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彩的情绪诗学——以美育公选课为中心
1
作者 王敏 廖越 《色彩》 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重在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引入色彩和情绪理论的美育公选课,深入研究了...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重在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引入色彩和情绪理论的美育公选课,深入研究了其表现特征以及在美育实践中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情绪诗学 教学策略及方法
下载PDF
再论“戏剧诗学研究”的内涵、方法与意义
2
作者 汪余礼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3期66-74,共9页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诗学研究”是一种从戏剧学与诗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戏剧本体,进而探讨戏剧艺术家之创作思维与艺术智慧的学问,其中既包括剧本诗学研究,也包括表演诗学研究与剧场诗学研究;其主要方法是“实证感通法”或“审美感通法”;... 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诗学研究”是一种从戏剧学与诗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戏剧本体,进而探讨戏剧艺术家之创作思维与艺术智慧的学问,其中既包括剧本诗学研究,也包括表演诗学研究与剧场诗学研究;其主要方法是“实证感通法”或“审美感通法”;其核心旨趣是探寻戏剧艺术家营构戏剧诗境的具体方法与深层智慧,为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戏剧提供艺术支持。“戏剧诗学研究”不仅可加深、丰富人们对于戏剧本体、戏剧规律、戏剧技巧的认识,可直接启发戏剧创作,还非常有助于建构中国特色戏剧学话语体系。即便在AI技术高度发达的数智时代,戏剧诗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诗学研究 戏剧诗境 实证感通法 审美感通法 艺术智慧 戏剧学话语
下载PDF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例
3
作者 孙越川 李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体数量及类别。同时从翻译方法和诗体美学两个层面入手,对其英译特点与内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服饰文化词在两译本中的直译意译之别以及在韵律、意象和修辞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乐府诗 服饰文化词 翻译方法 诗体美学
下载PDF
《诗学梯航》诗学研究
4
作者 何建 邱美琼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诗学梯航》是明代一部诗法著作,其体例完备、论述细致,基本涉及了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作者群受台阁文学背景影响,《诗学梯航》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学倾向,基本诗学立场是崇唐抑宋,体现出明初儒士对于历代诗歌史的构建逻辑。《诗学梯航... 《诗学梯航》是明代一部诗法著作,其体例完备、论述细致,基本涉及了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作者群受台阁文学背景影响,《诗学梯航》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学倾向,基本诗学立场是崇唐抑宋,体现出明初儒士对于历代诗歌史的构建逻辑。《诗学梯航》反映出明代初期诗坛习诗的路径和取式,在品藻方面,侧重划分历代同类诗风而不是分析内在差异;在命题观上,又以“纯”的范畴要求命题准确明晰;在学诗态度上,主张细细推敲、久久为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梯航》 诗法研究 习诗路径 诗学价值
下载PDF
范成大田园诗发覆——与陶渊明对比兼及清淡诗风的体认
5
作者 黄莉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范成大以田园诗闻名且深受陶渊明影响,然被清淡诗派拒之门外。通过这一矛盾的文学现象可以进一步体认清淡诗风的包容性与封闭性。以范成大田园诗为主要研究对象,范成大、陶渊明比较为研究路径,突出清淡与风雅的结合。范成大在书写重点上... 范成大以田园诗闻名且深受陶渊明影响,然被清淡诗派拒之门外。通过这一矛盾的文学现象可以进一步体认清淡诗风的包容性与封闭性。以范成大田园诗为主要研究对象,范成大、陶渊明比较为研究路径,突出清淡与风雅的结合。范成大在书写重点上,注重地域性特征;在书写姿态上,形如旁观者记录风俗;在书写心态上,动态调整仕隐矛盾。以上三者,加之田园诗与描绘农村现实的诗曾被视为二途,范成大并未被视作清淡诗派成员,而被拒绝的原因恰好成为其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成大 陶渊明 清淡诗风 田园诗 比较路径
下载PDF
以象言说与律诗诗法之关系
6
作者 韩黛安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以象言说为律诗重要的言说方式。这一言说方式给律诗诗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深远影响,体现在律诗诗法的各个层面。由于以象言说追求以象尽意,因而其句法不再追求表述的完整,而转向以言尽象,这使得律诗句法颠倒、以核心词连缀成句、... 以象言说为律诗重要的言说方式。这一言说方式给律诗诗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深远影响,体现在律诗诗法的各个层面。由于以象言说追求以象尽意,因而其句法不再追求表述的完整,而转向以言尽象,这使得律诗句法颠倒、以核心词连缀成句、语义跳跃成为律诗重要的句法特征。由于以言尽象、以象尽意成为律诗的追求,律诗的章法自然会以意为枢纽,而关涉起承转合,以言意为基础,以诗意为旨归。律诗的尚意追求,又使得诗歌整体上追求味外之味的意境混成,神完气足的境界的巧妙营构。正是以象言说方式对律诗诗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才造就了律诗尤其是唐人律诗兴寄高远、气象浑然、惟在妙悟的独特风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象言说 以言明象 以象尽意 律诗 诗法
下载PDF
诗词文本价值路径下川西平原乡村景观意境图景构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岩 李朝阳 黄艳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1,共6页
川西地区乡村文明发源于古蜀时期,繁富兴盛富甲一方,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被誉为天府之国。该地区大量的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诗勾勒出一幅有序、完整、原真、诗意栖居的乡村意境图景。本研究将以唐代川西地区山水田园诗词文本为载... 川西地区乡村文明发源于古蜀时期,繁富兴盛富甲一方,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被誉为天府之国。该地区大量的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诗勾勒出一幅有序、完整、原真、诗意栖居的乡村意境图景。本研究将以唐代川西地区山水田园诗词文本为载体,探究乡村景观意象结构范式和景观意境构型机制为目标。文章将使用解释性混合方法研究,在定量阶段,搜集了近200首山水田园诗词文本作为定量数据,并利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从中分析了以“竹居林盘”“百花潭水”“江川胜览”为典型的乡村意象,并试图验证了景观意象生成机制,即包含乡村景观意象感知对象、乡村景观意象格局、乡村景观感知路径、乡村景观意象感知特征组合的结构范式。定性阶段利用立意抽样的定性数据来解释定量结果,进一步验证川西地区乡村景观意境认知的整体图景。该研究以见微知著的视角提炼出宏观的乡村景观意境构型框架,为乡村人居环境场所精神的可持续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文本 乡村景观意象 乡村景观意境 混合方法
下载PDF
沈德潜诗论中的读者意识及批评向度
8
作者 黄心怡 杨新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2-66,共5页
沈德潜的诗论中具有深刻的读者意识。他重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读者的阅读阐释行为树立典范;提倡涵泳的阅读方式,使读者对诗歌的语言、声律、情感和思想主旨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对诗歌的创作提出要求,希望... 沈德潜的诗论中具有深刻的读者意识。他重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读者的阅读阐释行为树立典范;提倡涵泳的阅读方式,使读者对诗歌的语言、声律、情感和思想主旨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对诗歌的创作提出要求,希望诗歌以形象思维的方式、鲜明的个人风格对读者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诗歌并不仅仅是“嘲风雪,弄花草”的娱乐工具,重新发挥其深刻的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诗论 读诗法 读者意识
下载PDF
用典与互文性:基于中西诗学对话的现代作诗法建构
9
作者 张世维 《写作》 2023年第1期85-94,共10页
“用典”和“互文性”分别是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典型特征,对诗歌的读法和写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源头不同,但二者在新诗写作的维度达成了某种对话关系——它们都以“世界文学”为资源,以民族记忆、集体无意识为... “用典”和“互文性”分别是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诗学的典型特征,对诗歌的读法和写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源头不同,但二者在新诗写作的维度达成了某种对话关系——它们都以“世界文学”为资源,以民族记忆、集体无意识为运用纲领,是反观诗歌内部秩序的绝佳视角。比起“用典”,“互文性”显然是更为流行的理论,但由于互文性理论的广博与含混,由此生发的批评也存在指向不明的问题,或陷入发掘文本联系的自我狂欢。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诗写作呈现出更为复杂的互文景观,无论是古老的用典,还是60年代以来的互文性,似乎都与如今的新诗形成了尴尬的错位。假如能从现代汉诗写作的角度而言看待二者,我们不仅可以重新恢复古老的“用典”诗学传统,同时也可以发掘“互文性”理论在诗歌写作层面的可能性,融合中西方诗学,建构一种具有当下性的现代作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典 互文性 作诗法 新诗写作
下载PDF
李贺诗歌对鲁迅前期文学创作的影响
10
作者 丁琳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3-37,共5页
李贺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儒家“思无邪”和“温柔敦厚”的思想禁锢,以强烈的爱憎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际遇,大胆地揭露了皇帝的昏庸腐败,对劳动人民和宫女表现出深切的同情;李贺诗歌鲜明的进步倾向以及与鲁迅生活遭遇、思想的相似性,... 李贺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儒家“思无邪”和“温柔敦厚”的思想禁锢,以强烈的爱憎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际遇,大胆地揭露了皇帝的昏庸腐败,对劳动人民和宫女表现出深切的同情;李贺诗歌鲜明的进步倾向以及与鲁迅生活遭遇、思想的相似性,使得鲁迅喜爱李贺的诗歌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李贺对鲁迅作品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鲁迅诗歌中隐讳曲折,晦涩难懂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二是通过梦境等奇特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三是新奇瑰丽、怪异甚至恐怖的艺术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鲁迅 比兴手法 诗歌构思 诗歌形象
下载PDF
余映潮语文教学方法的当代启示
11
作者 尹晓苗 王余 《科教导刊》 2023年第26期63-65,共3页
文章针对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诗意手法”以及“主问题设计”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探究,从而获得其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以及创新板块式教学方法的启示,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促进... 文章针对余映潮“板块式教学”“诗意手法”以及“主问题设计”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探究,从而获得其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以及创新板块式教学方法的启示,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促进语文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式教学 诗意手法 主问题设计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孔子、子夏诗论比较——兼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之命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齐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54,共7页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夏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夏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则偏重于站在政治的立场 ,从诗反映社会政治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角度来揭示诗义 ,其基本方法是以“美刺”说诗 ,以期发挥《诗》的政教作用。比较传世文献与上博楚竹书《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楚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 ,竹书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子夏 诗论 立场 方法 传世文献 楚竹书
下载PDF
方回奉陈与义为“江西”宗师的诗学依据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利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47,共6页
从吕本中到方回 ,是江西宗派学说内涵和外延不断明确延伸的发展过程。江西诗派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后人没有理由把江西宗派学说凝固在吕本中时代。方回举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诗学依据 ,是因为南宋诗坛关于江西诗派学说舆论的充分... 从吕本中到方回 ,是江西宗派学说内涵和外延不断明确延伸的发展过程。江西诗派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后人没有理由把江西宗派学说凝固在吕本中时代。方回举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诗学依据 ,是因为南宋诗坛关于江西诗派学说舆论的充分铺垫和陈与义“诗宗已上少陵坛”的创作实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宗派 诗法 方回 陈与义
下载PDF
宗白华比较诗学的独特意识及其话语空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晓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4,共4页
“比较诗学”作为一个学术视域,正式产生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宗白华却早自20、30年代始,就已经涉足比较诗学研究了。从比较诗学视城来考察宗白华的诗学和美学研究,凸现了宗白华中西文论互释互证的意识几乎无处不在,以及他欲对中国传统... “比较诗学”作为一个学术视域,正式产生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宗白华却早自20、30年代始,就已经涉足比较诗学研究了。从比较诗学视城来考察宗白华的诗学和美学研究,凸现了宗白华中西文论互释互证的意识几乎无处不在,以及他欲对中国传统文论作现代阐释的鲜明态度。他的方法,正是比较诗学方法。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以及当前学界“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的语境下,宗白华的诗学研究价值更具有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比较诗学 美学研究 中西文论 中国传统文论 意识 语境
下载PDF
清代朴学与中国诗学方法的转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 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多重直觉与感悟,多为随机随兴、点到即止的印象批评。至清代,因"厌倦主观之冥想、尚客观之实证"的朴学极为昌盛,诗学的批评方法也随之发生转变。批评家们吸收朴学的考据法、综合归纳法等较科学的方法,使中国诗学的实证性、系统性、学术性大大增强。中国诗学由此而逐渐融入现代理性主义精神和实证方法,逐步走向诗学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学 诗学 考据法 点悟式批评
下载PDF
从诗性走向方法:中国传统思维的当代改造任务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平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33-38,共6页
缺乏思想原创力量是中国思想传统的突出现象 ,其根本症结在于 ,泛思维一直沿袭诗性经验思维方式而没有发展出严格的思维方法。而略带民族情绪的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仍在阻碍当代学术反思深入指向思维方式的自我批判。但是 ,认识活动确有不... 缺乏思想原创力量是中国思想传统的突出现象 ,其根本症结在于 ,泛思维一直沿袭诗性经验思维方式而没有发展出严格的思维方法。而略带民族情绪的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仍在阻碍当代学术反思深入指向思维方式的自我批判。但是 ,认识活动确有不依人情的客观评价指标即认识效率。因为不同思维方式之间先天具有认识效率差别 ,所以 ,特定思维方式因牵连特定认识效率而固有优劣品质。不同的认识目的 ,逻辑地要求不同的思维方式 ,其中 ,诗性的无方法思维和逻辑性的有方法思维构成思维方式的两极。诗性经验思维方式具有经验封闭结构 ,使经验和传统这两个积极认识元素异化出反智慧的经验引力与传统引力 ,造成认识因循。相反 ,严格的思维方法本身具有对认识的逻辑塑造力量 ,推动认识自主发展。当代中国思想原创的前途就在于从诗性经验思维走向接受某种逻辑约束的方法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 认识效率 思维方式 诗性经验思维 思维方法
下载PDF
讲座式教学法初探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文焕 《平原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65-66,共2页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首先要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使之产生联想,把不同学科成功的方法借鉴到本学科中来.讲座式教学法就是采用散文式的手段,选择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集中对本...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首先要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使之产生联想,把不同学科成功的方法借鉴到本学科中来.讲座式教学法就是采用散文式的手段,选择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集中对本学科的某一中心问题进行探讨,以扩展学生横向和纵向的知识领域,启迪学生'方法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人文科学化 科学人文化 散文式方法 讲座式教学法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杜诗学史上的“以杜证杜”方法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新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94,共9页
在杜诗学史上,“以杜证杜”是和“诗史互证”相比肩的注释方法,此法来源于校勘学中的本证法,最初只用于校经校史,到了宋代方被移植到杜诗注释之中。当对杜诗本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使用“以杜证杜”法往往能收到一锤定音、立竿见影之... 在杜诗学史上,“以杜证杜”是和“诗史互证”相比肩的注释方法,此法来源于校勘学中的本证法,最初只用于校经校史,到了宋代方被移植到杜诗注释之中。当对杜诗本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使用“以杜证杜”法往往能收到一锤定音、立竿见影之效,可以有效避免主观臆测、牵强附会之弊,表明此法具有其他注释方法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然而由于杜诗存世数量有限,此法存在不能完全互证的先天缺陷;而且作为一种本证法和内证法,“以杜证杜”需要与外证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另外,受到留存诗歌的完整性以及创作手法写实性的影响,“以杜证杜”并不具备无限推广的普适性。不过此法仍被历代注家发挥出极大的效能,对推动杜诗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经验和教训都可以作为古典诗歌注释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杜证杜 杜诗学史 本校法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学发生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应光 《东疆学刊》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研究应该首先界定"诗学"这一概念,明确"现代"的所指范围,判断"中国现代诗学"是否存在,这一论题的提出有何意义,我们现在所处的讨论背景、入思的路径和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澄... 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研究应该首先界定"诗学"这一概念,明确"现代"的所指范围,判断"中国现代诗学"是否存在,这一论题的提出有何意义,我们现在所处的讨论背景、入思的路径和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澄清和解决是进行研究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诗学发生 原初 方法
下载PDF
传统诗学与科学方法——梁启超后期诗论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梅运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9-536,共8页
梁启超的诗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其对方法论的重视、研究与运用分不开的。梁氏的研究方法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重视继承与改进传统的训诂法和考证法方法。二是积极主张引进与改造西方的研究方法,借重西方的科学精神,来改变我国... 梁启超的诗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其对方法论的重视、研究与运用分不开的。梁氏的研究方法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重视继承与改进传统的训诂法和考证法方法。二是积极主张引进与改造西方的研究方法,借重西方的科学精神,来改变我国传统的学术研究中经常出现的笼统、武断、虚伪、因袭等弊病。主要表现在用西方的形式逻辑归纳法来整理和总结乾嘉学派的训诂法和考证法,使之具有很强的思辨性,从而丰富和发展传统的治学方法,运用当时风行于西方的文艺心理学、心理分析法、进化论、因果律、比较法以及归纳演绎法等,赋予研究对象以新意义和新价值。三是方法的创新,核心点就是科学精神,即求得真材料、揭示研究对象真相的"求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诗学 科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