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y's Translation Norms
1
作者 薛忠 《海外英语》 2016年第7期135-137,共3页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sserting to the world the fundamental policies and statecraft of CPC.Its English translation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oury's translation norm the...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asserting to the world the fundamental policies and statecraft of CPC.Its English translation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oury's translation norm theory,which guide and regulate all the processes in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Based on preliminary norms,initial norms and initial norms,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source text,the attitude of translators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translation activity are explored with detailed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TOURY translation norm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下载PDF
Nor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ilm Titles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善萍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1X期173-174,共2页
A film titl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film.Compared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book titles and news headings,film title translation has been received far less attention,especially the rendering of Chinese film titles in... A film titl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 film.Compared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book titles and news headings,film title translation has been received far less attention,especially the rendering of Chinese film titles into English versions.Therefore,the thesis aims to study Chinese film 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norm theory and investigate the strategies adopted by transl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M titles NORM THEOR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下载PDF
Noun-Inspiring Theme in Poetic Translation—On Noun Translation Governed by Them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3
作者 严亮 曾利沙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1X期162-165,共4页
The presence of poetic noun is very comm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the absence of preposition and conjunction leading to noun juxtaposition is one of the poetic aesthetic features. At present, most researches... The presence of poetic noun is very comm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the absence of preposition and conjunction leading to noun juxtaposition is one of the poetic aesthetic features. At present, most researches of poetic translatio on n base individual impression and perception, fail to comprehend the nouns of source text in categorization, and critical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ed nouns is not interpretable and verifiable. This paper, taking a perspective of poetic theme relevance, categorizes the poetic noun from the indicative, descriptive and symbolic dimensions, proposes a poetic translation strategy called"aesthetic reproduction of poetic theme", and proves its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NOUN translation POETIC t
下载PDF
German Poetry in African Languages: The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German Poems From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4
作者 Louis Nd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3期255-263,共9页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German poetry into Wolof and is based on Tamsir Annes's translation of German poems under the title Tdere-Woy yi/Das Buch der Lieder. My purpose in this paper is to answer th...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German poetry into Wolof and is based on Tamsir Annes's translation of German poems under the title Tdere-Woy yi/Das Buch der Lieder. My purpose in this paper i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how elements of the vocabulary of sciences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s well as cultural specific items are rendered in the Wolof target text. Therefore, in this work, I explor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like borrowings, paraphrases, and analyze furthermore some differences noticeab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some poems at the cultural level. These analysis-steps enable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textually, the central issue of "cultural translatability" and the reception of translation of European poetry into African languages in general and German poetry into Wolof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also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ception of German poetry in Wolof as a mea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German and Wolof-speaking countries but as means to develop African languages like Wolof in which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elected poems has been ope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poetry cultural strateg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A Discussion on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5
作者 LIU Shang-fe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192-193,共2页
The issue of the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is still under hot discussion. Translation of poetry was, and still is by some, believed as impossibility, for the myth of untranslatability looks upon poetry as beauty itsel... The issue of the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is still under hot discussion. Translation of poetry was, and still is by some, believed as impossibility, for the myth of untranslatability looks upon poetry as beauty itself which is untouchable for once it is touched it is destroyed[1].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the perspective of word formation, pun, reduplicated words etc, the author argues that poetic translation is translatable, and that poetry and aesthetics can be reproduced in an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e if accommodation is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translatable translatable poetry POETIC translation TRANSLATABILITY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朱湘译诗美学
6
作者 叶红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朱湘汲取《文心雕龙》中的诗学元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译诗美学。就翻译目标而言,朱湘译诗肩负复兴中国诗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就译诗本质而言,诗歌翻译并非“字义”的简单对换,而“意境”的整体再现,实现诗学效果的对等转换。就... 朱湘汲取《文心雕龙》中的诗学元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译诗美学。就翻译目标而言,朱湘译诗肩负复兴中国诗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就译诗本质而言,诗歌翻译并非“字义”的简单对换,而“意境”的整体再现,实现诗学效果的对等转换。就译诗路径而言,诗歌翻译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朱湘译诗美学集文学性、接受性、科学性于一体,无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的翻译体系,还是指导诗歌翻译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文心雕龙》 诗歌翻译目标 意境 诗歌翻译路径
下载PDF
译境视域下朱湘变通译法价值考——以《鲁拜集·希望》三个汉译版本的比较为例
7
作者 叶红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9-54,共6页
翻译家朱湘主张以变通译法再现诗歌优美意境,译出许多诗味隽永的佳作,译诗鲁拜便是典范之一。以朱湘、胡适、郭沫若《鲁拜集·希望》汉译版本比较为例,分析朱湘如何匠心独运地再现原作的神韵与意境,提升译作的接受效果。对比发现,... 翻译家朱湘主张以变通译法再现诗歌优美意境,译出许多诗味隽永的佳作,译诗鲁拜便是典范之一。以朱湘、胡适、郭沫若《鲁拜集·希望》汉译版本比较为例,分析朱湘如何匠心独运地再现原作的神韵与意境,提升译作的接受效果。对比发现,不同于胡适的自由意译和郭沫若的字面直译,朱湘以变通译境的方式,形神兼备地译活了原诗的神韵。其秘诀是以意境再现为宗旨,以意境的构造肌理为准则,根据中西文学的共性与差异进行变通,文质兼善地译出诗意盎然的意境。朱湘的变通译法将诗歌翻译的文学性、科学性和接受性融为一体,不仅为西诗汉译研究提供了重要路径,也为中国诗歌译介与传播提供了良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诗歌翻译 译境 变通译法 《鲁拜集》
下载PDF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服饰文化词英译对比分析——以许渊冲和汪榕培译本为例
8
作者 孙越川 李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 汉魏六朝乐府诗中涉及诸多具有时代烙印的传统服饰,它们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社会符号,像《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作品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选取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个权威译本中共同出现的诗歌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服饰文化词的具体数量及类别。同时从翻译方法和诗体美学两个层面入手,对其英译特点与内在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服饰文化词在两译本中的直译意译之别以及在韵律、意象和修辞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乐府诗 服饰文化词 翻译方法 诗体美学
下载PDF
唐宋诗词服饰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探析
9
作者 孙玉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期164-169,共6页
唐宋诗词中的服饰描写涉及当时的服装材质、服饰工艺、服饰样式、图案纹样、配饰装饰及着装风俗,体现了唐宋时期的服饰风格和形态,折射了当时的服饰发展状况和服饰文化内涵,展现了唐宋时期特有的审美态度,是展现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之一... 唐宋诗词中的服饰描写涉及当时的服装材质、服饰工艺、服饰样式、图案纹样、配饰装饰及着装风俗,体现了唐宋时期的服饰风格和形态,折射了当时的服饰发展状况和服饰文化内涵,展现了唐宋时期特有的审美态度,是展现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之一。唐宋诗词服饰描写中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能否对其进行准确翻译影响到服饰文化的有效国际传播,以及诗词意境、美感的等效传递。据此,该文从社会历史、纹样内涵及东方美学的维度探讨文化因素对唐宋诗词服饰翻译的影响,并试图为国际服饰文化交流和研究提供新媒体环境下的翻译建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翻译 历史因素 纹样内涵 审美角度 唐宋诗词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政治性文本中诗词典故的日译策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10
作者 高源 于传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论框架,借助语言模糊性相关理论,对诗词典故中所涉及的词语、句法、篇章,从数字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主题模糊四个类别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诗词典故中语用模糊的日文...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论框架,借助语言模糊性相关理论,对诗词典故中所涉及的词语、句法、篇章,从数字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主题模糊四个类别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诗词典故中语用模糊的日文翻译策略主要有汉文训读法、汉文训读加解释性翻译法、解释性翻译法三种,均符合目的论原则。另外,在具体翻译时要结合发言者意图,译出切合观点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诗词典故 模糊性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庞德汉诗译作在美国的经典化
11
作者 姚成贺 崔放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庞德《华夏集》中的多数汉诗译作超越了中国本土学者的译作,在美国成为了经典。其汉诗译作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庞德译作中解构与重构现象的分析,发现这是庞德个人诗学与社会诗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一些其他因... 庞德《华夏集》中的多数汉诗译作超越了中国本土学者的译作,在美国成为了经典。其汉诗译作最重要的特点便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庞德译作中解构与重构现象的分析,发现这是庞德个人诗学与社会诗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一些其他因素如赞助人也推动了其汉诗译作的经典化。其经典化过程,给当下的翻译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个人诗学 社会诗学 诗歌翻译
下载PDF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自然诗歌解读与重译——以狄金森的《小鸟沿小径走来》为例
12
作者 张琼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6-110,117,共6页
诗歌翻译常见的问题是文学性丢失。从认知诗学视角,以文本世界理论、心理空间映射理论,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小鸟沿小径走来》进行认知分析,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从音韵节奏、跨节跨行、标点符号分析原诗诗学形式,探讨狄金... 诗歌翻译常见的问题是文学性丢失。从认知诗学视角,以文本世界理论、心理空间映射理论,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小鸟沿小径走来》进行认知分析,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从音韵节奏、跨节跨行、标点符号分析原诗诗学形式,探讨狄金森如何用诗歌语言表达其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意识;基于分析,重构相应的中文诗歌语篇,力求“形神皆似”,在翻译文本中保留原诗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诗歌翻译 文学性 狄金森
下载PDF
文化图式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
13
作者 余萍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主题、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还传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价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唐诗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是将中国的文...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主题、精湛的技巧和深邃的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还传达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价值。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唐诗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是将中国的文化遗产介绍给世界的一种方式。探讨文化图式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传达唐诗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图式理论 唐诗英译 转译策略
下载PDF
禅意的再生——文化诗学视角下王维禅诗英译新探索
14
作者 钟铭恩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114,共8页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文化批评,是达到这一平衡的理想框架。以文化诗学为视角,本文探讨王维诗歌英译的语言审美价值,禅宗美学和思想在译本中的体现,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宗思想 文化诗学 诗歌英译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社会意识形态与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以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的三个译本为例 被引量:25
15
作者 姜秋霞 郭来福 金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本研究通过描述外国文学中译本在转换策略上的特点,客观分析了外国文学译介过程中本土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对外国文学转换策略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了译入语民族文化语境与外国文学译介的关系,有效认识了外国文学在译介过程中不同民族文化... 本研究通过描述外国文学中译本在转换策略上的特点,客观分析了外国文学译介过程中本土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对外国文学转换策略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了译入语民族文化语境与外国文学译介的关系,有效认识了外国文学在译介过程中不同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冲撞与和谐。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我国20世纪初与20世纪末三个外国文学中译本中包含意识形态的语言内容在转换行为上的特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本土社会意识形态对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的宏观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作用;2)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对译介转换的“改写”程度及“改写”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社会文化语境对外国文学译介的影响与作用,同时也通过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外国文学译介转换策略的内在特点有效认识文学系统背后的社会文化及其意识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外国文学译介 转换策略 改写
下载PDF
译者目的与翻译规范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湘玲 邬清明 朱玲玲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结合描写学派的翻译规范论,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指出,译者主体作为两种文化的中介,受译入语体系的规范所制约,需要(赞助人的)翻译目的... 文章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结合描写学派的翻译规范论,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及其制约因素,进而指出,译者主体作为两种文化的中介,受译入语体系的规范所制约,需要(赞助人的)翻译目的来做指导以作出翻译决策,表现为既要接受赞助人的主导,又要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还要遵守自己的道德规范,其文化身份和文化取向不可避免地体现在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目的 翻译规范 译者主体性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龙泉明 汪云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4,共7页
该文从诗歌主题、意象以及形式、技巧与风格等方面对穆旦前后期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说明外国诗歌翻译是影响中国新诗发展变化的巨大内驱力。
关键词 穆旦 诗歌翻译 诗歌创作 外国诗歌 中国新诗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描写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文鹤 孙三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4,共12页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 作为目标语取向的一种翻译方法,替换法广泛地运用于文化翻译之中,在汉语古诗英译中也较为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鲜有对古诗英译中替换法使用的系统性考察与研究。本文基于英译古诗语料将替换法分为文化替换、修辞替换、审美替换、情景替换四类,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古诗英译中替换法的使用进行深度的描写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 翻译策略 替换法 描写研究
下载PDF
伪译现象对于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卢志宏 张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98,共6页
伪译作为一种翻译现象,其归属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根据图里所给的定义,伪译是"假译真作",即在翻译的表象下进行的创作。伪译可以为翻译提供如下两点启示:其一,译介和传播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该译本能否在目的语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 伪译作为一种翻译现象,其归属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根据图里所给的定义,伪译是"假译真作",即在翻译的表象下进行的创作。伪译可以为翻译提供如下两点启示:其一,译介和传播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该译本能否在目的语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译本一旦产生就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其二,译者在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具有主动性,译者可以利用翻译规范对于读者接受和译作批评进行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译 翻译策略 规范 操控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广法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共12页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是诗歌翻译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部分。本文初步回答了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的定义、原因和方法等三个问题,认为翻译注释是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注释方法包括词汇、诗句和全诗三个层面的八种方法:本义注释...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是诗歌翻译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部分。本文初步回答了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的定义、原因和方法等三个问题,认为翻译注释是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注释方法包括词汇、诗句和全诗三个层面的八种方法:本义注释法、引申义注释法、语音语法注释法、言外之意注释法、诗句背景注释法、主旨注释法、全诗背景注释法和格律注释法。汉语原诗使用"三化"策略译出之后,诗性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这种损失可以通过使用以上八种注释方法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翻译注释 注释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