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由自适:论孟浩然的交游诗 |
陈燕妮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在“不干人”与“遍干诸侯”之间:李白干谒诗文中的理想自塑与个性坚守 |
莫亚容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论清代海南诗人对苏轼的接受——以《琼台耆旧诗集》为考察中心 |
张开辉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杜甫杂诗的开拓——以《秦州杂诗二十首》为例 |
黄鲜
荣军
|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24 |
0 |
|
5
|
复与变:陈子昂、张九龄《感遇》组诗比较研究 |
黎京焱
|
《焦作大学学报》
|
2024 |
0 |
|
6
|
陆游《入蜀记》引据诗文的价值 |
胡传志
卢娇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7
|
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的文化价值 |
魏薇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8
|
宋初隐逸作家的人格变易与诗风追求 |
王小兰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9
|
论郭沫若译诗的修改 |
彭建华
邢莉君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0
|
从“先甲集”看查继佐儒侠互补的人格结构 |
陈玉兰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1
|
清诗总集误作别集辨正 |
朱则杰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12
|
关联理论与汉诗英译中人称代词的翻译 |
刘性峰
卢卫中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2 |
2
|
|
13
|
陶渊明:一个生态美学的文本 |
于东新
孙宏哲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4
|
空幻中的追寻——试论纳兰词的人格精神 |
刘根生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5
|
魏晋赠答诗的兴盛及当时诗人的交流心态 |
王晓卫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6
|
唐代行侠作品中的“侠者乌托邦” |
张乐林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7
|
盛唐浪漫豪放的艺术高峰——论李白、张旭的诗歌与书法共生现象 |
许四辈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8
|
纯粹的城堡还留在世上——《画梦录》的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味 |
梁笑梅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9
|
曹植诗歌之“骨气”析 |
董家平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3
|
|
20
|
杜诗谐趣拾遗——兼论杜甫之谐易人格 |
张俊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