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of leaf area index and biomass at landscape scale 被引量:7
1
作者 ZHANGNa YUGuirui +1 位作者 YUZhenliang ZHAOShid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2期139-152,共14页
The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eaf area index (LAI) and biomass at landscape scale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surface data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procedure... The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eaf area index (LAI) and biomass at landscape scale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surface data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procedure was: (1) annual maximum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over the landscape was calculated from TM images; (2)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NDVI and LAI was built and annual maximum LAI over the landscape was simulated; (3) the relationship models between LAI and biomass were built and annual branch, stem, root and maximum leaf biomass over the landscape were simulated; (4)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eaf biomass and LAI in different periods all the year round were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was based on spatial analysis module GRID in ArcInfo software. The method is also a kind of scaling method from patch scale to landscape scale. A case study of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as dissertated. Analysis and primary valid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the simulated LAI and biomass for the major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 in 1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scale leaf area index BIOMASS remote sensing field measurement CLC number:Q948.2 TP79
下载PDF
水利开发影响下雷州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2
作者 潘莹 范佳伟 施瑛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系统结构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功能结构单元;进一步从宏观聚落空间分布、中观聚落景观格局和微观居住地景观特征进行多层级分析;最后从“人-地-海”互动关系揭示了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内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传统聚落 景观特征 水利开发 滨海洋田
下载PDF
基于城市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拓展
3
作者 吴尤 章明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目的】基于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的模式转型,以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学科定位调整,拓展面向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在建成环境再生中的引领作用。【方法】在理论上,结合场域理论(field th... 【目的】基于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阶段的模式转型,以及风景园林学科的学科定位调整,拓展面向建成环境再生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在建成环境再生中的引领作用。【方法】在理论上,结合场域理论(field theory)和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指出城市建成环境再生范式的三大转变,即“场域”关系的视角转变、城市更新的路径转变、设计主体的身份转变。在实践上,依托从上海“一江一河”到全国“大江大河”的滨水空间营造、街区综合环境提升,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与景观化的大量实践,深化建成环境再生的“六维空间再生体系”。【结果】强化理论与实践层面对风景园林知识体系拓展的影响,包括空间营造的系统性知识、历史文脉的文化性知识、基础设施的复合性知识、场景节点的建构性知识、环境修复的生态性知识和公共空间的艺术性知识。【结论】倡导“大设计观”下多学科、多领域、多工种的设计跨界与融合,优化范式转变下的风景园林知识体系的拓展路径,推动风景园林共同体为建成环境再生创造新价值、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知识体系 城市更新 景观都市主义 场域理论 多学科融合 范式转变
下载PDF
景观作为缝合都市与建筑的动态模型——斯坦·艾伦访谈
4
作者 孙志健 斯坦·艾伦 《建筑师》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访谈由斯坦·艾伦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研究引入到对景观在建筑与城市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由此展开他近年关注的基础设施都市主义、地景建筑和场域建筑的理念,使景观成为衔接建筑与城市学的动态模型,同时结合当代城市复杂性和景观都... 访谈由斯坦·艾伦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研究引入到对景观在建筑与城市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由此展开他近年关注的基础设施都市主义、地景建筑和场域建筑的理念,使景观成为衔接建筑与城市学的动态模型,同时结合当代城市复杂性和景观都市主义折射出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宏观框架而建筑实体在这片场域中自然生长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基础设施 场域 城市性 实体
下载PDF
权力、场域与公私之变:民国无锡园林转型的社会学解读
5
作者 许家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0,共7页
民国时期,无锡开创私人建园向公众免费开放之先河,是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而作为园主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以园林搭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为了研究园林转型背后的权力斗争,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行分析,链接了以... 民国时期,无锡开创私人建园向公众免费开放之先河,是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而作为园主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以园林搭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为了研究园林转型背后的权力斗争,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进行分析,链接了以往被忽视的零散非体系性史料。发现在权力、经济与园林场域的交叠下,无锡的民族资产阶级对自我身份认知发生变化,从而顺应时势而调整自身的位置。园林作为场域,以争夺景观资本为中心,以交换经济与政治资本为目的,使场域内的行动者形成了文人、社会教化者与商人3个方面取向的惯习,从而促成了无锡民国园林中多样的布局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民国 无锡 园林转型 权力 场域 惯习
下载PDF
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以哥伦比亚波哥大地区为例
6
作者 谢硕宇 童佳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面临着洪涝灾害和住房紧缺等一系列复杂的城市问题,无序化的城市扩张破坏了波哥大河的自然环境。文章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出发,对当地历史上存在的“脊田”这种特色农业耕种方式进行深度剖析,强调了景观作为一种解...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面临着洪涝灾害和住房紧缺等一系列复杂的城市问题,无序化的城市扩张破坏了波哥大河的自然环境。文章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出发,对当地历史上存在的“脊田”这种特色农业耕种方式进行深度剖析,强调了景观作为一种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同时具有生态效益及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波哥大地区的历史景观及现状问题,提出了可持续的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城市景观 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 脊田
下载PDF
基于光场重构的室内空间布局三维成像方法研究
7
作者 黄晓云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32,共5页
为了实现对景观和室内等公共空间的优化规划设计,降低空间冗余开销,提出基于光场重构的室内空间布局三维成像方法。采用全局光照图像构建室内公共空间景观布局的激光光场图像分析模型,根据光照条件、室内空间布局不同的表面材质属性,建... 为了实现对景观和室内等公共空间的优化规划设计,降低空间冗余开销,提出基于光场重构的室内空间布局三维成像方法。采用全局光照图像构建室内公共空间景观布局的激光光场图像分析模型,根据光照条件、室内空间布局不同的表面材质属性,建立室内空间布局的三维光流场重构模型,通过主观感知和客观指标联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室内公共空间景观布局联合评价,采用镜面反射绘制网络结构模型分析的方法实现对室内空间布局三维细节特征分解,通过光场重构结果获取更加丰富的物体信息,结合双光子关联成像的方法,构建室内空间布局三维成像方法。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对室内公共空间景观布局,提高室内景观的整体规划水平,其空间冗余开销为4.173 m^(2),可有效降低空间冗余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重构 室内空间布局 三维成像 园林景观 镜面反射绘制
下载PDF
论维摩小说中“地方”的建构与空间叙事
8
作者 张艳庭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作为洛阳代表性的青年作家,维摩在小说中形塑了一道独特的河洛文学景观。维摩通过空间叙事,建构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地理和全球地方感。通过书写场域的分化与聚合,完成了一种变化的、辩证的、动态的人性书写。通过在小说中融入不同社会阶... 作为洛阳代表性的青年作家,维摩在小说中形塑了一道独特的河洛文学景观。维摩通过空间叙事,建构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地理和全球地方感。通过书写场域的分化与聚合,完成了一种变化的、辩证的、动态的人性书写。通过在小说中融入不同社会阶层的杂语,建构出一个杂语世界,通过这样的叙事,维摩在一种现代视域下重塑了地方的价值,并生成了小说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景观 空间叙事 地方 场域 洛阳
下载PDF
哈尼梯田的景观美学与当地社区的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生态学的解读
9
作者 陈永邺 王丹丹 陈晓晶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经过数千年辛勤劳作所创造出来的一个伟大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是用作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哲学的象征。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探究哈尼梯田背后所蕴含的景观美学和当地社区的生活方式。哈...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经过数千年辛勤劳作所创造出来的一个伟大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是用作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哲学的象征。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探究哈尼梯田背后所蕴含的景观美学和当地社区的生活方式。哈尼梯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能够维护、传承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平衡的宝贵示范。所以,哈尼梯田不仅是一个壮阔的农业景观,更是一个文化和生态的统一体。通过文化生态学的解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世界遗产名录和文化遗产名录的可贵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梯田 景观美学 生活方式 文化生态学 解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课程实景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景观照明章节教学为例
10
作者 刘炜 姚诗琦 谢艺 《灯与照明》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景观照明章节是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授课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8,因此,在理论讲授、实景教学、课程作业3个环节之间需紧密配合,并在实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照明光环境特征、景观照明设计及实际照明状况的认知统... 景观照明章节是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授课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8,因此,在理论讲授、实景教学、课程作业3个环节之间需紧密配合,并在实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照明光环境特征、景观照明设计及实际照明状况的认知统一、节能减排设计策略等方面的技能。照明光环境的测试、模拟、评价,照明场景的还原、优化、可视化设计、参数化设计是培养学生照明设计综合技能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教学 景观照明 可视化 场景模拟 参数化
下载PDF
“场域”理念下的城市基础设施复合化转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章明 吴尤 《园林》 2023年第3期4-11,共8页
灰色基础设施造成一系列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同时蕴藏着城市更新背景下存量开发的潜力,兼具挑战与机遇。不同学科对于基础设施的研究存在概念上的差异,缺乏相对统一的认知共识和行动纲领。聚焦基础设施这一关键要素,以景观都市主义的视角... 灰色基础设施造成一系列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同时蕴藏着城市更新背景下存量开发的潜力,兼具挑战与机遇。不同学科对于基础设施的研究存在概念上的差异,缺乏相对统一的认知共识和行动纲领。聚焦基础设施这一关键要素,以景观都市主义的视角,强调景观在促进基础设施转型中的能动作用,结合社会学的场域理论,尝试提出“场域基础设施”的概念,总结基础设施在经济模式和城市存量发展模式转型下的一般规律和演变趋势。分析基础设施及所属城市公共空间与场域理论内在关联的三大要素,即“磁场”、机制、过程;归纳“场域基础设施”在重新组织和构建城市空间进程中复合化转型的表征,即复合性、动态性、协作性、多元性。以跨学科的视角和“大环境观”构建融合工程、景观、建筑和规划“四位一体”的理论框架和行动纲领,倡导以“场域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营造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基础设施 景观都市主义 场域理论 转型 复合 动态 协作 多元
下载PDF
沈阳城市交通领域双语语言景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2
作者 徐桂丽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2期38-40,共3页
交通领域语言景观体现一个城市对外交流和人文环境建设水平。笔者在对沈阳交通领域语言景观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搜集的语料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了沈阳交通枢纽双语语言景观建设的基本现状及具体问题,并对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问题提出了... 交通领域语言景观体现一个城市对外交流和人文环境建设水平。笔者在对沈阳交通领域语言景观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搜集的语料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了沈阳交通枢纽双语语言景观建设的基本现状及具体问题,并对其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以期对沈阳市交通领域语言景观完善有所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交通领域 翻译
下载PDF
在日本“越后妻有”发现风景:大地艺术祭的视觉经验与美学话语
13
作者 冯炜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3期103-108,共6页
风景是什么,如何看见并面对风景,是当代人乡愁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以一种以艺术开启的“风景发现”方式予以回应,从而引发了“风景”研究的历史回溯。从文化地理学到风景政治学的研究探索,是风景与文化和权力的... 风景是什么,如何看见并面对风景,是当代人乡愁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以一种以艺术开启的“风景发现”方式予以回应,从而引发了“风景”研究的历史回溯。从文化地理学到风景政治学的研究探索,是风景与文化和权力的关系逐渐清晰的历程,从而打开了风景所具有的巨大阐释空间。在风景政治视域中,“越后妻有”是一种被统摄进“里山”意向,并被构建出的符号化的“原风景”,由此可解释大地艺术祭提出的情景主义和去中心化特质的复兴企图。“越后妻有”的风景也因此成为了因观看而被发现,因自然而被审美的一种视觉体验,其美学话语表达出鲜明的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风景政治 视觉经验 美学话语
下载PDF
从场域、情境到空间 光明东滩源项目的设计逻辑与策略
14
作者 章明 王志刚 《时代建筑》 2023年第3期60-69,共10页
基于光明东滩源项目背景关系的复杂性和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建筑师提出了场域化的设计理念.文章重点探讨了从场域分析、情境建构再到空间物化的设计思考过程.通过对项目构思过程的解读,作者指出场域化作为应对场所环境的一种积极性思考,... 基于光明东滩源项目背景关系的复杂性和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建筑师提出了场域化的设计理念.文章重点探讨了从场域分析、情境建构再到空间物化的设计思考过程.通过对项目构思过程的解读,作者指出场域化作为应对场所环境的一种积极性思考,可以使建筑更好地适应自身和社会需求,创造出更具有人文关怀和可持续性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化 情境建构 空间物化 光明东滩源项目 文化景观 设计逻辑与策略
下载PDF
教育场域下广州大学城语言景观研究
15
作者 李冰 陈欣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55-60,共6页
该文抽取广州大学城内5所高校,运用拍摄手段收集了3752个语言景观样本,从语种性质、语种数量、语种类型、语码优先4方面对语言景观样本展开了分析。经分析发现:语种性质上,大学城语言景观超一半的语言标识为多语标识,形成了一定的多语环... 该文抽取广州大学城内5所高校,运用拍摄手段收集了3752个语言景观样本,从语种性质、语种数量、语种类型、语码优先4方面对语言景观样本展开了分析。经分析发现:语种性质上,大学城语言景观超一半的语言标识为多语标识,形成了一定的多语环境;语种数量多为1—2种,语种类型多是汉、汉—英两种,汉语优先是主要的语码优先类型。该文还对大学城语言景观的主题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探讨了大学城语言景观的受众取向;同时发现大学城中很多重要的语言标识,如安全警示类并没有进行双语化,以及路名、街名等标识上的翻译未进行统一等,未来还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教育场域 广州大学城 多语现象 语码优先 翻译
下载PDF
贵州两湖一库地区山水林(草)田湖人景耦合协调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绍钒 廖洋一 苏维词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2期2-7,共6页
明晰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状况可为探索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山水林(草)田湖人景耦合协调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两湖一库地区及各区县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的耦合... 明晰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状况可为探索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模式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山水林(草)田湖人景耦合协调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贵州两湖一库地区及各区县山水林(草)田湖人景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研究区整体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处于基本协调等级。其中,观山湖区由初级协调型上升到中级协调型,花溪区由中级协调型退化到初级协调型,云岩区从勉强协调型下降到濒临失调型,而清镇市、平坝区和南明区较为稳定。2)区域整体上子系统发展不平衡,水子系统较好,而林(草)子系统发展较差。3)从区县尺度来看,大部分区县都存在明显的子系统短板:主城区是林和湖子系统,非主城区则相对均衡一些,但个别区县的人子系统发展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两湖一库地区 山水林(草)田湖人景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格局
下载PDF
桂林山水文化记忆的建构路径及其结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佩 胡金龙 +1 位作者 陈慧婷 青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0-48,共9页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框架,以山水文化资源丰富的桂林主城区为研究地,探究桂林山水文化记忆构建路径,并通过居民和游客两个群体去检验其山水文化记忆的建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山水文化记忆构建体系由内容挖掘与记忆生成、叙事表达与记...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框架,以山水文化资源丰富的桂林主城区为研究地,探究桂林山水文化记忆构建路径,并通过居民和游客两个群体去检验其山水文化记忆的建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山水文化记忆构建体系由内容挖掘与记忆生成、叙事表达与记忆筛选、文化活化与记忆加固这三段路径组成,每段路径依序起作用共同促构了桂林居民和游客的山水文化记忆。桂林本地居民和游客山水文化记忆的构建中,本地居民随着年龄增长对桂林山水文化的解读逐渐清晰全面,而游客对桂林山水文化的理解角度和深度主要受游玩次数和专业背景影响;本地居民的山水文化场域认知详实丰富且地方依恋强烈,构成其山水文化记忆的硬记忆和软记忆均很丰富,而游客的山水文化场域认知片段零碎且地方依恋不足,构成其山水文化记忆以硬记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理论 记忆场 桂林山水文化
下载PDF
亚热带园林水体蚊虫孳生风险及规划设计对策研究
18
作者 邓子钰 刘天铭 吕慧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9期192-195,共4页
亚热带是蚊媒疾病高发地区,园林中的各类水体可能会孳生蚊虫,威胁居民健康,但目前园林设计领域缺乏对蚊虫防控的关注。文章以佛山居住区园林为例,对其中各类水体的蚊幼(孑孓)孳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各类园林水景、排水系统积水和各... 亚热带是蚊媒疾病高发地区,园林中的各类水体可能会孳生蚊虫,威胁居民健康,但目前园林设计领域缺乏对蚊虫防控的关注。文章以佛山居住区园林为例,对其中各类水体的蚊幼(孑孓)孳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各类园林水景、排水系统积水和各类无意形成的积水,明确容易和不易孳生蚊虫的水体类型,并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这些水体形成的原因,最终从园林水景设计、排水系统结构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等方面得出减少蚊幼孳生的景观设计方法,以期对今后景观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亚热带 水体 蚊幼 实地调查
下载PDF
圩田景观格局下村庄聚落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分析
19
作者 华星悦 胡幸 孙源源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2期58-61,共4页
圩田是劳动人民通过筑堤开渠来应对干旱洪涝而形成的一种大地景观形式。南京高淳西部的圩田景观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拥有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是农业美学的重要体现。以南京市高淳区蒋家村为例,在剖析圩田文化、河道流向、村庄肌... 圩田是劳动人民通过筑堤开渠来应对干旱洪涝而形成的一种大地景观形式。南京高淳西部的圩田景观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拥有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是农业美学的重要体现。以南京市高淳区蒋家村为例,在剖析圩田文化、河道流向、村庄肌理、交通布局的基础上,探索圩田景观格局下村庄聚落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凸显圩田景观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田 景观格局 村庄聚落 空间塑造
下载PDF
山水解构的诗意表达——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亚运板球场设计
20
作者 李俊 庄磊 +1 位作者 季怡群 王力行 《浙江建筑》 2023年第4期32-34,共3页
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亚运会板球馆整体的设计,力求彰显“生态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对山水的解构表达,使建筑隐于山林,以一种诗意栖息的姿态立于校园中。建筑既与校园红砖特色建筑和谐共融,又表达出板球运动的动感。同时体... 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亚运会板球馆整体的设计,力求彰显“生态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对山水的解构表达,使建筑隐于山林,以一种诗意栖息的姿态立于校园中。建筑既与校园红砖特色建筑和谐共融,又表达出板球运动的动感。同时体现出绿色节俭的亚运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诗意栖息 山水解构 亚运会板球馆 大屋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