双睾属(Diorchis)。但该虫不同于其他... 在中国吉林向海地区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体内分离到3条绦虫,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进化分析(28S r DNA、nad1和18S r DNA)对该绦虫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该虫为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双睾属(Diorchis)。但该虫不同于其他双睾属现有的种,其区别类的特征为吻突上的钩长0.019~0.029 mm,阴茎囊未达到节片中间,也未穿过渗透调节管,确定该绦虫为膜壳科双睾属1新种,命名为Diorchis poecilorhynchamorbus,Zhijun Hou,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膜壳科 双睾属 斑嘴鸭
下载PDF
上海浦东东滩湿地斑嘴鸭和绿头鸭的越冬期空间行为与栖息地利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叶思嘉 马硕 +11 位作者 周锋 韦旭 岳衢 黄美玲 吴迪 金惠宇 薄顺奇 袁晓 罗梓菁 顾建明 王天厚 王正寰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1-461,共11页
本研究使用GPS卫星跟踪技术,以本地区最常见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5只)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4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冬季斑嘴鸭和绿头鸭在浦东的栖息地空间利用特征.利用固定核空间法(FKE)测得越冬季个体的平均活动范围为... 本研究使用GPS卫星跟踪技术,以本地区最常见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5只)和绿头鸭(A.platyrhynchos)(4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冬季斑嘴鸭和绿头鸭在浦东的栖息地空间利用特征.利用固定核空间法(FKE)测得越冬季个体的平均活动范围为(15.073±25.390)km2,没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两种鸭属鸟类的主要栖息地类型为滩涂、沟渠、农田和内陆水体,观测到的利用率分别为38.45%、32.46%、19.88%和8.85%,滩涂和沟渠是最主要的栖息地类型且昼、夜均利用.农田是研究区域主要的栖息地类型,是鸭属鸟类冬季重要的取食地,但只有部分个体使用,且多在夜间.所有监测个体均在夜间保持较高的活动强度,且活动高峰出现在清晨与黄昏.本研究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上海地区冬季斑嘴鸭和绿头鸭的栖息地利用和活动节律、活动范围等时空特征,为高度城市化地区的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鸭 绿头鸭 浦东东滩湿地 越冬期 栖息地 行为
下载PDF
斑嘴野鸭种质特性研究
9
作者 柳诚刚 杨胜林 +2 位作者 周琳 李潇蒙 陆曼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0-223,283,284,共6页
为了研究斑嘴野鸭种质特性,试验利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斑嘴公鸭平均体重比斑嘴母鸭高,13-17周龄公母斑嘴野鸭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而9-12周龄公母斑嘴野鸭体重差异显著(P〈0.05... 为了研究斑嘴野鸭种质特性,试验利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斑嘴公鸭平均体重比斑嘴母鸭高,13-17周龄公母斑嘴野鸭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而9-12周龄公母斑嘴野鸭体重差异显著(P〈0.05),其他周龄公母斑嘴野鸭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腹脂重与腿肌重之间呈负相关,且差异不显著(P〉0.05);胸肌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腿肌重与屠体重和半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翅膀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以及腿肌重和全净膛重、翅膀重,翅膀重与胸肌重均显著相关(P〈0.05),其中屠体重与半净膛重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99。胸深与体斜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体斜长与半潜水长、颈长与半潜水长相互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斜长与颈长、体斜长与骨盆宽、胫围与胸宽、胫围与骨盆宽相互之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体尺之间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特性 SPSS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斑嘴野鸭
下载PDF
斑嘴鸭人工孵化技术及雏鸟的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平 孙鹏 +2 位作者 邹畅林 王波 于国海 《吉林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9-32,共4页
对11枚斑嘴鸭的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试验,结果表明:雏鸟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第1时期是快速生长期,第2时期是急速生长期,第3时期是缓速生长期;斑嘴鸭的体重、翅长、跗蹠、体长、尾长、嘴长变化与日龄相关显著。
关键词 斑嘴鸭 人工孵化 雏鸟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斑嘴野鸭肉质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陆曼 杨胜林 +4 位作者 王旭平 柳诚刚 李博岩 李潇蒙 周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15-2021,共7页
斑嘴野鸭是我国家鸭的祖先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保护鸟种。为研究和分析其肉质及肌肉营养成分,通过对散养并适量补饲17周龄的斑嘴野鸭进行常规肉质、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斑嘴野鸭公鸭肌肉嫩... 斑嘴野鸭是我国家鸭的祖先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保护鸟种。为研究和分析其肉质及肌肉营养成分,通过对散养并适量补饲17周龄的斑嘴野鸭进行常规肉质、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斑嘴野鸭公鸭肌肉嫩度明显高于母鸭,且差异显著;公鸭和母鸭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其余三个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其胸肌中氨基酸总量占总氨基酸的60.95%,必需氨基酸之和占44.75%,必需氨基酸总和与非必需氨基酸总和的比值为80.89%。肌肉含饱和脂肪酸3种,占总脂肪酸的36.99%;含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60.58%,必需脂肪酸与总脂肪酸含量的比值为9.77%。综上所述,斑嘴野鸭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较多,种类齐全,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富含高脂肪,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较好的风味与口感,为今后利用斑嘴野鸭开展驯化和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同时为家禽肌肉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野鸭 肉质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原文传递
斑嘴野鸭蛋品质及蛋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旭平 杨胜林 +4 位作者 陆曼 柳诚刚 李博岩 李潇蒙 周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2-888,共7页
为更好了解及利用斑嘴野鸭鸭品种优良遗传资源,本研究随机抽取22枚鸭蛋进行测定。通过干燥法、索氏脂肪提取法和凯氏定氮法等相关方法,对斑嘴野鸭鸭蛋的蛋形指数、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氨基酸等6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斑... 为更好了解及利用斑嘴野鸭鸭品种优良遗传资源,本研究随机抽取22枚鸭蛋进行测定。通过干燥法、索氏脂肪提取法和凯氏定氮法等相关方法,对斑嘴野鸭鸭蛋的蛋形指数、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氨基酸等6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斑嘴野鸭蛋形指数为1.40,蛋重均匀而整齐度差异较大,蛋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0.91%、13.17%、4.55%和11.94%。含人体所必需氨基酸质量之和占总氨基酸质量的比为41.85%,营养价值非常高;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为54.08%,有很好的保健功能。通过对斑嘴野鸭的蛋品质及其营养成分的分析与研究,为更好衡量家禽产蛋性能,选育优良斑嘴野鸭品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嘴野鸭 蛋品质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斑嘴鸭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穆春宇 黄正洋 +7 位作者 陈阳 孙志明 俞钦明 苏雁辉 富丽 徐琪 赵文明 陈国宏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3,共7页
根据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同属近缘物种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线粒体基因组(mt 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斑嘴鸭mt DNA全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斑嘴鸭mt DNA序列全长16 606 bp,包含22个tRNA、2个rRNA基因... 根据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同属近缘物种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线粒体基因组(mt 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斑嘴鸭mt DNA全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斑嘴鸭mt DNA序列全长16 606 bp,包含22个tRNA、2个rRNA基因、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和1个D-loop区。碱基组成T为22.2%,C为32.8%,A为29.2%,G为15.8%,无明显的AT偏好性,22种tRNA都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参照棕头鸦(Larus brunnicephalus)、黑尾地鸦(Podoces hendersoni)的12S rRNA,对斑嘴鸭12S rRNA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其含有4个结构域,37个茎环。对D-loop控制区序列分析发现含有goose hairpin,E-box,F-box,D-box,Bird similarity-box及CSB1-box。并以原鸡作为外群,采用N-J算法和ML算法,基于mt DNA全序列及D-loop区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3个家鸭品种与绿头鸭亲源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全基因组 斑嘴鸭 系统进化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