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政治批判思想的理论主题及当代启益--基于《莱茵报》政论文章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应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以及当时形式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表意见的双重难事,共同指向马克思从事政治批判的理论主题--为贫苦群众谋解放。马克思曾试图借助自由报刊、理性国家、理性法来实现贫苦群众的利益,却...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以及当时形式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表意见的双重难事,共同指向马克思从事政治批判的理论主题--为贫苦群众谋解放。马克思曾试图借助自由报刊、理性国家、理性法来实现贫苦群众的利益,却捕捉到物质利益关系对新闻出版、国家和法的支配性作用,揭示出所谓新闻出版自由、国家和法的阶级性,明确了新闻出版等公共舆论服务贫苦群众的人民立场,而且他开始突破传统抽象思辨研究范式,在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中初步把握到解放贫苦群众的新方向。准确认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从事政治批判和理论研究的根本主题及基本观点,对于回应当下的一些理论杂音、更好实现人民利益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莱茵报》政论文章 政治批判 物质利益 贫困群众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报章政论文的演变及其现代意义——以王韬、梁启超、章士钊为中心
2
作者 杨志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清末报纸的出现,使当时的政论文为之一变。先是出现了王韬的报章政论文,其以说理为主,间杂抒情。其说理方式往往据事言理,或直抒胸臆。梁启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借用日本词汇、语法对之进行改造,从而创造了一种"笔锋常带感情"... 清末报纸的出现,使当时的政论文为之一变。先是出现了王韬的报章政论文,其以说理为主,间杂抒情。其说理方式往往据事言理,或直抒胸臆。梁启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借用日本词汇、语法对之进行改造,从而创造了一种"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在说理方式上,梁启超一方面继承了王韬的据事言理及直抒胸臆,另一方面又运用类比推理,结合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段,并采取偏激的言说方式,使得抒情性成为其报章政论文的突出特征。民国初年前后,由于历史文化语境的变化,报章政论文整体由以情动人转向朴实说理。在此潮流中,章士钊将西方逻辑学运用于报章政论文的写作中,并借用英语语法对古文进行改造,创造出逻辑严密、层次谨严的"逻辑文"。随着纯文学观念的引入,白话文的兴起,文言体报章政论文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们在语言、文法、思想、政治意识等方面对现代白话文产生过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章政论文 新文体 逻辑文 白话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