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宗岱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基于其诗论和译论的再创之作 被引量:4
1
作者 方汉泉 洪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61-65,87,共6页
梁宗岱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采用"十二字五拍"的建行格式,这一建行格式与"以顿代步"基本相同,但"拍"与"顿"的具体划分方法略有差异。以每行"十二字五拍"构成的十四行译诗,格式... 梁宗岱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采用"十二字五拍"的建行格式,这一建行格式与"以顿代步"基本相同,但"拍"与"顿"的具体划分方法略有差异。以每行"十二字五拍"构成的十四行译诗,格式整齐划一,格律较为严谨,韵式也与原诗接近,但仍存在一些失误或缺陷。总的来说,译诗忠于原作,形式与内容统一,生动传达原诗的神韵风采。梁译莎翁十四行诗堪称为基于其诗论和译论的再创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宗岱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格式 格律 韵式 神韵风采
下载PDF
洛阳北魏晚期石刻艺术中的西域美术元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成渝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2-36,共15页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美术元素的迹象。该文列举龙门石窟北魏装饰艺术造像中包括连珠纹图案、卷草纹图案、火焰纹图样、法筵纹图案和金翅鸟雕像数种美术题材,与洛阳同期世俗石刻艺术中的翼兽、畏兽造像加以考察、介绍,希冀以此文化遗迹为案例,追溯当年西域美术元素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浸染汉地的史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西域 龙门石窟 密体意致 翼兽
下载PDF
明代格调论唐诗学向神韵论演化的轨迹 被引量:3
3
作者 查清华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3期32-37,共6页
神韵一开始就孕育在格调论诗学本身,随着格调论面临困境的加深,也随着士人精神的走向内敛,而在理论上不断发育成长。明代格调论者在标举“格调”时,也都注意到范型诗歌所具有的风神韵味。但既从体格声调的审美中介入手,难免易忽略更高... 神韵一开始就孕育在格调论诗学本身,随着格调论面临困境的加深,也随着士人精神的走向内敛,而在理论上不断发育成长。明代格调论者在标举“格调”时,也都注意到范型诗歌所具有的风神韵味。但既从体格声调的审美中介入手,难免易忽略更高层次的神情韵味。这已引起“前七子”之何景明、王廷相,“后七子”之谢榛等人强烈关注。此后经晚明格调论者屠隆、胡应麟、许学夷、谢肇淛、邓云霄等人的努力,至陆时雍已完成明代诗学由格调向神韵的转化,从而与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 神韵 诗学 明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