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un-Inspiring Theme in Poetic Translation—On Noun Translation Governed by Them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1
作者 严亮 曾利沙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1X期162-165,共4页
The presence of poetic noun is very comm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the absence of preposition and conjunction leading to noun juxtaposition is one of the poetic aesthetic features. At present, most researches... The presence of poetic noun is very comm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the absence of preposition and conjunction leading to noun juxtaposition is one of the poetic aesthetic features. At present, most researches of poetic translatio on n base individual impression and perception, fail to comprehend the nouns of source text in categorization, and critical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ed nouns is not interpretable and verifiable. This paper, taking a perspective of poetic theme relevance, categorizes the poetic noun from the indicative, descriptive and symbolic dimensions, proposes a poetic translation strategy called"aesthetic reproduction of poetic theme", and proves its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NOUN translation poetic t
下载PDF
A Discussion on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2
作者 LIU Shang-fe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192-193,共2页
The issue of the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is still under hot discussion. Translation of poetry was, and still is by some, believed as impossibility, for the myth of untranslatability looks upon poetry as beauty itsel... The issue of the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is still under hot discussion. Translation of poetry was, and still is by some, believed as impossibility, for the myth of untranslatability looks upon poetry as beauty itself which is untouchable for once it is touched it is destroyed[1].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the perspective of word formation, pun, reduplicated words etc, the author argues that poetic translation is translatable, and that poetry and aesthetics can be reproduced in an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e if accommodation is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translatable translatable poetry poetic translation TRANSLATABILITY
下载PDF
译境视域下朱湘变通译法价值考——以《鲁拜集·希望》三个汉译版本的比较为例
3
作者 叶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9-54,共6页
翻译家朱湘主张以变通译法再现诗歌优美意境,译出许多诗味隽永的佳作,译诗鲁拜便是典范之一。以朱湘、胡适、郭沫若《鲁拜集·希望》汉译版本比较为例,分析朱湘如何匠心独运地再现原作的神韵与意境,提升译作的接受效果。对比发现,... 翻译家朱湘主张以变通译法再现诗歌优美意境,译出许多诗味隽永的佳作,译诗鲁拜便是典范之一。以朱湘、胡适、郭沫若《鲁拜集·希望》汉译版本比较为例,分析朱湘如何匠心独运地再现原作的神韵与意境,提升译作的接受效果。对比发现,不同于胡适的自由意译和郭沫若的字面直译,朱湘以变通译境的方式,形神兼备地译活了原诗的神韵。其秘诀是以意境再现为宗旨,以意境的构造肌理为准则,根据中西文学的共性与差异进行变通,文质兼善地译出诗意盎然的意境。朱湘的变通译法将诗歌翻译的文学性、科学性和接受性融为一体,不仅为西诗汉译研究提供了重要路径,也为中国诗歌译介与传播提供了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诗歌翻译 译境 变通译法 《鲁拜集》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朱湘译诗美学
4
作者 叶红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朱湘汲取《文心雕龙》中的诗学元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译诗美学。就翻译目标而言,朱湘译诗肩负复兴中国诗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就译诗本质而言,诗歌翻译并非“字义”的简单对换,而“意境”的整体再现,实现诗学效果的对等转换。就... 朱湘汲取《文心雕龙》中的诗学元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译诗美学。就翻译目标而言,朱湘译诗肩负复兴中国诗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就译诗本质而言,诗歌翻译并非“字义”的简单对换,而“意境”的整体再现,实现诗学效果的对等转换。就译诗路径而言,诗歌翻译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朱湘译诗美学集文学性、接受性、科学性于一体,无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翻译体系,还是指导诗歌翻译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文心雕龙》 诗歌翻译目标 意境 诗歌翻译路径
下载PDF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例
5
作者 孙越川 李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体数量及类别。同时从翻译方法和诗体美学两个层面入手,对其英译特点与内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服饰文化词在两译本中的直译意译之别以及在韵律、意象和修辞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乐府诗 服饰文化词 翻译方法 诗体美学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庞德汉诗译作在美国的经典化
6
作者 姚成贺 崔放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庞德《华夏集》中的多数汉诗译作超越了中国本土学者的译作,在美国成为了经典。其汉诗译作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庞德译作中解构与重构现象的分析,发现这是庞德个人诗学与社会诗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一些其他因... 庞德《华夏集》中的多数汉诗译作超越了中国本土学者的译作,在美国成为了经典。其汉诗译作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庞德译作中解构与重构现象的分析,发现这是庞德个人诗学与社会诗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一些其他因素如赞助人也推动了其汉诗译作的经典化。其经典化过程,给当下的翻译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个人诗学 社会诗学 诗歌翻译
下载PDF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自然诗歌解读与重译——以狄金森的《小鸟沿小径走来》为例
7
作者 张琼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6-110,117,共6页
诗歌翻译常见的问题是文学性丢失。从认知诗学视角,以文本世界理论、心理空间映射理论,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小鸟沿小径走来》进行认知分析,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从音韵节奏、跨节跨行、标点符号分析原诗诗学形式,探讨狄金... 诗歌翻译常见的问题是文学性丢失。从认知诗学视角,以文本世界理论、心理空间映射理论,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小鸟沿小径走来》进行认知分析,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从音韵节奏、跨节跨行、标点符号分析原诗诗学形式,探讨狄金森如何用诗歌语言表达其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意识;基于分析,重构相应的中文诗歌语篇,力求“形神皆似”,在翻译文本中保留原诗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诗歌翻译 文学性 狄金森
下载PDF
禅意的再生——文化诗学视角下王维禅诗英译新探索
8
作者 钟铭恩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114,共8页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文化批评,是达到这一平衡的理想框架。以文化诗学为视角,本文探讨王维诗歌英译的语言审美价值,禅宗美学和思想在译本中的体现,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宗思想 文化诗学 诗歌英译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龙泉明 汪云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4,共7页
该文从诗歌主题、意象以及形式、技巧与风格等方面对穆旦前后期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说明外国诗歌翻译是影响中国新诗发展变化的巨大内驱力。
关键词 穆旦 诗歌翻译 诗歌创作 外国诗歌 中国新诗
下载PDF
诗意与诗意的翻译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东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4,共9页
在汉语文化圈内,"诗意"似乎一直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一首诗有没有这种感觉是关系到该诗是否被人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就翻译而论,一首诗是否译得好,诗意有没有译出来,也是关系到这首译诗是否被读者接受的一个... 在汉语文化圈内,"诗意"似乎一直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但一首诗有没有这种感觉是关系到该诗是否被人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就翻译而论,一首诗是否译得好,诗意有没有译出来,也是关系到这首译诗是否被读者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发现,很多译诗诗意苍白,究其原因,实际上大多是因为诗意的传递不够到位。本文从西方诗学的角度,揭示诗意的形成是意和形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审美体验,尤其是语言运用的陌生化形式,而传统的诗歌翻译重意而轻形,这是造成诗歌翻译作品中诗意惨淡的重要成因,而形式方面的翻译亏损主要发生在对节奏的无视之上。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诗歌翻译只有尽可能地音形意兼顾,才有可能尽量多地保全原诗原汁原味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翻译
下载PDF
“陌生化”:从诗歌创作到诗歌翻译 被引量:23
11
作者 肖曼琼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6,共4页
"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 "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特质,是诗人的审美追求和自觉选择。要实现"陌生化",诗人就需出奇出新,赋予语言以新鲜感和惊奇感。"陌生化"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而且适用于诗歌翻译。译文中"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能忠实再现原诗神韵,给读者带来审美感受。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叛逆。当然,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翻译,"陌生化"手法的运用都必须适可而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言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陌生化
下载PDF
论诗味的翻译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保红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9,共5页
诗味是一种非物质体,是潜藏于诗作实体之中的一种精神意绪。诗味是诗歌的精髓。翻译诗文要译出诗味,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一致的至高追求。文章探讨了诗味的涵义与构成以及诗味的传译等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实践与批评提供可资借鉴... 诗味是一种非物质体,是潜藏于诗作实体之中的一种精神意绪。诗味是诗歌的精髓。翻译诗文要译出诗味,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一致的至高追求。文章探讨了诗味的涵义与构成以及诗味的传译等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实践与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 诗味 翻译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安江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囿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的双重维度。对于其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翻译诗学建构方面的努力,却鲜有研究者们系统论及。事实上,斯奈德的诗歌创作在很大...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囿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的双重维度。对于其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翻译诗学建构方面的努力,却鲜有研究者们系统论及。事实上,斯奈德的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诗歌翻译经验,因而对于他的翻译及翻译诗学有必要进行认真审视和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翻译诗学
下载PDF
林语堂诗学观与诗词翻译策略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宁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18-121,125,共5页
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并将许多优秀作品译成英语,在西方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林语堂的诗词翻译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并受到广泛欢迎,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正确的诗学观保证对原作深度的理解,他所创立的翻译美学观为其翻... 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并将许多优秀作品译成英语,在西方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林语堂的诗词翻译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并受到广泛欢迎,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正确的诗学观保证对原作深度的理解,他所创立的翻译美学观为其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驾驭中英双语水平则成就其翻译达到高超境界。三者结合使林语堂的诗词翻译成为中国诗词翻译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诗学观 古典诗词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天籁之音”:吴芳吉译诗的创格寻踪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旭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5-109,共5页
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诗人兼翻译家吴芳吉的译诗研究同样适用。追寻吴芳吉早年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 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诗人兼翻译家吴芳吉的译诗研究同样适用。追寻吴芳吉早年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形成了迥异的译诗风格,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诗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诗 规范 诗学观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圣经诗歌翻译的文学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东升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我国,圣经诗歌翻译经历了翻译主体从传教士汉学家到教内翻译家再到文学翻译家的更替,先后采用过文言、浅文言、白话和现代中文四种语体,呈现出从直译的散文体到意译的新诗体再到"以诗译诗"的文学化的演进.中国翻译传统和诗... 在我国,圣经诗歌翻译经历了翻译主体从传教士汉学家到教内翻译家再到文学翻译家的更替,先后采用过文言、浅文言、白话和现代中文四种语体,呈现出从直译的散文体到意译的新诗体再到"以诗译诗"的文学化的演进.中国翻译传统和诗学传统对圣经诗歌的翻译具有强大的操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诗歌 以诗译诗 文学化 诗学 操纵
下载PDF
现代浙籍诗人诗歌翻译与中国诗学的嬗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乐美儿 邵有学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8,共6页
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现代新诗的发展为纲,概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浙籍诗人域外诗歌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实践,探讨了群体的诗歌活动对于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重估了现代浙籍诗人群体译诗对中国新诗学建构的应有贡献。
关键词 现代浙籍诗人 诗歌翻译 中国诗学 嬗变
下载PDF
刘半农早期英诗汉译活动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3-18,共6页
文章试图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观照下,以诗人兼翻译家刘半农为个案,追寻他的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文章重点通过刘半农的译诗经历,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 文章试图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观照下,以诗人兼翻译家刘半农为个案,追寻他的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文章重点通过刘半农的译诗经历,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进而讨论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新诗创作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诗 规范 诗学观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美国诗人与中国词宗的诗歌因缘——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李清照词英语译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葛文峰 李延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40-46,共7页
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热爱、推崇中国"婉约派"词宗李清照,这缘于他的诗学审美偏向与人生际遇。他译介的李清照诗词对译语读者具有极强的情感感染力,译文的"时效性"解读增添了大量色情意蓄,... 美国著名诗人、翻译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热爱、推崇中国"婉约派"词宗李清照,这缘于他的诗学审美偏向与人生际遇。他译介的李清照诗词对译语读者具有极强的情感感染力,译文的"时效性"解读增添了大量色情意蓄,迎合了读者的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丰富了译文的多样态存在。而且,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中融合了大量李清照诗词的创作手法。因此,通过雷克思罗斯,李清照及其词作在美国得以复活与新生,缔结了一段美国诗人与中国词宗的诗歌因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李清照词 英语译介 诗歌因缘
下载PDF
容器隐喻对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重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金妹 孙墨 邹智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3-47,共5页
如何使译文呈现出与原文对等的意境和美感是古典诗歌翻译的重难点。从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图式出发,进而引申到以容器隐喻来探讨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构建。指出从容器隐喻的视角来翻译古典诗歌能再现原文的意境,达到与原文风格一致的效果,... 如何使译文呈现出与原文对等的意境和美感是古典诗歌翻译的重难点。从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图式出发,进而引申到以容器隐喻来探讨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构建。指出从容器隐喻的视角来翻译古典诗歌能再现原文的意境,达到与原文风格一致的效果,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容器隐喻 诗歌翻译 意境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