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lung tissuesof acute paraquat poisoned rats and interventionof ulinastatin 被引量:7
1
作者 Zhi-jian Zhang Cong-yang Zhou +1 位作者 Ya-juan Luo Hua-wei Xio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3期229-233,共5页
下载PDF
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李红毅 马万里 +4 位作者 林欢儿 朱铭华 许荣煌 王帅帅 杨志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20例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给予皮肤病血毒丸单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4周... 目的观察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20例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给予皮肤病血毒丸单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研究者整体评估(IGA)、Cardiff痤疮伤残指数(CADI)、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01);疗程结束后随访第4周患者GAGS、DLQI、IGA、CADI、中医证候评分持续降低,相比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血毒丸 寻常痤疮 湿热夹毒证
下载PDF
解毒复胰汤治疗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姚逸阳 董绮 +3 位作者 杨冰倩 陈乾 赵哲 胡仕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753-756,780,共5页
目的建立解毒复胰汤治疗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回顾性收集解毒复胰汤治疗7 d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白细胞计... 目的建立解毒复胰汤治疗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回顾性收集解毒复胰汤治疗7 d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钙离子(Ca^(2+))、肌酐(Cr)等。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建立模型。从拟合优度、区分度、校准度及内部验证来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在接受解毒复胰汤治疗的145例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效组107例,无效组38例。筛选出CRP、PT、Ca^(2+)、Cr为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模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0.62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4.2989,P=0.8292(P>0.05)。结论临床预测模型提示解毒复胰汤更适合炎症指标较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较好、电解质水平稳定的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时须关注CRP、PT、Cr、Ca^(2+)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解毒复胰汤 瘀毒互结 临床预测模型
下载PDF
庞鹤辨治下肢丹毒经验
4
作者 胡红娟 陈小均 +5 位作者 徐孟娇 袁文雯 金潇 原方 张凡帆 庞鹤(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注意引邪外出,使邪气或向外散发,或从大小便而解。此外,在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中均应根据湿与热的轻重程度合理选方,强调活血化瘀、注意顾护脾胃、积极防治变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火毒夹湿 清热解毒 凉血解毒 滋阴清热 活血化瘀 顾护脾胃 庞鹤
下载PDF
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5
5
作者 《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专家组 潘龙飞 +5 位作者 张国强 马岳峰 裴红红 牛泽群 宏欣 王立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3207-3219,共13页
乌司他丁具有抑制蛋白水解酶、调控炎症反应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但也被应用于休克、脓毒症、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种急性中毒、重症中暑、重度烧伤、严重创伤等其他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及心搏骤停患者,而且已被... 乌司他丁具有抑制蛋白水解酶、调控炎症反应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急性胰腺炎,但也被应用于休克、脓毒症、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种急性中毒、重症中暑、重度烧伤、严重创伤等其他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及心搏骤停患者,而且已被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诊治相关的多个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然而,目前关于乌司他丁的适应证及其用法、用量等尚缺乏统一意见。因此,为推动乌司他丁的规范化应用,《乌司他丁用于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专家共识》专家组针对乌司他丁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适应证及在常见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乌司他丁在临床工作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乌司他丁 专家共识 急性胰腺炎 休克 脓毒症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中毒 重症中暑 重度烧伤 严重创伤 心搏骤停
下载PDF
基于掌跖脓疱病“脾虚湿热,瘀阻脉络”病机假说的组方规律
6
作者 张楠楠 班彦然 +1 位作者 董玲玲 聂振华 《世界中医药》 2023年第22期3265-3270,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分析中医药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提出“脾虚湿热,瘀阻脉络”病机假说。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3个中文数据库,收集使...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分析中医药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提出“脾虚湿热,瘀阻脉络”病机假说。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3个中文数据库,收集使用内服中药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文献,然后录入该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共检索纳入了87篇文献,从中筛选出内服方剂76首,涉及中药177种。其中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前5味中药分别是地黄、土茯苓、甘草、薏苡仁、牡丹皮;药物的四气以寒性、平性、温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胃、肝、肺、脾、心经为主;主要药类以清热类、利水渗湿类、补虚类、活血化瘀类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44组,关联药组13组;最后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提取出5组聚类组合。结论:掌跖脓疱病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脾虚湿热,瘀阻脉络”为其基本病机,并且总结出治疗该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思路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服方剂 掌跖脓疱病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脾虚 湿热 瘀毒 基本病机
下载PDF
基于“热毒理论”探讨“血热”“热毒”病机在中风急性期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雨沐 潘菊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8-112,共5页
梳理中风病机的发展过程,历代医家从外风、内风、内伤积损角度整体把握中风病机,近代以来随着王永炎院士提出“毒损脑络”概念,将中风的病机直指“毒”对脑血管的损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非风病机对大脑造成的器质性损伤。中风本... 梳理中风病机的发展过程,历代医家从外风、内风、内伤积损角度整体把握中风病机,近代以来随着王永炎院士提出“毒损脑络”概念,将中风的病机直指“毒”对脑血管的损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非风病机对大脑造成的器质性损伤。中风本质在于脑血管损伤,血热证亦是中医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下的血分病变,所以文章试从“血热”“热毒”这一非风角度着手,梳理血热、热毒病机在中风急性期的演变规律,探究中风急性期脑血管器质性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与中医“热毒理论”的潜在关联。西医对中风的研究围绕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神经元及内皮细胞损伤等方面展开微体研究,现代病理学中各种病理机制最终产生的细胞毒性、神经毒性的结局与中医血热、热毒的病机发展之间具有共通性。另外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制剂如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运用广泛,也证实基于“热毒理论”的清热解毒法对于中风急性期大脑微环境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热 毒损脑络 清热解毒
下载PDF
基于通下活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若楠 吴正正 +3 位作者 高明雪 那爽 刘思言 严京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通下活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etinal vein occlusion-macular edema,RVO-ME)的病因病机及核心概要,以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方法]在结合既往医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临床经验。深入探讨RVO-ME病因病机,进... [目的]探讨通下活血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etinal vein occlusion-macular edema,RVO-ME)的病因病机及核心概要,以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方法]在结合既往医家诊疗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临床经验。深入探讨RVO-ME病因病机,进而提出通下活血法在RVO-ME中的辨证应用,并附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热毒和血瘀两种病理产物的生成是RVO的发病关键,血不利则水不行,进一步发展成RVO-ME。治疗上当以通下活血为法,通则热毒自除,活则血瘀自散,应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灵活掌握通下与活血的治疗侧重。本文所附病案,临证以大黄牡丹汤治疗,体现了通下活血法的核心要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通下活血法符合RVO-ME的病因病机,临床上依据该理论采用大黄牡丹汤治疗RVO-ME,有望拓宽本病的中医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暴盲 黄斑水肿 热毒积瘀学说 通下活血法 大黄牡丹汤
下载PDF
基于“痰湿、郁热、瘀毒”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顺青 赵泉霖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医在治疗MS方面优势明显,其发病责之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形肥虚壮之人,痰湿体质居多,加之情志不舒,饮食无度,酿生痰湿、郁热、瘀毒,诸邪交织侵袭人体,百病乃生。痰浊湿邪日久,化火灼津炼瘀,脏腑功能失调... 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医在治疗MS方面优势明显,其发病责之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形肥虚壮之人,痰湿体质居多,加之情志不舒,饮食无度,酿生痰湿、郁热、瘀毒,诸邪交织侵袭人体,百病乃生。痰浊湿邪日久,化火灼津炼瘀,脏腑功能失调,脂毒、糖毒、酸毒搏结,久病伤正,终至虚实夹杂之证。治疗该病从初即应清热化痰除湿,全程贯穿活血化瘀大法,视其毒之分类强弱选用相应解毒药,方能取效迅速,药到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痰湿 郁热 瘀毒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寒潮与燃煤取暖相关一氧化碳中毒风险的关联性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10
作者 李明君 单冰 +3 位作者 付琳 韦金丽 彭秀苗 崔亮亮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99-404,432,共7页
目的以济南市为例,分析家庭燃煤取暖造成的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事件的时间分布,探讨寒潮与CO中毒急性效应的关联。方法收集济南市2007—2021年家庭燃煤取暖造成的CO中毒事件,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评估了10种不同寒潮... 目的以济南市为例,分析家庭燃煤取暖造成的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事件的时间分布,探讨寒潮与CO中毒急性效应的关联。方法收集济南市2007—2021年家庭燃煤取暖造成的CO中毒事件,采用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评估了10种不同寒潮定义及其滞后0~10天对CO中毒的影响。结果2007—2021年济南市共有4093例家庭燃煤取暖造成的CO中毒事件,研究发现,寒潮与济南市CO中毒风险的增加有关。分别以P_(01)、P_(05)和P 10作为寒潮温度阈值时,最大效应水平分别出现在定义P_(01)(3)、P_(05)(5)和P_(10)(5)滞后6天时,其比值比分别为2.58(95%CI:1.59~4.19),2.06(95%CI:1.57~2.7)和1.62(95%CI:1.36,1.93)。结论不同寒潮定义与CO中毒的关联存在差异,但随着低温阈值的降低和寒潮持续时间的增加,寒潮对CO中毒的关联也相应增加,寒潮与CO中毒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家庭燃煤取暖 一氧化碳中毒 时间分层病例交叉
下载PDF
从热(火)毒探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11
作者 周宇石 李涵 张明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热(火)毒为阳邪,易致热象,腐蚀血肉,这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温度升高、破溃的病理改变特点相符,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气候环境等因素能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致使瘀血、痰... 热(火)毒为阳邪,易致热象,腐蚀血肉,这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温度升高、破溃的病理改变特点相符,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气候环境等因素能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致使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形成,蕴积体内,久郁不解,化热成毒,毒损心脉,发为本病。临证之时,应以清热解毒立法,兼顾其病理本质,应证组合疏肝、降火、化痰、利湿、祛瘀治法对胸痹热证进行辨治,常用方剂为景岳化肝煎、龙胆泻肝汤、栀子豉汤、小陷胸汤、甘露消毒丹、旋覆花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火)毒 冠心病 饮食不节 七情失调 肝郁气滞 痰瘀互结 清热解毒 疏肝降火 化痰祛瘀
下载PDF
基于“去宛陈莝”探讨通法在肾系病中的应用
12
作者 朱佩琦 何伟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5期71-74,共4页
肾系病初期起病多因脾肾亏虚,外邪侵袭,久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形成湿、热、瘀、浊等病理因素,有形实邪互结,致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去宛陈莝”是《内经》中水肿病的治疗法则,诸多医家发现其运用不应局限于水肿,可进一步理解为去... 肾系病初期起病多因脾肾亏虚,外邪侵袭,久而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形成湿、热、瘀、浊等病理因素,有形实邪互结,致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去宛陈莝”是《内经》中水肿病的治疗法则,诸多医家发现其运用不应局限于水肿,可进一步理解为去除体内陈腐久积之物,包括通腑泄浊、通络化瘀、通淋化湿、通阳发汗等治法,核心在于以通为用,除去“宛陈”,达到邪去正安、阴平阳秘的目的。立足于《黄帝内经》“去宛陈莝”治法理论,将通法疏调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滞郁的特点寓于其中,探讨针对肾系病的病理因素的治法治则,希冀为临床拓宽运用“去宛陈莝”治疗肾系病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宛陈莝 通法 肾系病 黄帝内经 瘀血 湿热 浊毒 慢性肾衰竭 膜性肾病
下载PDF
查名宝从湿热癌毒论治晚期胆囊癌经验
13
作者 韦自强 查名宝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51-54,共4页
胆囊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查名宝副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湿热癌毒为患是胆囊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与热相合,湿郁热炽,热蒸湿动,充斥三焦,积聚日久,酿生癌毒。脾胃为气机升降... 胆囊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查名宝副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湿热癌毒为患是胆囊癌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腻,与热相合,湿郁热炽,热蒸湿动,充斥三焦,积聚日久,酿生癌毒。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湿邪易于阻滞中焦脾胃气机,导致生化乏源,正气亏虚。故治疗上在清利湿热毒邪的同时疏理气机,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临证要辨别邪正盛衰,防止攻补失当,以恢复人体平衡为要。并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胆囊癌 湿热 炎-癌转化 “癌毒”
下载PDF
活动性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与中医毒热证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汤立东 王垂杰 +12 位作者 周学文 李慧臻 时昭红 董爱民 于庆功 姜巍 白光 李玉锋 马乾章 李岩 黄煜 刘林 王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18-2221,共4页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治疗组150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150例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两组幽门螺杆菌的分级量化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记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脘灼痛,痛势较剧,泛酸,嘈杂,口干及口苦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间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疗效: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5.1%(64/142),总有效率为99.3%(141/142);对照组分别为6.9%(10/144),91.0%(131/1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分析集(FAS):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为42.7%(64/150),总有效率为94.0%(141/150);对照组分别为6.7%(10/150),87.3%(13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有效根除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幽门螺杆菌,显著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反证了"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重要病因,幽门螺杆菌为"毒热"病因要素的重要生物学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活动期 毒热 病因创新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及IL-8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巍 王垂杰 +3 位作者 白光 曲怡 林庶如 周学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及IL-8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IL-6及IL-8等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及IL-8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IL-6及IL-8等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300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组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观察中医症状积分变化;采用ELASA法测定实验组、对照组各22例血清IL-6及IL-8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中医证候积分(PPS)实验组疗前(10.606±3.26)分,与疗后(1.331±1.54)分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前(10.313±3.32)分,与疗后(4.056±2.35)分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疗后IL-6(1.04±0.10)ng/L、IL-8(86.44±9.58)ng/L与疗前(1.49±0.13)ng/L、(135.00±17.26)ng/L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后IL-6(1.40±0.11)ng/L、IL-8(120.94±11.26)ng/L与疗前(1.51±0.10)ng/L、(136.13±18.22)ng/L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疗后IL-6及IL-8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可以明显降低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IL-6及IL-8的水平,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反证"毒热"确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IL-6及IL-8等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毒热 IL-6 IL-8
下载PDF
A301氨合成催化剂的稳定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小年 岑亚青 刘化章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A301 catalyst for ammonia synthesis with Fe 1- x O as precursor was promoted by Al 2O 3, K 2O, CaO and other metallic oxides. The precursor Fe 1- x O is stable in kinetics under the existence of the precursors, althou... A301 catalyst for ammonia synthesis with Fe 1- x O as precursor was promoted by Al 2O 3, K 2O, CaO and other metallic oxides. The precursor Fe 1- x O is stable in kinetics under the existence of the precursors, although it is unstable in thermodynamics below 843 K. The reduced A301 catalyst has good heat resistance. The activity can be recovered completely in case of short period poison by carbon monoxide, but can not be recovered when the catalyst is poisoned by sulphur and its compounds. The purification of synthesis gas, especially desulphurization and deoxidation, is a key to ensure the stable performance and NH 3 production capacity of A301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合成 催化剂 氧化铁 维氏体 合成氨 A301
下载PDF
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前列腺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光 王垂杰 +8 位作者 姜巍 黄煜 李玉锋 王辉 李岩 马乾章 汤立东 刘林 周学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1期2270-2272,共3页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前列腺素(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PGE2及TNF-α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前列腺素(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PGE2及TNF-α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试验组22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22例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采用ELASA法测定血清PGE2及TNF-α的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PGE2疗前(0.15±0.04)ng/mL,疗后(0.33±0.18)ng/mL,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前(0.18±0.08)ng/mL,疗后(0.19±0.03)ng/mL,P>0.05,无统计学差异。疗后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NF-α试验组疗前(76.45±11.36)ng/L,疗后(34.38士5.03)ng/L,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前(78.37±15.89)ng/L,疗后(57.90±10.74)ng/L,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疗后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侯积分试验组疗前(10.633±3.37)分,与疗后(1.667±2.11)分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前(10.700±3.28)分,与疗后(4.500±2.39)分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可以明显增强血清PGE2的水平,降低TNF-α的水平,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以效证因,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毒热” PGE2 TNF—α
下载PDF
中医胃癌前状态性疾病“毒热”病因文献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树鹏 傅海燕 周学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64-1667,共4页
依据历代文献,论述了"毒"指病因的含义,包括"毒"是剧烈的外在致病因素,也是邪气蕴蓄不解而产生的内在致病因素。"毒热"病因缘于邪气蕴结,成毒化热,或热甚为毒,或直接感受"毒热"之气。论述了&qu... 依据历代文献,论述了"毒"指病因的含义,包括"毒"是剧烈的外在致病因素,也是邪气蕴蓄不解而产生的内在致病因素。"毒热"病因缘于邪气蕴结,成毒化热,或热甚为毒,或直接感受"毒热"之气。论述了"毒热"所致疾病及其症状。同时调查了历代有关胃癌前状态疾病活动期出现的主要证候的文献,只在胃脘痈文献中发现一处"毒热"病因,在其他病症中未见。周学文教授针对胃癌前状态疾病活动期的病因特点符合"毒热"的病因学特征,创立了中医胃癌前状态性疾病"毒热"病因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热 胃癌前状态性疾病 病因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清热解毒利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晶晶 黄可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240-242,共3页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而中医治疗本病,治病求因,标本同治,具有一定优势。导师黄可佳教授认为湿热邪毒是本病之主要病因,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总则,并针对患者体内湿邪之不同成因,审因论治,取得...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治疗,而中医治疗本病,治病求因,标本同治,具有一定优势。导师黄可佳教授认为湿热邪毒是本病之主要病因,治疗上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总则,并针对患者体内湿邪之不同成因,审因论治,取得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湿热邪毒 清热解毒利湿
下载PDF
稳定控制血糖在防治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发生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凡帆 庞鹤 +1 位作者 刘继前 尚宪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8期1864-1866,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与普通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临床血糖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通过比较新发坏疽与治疗后坏疽血糖指标之间差异,说明稳定控制血糖在防治本病发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检测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 目的:通过研究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与普通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临床血糖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通过比较新发坏疽与治疗后坏疽血糖指标之间差异,说明稳定控制血糖在防治本病发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检测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A组)、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糖尿病足坏疽未痊愈患者(B组)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C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水平,然后对A组及C组、A组及B组之间就上述指标的平均值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与新发糖尿病足湿热毒蕴型坏疽患者比较GS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与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比较GS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P、HbA1c可以作为监控糖尿病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2~3周高血糖水平即可能增加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性,说明稳定控制血糖对防治本病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湿热毒蕴型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