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view of China Polar Climate Change Annual Report(2022) 被引量:2
1
作者 LUO Yingyan DING Minghu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23年第3期158-164,共7页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recently released China Polar Climate Change Annual Report(2022)in Chinese,with the following main conclusions.Using the China Reanalysis-40 dataset(CRA-40),rapid warming has be...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recently released China Polar Climate Change Annual Report(2022)in Chinese,with the following main conclusions.Using the China Reanalysis-40 dataset(CRA-40),rapid warming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and West Antarctica since 1979,with some parts of East Antarctica also experiencing warming.In 2022,the region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Antarctica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was close to the long-term average(1991-2020).The Arctic,on the other hand,has experienced a warming trend at a rate of 0.63℃per decade from 1979 to 2022 based on CRA-40,which is 3.7 times the global mean during the same period(0.17℃per decade).In 2022,the overall temperature in the Arctic,using station data,was 1.10℃above the long-term average(1991-2020).In recent years,both the Antarctic and Arctic regions have witnessed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In 2022,based on the sea ice extent from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USA,Antarctic sea ice reached its lowest extent on record since 1979,and on 18 March,the most rapid surface warming event ever recorded on Earth occurred in the Antarctic,with a temperature increase of 49℃within 3 d.This report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China's National Climate Change Bulletin system,to contribute to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of polar climate change and providing valuable scientific reference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air temperature sea ice greenhouse gases OZONE
下载PDF
安徽省燃气炮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综合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慧玲 孙跃 +5 位作者 肖辉 曹亚楠 冯亮 冯强 舒未希 朱明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7,共15页
选取2021—2023年安徽省81次燃气炮作业的双偏振天气雷达、雨量计等多源观测数据,综合评估燃气炮作业增雨效果并分析可能机理。结果显示:在降水开始前作业个例增雨效果较好,并伴有水平反射率因子Z_(H)、差分反射率Z_(DR)的增加和共极化... 选取2021—2023年安徽省81次燃气炮作业的双偏振天气雷达、雨量计等多源观测数据,综合评估燃气炮作业增雨效果并分析可能机理。结果显示:在降水开始前作业个例增雨效果较好,并伴有水平反射率因子Z_(H)、差分反射率Z_(DR)的增加和共极化相关系数ρ_(hv)的减少;降水开始后作业增雨效果欠佳。使用携带暖云催化剂的燃气炮作业后云体变化主要在零度层以下,且维持时间较短;使用携带冷云催化剂的燃气炮作业后暖云区和冷云区均有明显变化,且作业影响持续时间更长。燃气炮作业过程中雷达速度谱宽增大,可能是作业引起气流涡旋的增加所导致。统计结果显示:增雨的显著性与作业时长呈负相关,作业时长与Z_(DR)增量呈负相关,过量播撒会导致减雨;增雨的显著性与作业前影响区雨量呈负相关;增雨量与Z_(H)、中低层风速、风切变呈正相关,与高层风速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炮 人工增雨 双偏振天气雷达 多源观测
下载PDF
基于ECOC平衡随机森林的雷达降水粒子分类
3
作者 李海 田众 钱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06,共8页
针对数据不平衡情况下的降水粒子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纠错输出码(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e,ECOC)平衡随机森林的双偏振气象雷达降水粒子分类方法。首先,将多类别降水粒子数据集编码为多个二分类数据集;然后,对二分类数据集进... 针对数据不平衡情况下的降水粒子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纠错输出码(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e,ECOC)平衡随机森林的双偏振气象雷达降水粒子分类方法。首先,将多类别降水粒子数据集编码为多个二分类数据集;然后,对二分类数据集进行有放回的平衡重采样,构建多棵分类回归树;最后,利用所有的分类回归树联合进行降水粒子分类。对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保证总体准确率较高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少数类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气象雷达 降水粒子分类 数据不平衡 纠错输出码 平衡随机森林
下载PDF
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雷暴回波仿真与验证
4
作者 李海 周桉宇 陈南南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8-1737,共10页
雷暴是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冰雹、强降水等危险天气,对民航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机载气象雷达作为保证飞行器飞行安全必备的装备,用于探测与显示航路附近的实时气象信息,辅助机组人员规避危险气象。由于极... 雷暴是一种短暂而剧烈的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冰雹、强降水等危险天气,对民航飞机的飞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机载气象雷达作为保证飞行器飞行安全必备的装备,用于探测与显示航路附近的实时气象信息,辅助机组人员规避危险气象。由于极化技术在气象探测方面的优势,双极化雷达成为机载气象雷达的发展方向。但是雷暴天气具有发展迅速、变化复杂,危险性高等特点,使得获取实测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雷暴回波数据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提出一种雷暴回波仿真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首先利用数值预报模式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对雷暴气象场景进行模拟;然后使用T-Matrix方法计算气象粒子的单个粒子散射振幅矩阵,同时结合场景内粒子的微物理特性,计算雷暴目标的反射率因子;最后应用雷达气象方程,基于机载气象雷达系统参数建立雷暴回波信号模型,实现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雷暴回波信号仿真。最后,为检验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基于雷暴单体识别算法对回波仿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仿真不同仰角下雷暴回波,实验结果表明,基于WRF模式的机载双极化气象雷暴回波仿真方法对雷暴天气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经单体识别算法验证,结果表明可准确体现雷暴单元的质心分布,结构属性和立体特征,对比实测数据,雷暴回波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实验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 WRF 雷暴回波仿真 雷暴单体识别
下载PDF
基于KA-SRCN-pSTAP的低空风切变风速估计方法
5
作者 李海 朱玥琪 郭景瑞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针对由于独立同分布(IID)样本严重不足,导致极化空时自适应(pSTAP)处理性能下降,进而导致低空风切变风速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稀疏表示杂波零陷极化空时自适应(KA-SRCN-pSTAP)的低空风切变风速估计方法。该方... 针对由于独立同分布(IID)样本严重不足,导致极化空时自适应(pSTAP)处理性能下降,进而导致低空风切变风速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辅助的稀疏表示杂波零陷极化空时自适应(KA-SRCN-pSTAP)的低空风切变风速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杂波脊的先验知识辅助构造极化空时稀疏字典,然后利用极化空时稀疏字典,通过SRCN算法挑选原子并对到杂波线性子空间补空间上的投影矩阵进行估计,从而得到pSTAP权矢量,最后构造pSTAP滤波器对地杂波进行抑制,准确估计低空风切变风速。该方法仅使用少量IID样本,将SRCN算法与极化-空时域相结合,完成对风切变风速的有效估计。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少样本情况下的风速准确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 极化空时自适应处理 稀疏表示 地杂波抑制 风速估计
下载PDF
多源极轨卫星微波温度计资料实时区域同化系统
6
作者 希爽 于天雷 +2 位作者 任素玲 张里阳 唐世浩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基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和WRFDA同化系统,实现多源极轨卫星微波温度计资料实时区域同化,并对同化产品进行评估和应用。2018年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AMSU-A资料第5~9通道亮温观测增量O-B(观测值O和背景场的正演辐... 基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和WRFDA同化系统,实现多源极轨卫星微波温度计资料实时区域同化,并对同化产品进行评估和应用。2018年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AMSU-A资料第5~9通道亮温观测增量O-B(观测值O和背景场的正演辐射模拟值B的差值)的标准差有效降低,同化后各通道亮温分析残差O-A(观测值O和分析场的正演辐射模拟值A的差值)的标准差有效降低。同化预报产品被应用在暴雨强对流个例和台风个例中,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资料同化 区域数值天气预报 极轨气象卫星 卫星微波观测
下载PDF
一种基于谱连续的极化-多普勒气象雷达信号重构方法
7
作者 安孟昀 殷加鹏 +2 位作者 黄建开 李永祯 王雪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5-2293,共9页
谱极化滤波技术广泛应用于气象雷达杂波抑制中,但是当地杂波与降雨目标混叠时,这些方法在滤除杂波的同时会损失气象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谱连续的极化-多普勒气象雷达信号重构方法。该方法利用气象回波和杂波在距离-多普勒... 谱极化滤波技术广泛应用于气象雷达杂波抑制中,但是当地杂波与降雨目标混叠时,这些方法在滤除杂波的同时会损失气象信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谱连续的极化-多普勒气象雷达信号重构方法。该方法利用气象回波和杂波在距离-多普勒图上的特征差异实现气象目标的保留和杂波的滤除。具体是利用气象目标的多普勒速度和谱宽的空间连续性,采用多项式拟合和高斯拟合的方法补偿降雨区域。业务气象雷达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多普勒气象雷达 杂波抑制 信号恢复 谱连续
下载PDF
天津区域鸟类活动的双偏振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8
作者 赵子杭 庄庭 +4 位作者 李建勇 李春 李宗飞 许崇海 史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42-1152,共11页
利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的宝坻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探测到的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雷达能够探测到的候鸟迁徙回波集中在2月下旬到11月下旬,其中湿地鸟类活... 利用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的宝坻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探测到的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雷达能够探测到的候鸟迁徙回波集中在2月下旬到11月下旬,其中湿地鸟类活动在夏季比较明显,候鸟迁徙活动在2月、11月特别频繁,鸟类回波出现的时刻与日出日落有明显的关联。其中,秋季鸟类活动特征较为明显,回波在反射率产品上呈现明显的类圆形特征,回波强度能达到35 dBz以上;从径向速度产品上可以看出,鸟类飞行时径向速度约在10~27 m·s^(-1);从相关系数(CC)产品上看,鸟类回波的CC整体数值较低,主要分布在0.1~0.8;从差分反射率(ZDR)产品上看,ZDR分布不均匀,最大可达3~5 dB。相比于单偏振天气雷达,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对空中生物回波的识别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 鸟类回波 回波强度 相关系数 差分反射率
下载PDF
多源观测资料在六盘山西侧一次强对流暴雨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晓茹 苏洋 +3 位作者 丁永红 薛宏宇 贾乐 孙艳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940,共12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ERA5逐1 h再分析、区域气象站、X波段双偏振、C波段多普勒及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资料,对2022年7月15日六盘山西侧发生的一次被业务常用数值模式和预报员主观预报均漏报了的强对流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ERA5逐1 h再分析、区域气象站、X波段双偏振、C波段多普勒及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资料,对2022年7月15日六盘山西侧发生的一次被业务常用数值模式和预报员主观预报均漏报了的强对流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主要落区为低层暖式切变线南侧及低空急流左前侧。在六盘山地形作用下,中尺度地面辐合线、中尺度西南急流和中尺度涡旋可能是此次暴雨的重要触发、维持和增强系统。暴雨由两条中尺度回波带造成,其上对流单体呈后向传播,存在明显的列车效应。地面5 min降水量明显增强前1~2 h,有低空急流加强、垂直风切变增加、急流中风速向下脉动和干侵入等现象,对暴雨预报预警有很好的参考意义。50 dBz以上强度回波面积、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大范围的差分传播相移(K_(DP))和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的大值区对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K_(DP)能较好反映强降水强度。最大K_(DP)和Z_(DR)均较最强5 min降水提前10 min出现,Z_(DR)弧和Z_(DR)柱也较最强5 min降水提前10~20 min出现。最强降水时段,K_(DP)达3.0~4.0°·km^(-1),对应Z_(DR)为3.0~3.3 dB,相关系数为0.90~0.95,说明雨滴直径大且数浓度大,增加了降水的极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暴雨 低空急流 中尺度地面辐合线 X波段双偏振雷达 风廓线雷达
下载PDF
基于雨滴谱参数反演的C波段双偏振雷达降水类型分类方法
10
作者 毛赢 寇蕾蕾 +2 位作者 王芷璇 陈垚 楚志刚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5-2030,共16页
降水类型分类对分析区域降水微物理特征、多源降水融合误差模型的构建以及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估计等都很重要。本文基于2015~201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和南京地区滴谱仪观测资料,提出一种适用于南京地区的雷达降水类型... 降水类型分类对分析区域降水微物理特征、多源降水融合误差模型的构建以及雷达定量测量降水估计等都很重要。本文基于2015~201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和南京地区滴谱仪观测资料,提出一种适用于南京地区的雷达降水类型分类方法,并对降水类型分类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首先,基于滴谱仪降雨率时序数据、地基雷达反射率因子平面位置显示数据和地基雷达反射率因子时间—高度显示数据,筛选出36次典型层状和对流降水过程。随后,统计3个滴谱仪站点典型层状(对流)降水的雨滴谱(DSD)参数,拟合得到适用于南京地区的降水类型分类线。将基于滴谱数据统计拟合的分类线应用于基于变分法反演的地基雷达DSD参数,进行地基雷达降水类型分类。根据典型层状(对流)过程降水类型分离指数的时间—高度分布,并对比星载双频测雨雷达(DPR)降水分类产品,对分类效果进行验证。最后,将分类结果应用于雷达分类定量降水估计,进一步说明降水分类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南京地区3个滴谱仪站点的拟合分类线非常一致,3个站点的典型层状(对流)过程均能够很好地分离在分类线两侧;与DPR降水分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南京地区分类线的分类效果相对于其他典型降水分类方法,对层状和对流降水的识别率整体最高,分别为84.56%和72.64%;基于降水分类的雷达定量降水估计的测雨精度均优于未分类的测雨公式,且基于差分传播相移率的测雨公式[R(KDP)]在四种分类测雨公式中整体性能最优,基于水平反射率因子的测雨公式[R(ZH)]在层状云降水反演中性能最优,基于差分传播相移率的测雨公式[R(KDP)]在对流云降水反演中性能最优,基于水平反射率因子和差分反射率的测雨公式[R(ZH,ZDR)]对原有总体测雨公式降水精度的提升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类型分类 雨滴谱反演 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 定量降水估计
下载PDF
西藏墨脱复杂地形X波段相控阵偏振天气雷达降水观测和反演方法研究
11
作者 陈浩然 耿飞 +1 位作者 刘黎平 杨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3,共15页
墨脱的降水变化与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内陆的输送、夏季风及我国东部雨带的推进过程联系紧密。它的独特地形与西南气流的相互作用在当地形成了年均降水超过2000 mm的降水带。但墨脱的复杂地形与有限的电力交通条件造成了降水观测... 墨脱的降水变化与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内陆的输送、夏季风及我国东部雨带的推进过程联系紧密。它的独特地形与西南气流的相互作用在当地形成了年均降水超过2000 mm的降水带。但墨脱的复杂地形与有限的电力交通条件造成了降水观测的困难。2019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专题项目在墨脱设置了一部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实现了对墨脱云降水的连续观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云水资源研究以及高原东南水汽通道特征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使用墨脱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2020年6-8月的观测数据,使用统计手段筛选降水回波片段,整合后构造得到符合墨脱复杂地形的混合仰角;利用2019年墨脱雨滴谱数据计算雷达参量、拟合得到适合墨脱地区降水特点的X波段天气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公式。在此基础上选取2020年7-8月三次累积降水量、平均雨强、持续时间各不相同的降水过程,使用线性规划方案计算ΦDP(差分传播相移)、最小二乘拟合计算KDP(差分传播相移率)、“ZPHI”降水廓线算法订正ZH(反射率因子);以ZH和KDP为阈值,使用R(ZH)与R(KDP)分段估测降水,与单独使用R(ZH)和R(KDP)的估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基于降水估测结果和雷达参量的水平分布探讨降水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本文经过质量控制的ZH、 KDP数据质量有明显改善;使用统计方法构造的混合仰角有效回波面积大于使用SRTM1 v3.0地形数据构造的混合仰角,三次降水的典型时刻参量与过程累积降水量和平均ZH、 ZDR能初步反映降水变化与地形的关系;本文的降水估测公式和分段估测降水方法整体结果表现良好,各评估参数均具有较好的表现;结果表明:(1)墨脱雷达周边地形变化剧烈,根据现有地形数据构造的混合仰角在降水估测中表现不如本文统计筛选雷达观测数据得到的混合仰角数据;(2)本文采用的数据质控方法、定量降水估测公式与分段估测方法(PEM)在降水反演中表现良好,与单一的R(ZH)、 R(KDP)方法相比,得到的结果在CC和RMSE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估测误差明显减小;(3)墨脱降水的发生发展或与西南气流被河谷偏北方山坡抬升有关,较大雨强、较小粒子直径的云位于地势平缓的谷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相控阵偏振雷达 线性规划 雷达混合仰角 定量降水估测
下载PDF
相控阵天气雷达监测预警龙卷风的过程剖析
12
作者 吕雪芹 霍亚 曾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天气雷达作为龙卷风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具有超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较好地捕获并提前预警龙卷风。以2022年6月19日07时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的一次龙卷风为例,详细剖析龙卷生消及雷达监测预警过程。借... 天气雷达作为龙卷风监测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具有超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较好地捕获并提前预警龙卷风。以2022年6月19日07时发生在广东佛山南海的一次龙卷风为例,详细剖析龙卷生消及雷达监测预警过程。借助雷达智能预警软件,利用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的双偏振量和超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实时反演三维风场和分析龙卷碎片(TVS)特征,能够显著提高龙卷风监测预警水平。实例表明,本次成功地提前18分钟预警龙卷,进一步说明了X波段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探测方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 双极化相控阵天气雷达 龙卷风监测
下载PDF
低碳耐候冷镦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13
作者 李战卫 于学森 +1 位作者 王金涛 张宇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共5页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以普通低碳冷镦钢为对比材料,研究了低碳耐候冷镦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普通低碳冷镦钢相比,低碳耐候冷镦钢具有较高的自腐蚀电位、较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和较大的电荷转移电阻,耐蚀性能显...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以普通低碳冷镦钢为对比材料,研究了低碳耐候冷镦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普通低碳冷镦钢相比,低碳耐候冷镦钢具有较高的自腐蚀电位、较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和较大的电荷转移电阻,耐蚀性能显著提高;随耐候指数增大,该钢的自腐蚀电位逐渐提高,电荷转移电阻逐渐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逐渐降低。该钢的自腐蚀电位与耐候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当耐候指数大于6.388时,电荷转移电阻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冷镦钢 电化学 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EIS) 耐候指数
下载PDF
基于Polar WRF模拟结果估算南极泰山站近地面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期科 吴晓庆 +1 位作者 韩亚娟 青春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51,共9页
天文台址的选择与近地面的光学湍流强度密切相关,南极与中低纬度相比,具有极低的天空背景辐射、极低的气溶胶浓度和非常小的光污染,吸引了世界多国在此建立天文观测站。采用专门用于极地研究的极地数值天气预报模式(Polar WRF)来模拟得... 天文台址的选择与近地面的光学湍流强度密切相关,南极与中低纬度相比,具有极低的天空背景辐射、极低的气溶胶浓度和非常小的光污染,吸引了世界多国在此建立天文观测站。采用专门用于极地研究的极地数值天气预报模式(Polar WRF)来模拟得到南极泰山站的常规气象参数,对于温度和风速大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5和0.89。由模拟得到的常规气象参数根据Monin-Obukhov相似理论估算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并与位于泰山站处移动式极地大气参数测量系统的观测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观测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选址 极地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南极泰山站 折射率结构常数
下载PDF
基于Polar WRF的南极Dome A极端低温事件分析
15
作者 王一丞 谢爱红 +1 位作者 丁明虎 效存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733,共7页
南极作为地球的寒极,其最高点Dome A地区于2013年8月1日气温达到-93.0℃的极低值。利用Polar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Polar WRF)3.8.1模式,对发生在南极Dome A地区的3次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自动气象站实测... 南极作为地球的寒极,其最高点Dome A地区于2013年8月1日气温达到-93.0℃的极低值。利用Polar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Polar WRF)3.8.1模式,对发生在南极Dome A地区的3次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自动气象站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拟效果较为理想。结果表明:印度洋和大西洋交界区域的高压加强,其高压脊开始向南极内陆延伸,导致Dome A地区气压升高,使得该地区天气晴好,云量极低,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奠定基础;同时,南极中心冷涡加强,长时间的冷平流和稳定的逆温层为Dome A地区提供了足够的降温条件,并且加强了夜间辐射降温效应,稳定的垂直场、极低的向下长波辐射使得Dome A地区的极端低温事件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Dome A 极端低温 polar WRF模式
下载PDF
Water Chemistry and Hydrometeorology in a Glacierized Catchment in the Polar Urals,Russia 被引量:2
16
作者 STACHNIK Lukasz WALACH Piotr +3 位作者 UZAROWICZ Lukasz YDE Jacob C. TOSHEVA Zornitza WRONSKA-WALACH Dominik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1097-1111,共15页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proglacial river discharge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perating in a periglacial basin located in the Polar Ural mountain range,...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proglacial river discharge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perating in a periglacial basin located in the Polar Ural mountain range, Russia. Fieldwork was conducted in the catchment of Obruchev Glacier(13 km2) during the summer peak flow period in 2008. River discharge was dominated by snowmelt and changed from 3300 l s-1 to less than 1000 l s-1. The mean daily air temperatures of stations situated in the mountain tundra and near Obruchev Glacier from July 11 th to August 1st 2008 were 14.4°C and 10.3°C, respectively. The glacial river had low total dissolved solids varying from 4.5 to 9 mg l-1 and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a+ and Cl-, K+ and Cl-, as well as NH4+ and Cl- were 0.94, 0.90 and 0.84, respectively. Rainfall events affected the snowmelt initiation and provided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discharge during the intense snowmelt period, which occurred from July 11 th to July 18 th 2008. Data showed that Na+ and K+ in the surface water derived from snowmelt rather than chemical weathering of silicates. Also, it was obtained that NO3- derived from the melting snowpack, whereas ammonification occurring under the snowpacks was the primary source for N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 Urals River discharge Nitrate Chemical weathering Periglacial basin Glacier
下载PDF
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多种降水粒子回波仿真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 冯开泓 +1 位作者 杨文恒 金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45-2954,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多种降水粒子回波仿真方法。该方法基于T-Matrix方法以及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首先利用WRF建模仿真气象场景;其次考虑降水粒子为球形条件下,结合T-Matrix方法和微物理特... 该文提出一种机载双极化气象雷达多种降水粒子回波仿真方法。该方法基于T-Matrix方法以及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首先利用WRF建模仿真气象场景;其次考虑降水粒子为球形条件下,结合T-Matrix方法和微物理特性计算6种降水粒子反射率因子;最后应用雷达气象方程获得6种类型降水粒子回波信号,实现机载极化气象雷达降水粒子回波信号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仿真结果可准确反映气象特征,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极化气象雷达 天气预报 T-MATRIX 降水粒子回波仿真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Study of Rust Layer on Cu-P-RE Weathering Steel
18
作者 岳丽杰 王龙妹 陈为公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456-460,共5页
Corrosion rates of 10PCuRE steels with different rate earth contents and plain carbon steel were studied by dry-wet cycle immersion tes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rust layer on rare earths weathering steel and carb... Corrosion rates of 10PCuRE steels with different rate earth contents and plain carbon steel were studied by dry-wet cycle immersion tes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rust layer on rare earths weathering steel and carbon steel was studied through the electrochemical means of polarization test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The difference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esting steels was analyzed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means. The 10PCuRE steels whose rare earths content is smaller than 0.016% have good performance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becaus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steel is positive and resistance of rust layer is lar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re earths of proper content could diminish corrosion tendency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steady and compact rust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thering steel rust layer polarization curve EIS rare earths
下载PDF
Recent progress in Chinese polar upper-atm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review of research advance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Arctic and Antarctic expeditions 被引量:6
19
作者 HE Fang HU Hongqiao +5 位作者 YANG Huigen ZHANG Beichen HUANG Dehong LIU Yonghua HU Zejun LIU Jianjun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6年第4期219-232,共14页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he first Chinese Antarctic Expedition took place.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started at this time. First began at Great Wall Station and then at Zhongshan Station in Ant...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the first Chinese Antarctic Expedition took place. Polar upper atmospheric observations started at this time. First began at Great Wall Station and then at Zhongshan Station in Antarctica, and later in the Arctic at Yellow River Station, Kjell Henriksen Observatory on Svalbard, and at the China-Iceland Joint Aurora Observatory in Iceland.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advances in polar upper atmosphere physics (UAP) based on the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and Antarctic research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These included newly deployed observatories and research instruments in the Arctic and Antarctic; and new research findings, from grotmd-based observations, about polar ionosphere dynamics, aurora and particle precipitation, polar plasma convection, geomagnetic pulsations and space plasma waves, space weather in the polar regions, simulations of the polar ionosphere-magnetosphere. In conclusion,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future polar upper atmosphere physics research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atmospheric physics research advances polar ionosphere AURORA particle precipitation plasmaconvection plasma waves space weather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双极化气象雷达冰雹检测方法
20
作者 李海 桑晨禹 +1 位作者 郭生权 田众 《火控雷达技术》 2023年第1期1-8,36,共9页
针对现有冰雹检测算法过分依赖专家经验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双极化气象雷达冰雹检测方法。首先对单个雷达分辨单元分割并利用相邻分辨单元的极化信息进行填充,将极化信息转化为数据矩阵。接着搭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针对现有冰雹检测算法过分依赖专家经验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双极化气象雷达冰雹检测方法。首先对单个雷达分辨单元分割并利用相邻分辨单元的极化信息进行填充,将极化信息转化为数据矩阵。接着搭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然后用样本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调整模型参数。最后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冰雹检测。通过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提取数据特征和自适应调节网络参数基础上有效进行冰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化气象雷达 冰雹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