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trasting Analysis of Three Hardy' s Heroines through An Environment - Personality - Destiny Main Line
1
作者 李博 《跨世纪》 2008年第11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小说 哈代 英国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英语
下载PDF
Lazursky's Natural Experimentation as a Method of Personality Investigation in Brazil
2
作者 Riviane B. Bravo Raquel M. de Assis 《Psychology Research》 2017年第10期519-529,共11页
下载PDF
宋代诗话对刘勰“风骨”论的文学接受
3
作者 成松柳 毛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风骨”之说在宋代诗话中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北宋中期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尚健”诗风着重宣扬“风骨”中雄健阔大的一面;江西诗派更关注诗人的性情和品格如何通过语言呈现在诗歌之中,对语言“生新瘦硬”的追求使得他们更看重“风骨”之“骨”对言辞的要求,并在宋代理学家“气本论”的影响之下,变“风骨”为“气骨”;南宋后期的诗论代表严羽虽对江西诗派的观点有所纠正,但又将“风骨”论从美学要求变成了对建安文学风格的概括,当前学术界评价建安文学最常用的“建安风骨”便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风骨 宋代诗话 文学接受
下载PDF
《古船》三重人格结构分析
4
作者 钟海林 郑涵文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3-77,共5页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即享乐原则的“本我”、现实原则的“自我”以及求善原则的“超我”。以心理批评的视角切入《古船》,可以看到众多意蕴丰富的圆形人物。隋不召率真随性,常展现“本我”的一面;隋见素追...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即享乐原则的“本我”、现实原则的“自我”以及求善原则的“超我”。以心理批评的视角切入《古船》,可以看到众多意蕴丰富的圆形人物。隋不召率真随性,常展现“本我”的一面;隋见素追求利益,遵循“自我”的现实规范;隋抱朴抑制欲望,是“超我”的道德模范。隋氏家族三位主要人物的人格结构在故事进程中发生着动态的变化,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作用,使得人物形象充满艺术的张力。同时,作家张炜的性格气质在作品人物身上也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结构学说 《古船》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古代河西走廊西行文学刍议
5
作者 朱瑜章 朱希帆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古代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几千年来东往西来的人们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条闻名遐迩的“陇右—河西—西域”西行之路。有路就有诗,以路串诗,以诗显路,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行文学。历史上五凉时期、唐代、明清时期曾出现了西行文学... 古代河西走廊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几千年来东往西来的人们络绎不绝,形成了一条闻名遐迩的“陇右—河西—西域”西行之路。有路就有诗,以路串诗,以诗显路,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行文学。历史上五凉时期、唐代、明清时期曾出现了西行文学发展的三个高峰期,其文化品性的基本特点是:寻根文学一脉相承,英雄主义、尚武精神的赞歌,士人家国情怀的升华,贬谪文学翻出新声,“误读”与“矫正”的矛盾统一,文学的自觉。其诗性审美特征是:“江山之助”雄浑豪壮之美,“诗史”性价值,走廊文学的属性,士人的心路历程。“文学之路”的研究已渐成一个学术增长点,在重绘的中国文学路线图上,应该给予河西走廊西行文学以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河西走廊 西行文学 文化品性 诗性审美
下载PDF
嘉道时期的诗学思潮转向
6
作者 钱佳楠 郭院林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1,共12页
清朝嘉道之际的社会处在所谓盛世滑向衰世的过渡阶段,学风、士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诗学思潮与诗歌创作。细致入微的学术训练、程朱理学下的世界观、身份认同下社会参与意识的高涨,使理性主义的思想笼罩在嘉道诗坛上空,诗歌的价值取向也... 清朝嘉道之际的社会处在所谓盛世滑向衰世的过渡阶段,学风、士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诗学思潮与诗歌创作。细致入微的学术训练、程朱理学下的世界观、身份认同下社会参与意识的高涨,使理性主义的思想笼罩在嘉道诗坛上空,诗歌的价值取向也回归正统。在继续强调诗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前提下,诗歌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得到体认,个人化与纪实性成为该阶段的诗歌特征。诗学思潮则趋向敛华就实,情志并重。诗论家集中总结了清中叶以后的诗学经验,丰富了“学人之诗”的理论内涵。“以人论诗”将诗人的品行节操作为评判标准,崇“真”尚“志”,强调诗与人一。这些诗学观念既是嘉道诗坛对清前中叶诗歌的继承与反思,也是晚清志士之诗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道时期 诗学思潮 学人之诗 志士之诗
下载PDF
清代诗学批评视野下王昌龄诗歌接受的新变
7
作者 张金梅 张中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清代是王昌龄诗歌接受史链条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出现了三个新变化:第一,清人首次提出王昌龄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歌特质及地位更加突出;第二,清人突破明代“王不及李(白)”的观点,将唐人绝句“王李”并称的主张推向新阶段且渐成定论;... 清代是王昌龄诗歌接受史链条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出现了三个新变化:第一,清人首次提出王昌龄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歌特质及地位更加突出;第二,清人突破明代“王不及李(白)”的观点,将唐人绝句“王李”并称的主张推向新阶段且渐成定论;第三,清人辩证评价王昌龄古体诗,走出了唐宋首推王昌龄五古、明代侧重王昌龄七绝之偏,兼重王昌龄古体与绝句。清人尤推崇王昌龄以极为精赡的七言绝句展现边塞大漠风貌和戍边军旅“意态雄健”、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以及善于捕捉或创造典型场景、善于表现情绪微妙变化的高超诗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王昌龄 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 新变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庞德汉诗译作在美国的经典化
8
作者 姚成贺 崔放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庞德《华夏集》中的多数汉诗译作超越了中国本土学者的译作,在美国成为了经典。其汉诗译作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庞德译作中解构与重构现象的分析,发现这是庞德个人诗学与社会诗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一些其他因... 庞德《华夏集》中的多数汉诗译作超越了中国本土学者的译作,在美国成为了经典。其汉诗译作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庞德译作中解构与重构现象的分析,发现这是庞德个人诗学与社会诗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一些其他因素如赞助人也推动了其汉诗译作的经典化。其经典化过程,给当下的翻译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个人诗学 社会诗学 诗歌翻译
下载PDF
陈献章“诗教”思想研究
9
作者 范国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95-198,共4页
“诗教”是陈献章的教育方式方法。其“诗教”实践是以宗自然的心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天道、人道、诗道构建“诗教”哲学基础。以道德教育为“诗教”实践的目的,要引导、教育学生形成君子人格。以情感教育为“诗教”实践的中心,引导学生... “诗教”是陈献章的教育方式方法。其“诗教”实践是以宗自然的心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天道、人道、诗道构建“诗教”哲学基础。以道德教育为“诗教”实践的目的,要引导、教育学生形成君子人格。以情感教育为“诗教”实践的中心,引导学生求真、求实、情感互动。以自我探索为“诗教”实践的方法,要求学生敢于立志、精于用心、善于反求诸身。陈献章的“诗教”实践培育了一代优秀学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献章 诗教 宗自然 君子人格 自得
下载PDF
解构的行动属性和行动效应——以英语世界鲁迅批评为中心
10
作者 李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6,共12页
解构作为“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有力的阅读书写行为,同时表现出对文本阐释的绝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作者意图的反叛冲动。解构的行动效应,在20世纪80、90年代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解构范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一,在理论立场上,通过质疑鲁... 解构作为“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有力的阅读书写行为,同时表现出对文本阐释的绝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作者意图的反叛冲动。解构的行动效应,在20世纪80、90年代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解构范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一,在理论立场上,通过质疑鲁迅的写作意图以挑战或消解文学的革命与启蒙意义;其二,在文本阐释上,对“鲁迅/叙述者”的阶级位置进行严厉的审视,甚至有意“制造”鲁迅与民众之间的阶级距离,从而揭示鲁迅笔下启蒙者的自我怀疑、否定以及行动上的“无能”。我们需要反思英语世界鲁迅批评的伦理失范问题,避免一种预设的、二元对立的批评立场,而应以切合中国语境的、对话的、整体性的立场重审鲁迅的写作,在肯定启蒙价值的基础上为鲁迅阐释重新安置一个稳定可靠的批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英语世界鲁迅批评 行动诗学 国民性批判
下载PDF
元人诗序中的女性形象
11
作者 杨匡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元人在诗序中记载了社会各阶层女子的突出事迹,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敢于搏杀、勇于抗暴的女性;其二,能诗善文、才艺出众的女性;其三,恪守礼教、以死明志的女性;其四,辛劳持家、教子有方的女性。元... 元人在诗序中记载了社会各阶层女子的突出事迹,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敢于搏杀、勇于抗暴的女性;其二,能诗善文、才艺出众的女性;其三,恪守礼教、以死明志的女性;其四,辛劳持家、教子有方的女性。元人诗序对于我们更深入地认知元代社会,更准确地把握元代女性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风貌,乃至更全面地了解元代文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序 女性形象 性格鲜明
下载PDF
论洪亮吉诗论对傅寿彤的影响
12
作者 张莉姗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5-31,共7页
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曾出任贵州学政,黔中文人傅潢、傅寿彤父子受学于他。傅寿彤不仅得其经学衣钵,在诗歌创作上亦多有北江先生遗风。洪亮吉在其《北江诗话》中树立了“性、情、气、趣、格”五字诗学观,傅寿彤秉承其“诗主性情”... 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曾出任贵州学政,黔中文人傅潢、傅寿彤父子受学于他。傅寿彤不仅得其经学衣钵,在诗歌创作上亦多有北江先生遗风。洪亮吉在其《北江诗话》中树立了“性、情、气、趣、格”五字诗学观,傅寿彤秉承其“诗主性情”这一主旨,注重诗歌内蕴的道德品格和真挚情感。《澹勤室诗》中三百余首诗,多显忧戚国事、济世救民的情志,又擅于从自然之物中运巧思,取意尖新,涉笔有真气,不拘格套,自然神至,诗趣盎然,体现了傅寿彤对北江诗体的理解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北江诗话》 性情 傅寿彤 《澹勤室诗》
下载PDF
隐形的“声调谱”:王士禛七古声韵探微
13
作者 黄金灿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2-91,共10页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 王渔洋作为清代古诗声调学的核心人物,却既无“声调论”专书,又未精心编制“声调谱”。考察渔洋在古体诗创作实践中对声调的组织安排,发掘其古体诗文本特别是七古文本背后隐藏的“声调谱”,有助于确证其在古诗声调学中的地位。三平调是渔洋七古最典型的句调格式,此外渔洋七古还综合运用多种句调格式,体现了极强的多样性。韵作为古诗声调的重要表达形式与古诗声调系统的关键要素,在渔洋七古中也得到巧妙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古诗声调论 声调谱 七古 三平调
下载PDF
诗意教育的生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审思
14
作者 王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8,共9页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 新时代考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本质,探寻当下社会诗意教育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哲学反思,可以厘清生活教育意蕴、追问生活意义、追寻自由理性、通达理解世界。诗意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审美超越,能够实现回归生活教育本质、重申生活教育价值、擢升生活教育品质的目的。诗意教育的展开要澄清生活教育的价值迷思,通过追寻个体合德性的生活、重建个体自我精神秩序,破解生活教育的困境,借由重拾闲暇教育、注重劳动教育、关注生命教育、追寻审美教育,勘定生活教育的理性边界,进而通达理解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诗意教育 存在本身 审美意向 审美人格 闲暇教育 生命教育 劳动教育
下载PDF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15
作者 欧阳益 罗秋怡 张珊明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3-62,共10页
为探讨与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有关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社会支持在其关系中的作用,采用中文长处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 233名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其中包含376名相对贫困生。对相对贫困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 为探讨与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有关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及社会支持在其关系中的作用,采用中文长处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 233名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其中包含376名相对贫困生。对相对贫困大学生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精神、好奇心、毅力和谦虚四项积极心理品质与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联系最紧密;社会支持在合作精神、好奇心与心理韧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谦虚与心理韧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毅力与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因此,在高校教育与管理中,应重点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好奇心、毅力和谦虚等积极心理品质,同时要加强以积极发展为导向的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韧性 社会支持 贫困大学生 个人特质
下载PDF
清人“三四拗救”说对唐近体诗律的误读
16
作者 韩娅非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203-218,M0009,共17页
明代平仄格谱与“二四六分明”口诀的出现奠定了明清近体诗律体系的基础,也将唐近体诗常用句式“平平仄平仄”排除在标准句律样式之外。为此,清代学者提出“四拗三救”与“三拗四救”两种方案以重建“平平仄平仄”及其衍生句式在唐近体... 明代平仄格谱与“二四六分明”口诀的出现奠定了明清近体诗律体系的基础,也将唐近体诗常用句式“平平仄平仄”排除在标准句律样式之外。为此,清代学者提出“四拗三救”与“三拗四救”两种方案以重建“平平仄平仄”及其衍生句式在唐近体诗中的合法性。然而,通过史论考辨与量化分析发现,清人“三四拗救”说存在理论上的局限。《全唐诗》中“平平仄平仄”的节奏以“2+3”为主,在削弱第四字节律地位、改变音节长短的同时延续了汉语诗歌平仄相间的审美追求,体现了句律节奏受语法结构与韵律传统的双重影响。“二四六分明”的归纳与“三四拗救”的补缀反映了明清学者在致力于建构统一诗学规范下对唐近体诗律的误读、规约与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四拗救 近体诗律 《全唐诗》 诗学规范
下载PDF
On the Character Trait of Stephen Dedalus in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7
作者 胡梦巧 《海外英语》 2017年第4期152-153,共2页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is the first novel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western literature history, it mainly shows the protagonist, Stephen Dedalus' s journeys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This p...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is the first novel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n western literature history, it mainly shows the protagonist, Stephen Dedalus' s journeys from childhood to adulthood. This paper aims a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tephen Dedalus, and it analyzes his character traits in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extual analysis method and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is useful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phen character traits POSITIVE NEGATIVE 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下载PDF
试论戏剧冲突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18
作者 王婳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戏剧冲突”不仅是表演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表演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爱尔兰剧作家乔治·伯纳德·肖曾经说过“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纵观历史,从古希腊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代,戏剧工作者们对戏剧冲突的... “戏剧冲突”不仅是表演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也是表演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爱尔兰剧作家乔治·伯纳德·肖曾经说过“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纵观历史,从古希腊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代,戏剧工作者们对戏剧冲突的研究和探讨从未停止过。《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戏剧冲突”的定义是:“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分为三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与自我的冲突、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影响戏剧冲突的主要因素有人物性格、内心活动、动作与反动作,以及剧情发展。该论文试图通过梳理戏剧冲突的概念及其在表演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着自己的演出创作实践经历,对戏剧冲突在表演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冲突 表演 演员 人物性格 主题思想 动作与反动作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the Personalities of Two Miser-type Characters-Shylock and Jia Ren
19
作者 张惠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4期229-231,共3页
For centuries, various miserly figures have been portrayed both in Chinese and alien literature. Shylock and Jia Ren are such characters in two famous plays. This thesis explores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 For centuries, various miserly figures have been portrayed both in Chinese and alien literature. Shylock and Jia Ren are such characters in two famous plays. This thesis explores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personalities in order to bring a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miser-type characters as the outcome of their soc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er-type characters DIFFERENCES personality revengefulness indolence
下载PDF
Are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dimensions correlated?
20
作者 Hakan Atalay Naz Berfu Akbas +2 位作者 Oguzhan Zahmacıoglu Emine Zinnur Kilic Zeynep Goktuna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3年第2期206-213,共8页
Objectiv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and the character and temperament aspects of personality, which are known as two approach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persona... Objectiv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and the character and temperament aspects of personality, which are known as two approach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Methods: We conducted the study using the Young Sche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YSQ-SF) and the Cloninger’s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 (TCI) in 122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are high level of positive as well as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most of TCI items and some of the sub-scales of the YSQ, including vulnerability, social isolation and defectiveness. In consistent with the Halvorsen et al.’s findings,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harm avoidance had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several EMSs, including emotional deprivation, deficiency, dependence, failure, subjugation and selfsacrifice. More importantly, we obtained the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irs regarding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directedness and almost all of EMSs,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schema of subjugation. We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some of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ntained in the YSQ and the TCI are appeared to be related to each other, we need more studies to support the Young et al.’s suggestion that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EMSs) are likely to reflect underlying characterological factors of pers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TEMPERAMENT character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