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三月十九日”诗的艺术特质
1
作者 张毓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90,共10页
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 在清初遗民诗界,以“三月十九日”这个敏感的明亡忌日为题的诗歌创作逐渐形成了惯例,这是明清之际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是遗民们不同年度的同题之作,体式上以律诗、组诗见长,呈现出幽怨沉郁的格调。同时,这些诗作内容丰富,表达了易代后诗人复杂痛苦的矛盾心情和内心感受,既深化、开拓了同题类诗歌的题材内容,又在创作上表现出多方面的特质,丰富了传统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遗民 “三月十九日”诗 艺术特质
下载PDF
《鼓吹新编》与清初遗民文化和文学
2
作者 邓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 《鼓吹新编》是程棅、施禋在清初辑录时人七言律诗的选本。尽管程、施二人未见于各种明遗民录,但他们入清后的隐者身份、多遗民朋友、行为和心态符合遗民特征等足证两人当是明遗民。《鼓吹新编》奉明代为正朔,为明代诸帝(包括南明诸王)避讳,成为清初避明讳的一个样本,丰富了遗民文化的表现形式。入选该书者多明清之际的忠烈遗逸,入选诗歌题材集中于家国兴亡,旧国旧君之哀婉、命运无常之凄愤等情感贯穿全书,较卓尔堪《遗民诗》更具易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新编》 选本 明遗民 避讳
下载PDF
李柏的遗民气节及其“冰雪诗” 被引量:1
3
作者 平志军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2,共4页
清初关中遗民诗人李柏,在明亡后五十余年间,除短暂漫游湖湘及坐馆授读外,终其一生甘于贫困、苦隐林间、躬耕陇亩,寄情山水以砥砺情操,始终保持着遗民气节。山中岁月虽然极其困苦艰难,但他却怡然自乐、吟诵不绝。李柏身上体现出的生存方... 清初关中遗民诗人李柏,在明亡后五十余年间,除短暂漫游湖湘及坐馆授读外,终其一生甘于贫困、苦隐林间、躬耕陇亩,寄情山水以砥砺情操,始终保持着遗民气节。山中岁月虽然极其困苦艰难,但他却怡然自乐、吟诵不绝。李柏身上体现出的生存方式与文化心态,既具有明代遗民社会的群体风貌,又有不同寻常之处。其"冰雪诗"朴质率真、幽逸冷隽,是其不失志节,以及故国之念等心灵世界的真实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柏 明朝 遗民 “冰雪诗”
下载PDF
诗心、画艺与哲思的交汇——论明遗民徐枋题画诗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4
作者 温世亮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1-27,共7页
如果从文化角度进行观照,明遗民文学具有多元交合的特点,折射出时代的光环。徐枋以其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饮誉于明遗民之林。其实,徐枋的诗歌创作尤其是题画诗同样富有时代的特质,蕴藉着忠孝相通的情感,展示出三教会通的思想,... 如果从文化角度进行观照,明遗民文学具有多元交合的特点,折射出时代的光环。徐枋以其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饮誉于明遗民之林。其实,徐枋的诗歌创作尤其是题画诗同样富有时代的特质,蕴藉着忠孝相通的情感,展示出三教会通的思想,构建了诗画相彰的艺术,从而彰显出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蕴,也在一定程度上标示了其在"吴门隐逸诗人群"的突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遗民 徐枋 题画诗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清初东渡视域下的胜朝书写——浙东遗民张斐的文学审视 被引量:1
5
作者 敖运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7-24,共8页
明末清初因家国覆亡、地域性格及个体遭际的不同,由此形成了特定时代文风的情感基调。清初浙江诗人张斐,因遭逢家国覆亡的人生经历,其诗文主题变家国之痛为家国之愁,变地域性格为异域风情,其学人之思与"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壮... 明末清初因家国覆亡、地域性格及个体遭际的不同,由此形成了特定时代文风的情感基调。清初浙江诗人张斐,因遭逢家国覆亡的人生经历,其诗文主题变家国之痛为家国之愁,变地域性格为异域风情,其学人之思与"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壮志未酬的胸怀相激荡,包括其两次乞师日本的挫败,皆呈现出反清复明事业的末路境况,其诗歌创作兼有"大历诗风"的诗文创作范式,由此,张斐亦完成了自身胜朝身份的文学书写及其遗民行为的经典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遗民 张斐 乞师 诗歌
下载PDF
一卷和陶诗 满腔忠义忱——论戴良的和陶诗创作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海燕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中国文学史上,追和陶诗的现象,蔚为大观。元遗民诗人戴良推崇陶渊明的忠义气节,作有《和陶诗》一卷。其主题取向与陶诗相近,却又彰显忠义,并形成了独特的"陶渊明意象群"。同时,其将唱和与赠答功能合一,兼有书信作用。又以序存... 中国文学史上,追和陶诗的现象,蔚为大观。元遗民诗人戴良推崇陶渊明的忠义气节,作有《和陶诗》一卷。其主题取向与陶诗相近,却又彰显忠义,并形成了独特的"陶渊明意象群"。同时,其将唱和与赠答功能合一,兼有书信作用。又以序存事,足可补史之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戴良 陶渊明 和陶诗
下载PDF
遗民群体与清初白居易诗的流行
7
作者 代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66,共10页
清初诗坛对白居易诗不乏批评,但推崇之论亦不时可见,其中,遗民诗人的论调尤堪注意。他们倾慕白氏闲适恬淡的人生境界,注目于白诗面向现实的写作旨趣与自然淡朴的诗风,对其创新精神以及以苦吟为诗的创作态度,也时有好评和效仿;在此基础上... 清初诗坛对白居易诗不乏批评,但推崇之论亦不时可见,其中,遗民诗人的论调尤堪注意。他们倾慕白氏闲适恬淡的人生境界,注目于白诗面向现实的写作旨趣与自然淡朴的诗风,对其创新精神以及以苦吟为诗的创作态度,也时有好评和效仿;在此基础上,他们树立白诗为师法典范。遗民诗人对白诗的推举,建立在彼此嘤鸣的基础上,其中的佼佼者如方文,复以自身的创作实绩以及请人作《四壬子图》等方式,影响到若干诗人尤其是新朝官员,从而形成力量的叠加,进一步推动白诗的流行。考察相关论说,不仅可以窥见白诗在清初传播的全貌,亦有助于认识遗民群体心态的演变以及清初诗学思想的多元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群体 白居易诗 清初 流行
下载PDF
明遗民顾梦游佚作辑考及其心史价值
8
作者 何素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6-95,共10页
顾梦游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社集中心成员和反清复明人物,但传世著作仅有《顾与治诗集》八卷。在辑佚的基础上,详细考订顾梦游六篇佚作的内容、时间以及所涉事件,不仅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顾梦游文集》,而且能借以窥见其遗民心史价值... 顾梦游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社集中心成员和反清复明人物,但传世著作仅有《顾与治诗集》八卷。在辑佚的基础上,详细考订顾梦游六篇佚作的内容、时间以及所涉事件,不仅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顾梦游文集》,而且能借以窥见其遗民心史价值:其一,可完善顾梦游所陷"田赋案"的细节,从而引发学界对清初江南"奏销案"前奏问题的思考;其二,显露出顾梦游"风雅"诗学活动背后遗民的隐秘活动本质,有助于理解清初江南遗民的"和平演变"策略。此外,佚作还呈现出顾梦游与宣城"宛雅"后辈的诗学交游,为我们重绘了明末清初士人力振"风雅"的诗坛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遗民文学 遗民史 顾梦游 田赋案 奏销案 反清复明
下载PDF
顾炎武与遗民“诗史”的书写
9
作者 牛秋实 党文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18-126,共9页
顾炎武以遗民自居,不肯仕清,在于他以汉族文化的传承者自视。"天崩地裂"的大事变,在士人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反映到文学上,便出现了"孤愤兴寄"的"诗史"写作。像顾炎武这样的遗民诗人,通过吊明陵、办诗... 顾炎武以遗民自居,不肯仕清,在于他以汉族文化的传承者自视。"天崩地裂"的大事变,在士人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荡,反映到文学上,便出现了"孤愤兴寄"的"诗史"写作。像顾炎武这样的遗民诗人,通过吊明陵、办诗社,来书写心中的"诗史",表现了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诗史”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明遗民严熊家世与生平考略
10
作者 孟瑞 薛以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明遗民"是活跃于明清鼎革之际的一个重要诗人群体,自谓"顽民"的严熊著有《严白云诗集》27卷,存诗1400余首,具有重要文学和文献价值。通过考证其家世、生平及交游等状况,对深入研究严熊诗歌创作的内容、风格与艺术... "明遗民"是活跃于明清鼎革之际的一个重要诗人群体,自谓"顽民"的严熊著有《严白云诗集》27卷,存诗1400余首,具有重要文学和文献价值。通过考证其家世、生平及交游等状况,对深入研究严熊诗歌创作的内容、风格与艺术成就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 严熊 家世 生平 《严白云诗集》
下载PDF
清初诗人丁之贤诗歌初探
11
作者 孟娜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8-62,共5页
丁之贤集遗民、布衣、游边诗人三种身份于一体。其诗歌多抒写游子怀乡、赠怀送别及残年暮景等,情景交融,表现了明清易代之际下层文人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丁子贤的诗歌风格既有李梦阳的豪迈雄浑,也有何景明的清丽... 丁之贤集遗民、布衣、游边诗人三种身份于一体。其诗歌多抒写游子怀乡、赠怀送别及残年暮景等,情景交融,表现了明清易代之际下层文人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丁子贤的诗歌风格既有李梦阳的豪迈雄浑,也有何景明的清丽挺拔,更有特定时代影响下的深沉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之贤 《丁布衣诗钞》 遗民 布衣 诗歌
下载PDF
诗中的心史:清初江南遗民诗读解
12
作者 彭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83-90,共8页
清初,江南地区的明遗民抱持着对故国旧君的追思悼怀,接续不断地在各类题材的诗歌中宣泄无处排遣的悲伤挣扎心绪。在时事类诗歌中,以韵文形式线性地实录易鼎史实,并呈现出糅合了追忆故明、思恋家乡、感喟时事、省思人生的隐微心迹。在感... 清初,江南地区的明遗民抱持着对故国旧君的追思悼怀,接续不断地在各类题材的诗歌中宣泄无处排遣的悲伤挣扎心绪。在时事类诗歌中,以韵文形式线性地实录易鼎史实,并呈现出糅合了追忆故明、思恋家乡、感喟时事、省思人生的隐微心迹。在感怀类诗歌中,思绪中的故国记忆与置身清朝的现实处境生成了巨大张力,撕扯着明遗民紧绷且脆弱的神经,以及那无时不在的悲痛。在咏烈女类诗歌中,江南女性毅然殉节与男性的犹疑畏葸形成鲜明对照,彰显了士人品行的臧否取舍。借助诗歌的窗口,可剖解出清初江南地区明遗民群体的易代心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遗民诗 实录时事 感怀诗 咏烈女诗 心史
下载PDF
清初遗民诗学研究——以清初遗民选诗为中心
13
作者 袁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72-277,共6页
清初选诗风尚盛行,其中又以清初遗民选诗最具特色。清初遗民对诗作的选与评所形成的诗歌理论和批评是清初遗民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以清初遗民选家的存世选本为基础,梳理选本、序跋、凡例、评点中蕴含的诗歌理论,对比前代相关... 清初选诗风尚盛行,其中又以清初遗民选诗最具特色。清初遗民对诗作的选与评所形成的诗歌理论和批评是清初遗民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以清初遗民选家的存世选本为基础,梳理选本、序跋、凡例、评点中蕴含的诗歌理论,对比前代相关诗论,融合清初遗民诗人的创作倾向与批评,提炼出清初遗民选家选诗的原则和特征:遵循"以人传诗,人重于诗"的原则、追求"诗道性情之正"的真诗,侧重"以诗存史"的选评标准。清初遗民编选清初诗的理论原则和评点倾向,不仅是对前代相关诗论的反思与突破,而且与清初遗民诗论互为表里,共同构建清初诗学体系,影响有清一代选诗风气与诗歌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遗民 遗民诗 选本 诗学
下载PDF
《瓮颂》解题——朱耷史事丛考之三
14
作者 吴之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3-48,97,共7页
清康熙二十一春正月,明遗民八大山人结题《瓮颂》组诗六首,颂瓮何义?史阙有间,语秘无诠,已难尽知。今据北魏《洛阳伽兰记》载北朝"殷之顽民"古谣,朱耷拈"瓮"话头,颂"瓮"诗案,必与其明遗民身份、殷顽人意... 清康熙二十一春正月,明遗民八大山人结题《瓮颂》组诗六首,颂瓮何义?史阙有间,语秘无诠,已难尽知。今据北魏《洛阳伽兰记》载北朝"殷之顽民"古谣,朱耷拈"瓮"话头,颂"瓮"诗案,必与其明遗民身份、殷顽人意识密切相关。八大山人所作《瓮颂》六首,虽"伸唇那到喉"、"佯狂语飞燕",似多不尽可解,有待反复考辩,但其瓮内天地,木本水源,实皆江右、江南明遗民社会"瓮"内诸顽人佚事诡幻的逸声遗响之遥远回音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瓮颂》组诗 《上商里歌》 殷顽人 明遗民
下载PDF
樊圻、吴宏合作《寇湄像》讨论——以像主形象在清代之形塑为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詹镇鹏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70,共15页
该文透过分析清初金陵画家樊圻和吴宏合作于1651年的《寇湄像》,考察小像的风格、流传和文化意义。画家以白描手法展示了寇湄"美人迟暮"的意象,与明遗民余怀的题赞以及钱谦益之赠诗相应和,为后世之解读定下了基调。此外,画像... 该文透过分析清初金陵画家樊圻和吴宏合作于1651年的《寇湄像》,考察小像的风格、流传和文化意义。画家以白描手法展示了寇湄"美人迟暮"的意象,与明遗民余怀的题赞以及钱谦益之赠诗相应和,为后世之解读定下了基调。此外,画像的十四首题咏及其流传展示了清人多元的诠释视角,远非"遗民"单一概念所能涵盖。从小像之相对私密化传阅走向《秦淮八艳图咏》出版之大众化传播,其人物形象早已不囿于图像的局限,并被赋予生动丰富的传奇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寇湄 余怀 题咏 明遗民 秦淋八艳
原文传递
万寿祺书艺交游考
16
作者 黄振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105,共11页
明末遗民万寿祺在明清鼎革之际有三个重要的书艺交游节点,涉及抗清志士、莫逆之交及前朝遗老等当时的文化名流。万氏抗清兵败后避难斜江,时与于范、调御二人唱和,所得诗词收录于墨迹《遁渚唱和集》册中,经梳理考证,于范、调御分别为何... 明末遗民万寿祺在明清鼎革之际有三个重要的书艺交游节点,涉及抗清志士、莫逆之交及前朝遗老等当时的文化名流。万氏抗清兵败后避难斜江,时与于范、调御二人唱和,所得诗词收录于墨迹《遁渚唱和集》册中,经梳理考证,于范、调御分别为何坚、严时。因贼人告密而被执,两月余得脱,渡江北去,隐居于淮安之浦西。万寿祺与对道学渊源颇有研究的徐秉衡、擅长小楷的"高洁之士"唐允甲交往甚密,庚寅(1650年)夏秋之际,有《山水图册》《楷书送唐祖命诗》等作品传世。辛卯(1651年)中秋,归庄、宋曹、杨彝、顾炎武等前朝遗老齐聚浦西交游唱和,万寿祺为顾炎武绘制了《秋江别思图》并作长跋,言语间有寄予厚望之意,遂筹划《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为顾炎武游历南北、开展经学研究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祺 明末遗民 书艺 交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