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tellite mapping of air temperature under polar night conditions
1
作者 Kritsuk Sergei Victor Gornyy +6 位作者 Tatiana Davidan Iscander Latypov Alexandra Manvelova Pavel Konstantinov Andrei Tronin Mikhail Varentsov Mikhail Vasiliev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SCIE EI CSCD 2022年第2期325-336,共12页
A novel satellite technique for air temperature mapping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100 m was proposed for the town of Apatity,the Kola Peninsula(Russia),taken as a case study.The main idea behind this novel techniqu... A novel satellite technique for air temperature mapping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100 m was proposed for the town of Apatity,the Kola Peninsula(Russia),taken as a case study.The main idea behind this novel technique is to find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in each point of the study area,observed by multiple infrared thermal satellite imagery,and the time series of air temperatures recorded by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weather station.Fourteen scenes of infrared thermal spectral band of the Landsat satellites for the period 2014–2019 were used,as well as the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air temperature from the weather st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air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carried out by the network of loggers.For calm weather conditions,according to the ground truth,the error of air temperature mapping wasσ=1.5°C,and the precision was estimated asδ=1.0°C.An analysis of the compiled air temperature map showed that,under polar night conditions,the air temperature on the hilltops was by 10–18°C higher than in the lowlands.It was concluded that,for economic reasons,as well as for the reasons of population health protection in the Arctic,it would be advisable to plan the placement of new cities on the hills.Each of these new areas should be designed in a“semi-isolated”manner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time needed by the local people for crossing the lowlands between the nearby districts.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modern megalopolises is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growing primary settlements that can be considered as nuclei interlinked by transportation routes.Thus,the new Arctic cities can be called“Arctic megalopolises”because of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 that is specific to megalopoli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 night town of Apatity air temperature satellite images time series regression MAPPING bioclimatic comfort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数据的北极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研究
2
作者 张思琪 陈鹏 +1 位作者 张镇华 潘德炉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7-405,共9页
星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遥感技术,为全球海洋昼夜以及极地冬季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通过使用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CALIPSO)数据,对全球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反演,并构建了基于激光数... 星载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主动遥感技术,为全球海洋昼夜以及极地冬季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通过使用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CALIPSO)数据,对全球海表面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反演,并构建了基于激光数据的前向神经网络模型(FNN-LID),重构了北冰洋海水二氧化碳分压(pCO_(2))昼/夜长时序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主动遥感的极地海水Chla浓度和海水pCO_(2)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该算法的反演产品,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不论是和其他被动遥感的产品还是独立浮标观测数据集都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够有效“填充”极地冬季的数据空白。在北冰洋海区,受陆源强烈影响的边缘海都表现为较高的海表Chla浓度。北冰洋海水pCO_(2)的空间格局表现出经向的差异,且pCO_(2)的季节变化十分剧烈,甚至超过80μatm。近20年来,北冰洋稳定地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汇,而在东西伯利亚海和喀拉海等海冰显著衰退的地区,海面pCO_(2)的增长率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激光雷达反演 北冰洋 海水二氧化碳分压 极夜 长时序研究
下载PDF
西风角动量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急流关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玮 王盘兴 +2 位作者 何金海 李丽平 成丽萍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372,共10页
摘要利用1958-1997年NCEP/NCAR一日四次的风场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季节平均西风角动量(即U角动量)经向、垂直输送通量及其三个分量(平均经圈环流、定常波、瞬变涡输送通量)的气候特征,特别是讨论了12-2月、6-8月它们与东、... 摘要利用1958-1997年NCEP/NCAR一日四次的风场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季节平均西风角动量(即U角动量)经向、垂直输送通量及其三个分量(平均经圈环流、定常波、瞬变涡输送通量)的气候特征,特别是讨论了12-2月、6-8月它们与东、西风带、副热带西风急流、极夜急流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包含纬度因子的角动量通量与动量通量在高纬地区存在显著差别,高纬对流层上部的强动量输送中心在角动量通量中不明显。而U角动量强经向输送主要在中低纬对流层顶附近和冬半球高纬平流层项附近,副热带西风急流和极夜西风急流均位于“角动量强向极输送中心及其高纬一侧的辐合区中。(2)发现三个输送分量对急流维持的作用随纬度、季节不同。北半球冬季(夏季)的副热带西风急流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强度相当的定常波和瞬变涡)强经向输送及辐合维持;南半球西风急流全年均由平均经圈环流和瞬变涡旋输送及辐合维持;冬半球中平流层极夜急流主要由定常波、瞬变涡旋输送及其辐合共同维持。(3)热带东风区是牵连角动量(即Q角动量)的高值区,它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向对流层上部输送;冬半球副热带及中纬西风区存在“角动量垂直输送的切变区,它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和瞬变涡旋完成;热带对流层顶附近有”角动量的定常波弱向下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角动量通量 经向输送 垂直输送 副热带西风急流 极夜急流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极夜、极昼期间地磁场的日变化规律及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友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0-284,共5页
利用1991年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了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极昼期间的S出现的双峰现象要比极夜期间的明显的多,S是叠加在S之上的极盖区地磁场静日变化;极夜期间的Sq,Sq... 利用1991年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了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极昼期间的S出现的双峰现象要比极夜期间的明显的多,S是叠加在S之上的极盖区地磁场静日变化;极夜期间的Sq,Sq和SD的变化幅度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度,大约是极昼期的1/3,SD大约是极昼的3/4.这主要是由于极夜期间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在南半球太阳的波辐射少;极昼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的波辐射增大,致使空间电离层等效电流强度发生变化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夜 极昼 地磁日变化 南极 中山站 地磁场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极夜、极昼期间S_q^p、S_D的变化规律及特征
5
作者 杨友华 刘春节 汪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6年第2期50-56,共7页
本文利用1991年度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S、SD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H、D、Z三个分量的S、SD在极夜期间的变化幅度都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度,S在世界时U... 本文利用1991年度南极中山站的地磁资料,分析研究极夜(5、6、7月)及极昼(11、12月)期间S、SD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H、D、Z三个分量的S、SD在极夜期间的变化幅度都小于极昼期间的变化幅度,S在世界时UT6时左右出现极值。这是由于在5、6、7月的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紫外辐射和X射线辐射减少,在11、12月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辐射增大,致使空间电高层等效电流发生变化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南极 中山站 极夜 极昼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南极极夜期间臭氧含量变化及其与平流层风温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熊康 胡荣明 石广玉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2期45-50,共6页
本文利用昭和基地 (6 9°0 0′ S,3 9°3 5′ E) 1 982~ 1 987年的臭氧总量的探空资料 ,着重分析了1 987年南极昭和站极夜期间臭氧含量变化与 5 0 h Pa风速、气温及变温的关系。发现在极夜期间 ,臭氧含量与 5 0 h Pa风速存在... 本文利用昭和基地 (6 9°0 0′ S,3 9°3 5′ E) 1 982~ 1 987年的臭氧总量的探空资料 ,着重分析了1 987年南极昭和站极夜期间臭氧含量变化与 5 0 h Pa风速、气温及变温的关系。发现在极夜期间 ,臭氧含量与 5 0 h Pa风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根据热成风原理 ,计算了极夜期间的温度平流项 ,发现臭氧含量与 5 0 h Pa温度平流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变温 ΔT的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平流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极夜 臭氧含量 温度平流 输送过程
下载PDF
北极浮标搭载小型飞行器准确定点降落研究
7
作者 李倩 窦银科 +1 位作者 马春燕 陈燕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3-46,76,共5页
北极浮标搭载的小型飞行器从浮标舱体中起飞,探测不同高度的大气温压、风速风向、海面温度等参数。因小型飞行器的续航时间有限,当电池电量耗尽时,小型飞行器必须准确定点降落回浮标平台,利用浮标内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而浮标随海冰进... 北极浮标搭载的小型飞行器从浮标舱体中起飞,探测不同高度的大气温压、风速风向、海面温度等参数。因小型飞行器的续航时间有限,当电池电量耗尽时,小型飞行器必须准确定点降落回浮标平台,利用浮标内部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而浮标随海冰进行漂移,因此小型飞行器降落回移动浮标成为难题。小型飞行器上搭载了激光发射模块与微型图像采集处理系统,小型飞行器降落前,激光发射模块将激光光束打在浮标降落平台内部,利用摄像头拍摄浮标降落平台内部图片,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进而提取光斑中心坐标,实现小型飞行器的准确定点降落。针对传统单一光斑边缘拟合与中心提取方法实时性低、光照度对光斑中心提取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北极极昼、极夜复杂环境下的浮标平台中心提取算法,进行仿真,统计程序运行时间,并将得到的中心坐标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上述算法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浮标 小型飞行器 极昼 极夜 光斑中心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tion During the Polar Day and Night at Zhongshan Station, Antarctica 被引量:1
8
作者 陆龙骅 卞林根 贾朋群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6期475-479,共5页
The polar day and night are special phenomena that occur within the Antarctic and Arctic circles.There is no such phenomenon at Great Wall Station(62°13′S, 58°58′ W). There are 55 and 58 days at the Zhongs... The polar day and night are special phenomena that occur within the Antarctic and Arctic circles.There is no such phenomenon at Great Wall Station(62°13′S, 58°58′ W). There are 55 and 58 days at the Zhongshan Station (ZSS, 69°22′S, 76°22′ E) for the polar day and the polar night respectively. The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 of radiation and thermal regime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latter station from February 1990 to January 1991.In the present no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radiation are analysed from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ONGSHAN STATION polar day and night RADIATION the Antarctic.
原文传递
基于双域分解的夜间车辆红外图像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魏亮 王炎 +2 位作者 胡文浩 吴卓鸿 杨昊钧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38-1544,共7页
夜间车辆交通红外图像光照不均,导致车辆图像细节纹理较弱,识别难度较大。为此,提出基于双域分解的夜间车辆交通红外偏振图像增强方法。采用改进Retinex低照度图像光照补偿算法,分解图像为低频图像与高频图像,对低频图像去雾、优化其对... 夜间车辆交通红外图像光照不均,导致车辆图像细节纹理较弱,识别难度较大。为此,提出基于双域分解的夜间车辆交通红外偏振图像增强方法。采用改进Retinex低照度图像光照补偿算法,分解图像为低频图像与高频图像,对低频图像去雾、优化其对比度,对高频图像去噪与增强,合成低频、高频图像实现夜间车辆交通红外偏振图像增强。实验测试结果证明,对比传统方法,所提方法增强后图像亮度与对比度得以优化,且细节信息更丰富,具有理想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域分解 夜间车辆 红外偏振图像 图像增强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极化与区域创新联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京晶 周立新 +1 位作者 李大鹏 刘益岑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3-62,共10页
技术创新是促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增长极的核心动力。基于2014—2018年38个重庆市区县和15个四川省地级市的创新数据,利用熵权法确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利用区域创新TW值计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极化... 技术创新是促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增长极的核心动力。基于2014—2018年38个重庆市区县和15个四川省地级市的创新数据,利用熵权法确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利用区域创新TW值计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极化值,并利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修正创新引力模型计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联系强度。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表现为少数中心区县(市州)创新资源集中化,大部分中小区县(市州)创新水平较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创新极化指数TW值在2014—2018年呈现较弱的波动性;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创新联系强度来看,2015—2018年重庆市主城片区和四川省成都市较好地引领了区域内部创新发展,创新资源不能很好地在区域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创新极化 创新联系 熵权法 TW值 夜间灯光数据 修正创新引力模型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一名考察队员342天血压、心率、体温的连续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Xue Zuoho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2-228,共7页
对一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中山站长期居留期间的血压、心率、体温作了342天的连续观察,结果显示:除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外,晚间收缩压、心率、体温的总均值有明显升高,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无明显关系。极夜期间的收缩压、体... 对一名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中山站长期居留期间的血压、心率、体温作了342天的连续观察,结果显示:除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外,晚间收缩压、心率、体温的总均值有明显升高,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无明显关系。极夜期间的收缩压、体温无明显变化。夜间收缩压趋向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舒张压则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夜间心率也有明显的增加。极昼期间早晨的血压、心率、体温比夜间有显著升高,但未超出正常生理范围,此时期早晨的收缩压与气压、晚间收缩压与相对湿度、晚间体温与相对湿度均有明显正相关。极夜与极昼时相比早晨的收缩压、体温均无明显变化,只有心率变化显著;极夜期间的舒张压和体温均低于极昼期间的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山站 血压 心率 考察队员
全文增补中
基于Dome C的SNPP和NOAA-20 VIIRS DNB在轨辐射定标精度及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津津 邱实 +3 位作者 张宇 高彩霞 钱永刚 刘耀开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9-819,共11页
基于夜间大气层顶反射率方向性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基于精确模拟夜间辐射传输过程的低照度遥感载荷在轨辐射定标性能评估新方法。即以南极雪地Dome C为研究区,以MT2009 (Miller-Turner 2009)大气层顶月球辐照度模型和大气层顶双向反射... 基于夜间大气层顶反射率方向性分布特性,提出了一个基于精确模拟夜间辐射传输过程的低照度遥感载荷在轨辐射定标性能评估新方法。即以南极雪地Dome C为研究区,以MT2009 (Miller-Turner 2009)大气层顶月球辐照度模型和大气层顶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模型模拟的夜间星上辐亮度值为基准,分析相同几何条件下,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计夜间光波段(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 Day/Night Band,VIIRS DNB)观测辐亮度与基准值之间的一致性,发现在2018-2020年两者差值保持在4.97×10^(-10)W·cm^(-2)·sr^(-1)左右,比VIIRS DNB最小探测阈值3×10^(-9)W·cm^(-2)·sr^(-1)约低一个数量级,故从可接受的仪器灵敏度误差范围内,可判定VIIRS DNB载荷在美国极轨合作卫星(Suomi 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SNPP)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20)上在轨辐射定标性能均非常优良。另外,基于距离校正后的SNPP VIIRS DNB和NOAA-20 VIIRS DNB辐亮度开展了 VIIRS DNB载荷在轨辐射定标稳定性分析,发现相同月相角下两载荷辐亮度一致性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定标评估 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计夜间光波段 美国极轨合作卫星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20 Dome C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
下载PDF
中国城市规模为何两极分化:一个空间竞争的经验解释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孟禹 梁双陆 蔡之兵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1-154,共14页
不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会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带来挑战。本文基于1995—2013年城市统计和夜间卫星灯光的匹配数据,对中国城市规模两极分化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证实存在"大规模城市扩张快、小规模城市扩张慢"的两极... 不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会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带来挑战。本文基于1995—2013年城市统计和夜间卫星灯光的匹配数据,对中国城市规模两极分化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证实存在"大规模城市扩张快、小规模城市扩张慢"的两极分化现象;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规模两极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竞争对不同层次城市规模的粗放性激励差异。具体来说,城市规模协调战略的协调作用小于经济增长竞争的极化作用;经济增长竞争对城市规模有显著的引致效应,这主要通过粗放性扩张来体现,经济增长竞争对大城市的粗放性扩张激励比小城市强。稳健性分析和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均支持以上结论。因此,新时代必须将城市规模无序竞争转向中央顶层协调,将城市经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将仅对单一层次规模城市进行约束的战略转向对不同层次规模城市进行协调的战略,以缓解城市规模两极分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两极分化 空间竞争 卫星灯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