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吹新编》与清初遗民文化和文学
1
作者 邓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避讳,成为清初避明讳的一个样本,丰富了遗民文化的表现形式。入选该书者多明清之际的忠烈遗逸,入选诗歌题材集中于家国兴亡,旧国旧君之哀婉、命运无常之凄愤等情感贯穿全书,较卓尔堪《遗民诗》更具易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新编》 选本 明遗民 避讳
下载PDF
黄羊、白麦、芦酒:杜诗西北名物书写及其文学史意义
2
作者 郝润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6,共9页
杜甫边塞诗中对河西名物的书写具体而微,形象而确,有的名物仅杜甫一人使用过;有的在其后虽偶有出现,但在之前却找不到例证,语典也并非来自当时通行文献。汉代文献中出现的“黄羊”,其实是家养黄狗;芦酒,一作“虏酒”,或是西北草原民族... 杜甫边塞诗中对河西名物的书写具体而微,形象而确,有的名物仅杜甫一人使用过;有的在其后虽偶有出现,但在之前却找不到例证,语典也并非来自当时通行文献。汉代文献中出现的“黄羊”,其实是家养黄狗;芦酒,一作“虏酒”,或是西北草原民族常喝的马奶酒。杜甫边塞诗中西北名物的特别书写,与唐代类书编纂之风及博物学、医学发达等文化环境不无关联。杜诗中三种名物的书写,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反映了时代地域特征,成就了杜诗“体物写志”的艺术贡献,影响及于后来,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唐诗史中盛唐气象的最后展示,随着安史之乱后帝国版图的南扩,杜甫及其以后文人的文学书写视野亦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西北 名物 文学史意义 盛唐气象
下载PDF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lace Names in Chinese Classic Poems
3
作者 汪巍 谭苹 +1 位作者 潘秀珍 邹瑷冰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8年第7期123-123,共1页
Chinese classic poems are a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The place names contain lots of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Some have special connotations and how to translate these connotations in the poems is an... Chinese classic poems are a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The place names contain lots of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Some have special connotations and how to translate these connotations in the poems is another difficulty of poem translation. We should put both keep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derstanding capacity of the target readers into consideration.Guided by Functional Equivalence,this thesis intends to discuss the translation of place names in Chinese poems,aims to broadcast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 PLACE NAM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下载PDF
《千家诗》署名刘克庄问题与命名方式新探
4
作者 张立敏 《铜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作为今本《千家诗》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明代七言《千家诗》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至今无法确定谁是它的最初选编者。七言《千家诗》通常署名为谢枋得,1979年之后出现了刘克庄的署名。刘克庄署名的出现既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又与1... 作为今本《千家诗》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明代七言《千家诗》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至今无法确定谁是它的最初选编者。七言《千家诗》通常署名为谢枋得,1979年之后出现了刘克庄的署名。刘克庄署名的出现既有深远的历史原因,又与1911年之后红学热有一定关系。伴随着红学研究兴起,出现了曹寅与《千家诗》关系的新认知,形成关于刘克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千家诗》三者复杂关系的一种简单化认识,这种知识谱系中萌生了刘克庄的错误署名。这种错误署名的出现与《分门纂类唐宋千家诗选》命名、称谓不无关联,也与人们对七言《千家诗》命名方式的认识有关。不过就命名方式而言,历史上有不少以“千家”命名的诗歌选本,《千家诗》只是其中之一,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千家诗》 刘克庄 时代学术氛围 命名方式
下载PDF
由名号入诗看白居易在宋代的接受
5
作者 洪嘉俊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12,共8页
白居易名号入宋诗,体现其在宋代的接受。宋诗提及白居易,或为专述,或为旁涉,包括因其地思其人、阅读仿效追和其诗、评价其人其诗其事、用其典故四种情境。以不同名号、情感色彩入诗,与不同地域、作品关联入诗,呈现出差异化的白居易形象... 白居易名号入宋诗,体现其在宋代的接受。宋诗提及白居易,或为专述,或为旁涉,包括因其地思其人、阅读仿效追和其诗、评价其人其诗其事、用其典故四种情境。以不同名号、情感色彩入诗,与不同地域、作品关联入诗,呈现出差异化的白居易形象。经众人手笔,其形象又逐渐趋同,集中呈现为闲适隐逸、才子诗人、文人雅聚、为官有为、学佛参禅、多情风流、多病长寿、后嗣艰难等类型。与白居易搭配入诗的人物,同样事关其接受。宋诗中白居易常与元稹等人并称,与陶渊明等人对举,这推动了白居易形象的定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宋代 名号入诗 接受
下载PDF
唐宋戏题诗论略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瑞峰 周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124,159,共6页
戏题诗源于六朝,至唐宋得到丰富与发展。戏题诗之"戏",其本旨除了戏谑嘲调或游戏为诗以外,还可以是一种"遁言"与"放言"相结合的表达策略。诗人们以"戏"来婉转其意,获得戏言免罪的表达效果;同... 戏题诗源于六朝,至唐宋得到丰富与发展。戏题诗之"戏",其本旨除了戏谑嘲调或游戏为诗以外,还可以是一种"遁言"与"放言"相结合的表达策略。诗人们以"戏"来婉转其意,获得戏言免罪的表达效果;同时又可以放言其意,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乃至狂言妄论。在看似简单的戏谑嘲调中,包蕴着由戏谑、调笑、讽刺及自嘲所造成的不同内涵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戏题诗 戏谑 表达策略
下载PDF
浅谈词牌名的翻译——以毛泽东诗词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顾森 李崇月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6-88,共3页
国内外流行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词牌名翻译主要有三种方式:译意法、零译法和音译法,尚存在译名不统一的问题。词牌译名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有利于中国古诗词的对外交流传播。研究发现音译加注的方法是词牌名翻译较为可取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词牌名 翻译 毛泽东诗词
下载PDF
齐己行年考述 被引量:12
8
作者 田道英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21-226,共6页
根据齐己诗集《白莲集》以及《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宋高僧传》等相关史料 ,对齐己自唐懿宗咸通五年(86 4年 )至后晋天福八年 (943年 )间的生平行踪情况 ,如齐己的生卒年限和地点、出家时间、寓居荆南的时间以及与郑谷、尚颜、... 根据齐己诗集《白莲集》以及《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宋高僧传》等相关史料 ,对齐己自唐懿宗咸通五年(86 4年 )至后晋天福八年 (943年 )间的生平行踪情况 ,如齐己的生卒年限和地点、出家时间、寓居荆南的时间以及与郑谷、尚颜、虚中、贯休等文人学士和诗僧的交游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己 《白莲集》 行年 诗歌 诗人 生平 生卒年限 出家时间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口号诗”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任竞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9,共9页
"口号诗"作为一种陌生的文体形态,大多用为诗题,同时是一种作诗方式。口号在诗题中的含义有二,读音亦不同。口号与口占及口号与诗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口号诗始于南朝、成于李唐、盛于赵宋而元明清有所发展。语言上具有鄙俚... "口号诗"作为一种陌生的文体形态,大多用为诗题,同时是一种作诗方式。口号在诗题中的含义有二,读音亦不同。口号与口占及口号与诗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口号诗始于南朝、成于李唐、盛于赵宋而元明清有所发展。语言上具有鄙俚通俗、晓畅达意之特征,题材丰富,包括歌功颂德、戏谑笑谈、关注社会现实、重视个人情感和总结读书经验等。口号还成为乐语口号这一综合性文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始功能和内涵都因教坊乐语这一文体的独特性而有所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号诗 名称源流 题材特征 乐语口号
下载PDF
药名诗源流、批评及药名入诗论梳评 被引量:5
10
作者 桓晓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3-56,共4页
药名诗诞生于风骚传统,并受医学著作诗化的影响,是中国古代乐舞诗治疗功能延伸增殖的结果。它的发展、功用展示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强大的生命力和兼容力,伴随着人们对中医和文学关系认识的增进,药名诗作为雅正传统之一脉,应受到古代文... 药名诗诞生于风骚传统,并受医学著作诗化的影响,是中国古代乐舞诗治疗功能延伸增殖的结果。它的发展、功用展示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强大的生命力和兼容力,伴随着人们对中医和文学关系认识的增进,药名诗作为雅正传统之一脉,应受到古代文学研究者的更多关注。对药名诗的理论批评和争论,是对古代诗歌理论和批评的有益启示和补充。药名、医理进入到诗论中,使诗论呈现出一定的医理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名诗 源流 批评 医理化
下载PDF
唐诗与历史地理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书灿 李翠华 《殷都学刊》 2007年第1期61-71,共11页
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其中涉及历史地名学、历史自然地理学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历史人文地理学如经济、人口、民族、交通、城市、文化等诸多学科领域。对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进行一番细... 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历史地理学内容,其中涉及历史地名学、历史自然地理学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历史人文地理学如经济、人口、民族、交通、城市、文化等诸多学科领域。对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进行一番细致的耙梳整理和深入挖掘,对于科学认识唐代的地理环境及建构起校完善的唐代历史地理学科体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历史地名学 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
下载PDF
论“第三代诗”的消费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迎春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第三代诗"分为"口语写作"与"后朦胧诗"两种诗潮,通过对"第三代诗"的命名及"口语写作"的话语特征的考察,"口语写作"表现为对"朦胧诗"抒情语言的解构、用"... "第三代诗"分为"口语写作"与"后朦胧诗"两种诗潮,通过对"第三代诗"的命名及"口语写作"的话语特征的考察,"口语写作"表现为对"朦胧诗"抒情语言的解构、用"语感"写作替代"语义"写作。"口语写作"与80年代消费文化思潮相关,它构成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化消费景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 命名 话语 口语写作 消费文化
下载PDF
再论唐诗地名的使用艺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成武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唐诗的富于情味,与诗人艺术地使用地名有关。唐诗优秀作品中的地名,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密切相关,是作者艺术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或用于开拓诗境,壮大气象;或用来暗寓行踪;或借地名中包含的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神话传说... 唐诗的富于情味,与诗人艺术地使用地名有关。唐诗优秀作品中的地名,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密切相关,是作者艺术构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或用于开拓诗境,壮大气象;或用来暗寓行踪;或借地名中包含的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来丰满形象,深化情感;或寓人于地,委婉寄情;或借用地名字面上的光感、色感、形态感,与作者的情绪相互辉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地名 艺术
下载PDF
论古诗地名使用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以唐诗中的“清湘”与“清淮”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德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8-137,192,共11页
古诗地名种类繁多,使用因人而异,因诗歌的题材、体式、创作目的而异。尽管情况复杂,但在使用上有其基本规律,那就是分为写实和虚拟两种情况。在写实层面,用的多为自然地名,或是经文人改写的文学化表述,同一性要大于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如... 古诗地名种类繁多,使用因人而异,因诗歌的题材、体式、创作目的而异。尽管情况复杂,但在使用上有其基本规律,那就是分为写实和虚拟两种情况。在写实层面,用的多为自然地名,或是经文人改写的文学化表述,同一性要大于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如实书写正名,取其本义,纪实为主,是出于文学作品必须客观反映现实生活的要求,与史家修史的用法相同。虚拟部分则为人文地名,差异性要大于同一性,一般只取其象征意蕴,以某个区域代表性的山脉河流为代表。这样的地名沉淀了当地的历史,蕴含地域文化传统,是区域文化和文学的语义符号。虽属泛咏,意义较虚,但抒情写志的功能强大,甚至具有意象特征和审美功能,能够召唤艺术想象,激发审美效应,意境鲜明,更应关注。上述特点,在唐诗中的清湘和清淮上有鲜明的表现。经由唐诗中的清湘和清淮这两个地名,可以清楚地看出古诗地名运用上的这两个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地名 同一性 差异性 清湘 清淮
下载PDF
清初遗民诗人李邺嗣诗歌创作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22-25,共4页
李邺嗣出身于浙东鄞县世代官宦之家,少有诗名。他是浙东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挚友,深受其思想影响。抗清失败后,他埋首书斋,自编文集20卷,诗集18卷。对故国的怀恋、隐居乡野的落寞和田园生活的宁静成为他诗歌吟咏的主题,也是他恪守民族大... 李邺嗣出身于浙东鄞县世代官宦之家,少有诗名。他是浙东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挚友,深受其思想影响。抗清失败后,他埋首书斋,自编文集20卷,诗集18卷。对故国的怀恋、隐居乡野的落寞和田园生活的宁静成为他诗歌吟咏的主题,也是他恪守民族大义、不仕新朝的遗民情怀的诗化表现。李邺嗣的诗歌创作在清初浙东诗坛居于重要地位,对开启后世浙东诗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堂诗歌 遗民情怀 文学地位
下载PDF
论《京华烟云》的翻译性写作及其得失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百容 张凯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9-52,共4页
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写作过程是独特的,可以称其为"翻译性写作",这一写作特征从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与称谓、文化词汇与谚语、古典诗文引用等几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印证。小说将中文里较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料和事件利用特有的... 林语堂《京华烟云》的写作过程是独特的,可以称其为"翻译性写作",这一写作特征从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与称谓、文化词汇与谚语、古典诗文引用等几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印证。小说将中文里较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料和事件利用特有的表达方式展现给西方读者,使得文本在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还能保留独特的中国文化意味。但是,林语堂还是无法完美逾越中西文化、语言间的差异,他对某些中国文化内蕴的表达还是有所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华烟云》 翻译性写作 名字与称谓 文化词汇与谚语 古典诗文 写作得失
下载PDF
齐己交游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田道英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文章依据齐己诗集———《白莲集》(四部丛刊本)以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详细考证了齐己与郑谷、曹松、贯休、修睦、贯微等之间的交往情况。
关键词 齐己 白莲集 交游
下载PDF
“似诗”与“自寻出路”——明末清初海云诗僧的诗学理论及其对诗禅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恩维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尽管自宋明以来诗禅合一的文化趋向越来越明晰,但诗僧们的基本理论困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明清之际,岭南出现了以高僧天然禅师函昰及其弟子澹归今释为核心的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云诗僧集团,与他们在诗学理论上的"自寻出路&qu... 尽管自宋明以来诗禅合一的文化趋向越来越明晰,但诗僧们的基本理论困惑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明清之际,岭南出现了以高僧天然禅师函昰及其弟子澹归今释为核心的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云诗僧集团,与他们在诗学理论上的"自寻出路"不无关系。他们提出了"似诗"论,以"道"为宗,以"情"为趣,以"悟"为教,既承认了僧诗作为诗歌的普遍性,又注意到了其"自明本心"的独特性,因而有效解决了僧人作诗与"不立文字"宗旨的矛盾,又在实践和方法论上依情达性、自寻出路,不仅为诗僧的诗歌创作打开了大门,而且使其诗学得以一定程度摆脱传统儒家诗学的藩篱,从而将我国诗禅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诗” 函昱 澹归 海云诗僧
下载PDF
唐代哭诗简论——兼与挽歌诗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光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哭诗和挽歌诗是唐代悼挽诗体中最为重要的两种类型,数量较多,特点鲜明。哭诗内容充实,表现手法多样。挽歌诗主要以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存在,受实用性的限制,具有程式化特征。与挽歌诗相比,哭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平。
关键词 哭诗 挽歌诗 文学性 实用性
下载PDF
试析《西游记》英译本中高难词句的翻译 被引量:1
20
作者 暴慧敏 常升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102-104,共3页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曾多次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其中影响较大的英译本为杨宪益夫妇的节译本和詹纳尔的全译本。从人名翻译、诗词翻译和谚语翻译三个方面对两个英译本中的高难词句翻译进行比较,认为两个英译本都传达出了原文的...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曾多次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其中影响较大的英译本为杨宪益夫妇的节译本和詹纳尔的全译本。从人名翻译、诗词翻译和谚语翻译三个方面对两个英译本中的高难词句翻译进行比较,认为两个英译本都传达出了原文的基本思想,但也有不同之处:杨译本笔译流畅,含有异国情调;詹纳尔译本文通字顺,忠实于原著,很好地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英译本 人名翻译 诗词翻译 谚语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