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濬《杜诗集评》资料来源、编纂体例及评语选录特点考论 |
王辰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唐代送别诗的题式 |
许智银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3
|
论俄语诗歌对新诗革命及新诗文体建设的影响 |
王珂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4
|
李白诗歌在唐五代时期的经典形成 |
张海鸥
誉高槐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5
|
诗赋散体化对六朝小说生成的作用 |
宁稼雨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3
|
|
6
|
标题与形象的虚实处理——李斯特《塔索:哀诉与凯旋》的音乐形象分析 |
杨菁
伍润华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7
|
解构悲怨情结 抒写生存困境——论汉末魏晋六朝的悲怨诗歌 |
方仁英
|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
1
|
|
8
|
李商隐无题诗的空白结构及其意蕴 |
赵忠山
|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2
|
|
9
|
六朝江南都市艳歌的生成机制及其历史流变 |
葛永海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0
|
岑参边塞诗风格成因浅论 |
马云
|
《青海师专学报》
|
2008 |
3
|
|
11
|
杨万里诗歌的发展历程 |
张瑞君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2
|
论唐代女性爱情诗的时代特色及其成因 |
张卫宏
刘小军
|
《唐都学刊》
|
2007 |
0 |
|
13
|
韩孟诗派会聚洛阳期间的创作及其意义 |
王立增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3 |
0 |
|
14
|
论李商隐爱情诗中女性形象的审美建构 |
宋先梅
何灏
|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0 |
|
15
|
唐代边塞诗的成因及其美学意义 |
杨柳
|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6
|
叙述与改写——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研究 |
石杰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4 |
0 |
|
17
|
颜延之诗文特点及其成因的探讨 |
陆岩军
|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 |
1
|
|
18
|
宋词发展成因论略 |
左超能
|
《柳州师专学报》
|
2012 |
0 |
|
19
|
论“红叶题诗”的宫怨主题 |
陈庆纪
|
《丹东师专学报》
|
2003 |
4
|
|
20
|
元代上京纪行诗的异质特征及其成因 |
刘宏英
王婧璇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