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游戏:足球向超世俗镜像的转化介质 被引量:3
1
作者 路云亭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1-27,共7页
现代足球是一种运动形态、游戏方式和电视镜像的融合体。足球的热点地区是欧洲和南美,而南美足球的先锋性体现其技术的创造性层面,南美足球的创造源来自于魔幻文学和原始宗教生活。南美足球的缘起国是阿根廷,阿根廷足球的艺术秉性源于... 现代足球是一种运动形态、游戏方式和电视镜像的融合体。足球的热点地区是欧洲和南美,而南美足球的先锋性体现其技术的创造性层面,南美足球的创造源来自于魔幻文学和原始宗教生活。南美足球的缘起国是阿根廷,阿根廷足球的艺术秉性源于其对英国足球的背叛。艺术足球的真正源头在巴西,以南美足球为代表的艺术足球蕴含有大量的观赏性元素,其中以球星和巨星的非凡表演为代表。巴西足球中曾以奴隶舞蹈为足球训练手段,奴隶制的解体使得巴西获得了进入现代社会的机会,却直接导致桑巴足球式微。桑巴足球秉承一种示弱的哲学,而近期巴西队的丑陋性异化现象起因于将一种欧洲式的示强的哲学代替了巴西奴隶式示弱哲学。巴西足球之所以赢得中国人的关注还在于其杂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转移 魔幻足球 文化透视 示弱哲学 镜像美学
下载PDF
比较诗学视域下《狼图腾》翻译中的诗学转换 被引量:1
2
作者 车明明 刘云云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9-74,共6页
作为文学和人文研究的手段,比较诗学旨在对比和揭示不同文化间研究对象的一般理性特性、规律及原则,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也着眼于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对比性探究,因而比较诗学可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比较诗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认... 作为文学和人文研究的手段,比较诗学旨在对比和揭示不同文化间研究对象的一般理性特性、规律及原则,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也着眼于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对比性探究,因而比较诗学可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比较诗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认为,翻译的核心在于对原作和译作进行形而上的诗学反思和诗学认知,故翻译过程便是诗学转换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不同文本的诗学对等。本研究基于比较诗学理论,以《狼图腾》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观念、价值取向及伦理道德三个层面对其翻译过程中的诗学认知和诗学转换进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狼图腾》 诗学转换 诗学对等
下载PDF
中国史诗研究的新趋势与学术范式的转换
3
作者 冯文开 周春兰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03-208,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史诗研究范式的转换取决于对口头诗学理论进行吸纳、转化和本土化,创造性地解决本民族的问题,乃至"中国问题"。它也取决于社会思潮、学术思潮、个人和群体、学术演进的内在理路、相邻学科的学术思想...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史诗研究范式的转换取决于对口头诗学理论进行吸纳、转化和本土化,创造性地解决本民族的问题,乃至"中国问题"。它也取决于社会思潮、学术思潮、个人和群体、学术演进的内在理路、相邻学科的学术思想等许多因素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和维持常态研究范式与新呈现的研究范式之间的必要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口头诗学 范式转换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诗学象似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海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06-117,159,共13页
“形意兼备”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理想状态,象似性的指导是达到这个状态的途径之一,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是,准确来说,文学作品中的象似性是有别于日常语言象似性的诗学象似,形式、意义、情感与审美的整合是诗学象似性与象似性的... “形意兼备”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理想状态,象似性的指导是达到这个状态的途径之一,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但是,准确来说,文学作品中的象似性是有别于日常语言象似性的诗学象似,形式、意义、情感与审美的整合是诗学象似性与象似性的最大区别,所以文学作品的翻译更应以诗学象似性为参考。当然,诗学象似性未能将读者和语境等语篇外因素考虑进内,也是它的局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形意兼备 象似性 诗学象似性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传播与诗歌史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大顺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9,共8页
魏晋南北朝文人结集风气盛行,歌辞集、存于文人总集别集中的辑录歌辞等歌辞文本传播方式的产生, 使歌辞的文化功能出现分化与转移:文人歌辞音乐意义之外的诗性特质开始受到重视,歌辞离开音乐而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价值得到认可。文本传播... 魏晋南北朝文人结集风气盛行,歌辞集、存于文人总集别集中的辑录歌辞等歌辞文本传播方式的产生, 使歌辞的文化功能出现分化与转移:文人歌辞音乐意义之外的诗性特质开始受到重视,歌辞离开音乐而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价值得到认可。文本传播作为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外的新生之物,所带来的文人歌辞从音乐意义向歌辞诗性意义的转移尤其引人注目,于是在诗歌创作内容、生存方式、诗歌创作观念等方面均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从而使中国诗歌发展获得诸多创新变化的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传播 歌辞功能 分化转移 诗歌变革
下载PDF
淡墨诗散文定中式超常搭配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6-40,共5页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的融合性渗透,淡墨诗散文在语言运用上保持独特性,擅于运用超常搭配以增强修辞效果,主要体现在移就和量词移用两种辞格上,以比喻性量词尤为突出。其定中式超常搭配格式类型多样,同时与多种修辞格巧妙结合,有较强的审美...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的融合性渗透,淡墨诗散文在语言运用上保持独特性,擅于运用超常搭配以增强修辞效果,主要体现在移就和量词移用两种辞格上,以比喻性量词尤为突出。其定中式超常搭配格式类型多样,同时与多种修辞格巧妙结合,有较强的审美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墨诗散文 超常搭配 移就 量词移用
下载PDF
广告汉译要充分发挥汉语优势——以偶句和四字格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俞冬明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36-38,48,共4页
诗性广告的勉强移易难以在目标语文化中产生同等效果,这就决定了翻译只能是创造,代以汉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神韵",以便取得相同的广告功能。本文以偶句和四字格为例,说明发挥汉语优势的必要性。
关键词 诗性广告 抗译性 功能 偶句 四字格
下载PDF
汉末魏初诗文论重心的转移与文学价值的发现——试论铃木虎雄文学自觉说的内涵及其判断依据
8
作者 邹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30-134,共5页
"文学自觉说"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由于铃木虎雄在表述上的过于简略和自身矛盾,导致学界长期以来对其内涵以及判断依据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从铃木虎雄在《中国诗论史》中的整体思路来判断,他的所谓"... "文学自觉说"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极为模糊的概念。由于铃木虎雄在表述上的过于简略和自身矛盾,导致学界长期以来对其内涵以及判断依据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从铃木虎雄在《中国诗论史》中的整体思路来判断,他的所谓"文学自觉"是指汉末魏初以来对于文学价值的发现与承认,是文学价值观念的自觉;其判断依据则为汉末魏初诗文论的重心由道德教化向文学自身的转移。当代学界对于"文学自觉说"的重新审视,必须摆脱因为误解了铃木虎雄而造成的本不应存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觉说 文学价值观念 诗文论 重心转移
下载PDF
江淹游览诗论析
9
作者 周京艳 《阴山学刊》 2012年第4期23-27,86,共6页
江淹在泰始年间作有多首游览诗。这些游览诗流丽中带有峭拔之气,语言简约清新而带有复古之气,景物描写融壮美与优美于一体。与鲍照、谢朓二人的游览诗相比,江淹游览诗在总体风格、语言艺术、景物描写等方面兼具二人的特点,体现了他在从... 江淹在泰始年间作有多首游览诗。这些游览诗流丽中带有峭拔之气,语言简约清新而带有复古之气,景物描写融壮美与优美于一体。与鲍照、谢朓二人的游览诗相比,江淹游览诗在总体风格、语言艺术、景物描写等方面兼具二人的特点,体现了他在从元嘉诗歌发展到永明诗歌的诗风转化过程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游览诗 诗风转化
下载PDF
诗运转关:论汤惠休诗歌的诗学意义
10
作者 李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5-83,共9页
刘宋时期诗风大变,被称为“诗运转关”,汤惠休是此期的殿军。他学习吴歌、曹植、楚辞而新变,以“缘情”的文学本质论和“芙蓉出水”的诗学观念,引领诗坛向重视情感、自然平易方向转变。汤惠休完成了诗歌的世俗化历程,是宫体诗的先驱,是... 刘宋时期诗风大变,被称为“诗运转关”,汤惠休是此期的殿军。他学习吴歌、曹植、楚辞而新变,以“缘情”的文学本质论和“芙蓉出水”的诗学观念,引领诗坛向重视情感、自然平易方向转变。汤惠休完成了诗歌的世俗化历程,是宫体诗的先驱,是齐梁诗歌句式定型的促进者;而作为僧人,他又是释子作艳辞的先驱,是僧俗以诗交友的典范。汤惠休诗韵波及后世,历千载而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运转关 汤惠休 诗学意义 南朝文学 禅诗
下载PDF
“性关系不存在”:拉康爱情诗学中的三种范式及其文学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文颖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100,共11页
拉康主张把语言学、拓扑学和伦理学统一于他著名的爱情诗学论断“性关系不存在”,蕴涵爱情的否定性、无力性和欺骗性之维。面对“性关系不存在”这一爱情本相,拉康构建三种爱情范式——隐喻、移情和宫廷爱情,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爱的客体... 拉康主张把语言学、拓扑学和伦理学统一于他著名的爱情诗学论断“性关系不存在”,蕴涵爱情的否定性、无力性和欺骗性之维。面对“性关系不存在”这一爱情本相,拉康构建三种爱情范式——隐喻、移情和宫廷爱情,与之遥相呼应的是爱的客体的三种样态——占据被爱者位置的理想自我、幻象框架中的对象a和被提升到原质之尊位的崇高客体。被隐喻结构着的爱情源自移情式误认——主体把匮乏的客体误认为自我理想的替换;把经验的客体误认为神秘的幻象客体;把世俗的客体误认为崇高的客体。爱情终究要落入一场空无。拉康的爱情理论为理解与阐释经典的爱情悲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分析视角,也为解构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提供了一个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康 爱情诗学 隐喻 移情 宫廷爱情
原文传递
从“自由体”到“韵体”——朱湘民歌翻译的诗学解读
12
作者 郭瑶函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本文运用西方现代诗学理论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新月诗派诗歌翻译家朱湘在民歌翻译实践中对原诗诗体的处理,发现朱湘经历了从“自由体”译诗到“韵体”译诗的转变,转变之后对原诗诗体的再现虽有改善,但因对西诗(主要是英诗)的节奏形成机... 本文运用西方现代诗学理论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新月诗派诗歌翻译家朱湘在民歌翻译实践中对原诗诗体的处理,发现朱湘经历了从“自由体”译诗到“韵体”译诗的转变,转变之后对原诗诗体的再现虽有改善,但因对西诗(主要是英诗)的节奏形成机制体认不当,错误地采用了“以(汉)字代(英)音节”的方式,无法准确再现原诗节奏,结果是未能成功引进西方民歌的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民歌翻译 诗体 转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