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egies of Teaching English Poetry
1
作者 纪启明 李明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3期18-20,29,共4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how to teach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poetry in college by analyzing the following items: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content and writing style, the realistic meaning, 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 This paper deals with how to teach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poetry in college by analyzing the following items: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content and writing style, the realistic meaning, 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 and translating English poetry into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poetry content and writing style the realistic meaning 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 translating English poetry into Chinese
下载PDF
“隐语”与“诗体”之互动及唐代的隐语诗书写
2
作者 仲昭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隐语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文体,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不被主流士人所重视。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在总结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对“隐语”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其优劣。“隐语”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及... 隐语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文体,向来被视为文字游戏,不被主流士人所重视。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在总结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对“隐语”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其优劣。“隐语”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自有其独特的价值,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及其对其他文学体式的影响。唐代的诗歌创作中有一类特殊的“隐语诗”,它们或借鉴了“隐语”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或本身就兼有“诗”与“谜”的双重特性,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同时,笔记小说中的“隐语”创作也受到“诗体”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呈现出齐整、庄典的美学风格。唐代的隐语诗,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谐隐”传统,又在唐代政治、文化影响下生长出的一类特殊的存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语 诗歌书写 文体互动 以诗为隐语 讽喻
下载PDF
论宋、夏诗歌中的西夏书写特质及其文学影响
3
作者 宋华 《北方论丛》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宋、夏政权长期并存,宋、夏诗歌中都存在西夏书写的内容。西夏本身成为宋诗的诗料之一,宋诗中的西夏书写在边塞诗文本记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边塞诗的重新认识。西夏诗歌中也存在自我书写的倾向,其援引儒家经典... 宋、夏政权长期并存,宋、夏诗歌中都存在西夏书写的内容。西夏本身成为宋诗的诗料之一,宋诗中的西夏书写在边塞诗文本记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边塞诗的重新认识。西夏诗歌中也存在自我书写的倾向,其援引儒家经典阐释其所处时间和方位,展现出对中华优秀文化及传统典籍的接受与发扬。在思想倾向上,宋、夏诗歌虽然用不同语言写就,却同时追求儒家的忠义观念,展现出对和谐统一的美好盼望。同时,宋诗中的西夏书写扩大了边塞诗的功用,使其具有论争功能。西夏诗歌中的西夏书写则继承了儒家的诗教观念,在诗歌中倡导德治,具有劝谏色彩。宋、夏诗歌中的西夏书写展现了11世纪至13世纪中国文坛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西夏诗歌 西夏书写 文学互动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多元系统中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的互动——一项基于胡适、郭沫若作品分析的描述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姜秋霞 郭来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80,共11页
本文运用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学系统内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文学系统微观要素与社会文化宏观系统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通过对胡适、郭沫若诗歌作品进行个案描述,分析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相互影... 本文运用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学系统内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文学系统微观要素与社会文化宏观系统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通过对胡适、郭沫若诗歌作品进行个案描述,分析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一个侧面研究文学系统中部分组成元素的相互作用形态;另一方面,本研究结合文学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原理,深入分析了诗歌创作及诗歌翻译等元素与社会文化、文学系统的内在联系。主要形成以下两个方面的结论: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具有相互作用的影响;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均受到社会文化及文学系统的宏观影响与潜在作用。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文学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深入认识民族文学(诗歌)—子系统的发展变化与世界文学(诗歌)—母系统发展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互动 多元系统
下载PDF
诗人译诗 融贯中西——杨宪益的诗人情怀与翻译 被引量:7
5
作者 辛红娟 唐宏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鲜有谈及对翻译的看法与见解,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大量英汉、汉英翻译作品批评展开,尤其集中于《红楼梦》英译及鲁迅系列作品英译,较少有对他翻译思想的深层次、全面挖掘。为此,以杨宪益的诗人身份为突破口,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其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关系,得出关于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启示,拓展杨宪益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维度,为当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宪益 诗歌 创作 翻译 译者主体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诗性原则——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翻译诗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安江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囿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的双重维度。对于其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翻译诗学建构方面的努力,却鲜有研究者们系统论及。事实上,斯奈德的诗歌创作在很大...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囿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的双重维度。对于其在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在翻译诗学建构方面的努力,却鲜有研究者们系统论及。事实上,斯奈德的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诗歌翻译经验,因而对于他的翻译及翻译诗学有必要进行认真审视和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斯奈德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翻译诗学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与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龚帆元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公认的领袖,其诗歌创作对英美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究其渊源,应归功于中国古典诗歌。文章从中国古典诗歌赋予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灵感、拓宽其诗歌创作与翻译视野、丰富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等方... 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公认的领袖,其诗歌创作对英美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究其渊源,应归功于中国古典诗歌。文章从中国古典诗歌赋予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灵感、拓宽其诗歌创作与翻译视野、丰富其诗歌创作与翻译理论等方面入手,探讨其对庞德诗歌产生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庞德 诗歌创作 翻译 影响
下载PDF
古诗今译:另一种“新诗” 被引量:3
8
作者 伍明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07-910,共4页
“五四”时期的古诗今译活动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新诗”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古诗今译是对“新诗”写作的有益探测和锻炼,而古诗今译所生产的文本,也是一种“新诗”,一种被更新的诗。就整体而言,古诗今译最重... “五四”时期的古诗今译活动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新诗”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古诗今译是对“新诗”写作的有益探测和锻炼,而古诗今译所生产的文本,也是一种“新诗”,一种被更新的诗。就整体而言,古诗今译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早期新诗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姿态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今译 '新诗'写作 合法性
下载PDF
多元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外国诗歌翻译与“五四”新诗诞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改娣 潘丽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78-181,192,共5页
翻译文学对"五四"新文学影响深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形成上。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看,处于"五四"翻译文学核心的汉译外国诗歌加速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模式的瓦解,并对中国文化传统范式的... 翻译文学对"五四"新文学影响深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形成上。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看,处于"五四"翻译文学核心的汉译外国诗歌加速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模式的瓦解,并对中国文化传统范式的颠覆和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胡适、梁实秋、郭沫若等人的新诗创作便与他们的外国诗歌翻译紧密相连。总之,译诗是中国新诗诞生的最大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翻译诗歌 中国新诗诞生
下载PDF
开辟诗的原野——论艾青的译诗与创造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3-38,共6页
凡尔·哈伦的《原野与城市》因艾青翻译和结集为现代中国读者所知。艾青创作的诗歌有着凡氏诗歌中的悲郁色彩,但源于不同的国度、时代和个人经历,共同的意象也各有不同的情绪与意涵。凡诗译本多种,在比较之后,可看到艾青的译诗不求... 凡尔·哈伦的《原野与城市》因艾青翻译和结集为现代中国读者所知。艾青创作的诗歌有着凡氏诗歌中的悲郁色彩,但源于不同的国度、时代和个人经历,共同的意象也各有不同的情绪与意涵。凡诗译本多种,在比较之后,可看到艾青的译诗不求字字准确,句句到位,意在诗蕴的浑厚和画面的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尔·哈伦 原野与城市 译诗 创造
下载PDF
我国20世纪初西方诗歌翻译对新诗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龙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8-92,共5页
20世纪初,中国新诗形成与当时西方诗歌的翻译分不开。翻译不仅向本土文学注入了异域文学意识形态,同时也引进了新的文学形式,特别是,当一个民族文学处于岌岌可危,遭致信任危机时,翻译文学将替代本土文学而占据中心地位。无论是诗歌改良... 20世纪初,中国新诗形成与当时西方诗歌的翻译分不开。翻译不仅向本土文学注入了异域文学意识形态,同时也引进了新的文学形式,特别是,当一个民族文学处于岌岌可危,遭致信任危机时,翻译文学将替代本土文学而占据中心地位。无论是诗歌改良者黄遵宪、或是诗界革命者梁启超、还是新诗的主张者胡适,都主张向西方文学学习,而学习的第一步就是翻译介绍西方优秀的诗歌作品,且包括冯至、郭沫若在内的新诗的实践者正是在消化吸收西方诗歌艺术的基础上达至自己的艺术成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新诗 翻译文学 黄遵宪 胡适 冯至
下载PDF
唐诗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翻译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原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9-34,共6页
隐喻和转喻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而隐喻与转喻的互动作为更加复杂的认知机制和修辞手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诗歌中隐喻和转喻的结合可极大提高语言的审美意趣。归纳唐诗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四种类型,并探讨各类互动关系的... 隐喻和转喻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而隐喻与转喻的互动作为更加复杂的认知机制和修辞手段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诗歌中隐喻和转喻的结合可极大提高语言的审美意趣。归纳唐诗中隐喻和转喻互动的四种类型,并探讨各类互动关系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的互动 唐诗 翻译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与创作
13
作者 孙静艺 王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4-75,共2页
诗歌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歌翻译成为翻译艺术的巅峰,诗歌翻译要求译者要独辟蹊径,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从而对不同的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意境 音韵 创作
下载PDF
胡适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多元互动研究
14
作者 刘玲慧 熊德米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92-95,共4页
以胡适为研究个案,追溯他的诗歌历程,在分析社会文化系统与诗歌系统多元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前后相继两个时期内的诗歌翻译与创作的相互影响情况。社会文化系统会影响文学系统,进而影响诗歌系统,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也是多元互动的... 以胡适为研究个案,追溯他的诗歌历程,在分析社会文化系统与诗歌系统多元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前后相继两个时期内的诗歌翻译与创作的相互影响情况。社会文化系统会影响文学系统,进而影响诗歌系统,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也是多元互动的,这在诗人兼翻译家胡适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诗歌翻译 诗歌创作 多元互动
下载PDF
“迟到的诗 突然 蠕动了一下喉结”——《兰明诗文集》编读
15
作者 于慈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5-101,共7页
已故诗人兼诗评家兰明(1956-2015)的《兰明诗文集》集诗的写、译和评三位一体,不仅集中展示了优秀的韩国现当代诗人特别是女性诗人群像,也让读者能从文学的角度起眼,真切地感知东亚文化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中日韩之间的横向联系... 已故诗人兼诗评家兰明(1956-2015)的《兰明诗文集》集诗的写、译和评三位一体,不仅集中展示了优秀的韩国现当代诗人特别是女性诗人群像,也让读者能从文学的角度起眼,真切地感知东亚文化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中日韩之间的横向联系。兰明写的诗感觉细腻,表达得也十分别致;她译的诗完美地体现了韩国现当代诗人的整体水平和多元景观;她对韩日诗歌作品、特别是女性诗歌作品的分析更是每每深入细致,有独到的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明诗文集》 诗人 诗的写译评
下载PDF
以诗歌重塑民族心灵——1930年代吴经熊的双语写作与诗学观念
16
作者 易永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6,共8页
吴经熊在民国时期不但是著名的法学家,而且也是享有声誉的文学家。他既参与创办英文期刊,发表大量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作品,同时也热衷于写作汉语旧体诗。本文通过梳理英文期刊的资料,还原当时文学氛围的疏离与语言环境的分裂,考察吴经... 吴经熊在民国时期不但是著名的法学家,而且也是享有声誉的文学家。他既参与创办英文期刊,发表大量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作品,同时也热衷于写作汉语旧体诗。本文通过梳理英文期刊的资料,还原当时文学氛围的疏离与语言环境的分裂,考察吴经熊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古典诗歌的策略与动机;并可得出结论,他的双语实践不仅以"唐诗四季"诗学观念回应"感时忧国"的抒情传统,而且主张以诗歌重塑中国人的民族心灵,期待可以克服现代性危机,超越东西方文化的权力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经熊 双语写作 古诗英译 抒情传统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白话语言观及其白话诗学的形成过程
17
作者 常华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9-82,共4页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化转型期,胡适先生无疑是这场运动的举足轻重的人物,胡适先生积极提倡用白话文创作文学作品,成为中国用白话进行文学翻译和创造的第一人。本文将从胡适先生对中文古典诗歌的英文翻译,及胡适先生在美留学...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化转型期,胡适先生无疑是这场运动的举足轻重的人物,胡适先生积极提倡用白话文创作文学作品,成为中国用白话进行文学翻译和创造的第一人。本文将从胡适先生对中文古典诗歌的英文翻译,及胡适先生在美留学时的英文写作入手,深入探讨胡适先生的英文翻译及英文写作对其白话文语言观及白话诗学形成的影响,从而揭示深受中国古典诗学规范影响的胡适先生形成白话诗学规范的原因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 诗歌翻译 英文写作 白话诗学
下载PDF
论作为翻译的民族志诗歌——以阿库乌雾诗集《凯欧蒂神迹》为例
18
作者 周永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1-85,共5页
民族志诗歌是一种新颖而独特的诗歌,当代著名彝族诗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阿库乌雾在其旅美期间写下大量此类诗歌。诗人采用"田野调查"的民族志方法,深入印第安文化,通过观察、访问原住民、参观博物馆等手段,收集大量一手资料... 民族志诗歌是一种新颖而独特的诗歌,当代著名彝族诗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阿库乌雾在其旅美期间写下大量此类诗歌。诗人采用"田野调查"的民族志方法,深入印第安文化,通过观察、访问原住民、参观博物馆等手段,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再进行符际和语际转换,将印第安文化文本化,生成民族志诗歌,在目标文化中流通。显然,民族志诗歌与翻译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具备主要的翻译属性,可以看作是一种广义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诗歌 翻译 创作 阿库乌雾 印第安文化
下载PDF
《文字古今》的陌生化及其英译:关联顺应译观
19
作者 王才英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6-32,共7页
文章分析了赵彦春的现代诗《文字古今》在措辞、形式、音韵和意象四个层面所采用的陌生化手法,并基于关联顺应译观探讨了侯国金的译诗在相应层面所采用的陌生化手法。研究发现:1)在措辞陌生化方面,原诗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加上四字短语;... 文章分析了赵彦春的现代诗《文字古今》在措辞、形式、音韵和意象四个层面所采用的陌生化手法,并基于关联顺应译观探讨了侯国金的译诗在相应层面所采用的陌生化手法。研究发现:1)在措辞陌生化方面,原诗使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加上四字短语;译诗除了精心选词以外,还通过词汇重复、增译和归化策略来减少受众推理解读时的难度。2)在形式陌生化方面,原诗分成篇幅差异较大的两部分;译诗遵循英文篇章句法特点,通过改变篇章句型来顺应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3)在音韵陌生化方面,原诗采用首尾押同韵的方式陌生化用韵;译诗主要通过英文单词的发音、复韵和中间韵来再现原诗的韵味。4)在意象陌生化方面,原诗融合动作意象和情景意象;译诗通过增译和合译的方式具象化原诗的意象,既关联中国文字的传承方式,又顺应受众的认知期待。译诗在以上四个层面所采用的陌生化手法对现代汉语诗歌外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古今》 陌生化 诗歌翻译 关联顺应译观 赵彦春 侯国金
下载PDF
论穆旦的译诗与现代派诗歌创作
20
作者 张旭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34-36,共3页
文章试图追寻诗人穆旦的英诗翻译的踪迹,并探讨他的译诗是如何影响其后期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关键词 现代派诗歌创作 穆旦 诗歌翻译 文学翻译 英语诗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