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杰勒德·霍普金斯的声音诗学及其书写
1
作者 蔡玉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74-91,共18页
英国诗人杰勒德·霍普金斯是视图和声音书写的高手。他提出了别具一格的声音诗学观,主张诗歌之首要在于吟诵,诗歌用语当选日常口语,诗歌韵律应摒弃僵化的跑步节奏,激活古英语诗歌中的跳跃节奏而代之,使诗歌接近散文和口语节奏而近... 英国诗人杰勒德·霍普金斯是视图和声音书写的高手。他提出了别具一格的声音诗学观,主张诗歌之首要在于吟诵,诗歌用语当选日常口语,诗歌韵律应摒弃僵化的跑步节奏,激活古英语诗歌中的跳跃节奏而代之,使诗歌接近散文和口语节奏而近民众。他依据这些观点,摹写底层民众的各种声音,模仿自然万物的各种旋律,为世界诗坛留下了一大批声音书写杰作,让跳跃节奏和口语入诗的英国诗学传统获得新生,并成为现代主义诗学运动的重要推力。霍普金斯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现代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勒德·曼利·霍普金斯 声音诗学 声音书写 跳跃节奏
下载PDF
On Sound Symbolism in Alfred Tennyson's Poems: A Phonological Study of English Poetry
2
作者 张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1期55-57,共3页
Generally, linguists categorize sound symbolism into two major types: direct sound symbolism and synesthetic sound symbolism. In English literature, Alfred Tennyson is a great Victorian poet adept in sensitive uses of... Generally, linguists categorize sound symbolism into two major types: direct sound symbolism and synesthetic sound symbolism. In English literature, Alfred Tennyson is a great Victorian poet adept in sensitive uses of the musical qualities of words to emphasize his poetic meanings and sensations. By analyzing his two famous short poems("The Eagle" and "Break, Break, Break") from a phonological perspective, this thesis intends to probe into how sound symbolism, especially the synesthetic sound symbolism, is applied to express his poetic emo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nd SYMBOLISM Phonaestheme ALFRED TENNYSON poetic Emotions
下载PDF
“诗意江南”在我国钢琴三重奏中的音响塑造——以“吴越新韵”的四部作品为例
3
作者 张一琼 《北方音乐》 2024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诗意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地域文化符号,既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又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传统。因此,“诗意江南”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和灵感来源,吸引着众多作曲家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 “诗意江南”是一个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地域文化符号,既体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又凝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传统。因此,“诗意江南”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和灵感来源,吸引着众多作曲家进行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吴越新韵”创作团队以此为主题创作的四首钢琴三重奏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音响塑造的手段进行研究,探索地域文化符号的呈现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江南 吴越新韵 钢琴三重奏 音响塑造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光邦”:作为族际纽带的音响表征与诗性创造
4
作者 申波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具有文化传播学“它感宣示”性质的光邦敲奏,作为一种“地方性”的身体记忆,其炽热的音响振荡不仅仅作为物理现象的存在,而需从文化层面对其进行理解。作为一种心理隐喻,“局内人”借鼓语音声把希望和祝福用鼓语音声加以传递并增值,以... 具有文化传播学“它感宣示”性质的光邦敲奏,作为一种“地方性”的身体记忆,其炽热的音响振荡不仅仅作为物理现象的存在,而需从文化层面对其进行理解。作为一种心理隐喻,“局内人”借鼓语音声把希望和祝福用鼓语音声加以传递并增值,以此重构文化情景并彰显人类生而有之的智慧。鼓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交流的“礼物”,信仰构筑了传承的内在张力,认同成为人们通过光邦音响实现精神安放与价值表达的外在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邦 族际纽带 音响表征 诗性智慧 生态语境 敲打行为
下载PDF
声音的意义: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声音诗学
5
作者 李玉婷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
声音诗学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重要特征。狄金森众多基于声音的诗歌显示了一种声音美学:依托具有音乐性的赞美诗格式,狄金森利用英语语音特征,即元音、辅音与拟声词等音韵的象似性使其诗歌产生噪声美学和符合文本意义的声音质... 声音诗学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重要特征。狄金森众多基于声音的诗歌显示了一种声音美学:依托具有音乐性的赞美诗格式,狄金森利用英语语音特征,即元音、辅音与拟声词等音韵的象似性使其诗歌产生噪声美学和符合文本意义的声音质感。众多破折号的使用不仅造成视觉美感,而且在视觉上产生富有节奏与意义的“声音”。陌生化的词汇与句法,在视觉与听觉上给人美的感受与认知,还增加了解读语义的维度,使诗歌具有朦胧美。声音是意义的回声,诗歌声音的意义即诗人的心志和情感最终通过“声音”得以传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声音诗学 视觉的声音 听觉的陌生化 象似性
下载PDF
论语音象似性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曹道根 曹本立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3-87,共5页
本文通过尝试建立语音象似性的连通主义模型,从本体感受论的角度对语音象似性的客观现实性和心理真实性作了论证;在对诸多有关语音象似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语音象似性的二分法并强调语音象似性的意象图式说;由于体现象... 本文通过尝试建立语音象似性的连通主义模型,从本体感受论的角度对语音象似性的客观现实性和心理真实性作了论证;在对诸多有关语音象似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语音象似性的二分法并强调语音象似性的意象图式说;由于体现象似性特征的语音模式是诗歌文本序列的构建原则之一,故最后对诗歌文本中的语音象似性进行了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浯音象似性 连通主义 声音意象 语音模式 诗意功能
下载PDF
孔颖达论诗、乐关系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郑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诗、乐关系是诗经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从汉儒的弃乐言诗,到宋代郑樵的以乐论诗,再到南宋以来的以诗统乐,这种转变离不开唐代孔颖达的先导之功。作为经学史上集中论述诗乐关系的第一人,孔颖达通过“诗乐相将”“诗为乐心”诸说化解了... 诗、乐关系是诗经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从汉儒的弃乐言诗,到宋代郑樵的以乐论诗,再到南宋以来的以诗统乐,这种转变离不开唐代孔颖达的先导之功。作为经学史上集中论述诗乐关系的第一人,孔颖达通过“诗乐相将”“诗为乐心”诸说化解了先秦季札观乐与汉儒以义说诗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汉代义理诗经学的流行,启发了宋代以来的诗乐话题,奠定了后世学者以诗统乐的诗学理路。后世学者既要顾及《诗经》的乐歌性质,又要防范一种彻底的“主声”之学危害“思无邪”的正旨,往往就要通过反思郑樵的声歌诗经学从而回到孔颖达的诗乐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诗乐 声歌诗经学 义理诗经学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上海流行歌曲的诗学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傅宗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6-105,共10页
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流行歌曲不仅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现象,也是不可轻视的诗学现象,其抒情话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文本语言、文本结构、审美趣味及隐匿其后的写作策略都在相当程度上拓展了中国现代诗学的阐释空间,丰富了中... 盛行于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流行歌曲不仅是中国现代音乐的重要现象,也是不可轻视的诗学现象,其抒情话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文本语言、文本结构、审美趣味及隐匿其后的写作策略都在相当程度上拓展了中国现代诗学的阐释空间,丰富了中国现代诗学的内涵。本文以"大众诗学"作为理论的切入点,以接受美学、文化研究理论作为基本阐释方式,发掘上海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所蕴含的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流行歌曲 大众诗学 声音语
下载PDF
历史、声音、语言:泰辛巴·杰斯与张执浩论诗 被引量:2
9
作者 罗良功 泰辛巴.杰斯 张执浩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2018年12月8日,作为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美诗歌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环节,"诗人论诗"邀请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泰辛巴·杰斯、中国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执浩进行访谈,罗良功教授主持并就诗歌与历史、诗歌的声音、... 2018年12月8日,作为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七届中美诗歌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个环节,"诗人论诗"邀请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泰辛巴·杰斯、中国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执浩进行访谈,罗良功教授主持并就诗歌与历史、诗歌的声音、语言实验等方面对两位诗人提问。两位诗人从各自的诗歌创作立场、文化语境、美学实践出发,对诗歌与历史和传统的关系、诗歌声音与个性和集体性、诗歌语言的诗性与实验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充分展现出中美当代中坚诗人的对话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辛巴·杰斯 张执浩 历史 声音 语言
下载PDF
置于学科间性合力的音乐学写作依托学科间性合力的音响诗学作业--写在2021“马勒之象”音乐学写作工作坊专题论坛之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撰写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锺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I0002,共21页
在马勒逝世11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写作工作坊以“马勒之象”命题开展讨论,以团队实践笔者此前提出的“音响诗学”作业。本次讨论共遴选7位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参加,音乐学系部分教师评议。本文系本次“音响诗学”作业的导引... 在马勒逝世11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写作工作坊以“马勒之象”命题开展讨论,以团队实践笔者此前提出的“音响诗学”作业。本次讨论共遴选7位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参加,音乐学系部分教师评议。本文系本次“音响诗学”作业的导引,并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之约而撰写,旨在“意想—意向—意象—意境—境界”这一思考范式设定基础上,以“马勒之象”理念提出为引线开拓新学术空间的可能。由此,以艺术学、审美、美学、哲学、语言学五者搭建学科间性合力的音乐学写作范式,分别以音乐作品形式语言为主体生成听感官事实,通过情感意向去成就音乐的艺术意象,依此就感性表现与美艺术进行与其相应的分析与讨论,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之不对称相合的动态平衡中间逼近存在本体,在直觉联觉统觉自觉的集散与离合前提下寻求合式的学科语言建构合理的学术书写。由此,以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第五乐章中两个片段为例,以置于艺术学基本问题之论域中间、依托审美之基本路径、彰显美学之基本策略、逼近哲学之基本目的、因循语言学之基本逻辑等五个步骤建构“依托学科间性合力的音响诗学”作业的学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间性 音乐学写作 音响诗学作业 马勒 《复活》交响曲
下载PDF
六朝隋唐诗歌格律、体式演进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兼评杜晓勤《六朝声律和唐诗体格》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晓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声律和体式在六朝至唐代的诗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六朝到唐代是诗歌声律的形成发展期,尤其在中唐以前,诗人们对于声律的认识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对于体式的分辨和规范一直在探索之中。即使到明清时代,相关的诗学理论也没有达至完... 声律和体式在六朝至唐代的诗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六朝到唐代是诗歌声律的形成发展期,尤其在中唐以前,诗人们对于声律的认识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对于体式的分辨和规范一直在探索之中。即使到明清时代,相关的诗学理论也没有达至完备。杜晓勤《六朝声律和唐诗体格》采用声律的分析统计和归纳法,结合日藏善本的比勘还原及历史文献的考辨,在对社会政治背景的阐发和历代诗学观念的梳理中,对唐代的齐梁体、新乐府体这些争议最多最难以辨清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相关论题从多个角度作出透辟的分析,得出了不少可以作为定论的新见,使声律和体格的内在关系得到了切实清晰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 诗歌体式 《六朝声律和唐诗体格》
下载PDF
“文”学的声音:古代文章与文章学中声音问题略说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引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42,共8页
文学从口头到书面之发展,是一基本路径。古代文章不仅供书面阅看,且内含声音之要素。本文简略例举古代文章写作中声音表现的侧面及清代桐城文章学中对声音问题的关注,并梳理其与诗学声音问题的可能关联,以为文类间交互影响之一例。
关键词 文章 声音 桐城派 诗学影响
下载PDF
论弗洛斯特诗歌艺术的辩证法维度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应雪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9,51,共5页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辩证诗学 “诗歌是隐喻” “意义之音” 形式与内容 诗人自我意识
下载PDF
高棅“声律纯完”说辨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春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高在《唐诗正声》里标举的“声律纯完”,是对盛唐诗歌美学特质的提炼,他以此来衡量、筛选唐诗,排除绮靡之音和奇崛之调,讲究圆融浑然的声调之美,从而确立了有明一代“诗必盛唐”
关键词 高棅 《正声》 唐诗学 语言学 “声律纯完”
下载PDF
中国诗学的声韵节奏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伯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3-130,共8页
“声律”的讲求是诗歌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传统诗学对“声律”的体认经历了由乐曲声律到语言声律,由自然声律到人为声律,由一体声律到多元声律,更由外在声律到内在声律这样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而其基本的理念在于将声律的本原归诸生... “声律”的讲求是诗歌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传统诗学对“声律”的体认经历了由乐曲声律到语言声律,由自然声律到人为声律,由一体声律到多元声律,更由外在声律到内在声律这样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而其基本的理念在于将声律的本原归诸生命的律动,以声律的功能为营造生命的和谐,且努力趋向于自然声律与人为声律的协调统一。这些经验至今仍有其参考价值,可作为建设现代诗学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律动 语言声律 声情调协 诗性和谐
下载PDF
建国后新诗格律探讨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吉发涵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共7页
通过对建国之后几次新诗格律研讨所进行的回顾与反思,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条件下重建诗歌格律的艰巨性和必然性,所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汉语语音标准应是重建现代汉语诗歌格律的唯一语音标准,对现代汉语声调重新进行科学的平仄划分是建... 通过对建国之后几次新诗格律研讨所进行的回顾与反思,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条件下重建诗歌格律的艰巨性和必然性,所得出的结论是:现代汉语语音标准应是重建现代汉语诗歌格律的唯一语音标准,对现代汉语声调重新进行科学的平仄划分是建立现代汉语诗歌格律的首要条件,现代汉语诗歌格律应当是对近体诗格律的扬弃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格律 回顾
下载PDF
雅各布森语言诗学与俄国先锋艺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江飞 《美育学刊》 2013年第2期56-62,共7页
20世纪初俄国的"先锋艺术"作为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的首要思想资源,是激发其诗学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先锋艺术所关注的"语音和意义"、"时间和空间"、"现实主义"等问题,也都成为雅各布森诗学... 20世纪初俄国的"先锋艺术"作为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的首要思想资源,是激发其诗学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先锋艺术所关注的"语音和意义"、"时间和空间"、"现实主义"等问题,也都成为雅各布森诗学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对其结构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各布森 语言诗学 俄国先锋艺术 语音与意义 时间与空间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许渊冲诗歌翻译美学探微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军 曹青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2-94,共3页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诗译 意美 音美 形美
下载PDF
让诗歌插上音乐和绘画的翅膀——毛翰与“中国超文本诗歌的第一部成功之作”
19
作者 陈定家 《云梦学刊》 2016年第2期5-8,共4页
毛翰教授是自20世纪80年代享誉至今的著名诗人、词作家和诗歌理论家,他还是"中国超文本诗歌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天籁如斯》的作者。他提出"让诗歌插上音乐与绘画的翅膀"的诗学主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毛翰教授是自20世纪80年代享誉至今的著名诗人、词作家和诗歌理论家,他还是"中国超文本诗歌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天籁如斯》的作者。他提出"让诗歌插上音乐与绘画的翅膀"的诗学主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第一个也是最有成就的超文本多媒体诗歌的探索者,毛翰先生被誉为中国当代网络超文本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事实上,毛翰本人的诗歌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当代诗歌史。毛翰的超文本诗歌创作及其理论主张必将在中华网络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翰 超文本诗歌 《天籁如斯》
下载PDF
新诗情境诗学的生成
20
作者 张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由于诗体和语体的解放,新诗可以在场景描写上铺陈展开,可以在文本内设置比较完整的情节线索,可以摆脱稳定的格律范式、按情绪的起伏自由安排声音结构。这些变化,是新诗情境诗学形成的主要标志,同时,新诗情境诗学的形成,也是新诗建构现... 由于诗体和语体的解放,新诗可以在场景描写上铺陈展开,可以在文本内设置比较完整的情节线索,可以摆脱稳定的格律范式、按情绪的起伏自由安排声音结构。这些变化,是新诗情境诗学形成的主要标志,同时,新诗情境诗学的形成,也是新诗建构现代诗教的内在诉求,它有助于诗歌以抒情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在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勾勒历史趋势、宣讲革命伦理、教化人民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情境 场景 情节 声音 诗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