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point Contact of the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System Dynamics 被引量:5
1
作者 REN Zunso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18-525,共8页
The wheel-rail contact problems, such as the number, location and the track of contact patch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ails and lowering the vehicle-turnout system dynamics. Ho... The wheel-rail contact problems, such as the number, location and the track of contact patch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ails and lowering the vehicle-turnout system dynamics. However, the above problems are not well solved currently because of having the difficulties in how to determine the multi-contact, to preciously present the changeable profiles of the rails and to establish an accurate spatial turnout system dynamics model. Based on a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coupled model in which the track is modeled as flexible with rails and sleepers represented by beams, the line tracing extreme point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investigate the wheel-rail multiple contact conditions and the key sections of the blade rail, longer nose rail, shorter rail in the switch and nose rail area are discretized to represent the varying profiles of rails in the turnout.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turnout is simulated for cases of the vehicle divergently passing the turnout and the multi-point contact is obtained. The tracks of the contact patches on the top of the rails are presented and the wheel-rail impact forces are offer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act patches transference on the rail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ngth of two-point contact occurrence of a worn wheel profile and rails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new wheel profile and rails; The two-point contact definitely occurs in the switch and crossing area. Generally, three-point contact doesn’t occur for the new rail profile, which is testified by the wheel-rails interpolation distance and the first order derivative function of the tracing line extreme points. The presented research is not only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turnout, but also useful to lower the dynamics of the high speed vehicle-turnou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 tracing extreme point method multi-point contact high-speed vehicle-turnout system track of contact point on rails wheel-rail force transference
下载PDF
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对测力轮对测量影响及其补偿方法
2
作者 陈春俊 邓倩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118,126,共7页
[目的]列车运行过程中,轮对存在随机振动,导致轮轨接触点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轮轨力的测量结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测量补偿方法。[方法]介绍了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对测力轮的影响;介绍了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后,轮轨力测量的补偿... [目的]列车运行过程中,轮对存在随机振动,导致轮轨接触点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轮轨力的测量结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测量补偿方法。[方法]介绍了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对测力轮的影响;介绍了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后,轮轨力测量的补偿方案;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考虑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的轮轨力测量补偿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添加美国五级轨道不平顺谱激励后,轮轨接触点位置最大偏移量为17.53 mm,垂向力最大相对误差达到了22.85%;采用所提测量补偿方法后,轮轨垂向力最大相对误差为8.02%,测量精度明显提高。叠加尖弯不平顺谱后,脱轨系数最大达到了1.016 8,超过允许限度;采用无偏移标定系数计算出的脱轨系数为0.347 7,采用所提补偿方法计算出的脱轨系数为0.962 2,说明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列车的运行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测力轮对 轮轨接触点 轮轨力测量补偿方法
下载PDF
小号码道岔尖轨转换的仿真计算及验证
3
作者 刘高岩 闫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28,共4页
小号码道岔自由段长度短,牵引点数量少,因此其扳动力较大。为研究尖轨动程对小号码道岔扳动力的影响,解决小号码道岔扳动力过大的问题,本文建立某小号码单开道岔曲线尖轨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根据尖轨实际转换过程设定其约束条件和仿... 小号码道岔自由段长度短,牵引点数量少,因此其扳动力较大。为研究尖轨动程对小号码道岔扳动力的影响,解决小号码道岔扳动力过大的问题,本文建立某小号码单开道岔曲线尖轨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根据尖轨实际转换过程设定其约束条件和仿真工况,对尖轨转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和扳动力进行计算,并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尖轨动程越大,其等效应力和最大扳动力也越大,最大扳动力与尖轨动程成线性关系;动程的大小直接影响尖轨的整体受力状态和扳动力,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减少动程可改善尖轨的使用状态;本文建立的尖轨转换模型与现场测量结果接近,合理可靠,可为道岔相关结构的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号码道岔 动程 有限元分析 尖轨 扳动力
下载PDF
基于关键点识别的转辙机动静接点组安装效果检测方法
4
作者 戴洋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目的]对转辙机动静接点组安装效果的传统检测方式存在速度慢、精度差、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有必要引入快速、高精度的图像检测技术,基于关键点识别,对转辙机动静接点组安装效果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转辙机动静... [目的]对转辙机动静接点组安装效果的传统检测方式存在速度慢、精度差、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等问题。有必要引入快速、高精度的图像检测技术,基于关键点识别,对转辙机动静接点组安装效果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转辙机动静接点组安装效果检测方法的检测过程。介绍了转辙机动静接点组的24个识别关键点,阐述了动接点接触深度和底座间距的计算方法。通过不同组合模型的测试分析,所选择的关键点识别最优模型以YOLOv8视觉框架中的姿态检测算法作为基础,引入了BiFormer双编码器注意力机制和SCConv高效卷积模块,并描述了拍摄辅助框和透视矫正变换功能。[结果及结论]关键点识别最优模型的识别用时仅1.3 ms,识别正确率达到了96.3%。基于关键点识别的转辙机动静接点组安装效果检测方法对动静接点组的图像识别率达到99.8%,计算精度达±0.1 mm,识别平均误差不超过0.3%,每组的检测用时仅2 s。可见,该方法远比人工检测方法更智能、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转辙机 动静接点组 关键点识别
下载PDF
高速铁路道岔尖轨心轨廓形偏差校验软件研制
5
作者 王伟超 《铁道技术监督》 2024年第4期40-46,共7页
通过人工方法校验尖轨心轨廓形偏差,不仅校验结果准确性不高,而且校验效率低。依据TB/T 3307.1—2020《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1部分:制造与组装》要求,参考人工校验方法,提出尖轨心轨廓形偏差校验软件功能,介绍廓形偏差校验原理,... 通过人工方法校验尖轨心轨廓形偏差,不仅校验结果准确性不高,而且校验效率低。依据TB/T 3307.1—2020《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1部分:制造与组装》要求,参考人工校验方法,提出尖轨心轨廓形偏差校验软件功能,介绍廓形偏差校验原理,设计廓形偏差校验软件,并验证廓形偏差校验软件。结果表明:采用廓形偏差校验软件,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比尖轨心轨廓形,并且统一了廓形比对基准和偏差计算方法,消除了不同方法造成的结果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尖轨 心轨 廓形 偏差 校验
下载PDF
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小培 李成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51,共4页
为了控制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根据双肢弹性可弯心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受力特性和扳动机理,建立心轨转换仿真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分析不同牵引点布置方式下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牵引点扳动力随摩擦系... 为了控制高速道岔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根据双肢弹性可弯心轨的特殊结构外形、受力特性和扳动机理,建立心轨转换仿真模型,以42号道岔为例分析不同牵引点布置方式下心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牵引点扳动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大基本成递增关系,扳动力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克服滑床板的摩擦力;采用减摩措施、增设牵引点可以减小扳动力和不足位移;在最后一牵引点至跟端间设置反变形,可使不足位移控制在客运专线要求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双肢心轨 仿真模型 扳动力 不足位移
下载PDF
道岔区轮轨力转移与分配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尊松 何小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道岔区复杂的轮轨接触状态决定了其轮轨力特性与一般线路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空间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理论和Hertz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研究道岔区车轮与同侧并列的2股钢轨同时接触的2点接触问题。依据2点接触时轮轨弹性压缩量计算每... 道岔区复杂的轮轨接触状态决定了其轮轨力特性与一般线路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利用空间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理论和Hertz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研究道岔区车轮与同侧并列的2股钢轨同时接触的2点接触问题。依据2点接触时轮轨弹性压缩量计算每一接触点上的轮轨力,由此确定车辆侧向和直向通过时的轮轨2点接触范围以及轮轨力转移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2股钢轨上轮轨力转移和分配特性不仅与钢轨外形、轨顶高度和宽度有关,而且与车辆过岔方式有关;考虑轮轨2点接触后的计算方法,消除了单点接触轮轨力计算中轮轨接触点从一股钢轨转移到另一股钢轨上时引起的轮轨力突变,使得轮轨力变化更为平顺和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力 轮轨接触状态 弹性压缩量 2点接触 道岔区
下载PDF
高速道岔尖轨转换锁闭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浩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钱瑶 孙晓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9,共6页
为优化高速道岔尖轨转换扳动力的计算,应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道岔尖轨轨腰力计算模型与外锁闭装置受力计算模型,提出一种计算高速道岔尖轨转换锁闭力的方法。以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及新外锁闭装置为例,探究锁闭装置对尖轨转换计算的影... 为优化高速道岔尖轨转换扳动力的计算,应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道岔尖轨轨腰力计算模型与外锁闭装置受力计算模型,提出一种计算高速道岔尖轨转换锁闭力的方法。以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及新外锁闭装置为例,探究锁闭装置对尖轨转换计算的影响,揭示尖轨转换锁闭力随夹异物大小、夹异物位置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新外锁闭装置对尖轨转换计算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尖轨转换锁闭力在密贴尖轨锁闭过程中其最大锁闭力与既有的尖轨轨腰力相比可降低约21%;当牵引点处存在夹异物时,该牵引点处的锁闭力随夹异物尺寸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但对其他牵引点处的锁闭力影响较小;夹异物尺寸越大,外锁闭装置从开始锁闭至达到最大锁闭力所需的锁闭杆位移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新外锁闭装置 尖轨转换锁闭力 夹异物 尖轨转换轨腰力
下载PDF
铁路道岔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载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晓川 徐井芒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5-81,共7页
基于铁路道岔尖轨和基本轨的空间相对位置及轨下基础布置方式,研究转辙器部件内轮轨接触的特点,提出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的轮载转移位置确定方法,以12号单开道岔为例,研究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轨垂向力转移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尖... 基于铁路道岔尖轨和基本轨的空间相对位置及轨下基础布置方式,研究转辙器部件内轮轨接触的特点,提出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的轮载转移位置确定方法,以12号单开道岔为例,研究尖基轨相对运动对轮轨垂向力转移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尖轨和基本轨相对运动对轮载转移的位置和长度均有较大的影响,以车辆直逆向通过转辙器为例,其轮载转移的范围距尖轨尖端2.302.74m,轮载转移段长度为0.44m,不考虑尖基轨相对运动时,轮载在距尖轨尖端2.622.78m的区域完成转移,轮载转移段长度为0.16 m;轮载转移区域内,沿线路纵向,轮轨垂向力在尖轨和基本轨上的分配呈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与钢轨外形、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及车辆过岔方式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尖基轨相对运动 轮轨接触 轮轨垂向力 轮载转移与分配
下载PDF
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漫 刘成 王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5-137,142,共4页
为研究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规律,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轨电车槽型轨尖轨转换模型,分析滑床板摩擦系数、钢轨密贴段刚度、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扣板位置对尖轨转换过程中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为研究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转换规律,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有轨电车槽型轨尖轨转换模型,分析滑床板摩擦系数、钢轨密贴段刚度、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扣板位置对尖轨转换过程中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床板摩擦系数的增加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和最大不足位移均增加,大致呈线性增长趋势;尖轨从反位扳到定位时牵引点转换力与密贴段刚度取值无关,尖轨从定位扳到反位时密贴段刚度较小的情况下尖轨牵引点转换力不发生改变,密贴段刚度达到1 000 k N/m并继续增加时尖轨牵引点转换力急剧增加;随扣板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的增大尖轨牵引点转换力增加,不足位移变化较小;扣板距尖轨跟端越远尖轨牵引点所需转换力越大,尖轨最大不足位移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道岔 有限元分析 尖轨转换 转换力 不足位移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轮轨接触问题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军 仲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31-1236,共6页
按照机车、车辆车轮与标准轨道的实际几何关系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求解轮轨弹塑性接触问题.通过弹塑性接触计算,得到了大量的轮轨接触力、接触状态和轮轨应力的数据,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了机车轮轨接触和... 按照机车、车辆车轮与标准轨道的实际几何关系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求解轮轨弹塑性接触问题.通过弹塑性接触计算,得到了大量的轮轨接触力、接触状态和轮轨应力的数据,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了机车轮轨接触和车辆轮轨接触的区别,对轮缘贴靠钢轨形成两点接触时的接触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接触力 两点接触 有限元法 二次规划法
下载PDF
轮轨两点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迎曦 张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在轮轨单点接触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锥形踏面车轮的轮缘贴靠钢轨形成两点接触的计算模型,应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分析这一弹塑性接触问题。对不同载荷作用下的轮轨两点接触模型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了大量的轮轨接触状态、接触力的分... 在轮轨单点接触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锥形踏面车轮的轮缘贴靠钢轨形成两点接触的计算模型,应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分析这一弹塑性接触问题。对不同载荷作用下的轮轨两点接触模型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了大量的轮轨接触状态、接触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这些计算结果将有助于找到缓解钢轨侧磨和轮缘磨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点接触 有限元法 参数二次规划法 轮轨接触力
下载PDF
桥隧过渡段实腹式RC拱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向东 李毓坤 闫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66-3072,共7页
以西成高铁52 m实腹式RC拱桥为例,建立考虑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钢轨-道床板-实腹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三维实体模型,研究其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隧道的遮挡作用下钢轨、道床板的纵向温差对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影响... 以西成高铁52 m实腹式RC拱桥为例,建立考虑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钢轨-道床板-实腹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三维实体模型,研究其无缝线路纵向力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隧道的遮挡作用下钢轨、道床板的纵向温差对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影响;以及长期收缩徐变作用下主拱圈分层施工对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拱桥伸缩力最大值出现在跨中,且数值较大,为主要控制性荷载;桥梁两端隧道遮挡作用对钢轨应力影响明显,不同道床板纵向温差条件下,钢轨应力增幅为1.0%~5.5%,钢轨纵向位移最大增幅14.8%;钢轨纵向温差条件下,钢轨应力与纵向位移较大,设计时应予以重视;考虑混凝土10 a收缩徐变的影响,主拱圈分层施工与一次浇筑相比,钢轨压应力减小20.6%,钢轨纵向位移减小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腹式拱桥 无缝线路 钢轨纵向力 桥隧过渡段 收缩徐变
下载PDF
中国高速铁路几个重要零件的精锻成形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竑宇 付传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19-123,共5页
介绍了为适应高铁对轨道及列车提出更高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要求,当前国内高铁某些重要零件采用的精密锻造成形工艺、无切削全纤维模锻成形工艺及一次加热模锻成形自动化操作工艺;概述了高铁车轮锻压技术研究进展和高铁车轴的径向锻... 介绍了为适应高铁对轨道及列车提出更高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要求,当前国内高铁某些重要零件采用的精密锻造成形工艺、无切削全纤维模锻成形工艺及一次加热模锻成形自动化操作工艺;概述了高铁车轮锻压技术研究进展和高铁车轴的径向锻造工艺和楔形模横轧工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高速列车制动盘锻压技术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道岔尖轨跟端 车轮 车轴 制动盘 精锻技术
下载PDF
重载75kg/m钢轨12号道岔曲尖轨加强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冠岭 王平 宋杨 《路基工程》 2011年第4期63-64,68,共3页
为提高尖轨承载能力,减小轮轨接触应力,增加尖轨薄弱段的耐磨性能,延长道岔使用寿命,对曲尖轨截面在横向荷载下的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基本轨和曲尖轨的实体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曲尖轨各截面应力、曲尖轨均匀加宽后各截面应力... 为提高尖轨承载能力,减小轮轨接触应力,增加尖轨薄弱段的耐磨性能,延长道岔使用寿命,对曲尖轨截面在横向荷载下的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基本轨和曲尖轨的实体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曲尖轨各截面应力、曲尖轨均匀加宽后各截面应力以及曲尖轨缩短后各截面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尖轨截面应力随轨顶宽度的增加呈现非线性减小趋势,均匀加宽曲尖轨和缩短曲尖轨有利于尖轨的受力。结合对曲尖轨截面应力的研究,提出了尖轨加强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轨 横向力 接触应力 有限元
下载PDF
重载快速区段固定型提速道岔转辙部位直股钢轨侧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左玉良 《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铁道部第五次大提速已于 2 0 0 4年 4月 18日正式实施 ,蚌埠分局管内津浦线重载快速区段的最高通过速度由原来的 12 0~ 14 0km/h提高到 160km/h。而在 2 0 0 3年大面积提速改造中 ,并未对原有固定型提速道岔进行改造。随着线路的再次提... 铁道部第五次大提速已于 2 0 0 4年 4月 18日正式实施 ,蚌埠分局管内津浦线重载快速区段的最高通过速度由原来的 12 0~ 14 0km/h提高到 160km/h。而在 2 0 0 3年大面积提速改造中 ,并未对原有固定型提速道岔进行改造。随着线路的再次提速 ,因固定型提速道岔转辙部位直股钢轨侧磨而多次引发机车摇晃。为此 ,对侧磨的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快速 固定型提速道岔 转辙部位 直股侧磨
下载PDF
齿型辊辊型曲线对波纹轨腰钢轨轧制力的影响
17
作者 马劲红 姚晓晗 陶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30-132,共3页
波纹轨腰钢轨是一种特殊的钢轨结构。轧制波纹轨腰钢轨的水平辊由于其外形接近于直齿齿轮而被称为齿型辊。齿型辊的辊型曲线对波纹轨腰的轧制成品质量、成形过程及轧制力均有较大的影响。设计了轧制波纹轨腰的齿型辊辊型曲线,建立了波... 波纹轨腰钢轨是一种特殊的钢轨结构。轧制波纹轨腰钢轨的水平辊由于其外形接近于直齿齿轮而被称为齿型辊。齿型辊的辊型曲线对波纹轨腰的轧制成品质量、成形过程及轧制力均有较大的影响。设计了轧制波纹轨腰的齿型辊辊型曲线,建立了波纹轨腰钢轨轧制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了波纹轨腰钢轨的轧制过程。在相同压下量和轧制速度条件下,比较了波纹轨腰钢轨轧制时,实验用辊型曲线和设计辊型曲线轧制力的大小。根据分析结果,设计辊型曲线的轧制力明显小于实验辊型曲线的轧制力。因此,优化辊型曲线从而减小轧制力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轨腰钢轨 齿型辊 辊型曲线 轧制力
下载PDF
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晓川 徐井芒 +3 位作者 王平 陈漫 胡辰阳 王健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161,共7页
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 根据基本轨与尖轨的相对位置及轨下支撑方式,分析车轮与转辙器钢轨的接触特性,在考虑尖轨与基本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提出铁路道岔转辙器部件轮轨两点接触的计算方法,以18号单开道岔为例,对比分析了标准和磨耗车轮LMA踏面与钢轨匹配时的轮轨接触特性,验证两点接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车轮踏面磨耗后,轮轨接触点位置更多的位于尖轨轨距角附近,会增大尖轨的侧面磨耗;车轮踏面磨耗会导致轮载转移的位置后移,增大车辆进入道岔时轮对蛇形运动的距离和幅度,进而导致横向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增大;磨耗后的车轮踏面,其轮轨两点接触的可能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可能造成轮轨接触点的无规律跳跃,从而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振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岔 尖基轨相对运动 轮轨两点接触 轮载转移
下载PDF
外分式复式交分道岔及其控制技术在宝钢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刘峰 《宝钢技术》 CAS 2006年第6期51-55,共5页
为解决宝钢分公司一炼钢区域铁水运输能力“瓶颈”问题,需要将前扒渣间与脱硫间铁路线路实施贯通改造。由于该区域受到总图布局限制,铁路贯通改造的难度极大,通过对各种可能实施改造方案进行详细调研、比较、分析,开发了一种适应铁水运... 为解决宝钢分公司一炼钢区域铁水运输能力“瓶颈”问题,需要将前扒渣间与脱硫间铁路线路实施贯通改造。由于该区域受到总图布局限制,铁路贯通改造的难度极大,通过对各种可能实施改造方案进行详细调研、比较、分析,开发了一种适应铁水运输条件的新型外分式复式交分道岔及其自选进路控制系统。通过运用,不仅使现有设备设施的拆迁工作量减少到最低,而且满足了铁路行车安全、效率要求,提高了铁水预处理效率,降低铁水物流运输和预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 铁路运输 外分式复式交分道岔 车上转换装置 进路控制
下载PDF
我国铁路道岔的现状及展望
20
作者 王全生 《中国铁路》 1991年第12期16-18,36,共4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铁路道岔发展的简要回顾及80年代以来新型道岔研制的分析,指出了现有“七五”型道岔的缺陷和新型道岔的优越性,提出我国铁路道岔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铁路 道岔 发展 线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