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往的情趣:元末明初江南诗人的风雅之好
1
作者 余来明 李轶男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41-53,共13页
元末明初诗歌创作呈现丰富、多面的色彩,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即为其中之一。在社会乱离背景下,江南诗人以题画表达时代之思、离别之情和隐逸之趣,体现出不同一般题画诗的创作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们以题画送别、交往唱和、共赏题诗等方式,... 元末明初诗歌创作呈现丰富、多面的色彩,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即为其中之一。在社会乱离背景下,江南诗人以题画表达时代之思、离别之情和隐逸之趣,体现出不同一般题画诗的创作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们以题画送别、交往唱和、共赏题诗等方式,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江南诗坛的兴盛景象。元末明初江南诗人在文学交往过程中展现的风雅之好,是构成该时期诗歌创作景观的重要面向。今人建构元末明初诗史图像,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之作应进入关注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江南诗人 唱和 题画诗 风雅之好
下载PDF
袁枚交游群“生挽”诗创作并唱和现象初探
2
作者 陈月莲 金春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4,共9页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冬,袁枚发起了一场“生挽”诗创作并唱和活动,在文坛上引起较大反响。袁枚之所以活着时便自作挽诗并索和,是为了排遣其病中心理焦虑、回应道士胡文炳的谶言和反叛浇薄世风。《续同人集》所收32人“生挽”唱和诗,集...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冬,袁枚发起了一场“生挽”诗创作并唱和活动,在文坛上引起较大反响。袁枚之所以活着时便自作挽诗并索和,是为了排遣其病中心理焦虑、回应道士胡文炳的谶言和反叛浇薄世风。《续同人集》所收32人“生挽”唱和诗,集中体现了乾隆末期部分江南文人乖离于世俗的生死观、人生价值观。此次群体赓和之风,革新了“生挽”诗的创作方式和文学体式,且细化了“挽歌”在文学总集中的文体分类。探究这一文化现象,有助于厘清挽歌诗的文学发展,深入认识乾隆末期江南文人群的创作心态、品性情志和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生挽 清代唱和 《续同人集》
下载PDF
成为“诗人”,成为“女诗人”——以郑允端《肃雝集》的编、刊、评为中心
3
作者 熊海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共13页
基于《肃雝集》及相关选本和评论所构成的文本空间,从书籍史、阅读史的视角观察,发现从晚宋到元末,由于系列相关因素的变化,女性从事创作逐渐为社会观念接纳,通过拥有诗集,郑允端获得“诗人”身份。《肃雝集》在明代中期付梓,并持续被... 基于《肃雝集》及相关选本和评论所构成的文本空间,从书籍史、阅读史的视角观察,发现从晚宋到元末,由于系列相关因素的变化,女性从事创作逐渐为社会观念接纳,通过拥有诗集,郑允端获得“诗人”身份。《肃雝集》在明代中期付梓,并持续被选入女性诗文总集刊行,郑允端在其时开始建构的女性诗史中获得地位。关于郑诗的既有评价存在偏差,缘于性别因素遮蔽了这样的事实:《肃雝集》的风貌与一般元诗潮流相吻合;独立于主流写作传统的女性写作传统及其批评体系至少在当时尚未建构形成;《肃雝集》编纂刊行、传播批评的过程,反映了宋元以来近世诗歌世俗化、通俗化趋向;折射出明清时期主流文学观念、启蒙思潮和大众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格局;凸显了印刷出版因素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诗 女诗人 郑允端 《肃雝集》
下载PDF
论元代诗歌长安意象的文化意涵 被引量:1
4
作者 邵丽光 《唐都学刊》 2023年第1期91-96,共6页
元代诗歌书写的长安意象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发掘元代诗歌中的长安意象,可以认知元代诗人描摹的带有汉唐帝都特征的长安镜像,以及元代历史语境下的长安图像。汉唐以来诗歌中典型化的长安意象凝聚成了一些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化意涵,如... 元代诗歌书写的长安意象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发掘元代诗歌中的长安意象,可以认知元代诗人描摹的带有汉唐帝都特征的长安镜像,以及元代历史语境下的长安图像。汉唐以来诗歌中典型化的长安意象凝聚成了一些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化意涵,如兴亡之感、思乡之情、故国之思等。元代诗歌长安意象在呈现这些共性文化意涵的同时,也表现出独特的元代文化特征。尤其是元代少数民族诗人所描写的长安意象,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与异域情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歌 长安意象 文化意涵 少数民族诗人
下载PDF
谁为土司写史:近年来元代土司史研究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咸成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15,共5页
土司制度是土司研究中的核心,其在维护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土司制度创立于元朝,不过关于元代土司,大多史书上的记载显得模糊和简略。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学界关于元代土司的研究,趋势是开始反思以往研... 土司制度是土司研究中的核心,其在维护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土司制度创立于元朝,不过关于元代土司,大多史书上的记载显得模糊和简略。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学界关于元代土司的研究,趋势是开始反思以往研究的不足,回归原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学者对于元代土司的研究,聚焦于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元代土司的个案研究、“土司学”以及元代土司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思想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年来 元代 土司 民族交融
下载PDF
元代丝绸之路行旅诗创作群体构成与特征
6
作者 纳秀艳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59-67,共9页
元代丝绸之路的再度开拓,吸引了大量的西域人拥入中原,在促进多元文化汇聚融合的同时,改变了丝绸之路行旅诗创作的格局与风貌。主要表现在诗人群体的构成及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方面。其中,丝绸之路行旅诗由汉族与中原少数民族诗人及西域诗... 元代丝绸之路的再度开拓,吸引了大量的西域人拥入中原,在促进多元文化汇聚融合的同时,改变了丝绸之路行旅诗创作的格局与风貌。主要表现在诗人群体的构成及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方面。其中,丝绸之路行旅诗由汉族与中原少数民族诗人及西域诗人两大群体构成。前者以汉族诗人为主体,兼有契丹诗人耶律楚材等,他们或描写丝绸之路沿途风物,或唱和抒怀,富有深沉多情的特征;后者因涉丝绸之路诸族诗人,群体构成尤为复杂,他们传世的诗歌并不多,在文化认同、价值追求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丝绸之路行旅诗 诗人群体 多元文化融合
下载PDF
元代诗歌运河意象的多重文化意涵
7
作者 邵丽光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元代诗歌书写了大量运河意象,呈现了元代文化语境下多层次的运河镜像:运河开通的便益、秀丽的南北风光、运河周边的社会生活形态、行人旅途的奔波。运河纪行诗的意象凝聚成了一些具有共性情感特征的文化意涵,如思归恋乡之情、羁旅行役... 元代诗歌书写了大量运河意象,呈现了元代文化语境下多层次的运河镜像:运河开通的便益、秀丽的南北风光、运河周边的社会生活形态、行人旅途的奔波。运河纪行诗的意象凝聚成了一些具有共性情感特征的文化意涵,如思归恋乡之情、羁旅行役之感、感今怀古之情、民生艰难之叹等。元代诗歌运河意象呈现出独特的异域情致,凸显了多元共生的民族性,扩大了运河诗歌的题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歌 运河 运河意象 文化意涵 少数民族诗人
下载PDF
关于元朝的国号、年代与疆域问题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得芝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5-14,共10页
蒙古原是金朝属部,成吉思汗受金官封"属部统领",乘金朝衰败,称帝建国,接着出兵攻金,逐鹿中原。其继承者先后灭金、灭南宋,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其国号本为"大蒙古国"(在中原汉地称"大朝"),第五代大汗忽... 蒙古原是金朝属部,成吉思汗受金官封"属部统领",乘金朝衰败,称帝建国,接着出兵攻金,逐鹿中原。其继承者先后灭金、灭南宋,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其国号本为"大蒙古国"(在中原汉地称"大朝"),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建新国号"大元"以示承继中原历朝统绪,同时保留原国号,遂称"大元大蒙古国"。元人以太祖成吉思皇帝为本朝开国君主,明初所修《元史》同此。所以元朝起始年代应为成吉思汗建国的1206年。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征服了直到小亚、东欧的西域许多国家,实行皇族领地分封,形成西北四个汗国,称"宗藩之国"。元朝皇帝是大蒙古国大汗,各宗藩奉为宗主,名义上统有包括各宗藩国的辽阔版图,实际上各宗藩国均自主统治本国;被宗藩称为"大汗之国"的元朝廷直接管辖之地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十行省,以及吐蕃三道(算一个行省),这就是元朝的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起讫年代 元朝国号 元朝疆域
下载PDF
论中唐南贬诗人的屈原情结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可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4,共6页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屈原的忠直精神表示认可,但并不学习屈原意志;韩愈与李绅通过与屈原悲惨遭遇的比拟,抒发自己无辜被害的怨愤,偏重于个人情怀的表现。初盛唐贬谪诗人的屈原情结,是中唐诗人的渊源,二者尽管有理性与情感之别,但总体上中唐时的悲剧气氛要比初盛唐时期浓厚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文学 南贬诗人 屈原情结
下载PDF
华夷一体与元代纪行诗的繁荣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嘉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123,共8页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 华夷一体是元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元代文坛,蒙古、色目文士大量涌现,他们有着四海为家的民族性格,所作纪行诗,多为亲自游历,有感而发。纪行诗在西北、东南的地域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且诗风多质朴自然、清丽喜人。在自然崇拜、万物有灵的民族文化传统作用下,少数民族诗人喜爱山水,善用拟人笔法,与山水风物深相契合。在混同华夷的文化环境下,上京纪行诗、奉使诗、奉祀诗也大量出现。从元代华夷一体的历史现象、少数民族诗人群体的贡献等维度探析元代纪行诗繁荣的原因,庶几可为中国多民族文学史的书写提供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一体 少数民族诗人 元代诗歌 纪行诗
下载PDF
关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的作年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明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关于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的写作年代主要有三种看法:一是景元四年十月,二是甘露三年,三是景元二年。其中第一种说法影响最大,几为定论。经考证,阮籍此笺作于甘露五年四月。
关键词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景元四年 甘露五年
下载PDF
唐代诗人的南贬与屈贾偶像的树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玉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5,共7页
贬谪作为封建社会对官员过失的处分,从唐代以来开始影响着文学的群体。众多的唐代诗人因为踏上仕途,而遭受了京官外贬或流放的挫折。由于唐代的贬谪主要体现为北官南贬这样一种地域指向性,以荆襄为中心的楚国地域便成为贬谪诗人群体必... 贬谪作为封建社会对官员过失的处分,从唐代以来开始影响着文学的群体。众多的唐代诗人因为踏上仕途,而遭受了京官外贬或流放的挫折。由于唐代的贬谪主要体现为北官南贬这样一种地域指向性,以荆襄为中心的楚国地域便成为贬谪诗人群体必然的经历之处,流放与贬谪在楚国地域的前朝文人屈原、贾谊引起他们隔代的共鸣,以“屈贾”为偶像的楚韵骚情从唐代开始成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传统而被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官外贬 北官南贬 唐代诗人 屈贾偶像
下载PDF
许衡与元初蒙古、色目生员之培养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广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许衡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政治上的作为并不是很大,大部分时间是在教书育人中度过的。他对元初蒙古、色目生员严格要求,向他们灌输程朱理学思想,促进了这些生员的“汉化”。许衡培养蒙古、色目生员的出发点在于实... 许衡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政治上的作为并不是很大,大部分时间是在教书育人中度过的。他对元初蒙古、色目生员严格要求,向他们灌输程朱理学思想,促进了这些生员的“汉化”。许衡培养蒙古、色目生员的出发点在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为元朝造就了大批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衡 元初 蒙古、色目生员 培养 汉化
下载PDF
论北魏末年的邢杲暴动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海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59,共5页
邢杲暴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青齐豪强与河北流民之间的"主客矛盾",而是北魏朝廷没有按照政治实力大小在南渡青齐的河北大族中施行"皆置命属郡县,选豪右为守令以抚镇之"的政策。因此,邢杲暴动虽然带有流民暴动色彩,但... 邢杲暴动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青齐豪强与河北流民之间的"主客矛盾",而是北魏朝廷没有按照政治实力大小在南渡青齐的河北大族中施行"皆置命属郡县,选豪右为守令以抚镇之"的政策。因此,邢杲暴动虽然带有流民暴动色彩,但其性质却是邢杲利用河北流民武装来维护和争取自身政治利益的政治斗争。同时,邢杲暴动又是导致依靠梁朝少量武装支持的北魏宗室元颢轻易占领洛阳,进而引发北魏末年政局一系列巨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杲暴动 青齐豪强 元颢 北魏末年 政治影响
下载PDF
元代正一教马臻、陈义高、朱思本诗文集论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树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3-69,共7页
元代缁衣黄冠中多诗人,并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诗文文献。元代南方道教正一道派中玄教一门,就有马臻、陈义高、吴全节、薛玄卿、朱思本、张雨等十余位。散见诗文虽然颇多,但有专集传世者仅马臻等四家。现就马臻《霞外诗集》、陈义高... 元代缁衣黄冠中多诗人,并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诗文文献。元代南方道教正一道派中玄教一门,就有马臻、陈义高、吴全节、薛玄卿、朱思本、张雨等十余位。散见诗文虽然颇多,但有专集传世者仅马臻等四家。现就马臻《霞外诗集》、陈义高《秋岩诗集》、朱思本《贞一斋诗文稿》其诗文价值、板本源流、存佚得失,作系统论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一教诗人 诗文集 论考
下载PDF
元代福建诗人的地理分布与群体特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建伟 黄淑蓉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元代福建诗人有142人,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从东北到西南逐步递减的趋势,这与地理位置、政区划分与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福建诗人具有几个特点:(1)诗人身份广泛,包括遗民、学者、僧道、女性等;(2)受理学影响大,表现在作者身份与诗歌题材... 元代福建诗人有142人,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从东北到西南逐步递减的趋势,这与地理位置、政区划分与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福建诗人具有几个特点:(1)诗人身份广泛,包括遗民、学者、僧道、女性等;(2)受理学影响大,表现在作者身份与诗歌题材两方面;(3)诗人的官职品级普遍不高,由科举出身的较多;(4)积极参加元代各类文学活动,包括月泉吟社、西湖竹枝词、余姚海堤同题集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诗人 文学地理 元代文学
下载PDF
元末明初吴、越诗派论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文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9,94,共6页
元末明初战乱纷呈,以高启为首的吴诗派与以刘基为首的越诗派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诗学特征。吴中文人因受理学影响少,追求自适、自娱的生活方式,作品中呈现出鲜明的快然自足个性色彩;越诗派身处理学之乡的浙东,主张以诗议政,作品中有着浓... 元末明初战乱纷呈,以高启为首的吴诗派与以刘基为首的越诗派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诗学特征。吴中文人因受理学影响少,追求自适、自娱的生活方式,作品中呈现出鲜明的快然自足个性色彩;越诗派身处理学之乡的浙东,主张以诗议政,作品中有着浓厚的济世情怀。朱明政权建立之后,面对朱元璋的猜忌、文字狱及僚臣的争斗,越诗派渐趋远离政治,诗作转以嗟叹衰老、岁月流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吴诗派 越诗派 高启 刘基
下载PDF
金元之际诗人房皞探微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达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7-63,共7页
房是金末元初的重要诗人,"河汾诸老"之一。他追随元好问积极参与开创"以唐人为指归"的诗歌创作局面。史料散佚是其生平、思想、创作和地位长期以来隐而不显的主要原因。对有关史料的考稽辨析,对房文学思想、成就、... 房是金末元初的重要诗人,"河汾诸老"之一。他追随元好问积极参与开创"以唐人为指归"的诗歌创作局面。史料散佚是其生平、思想、创作和地位长期以来隐而不显的主要原因。对有关史料的考稽辨析,对房文学思想、成就、贡献和地位的探赜发微,有助于从特定侧面揭示金末元初诗坛风尚和诗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暤 金元之际 诗歌创作 宗唐
下载PDF
白居易“中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7-80,共4页
白居易"中隐"是以庄子的逍遥人生为理念,远离政治斗争的遂性自由的生存哲学和方式,其核心是"适",在适性逍遥的前提下,再安排对社会、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强调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人本主义精神,在... 白居易"中隐"是以庄子的逍遥人生为理念,远离政治斗争的遂性自由的生存哲学和方式,其核心是"适",在适性逍遥的前提下,再安排对社会、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强调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人本主义精神,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专制集权社会,这一思想是超前的。而且,其适性逍遥并不是其最终的目标,其最终的目标是以适性逍遥为保证,实现自己的自由自在的艺术创造。故白居易"中隐"对后世苏轼、明代三袁均有很大影响,但毕竟时代不同了,这种影响终于以浪漫精神衰退为特点走向另一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隐 适性逍遥 苏轼 三袁
下载PDF
赵师秀考论三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增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88,共4页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qu... 赵师秀居"永嘉四灵"之冠。本文考定,赵卒年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终年51岁。对赵师秀的两句论诗名言,从历史背景和四灵派诗学宗旨加以解读,阐发其深层含蕴,澄清曲解误解。赵师秀于当时极得诗家推崇,有"五字专城"之誉,他在五律和七律、七绝的创作上取得出色成绩,而今人所编《中国文学史》大都评价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永嘉四灵 赵师秀 卒年 诗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