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嘉道时期的诗学思潮转向
1
作者 钱佳楠 郭院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1,共12页
清朝嘉道之际的社会处在所谓盛世滑向衰世的过渡阶段,学风、士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诗学思潮与诗歌创作。细致入微的学术训练、程朱理学下的世界观、身份认同下社会参与意识的高涨,使理性主义的思想笼罩在嘉道诗坛上空,诗歌的价值取向也... 清朝嘉道之际的社会处在所谓盛世滑向衰世的过渡阶段,学风、士风的变化深刻影响了诗学思潮与诗歌创作。细致入微的学术训练、程朱理学下的世界观、身份认同下社会参与意识的高涨,使理性主义的思想笼罩在嘉道诗坛上空,诗歌的价值取向也回归正统。在继续强调诗歌独创性和个性化的前提下,诗歌的政治与社会功能得到体认,个人化与纪实性成为该阶段的诗歌特征。诗学思潮则趋向敛华就实,情志并重。诗论家集中总结了清中叶以后的诗学经验,丰富了“学人之诗”的理论内涵。“以人论诗”将诗人的品行节操作为评判标准,崇“真”尚“志”,强调诗与人一。这些诗学观念既是嘉道诗坛对清前中叶诗歌的继承与反思,也是晚清志士之诗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道时期 诗学思潮 学人之诗 志士之诗
下载PDF
健康人格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48
2
作者 郑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147,共7页
统合是健康人格的本质特征,人格统合包含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自我与社会的统合,以及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人格统合良好的个体主要表现为客观的认知与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谐的人际关... 统合是健康人格的本质特征,人格统合包含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自我与社会的统合,以及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人格统合良好的个体主要表现为客观的认知与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适应,以及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与自我效能感。人格智能是实现和保持人格统合的基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格 理想人格 变态人格 统合 人格智能
下载PDF
中华民族有哪些教育传统可以传承? 被引量:18
3
作者 杜成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1,共7页
中华民族能够始终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自有一套教养国民、传递文化的方法与精神,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可以为后世传承。我们可以继承的教育传统主要有:倡导身家国一体的教育;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注重个体自觉的教育;注重学的教育;要求知行... 中华民族能够始终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自有一套教养国民、传递文化的方法与精神,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可以为后世传承。我们可以继承的教育传统主要有:倡导身家国一体的教育;追求完整人格的教育;注重个体自觉的教育;注重学的教育;要求知行合一的教育;主张不拘身份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传统 身家国一体 完整人格 个体自觉 重学的教育 知行合一 不拘身份
下载PDF
门外谈诗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中国诗论提倡“诗言志”,不但指表达自我,而且有表现精神生活走向的问题;既包含着价值判断,也包含着审美判断。中国诗词讲寄托,有巨大的涵括力和理解的灵动性,解诗尽可能不要超出情理所允许的范围,要留有联想的余地。中国的诗词好比一... 中国诗论提倡“诗言志”,不但指表达自我,而且有表现精神生活走向的问题;既包含着价值判断,也包含着审美判断。中国诗词讲寄托,有巨大的涵括力和理解的灵动性,解诗尽可能不要超出情理所允许的范围,要留有联想的余地。中国的诗词好比一棵大树,用传统诗词形式写出来的就是这棵大树的一片叶、一个芽,必须与这棵大树“匹配”。讲匹配、整体性,还要讲个性。真正能言“志”就有个性,否则就只能人云亦云,成为应酬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寄托 整体性与个体性 传统诗词
下载PDF
论苏轼岭海山水诗与“天地境界” 被引量:4
5
作者 程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95-100,共6页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溢为生命精神之平淡,完成诗、人、道之圆满统一。它标志着苏轼经由山水审美而追求内在超越,肯定个体感性生命又调谐社会理性要求,尽性以至命,塑建全新理想人格而达到"天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岭海山水诗 生命实践 人格塑建 天地境界
下载PDF
生死·道德·革命——晚清“志士”理想中的个体、社会与道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强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8-27,共10页
在晚清"新学家"那里,"志士"是一种与现代国家相匹配的"新民","新民"之所以为"新",在于其具有了某种超越旧道德、冲决旧伦理秩序的新道德,一种以"群治"为理想的新道德,一... 在晚清"新学家"那里,"志士"是一种与现代国家相匹配的"新民","新民"之所以为"新",在于其具有了某种超越旧道德、冲决旧伦理秩序的新道德,一种以"群治"为理想的新道德,一种与新的人间秩序相匹配的"公德"。这种"公德"的确立需要两种相反相成的面相:一方面,它首先是一种"舍生忘死"的宗教性的道德情操,而这种超越生死的献身精神,却要以一种新的生死观为前提;另一方面,"生死"问题之解决,似乎又只有超越"生死"、献身大群,使"自我"在新的价值秩序之创造中,最终摆脱"孤绝"状态,才能实现。由此,"志士"的理想具有了双重的义涵,即他首先必须成为一种孤绝的自我,然后才能够使他对自我的超越具有新的宗教性的道德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志士 生死 群治 公德
下载PDF
诗学视野下的朱陆思想分歧论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见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共9页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诗学观来看,朱熹融诗教于诗情,笃实守正,而陆九渊倡扬诗学个性,宽容新变,这与心性论的二元、一元划分不无关联;在以诗论道的层面,朱陆论学诗的内容则直接反映了读书穷理与务立本心的工夫论鸿沟。此外,朱陆诗歌美学对于儒家理想典范人格的推崇重点不同,也显示出朱陆德性践履思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异同 文道观 诗学观 论学诗 理想人格观
下载PDF
志士与雅士的非凡组合——毛泽东诗词观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浩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7期11-14,共4页
政坛领袖与旷世文人两种不同气质的完美组合 ,是毛泽东早年确立的志士加雅士的人生塑造走向的经典结晶。这反映在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上 ,便呈现为沿着中国诗史中唐风宋调的两套路数不断拓展 。
关键词 毛泽东 志士 雅士 唐风 宋调
下载PDF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孔冬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7-60,共4页
理想人格是中西古代人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理想人格的品质、修养方法和人生实践三个方面,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使人们对中西古代理想人格学说有大致了解,从而为新时期理想人格的建构提... 理想人格是中西古代人生哲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理想人格的品质、修养方法和人生实践三个方面,对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人格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力图使人们对中西古代理想人格学说有大致了解,从而为新时期理想人格的建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君子 完人 比较研究 人格修养方法 人生哲学 孔子 亚里士多德 人生实践
下载PDF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友循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4-69,共6页
细读《论语》,可发现孔子的形象,大抵同时具备了"志士"、"智者"、"莽汉"、"怨夫"等性格特质。但其内涵均非单面的,而是包含了丰富、复杂而微妙的意味;而且,其杂糅与混合,恰恰构成了孔子形象之&... 细读《论语》,可发现孔子的形象,大抵同时具备了"志士"、"智者"、"莽汉"、"怨夫"等性格特质。但其内涵均非单面的,而是包含了丰富、复杂而微妙的意味;而且,其杂糅与混合,恰恰构成了孔子形象之"活人"与"真人"的风貌,以及其立体感与典型性。孔子的形象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信息和"国民性"因素。对于今人而言,须知"去圣乃得真孔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志士 智者 莽汉 怨夫
下载PDF
性格裂变与生命整合——魏晋游仙诗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宝记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69-71,共3页
游仙诗是诗人借神仙世界表达另一种生命现象的手法。魏晋游仙诗作者在表达对神仙世界渴望的同时,反映了其羁靡现实的另一面,诗人思想性格裂变为现实与超现实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就作者的生命表现形式来说,又是互为补充的。其超现实... 游仙诗是诗人借神仙世界表达另一种生命现象的手法。魏晋游仙诗作者在表达对神仙世界渴望的同时,反映了其羁靡现实的另一面,诗人思想性格裂变为现实与超现实的二元对立,这种对立就作者的生命表现形式来说,又是互为补充的。其超现实的一面。是现实于非现实中的折射,归根结底仍然是现实的,因此,只有二者整合在一起,才能完整体现作者的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裂变 生命整合 游仙诗 魏晋诗歌
下载PDF
人、历史与生态——蒋子丹散文简论
12
作者 单正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1-114,139,共5页
由对人的命运的感悟,进而深入到历史考察人与社会之关系,再从历史回到当下现实,围绕动物关怀深入思考严峻的人类生态问题,是蒋子丹散文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以前的散文,主要内容是回忆过去的人和事,而尤以写故旧亲朋的系列... 由对人的命运的感悟,进而深入到历史考察人与社会之关系,再从历史回到当下现实,围绕动物关怀深入思考严峻的人类生态问题,是蒋子丹散文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以前的散文,主要内容是回忆过去的人和事,而尤以写故旧亲朋的系列散文"过客什章"等最见功力。第二阶段是1996年以后的创作,以《边城凤凰》为代表,偏重在对凤凰地理历史和人文的考察叙述。第三阶段则是2004年以后以动物关怀为焦点的生态散文写作,集中在《动物档案》和《一只蚂蚁领着我走》两本书中。前者主要是纪实性的关于动物保护的人物、事件、动物故事(档案),后者则是围绕人与动物的关系展开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动物伦理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明显具有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学术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志人 历史 动物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诗论新探
13
作者 华建新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王阳明心学诗论是对先秦儒家诗论的传承和超越,也是对朱熹理学诗论的反拨。阳明心学诗论是建筑在"良知本体论"之上的,主张诗道合一、诗情合一、诗教合一,并通向诗意的人生乐境。阳明心学诗论开启了心境自由、诗化人生的自得世... 王阳明心学诗论是对先秦儒家诗论的传承和超越,也是对朱熹理学诗论的反拨。阳明心学诗论是建筑在"良知本体论"之上的,主张诗道合一、诗情合一、诗教合一,并通向诗意的人生乐境。阳明心学诗论开启了心境自由、诗化人生的自得世界,对明中以降的诗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提供了鲜活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诗论 诗道合一 诗情合一 诗教合一
下载PDF
从田园诗看魏晋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
14
作者 卢晓河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6期24-27,共4页
陶渊明的田园诗物我融合、情趣流注 ,独具魅力 ;陶渊明的人生 ,变现实时空为审美时空 ,使现实人生成为审美艺术化人生的典范。而其形成的原因除了历来论者大多认同的“质性自然”之说外 ,魏晋玄学对他思想、情感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 田园诗 陶渊明 审美时空 审美艺术 魏晋时期 魏晋玄学 人生态度
下载PDF
论蔡元培对林风眠的影响
15
作者 徐泳霞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6-39,共4页
蔡元培与林风眠的交往长达15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关系近似师徒、父子、朋友。他们二人,一个理论倡导,一个躬耕践行,这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起了拓荒、扶植、培育的作用。蔡元培始终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坚守理想主义情怀,他认为... 蔡元培与林风眠的交往长达15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关系近似师徒、父子、朋友。他们二人,一个理论倡导,一个躬耕践行,这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起了拓荒、扶植、培育的作用。蔡元培始终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坚守理想主义情怀,他认为绘画艺术应该中西融合,这些对林风眠的人格和绘画艺术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人格 理想主义 中西融合
下载PDF
田园躬耕中的历史想象——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16
作者 李向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7-80,90,共5页
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物之妙,触物肖形,都成绝境,其诗中兼具画工和化工之境界。细究其然,首先,在于陶氏田园躬耕中真切的情感体验;其次,在田园躬耕中儒道交融而又自成境界,超越门户之见,兼容儒道,最终达到一个澄明的境界:万物之妙和诗人胸... 陶渊明的田园诗,体物之妙,触物肖形,都成绝境,其诗中兼具画工和化工之境界。细究其然,首先,在于陶氏田园躬耕中真切的情感体验;其次,在田园躬耕中儒道交融而又自成境界,超越门户之见,兼容儒道,最终达到一个澄明的境界:万物之妙和诗人胸中之妙的水乳交融;第三,栖息田园,神游太古,使得其诗歌中具有理想和历史的双重意蕴。正是这多重的复式情调,形成"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丰富内蕴,并构成了陶诗迥异于他人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情感体验 人格操守 历史想象
下载PDF
“君子”与当今大学生理想人格新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黎梅 刘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2,共2页
本文认为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其人生哲学模式,即理想人格的定位与塑造,才是最为关键的,这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人格 塑造 定位 模式 未来发展 新论 国家 决定
下载PDF
大鹏翱翔万里,雄鹰奋击长空——李白和拜伦的个性比较
18
作者 杨槟 《茂名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1-53,共3页
李白和拜伦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天才诗人,人们赞颂他们的卓越天才,更加景仰他们的人格品质。他们的影响不仅在文学方面,更在于他们对自由、理想执着追求的伟大精神方面。他们都纯任天性,崇尚自由,热情狂放,蔑视权贵,傲岸不羁;他们都胸怀... 李白和拜伦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天才诗人,人们赞颂他们的卓越天才,更加景仰他们的人格品质。他们的影响不仅在文学方面,更在于他们对自由、理想执着追求的伟大精神方面。他们都纯任天性,崇尚自由,热情狂放,蔑视权贵,傲岸不羁;他们都胸怀理想,富于反抗和叛逆的精神。但由于历史地域文化的不同,他们的差异又是彰显无遗的。从他们的个性着手,探寻他们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以期加深对这两位“不朽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认识,探寻天才成长中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或某些规律。我们需要弘扬他们的理想和精神,以创建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拜伦 浪漫主义 个性 自由 正义 理想
下载PDF
论工匠之师的概念与旨趣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洪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6-61,共6页
工匠之师的提出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工匠精神传播的客观要求,符合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继承与发展。工匠之师是传统'工匠'与'师'角色的继承与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角色,重塑了新时代教... 工匠之师的提出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工匠精神传播的客观要求,符合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继承与发展。工匠之师是传统'工匠'与'师'角色的继承与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角色,重塑了新时代教师形象。工匠之师代表了一种角色期待,是产教融合的统一体,内蕴了一种理想人格。传承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不仅是工匠之师的时代使命,而且贯穿于自身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始终。工匠之师的培育过程也即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之师 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 角色期待 理想人格
下载PDF
维新运动期间宋育仁政治思想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凌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7-81,共5页
宋育仁是一位杰出的维新志士。维新运动时期,他揭露时弊,纵论时政,言行并用,呼吁变法。他抨击官僚制度弊端,要求改革官制的思想与康有为等维新派志士改革官制的主张颇为相似。其出使伦敦的经历、甲午战争后沉重的民族危机及民族资本主... 宋育仁是一位杰出的维新志士。维新运动时期,他揭露时弊,纵论时政,言行并用,呼吁变法。他抨击官僚制度弊端,要求改革官制的思想与康有为等维新派志士改革官制的主张颇为相似。其出使伦敦的经历、甲午战争后沉重的民族危机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深厚的国学素养等因素促进了他政治思想的产生。他的政治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主张西学中源、过度崇古尚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运动 宋育仁 政治思想 维新志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