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大夫之学”视野下的曾国藩“奇偶互用”说
1
作者 陈慧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 曾国藩在奠定“士大夫之学”学术规模的过程中,根植《易传·系辞》的宇宙观和张载的辩证观,依据韩愈“孔墨相用”说而提出“奇偶互用”说。相较清中叶以来“奇偶相生”“奇偶相杂迭用”“骈散相成”“奇偶相间”“奇偶相参错综”等说,“奇偶互用”说确立“奇”为本位、以“奇”兼“偶”的体用关系,主要从行气运辞、天授人事的角度记述奇偶,重塑韩愈古文在学术分途中的连接作用与在文体演变中的典范价值。该说完善并发展了姚鼐“文分阴阳”说,试图纠正桐城理论阴阳分判、偏于阳刚,而创作失之阴柔的流弊。曾国藩大胆接受富有争议的“孔墨相用”说,体现了其在晚清大变局中,借助韩愈归本经子、博学于文的“大贤君子之道”,复兴修己治人、经世致用的大人之学的淑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晚清 士大夫之学 骈散合一论 韩愈
下载PDF
儒学传播与东汉普遍社会价值观的确立——一个政治社会化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夏增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7,共7页
自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学即与政治结合,并加速在社会中的传播,初步参与西汉政治社会化进程。在东汉时期,这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同样是以儒学为中心展开的。东汉诸帝大多都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 自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学即与政治结合,并加速在社会中的传播,初步参与西汉政治社会化进程。在东汉时期,这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同样是以儒学为中心展开的。东汉诸帝大多都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这一时期,儒学以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从若干个中心向更广区域两个向度传播,引起东汉社会儒学的同质化,儒学价值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儒学 政治社会化 社会价值观
下载PDF
易学与东汉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涛 王荣优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101,共6页
《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东汉后期,社会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挽救东汉政权,王符、仲长统、荀悦等人借助易学阐发了一系列社会批判思想。这些思想更多地摆脱了象数易学的束缚... 《周易》及易学的启示和影响,始终贯穿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东汉后期,社会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为了解决社会危机,挽救东汉政权,王符、仲长统、荀悦等人借助易学阐发了一系列社会批判思想。这些思想更多地摆脱了象数易学的束缚,在义理解《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并促使易学最终向玄学转型,成为东汉后期易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东汉末年 社会批判思想 王符 仲长统 荀悦
下载PDF
汉末政治风暴与“处士”的文化表现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子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汉末社会的激烈动荡中,处士作为"党人"的对照,在历史记忆中保留了鲜明的文化形象。这一情形,可以看作儒学群体分流的迹象之一。与激进的"党人"不同,"处士"对政治取全面回避的态度,坚守平民立场,以纯正的... 汉末社会的激烈动荡中,处士作为"党人"的对照,在历史记忆中保留了鲜明的文化形象。这一情形,可以看作儒学群体分流的迹象之一。与激进的"党人"不同,"处士"对政治取全面回避的态度,坚守平民立场,以纯正的在野方式始终保持和执政者的距离,始终不与当权者合作,不为最高执政集团服务,表现出"崛然独立"的风格。历史文献称他们彻底的"独立"意识的表现为"绝迹"。他们与"党锢之祸"受害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消极倾向,研究者也有探索其心理背景的必要。后世对汉末"处士"的评价各有褒贬,亦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人等、不同文化倾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党人 处士 政治风暴
下载PDF
魏晋风度的前奏-论东汉后期士人的“激诡之行”及其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4-101,共8页
魏晋名士倡导"自然",行为"放达",不拘儒家礼法,蔚然成风,影响中古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此风并非如风暴骤起,而是渊源有自,无论其根本的思想脉络,还是其具体表现形式,都肇始于东汉中后期。汉末诸多特立独行之士,如戴... 魏晋名士倡导"自然",行为"放达",不拘儒家礼法,蔚然成风,影响中古思想文化各个方面。此风并非如风暴骤起,而是渊源有自,无论其根本的思想脉络,还是其具体表现形式,都肇始于东汉中后期。汉末诸多特立独行之士,如戴良、马融、孔融等人,皆追求"达生任性"、"任情不羁",在日常生活之态度、待人接物之仪表、居丧守孝之礼法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重情轻礼的特征,不以儒家伦理规范为意。究其思想根源,在于他们摆脱了僵化的世俗儒家礼法的束缚,获得了道家自然精神的支撑。随着汉晋之际的社会变革,此风演化成为波澜壮阔的时代思潮,也就是所谓的魏晋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 士人 礼法 自然 魏晋风度
下载PDF
论北魏后期地方长官本籍任用——以汉族士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龙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3,97,共8页
北魏后期,地方长官的本籍任用成为汉族士人彰显权势的突出的现象。本籍任用的现象与汉族士人强烈的乡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与国家权力相结合,因而更受到汉族士人的重视。北魏朝廷既注意通过对汉族士人的本籍任用来增强他们的权势... 北魏后期,地方长官的本籍任用成为汉族士人彰显权势的突出的现象。本籍任用的现象与汉族士人强烈的乡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与国家权力相结合,因而更受到汉族士人的重视。北魏朝廷既注意通过对汉族士人的本籍任用来增强他们的权势,以保证其统治顺利运行,但又保持了对这一方式的谨慎运用。汉族士人本籍任用的出现表明了他们在北魏王朝政治地位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汉族士人 本籍任用 政治史
下载PDF
由“罪己诏”论西汉道统与政统之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魏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看法常与儒生相绌,此时多用"罪己诏"来调和彼此的矛盾,正体现出道统与政统的相互适应和不断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己诏 西汉 道统 政统
下载PDF
从公天下到“王命论”——论两汉之际儒生政治理念的变迁 被引量:4
8
作者 曲利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7,共7页
儒生阶层在西汉元成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发起了复古改制运动,但空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不能解决历史症结。复古改制失败后,儒生们依据公天下政治理念,捧出王莽来改造现实,却又造成了更大的历史劫难。面对惨败,儒生们不能够反思自身的理想主义... 儒生阶层在西汉元成以后登上政治舞台,发起了复古改制运动,但空有理想主义的激情,不能解决历史症结。复古改制失败后,儒生们依据公天下政治理念,捧出王莽来改造现实,却又造成了更大的历史劫难。面对惨败,儒生们不能够反思自身的理想主义,反而走向了"王命论",认为天下应为刘氏一家所有。儒生再没有勇气讨论"禅让"等公天下的理念了,此为中国思想史上一大变局。"王命论"在后汉变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导致后汉学术走向平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之际 儒生 政治理念 道德理想主义 王命论
下载PDF
《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所见汉末政局与荆南社会变动 被引量:2
9
作者 江田祥 何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6-21,共6页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民校尉 熊尚 汉末政局 荆南社会
下载PDF
东汉后期士大夫社会拯救活动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顺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东汉自和帝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代表社会、象征国家的皇权被两派势力异化,士大夫集团的权力和利益被严重剥夺,统治岌岌可危。作为专制政权组织基础的士大夫对此忧心忡忡。为匡时救世,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拯救活... 东汉自和帝始,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代表社会、象征国家的皇权被两派势力异化,士大夫集团的权力和利益被严重剥夺,统治岌岌可危。作为专制政权组织基础的士大夫对此忧心忡忡。为匡时救世,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拯救活动,大致可分为舆论层面政治批判和实践层面对弊政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纠治和打击活动。士大夫的社会拯救活动对改善黑暗政治和维系东汉的统治起到了一定作用。因缺乏对君主专制制度本质的认识,士大夫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很少触及深层政治结构。但其批判时弊精神使专制制度在实际运行中保持一定的舆论开放和相对独立的批评、监督力量,降低了专制制度的封闭性和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后期 外戚宦官专权 士大夫 政治批判 社会拯救
下载PDF
论东汉党锢的缘起与党人失败原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子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9,共10页
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党争,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题中仍不乏剩义。本文主要考察党锢的缘起及党人集团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党人集团的失败绝非偶然,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值得总结。其一,把宦官作为败坏东汉政... 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党争,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题中仍不乏剩义。本文主要考察党锢的缘起及党人集团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党人集团的失败绝非偶然,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值得总结。其一,把宦官作为败坏东汉政权唯一的罪魁祸首有失公允;其二,清流官员欲尽除宦官的计划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且他们的过激言论招致皇帝的震怒;其三,党人集团中缺少雄才大略的领袖,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致使功败垂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清议 党锢之祸 党人失败
下载PDF
略论两汉士大夫的异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保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27,共7页
在儒学与皇权政治的结合过程中,两汉士大夫在政治取向、学术风格等方面都分别呈现出明显的共性和个性。追求入仕,师、吏并重是两汉士大夫的共同特征。论其异,西汉士大夫固守“天下为公”的理念,忠君意识淡漠,以师道和言灾异制衡皇权,以... 在儒学与皇权政治的结合过程中,两汉士大夫在政治取向、学术风格等方面都分别呈现出明显的共性和个性。追求入仕,师、吏并重是两汉士大夫的共同特征。论其异,西汉士大夫固守“天下为公”的理念,忠君意识淡漠,以师道和言灾异制衡皇权,以“王道”改造政治;学术上兼容,学以致用,侧重于整理经典和阐释义理。东汉士大夫则忠君意识强化,师道式微,缺乏独立的政治人格,缺乏道德的自我约束;学术上思想谨固、保守,重视考释、注疏和训诂。儒学的政治化是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儒学 士大夫 政治取向 学术风格
下载PDF
养士之风与汉初的豪族政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汉初政治是郡国并行体制。汉初同姓王的分封原则 ,基本是一种西周宗法制度之下血缘分封原则的复兴。可以说汉初的政治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六国之政治传统。王国政治作为汉初政治的一元 ,使汉初政治无疑也具有了多元政治的雏形 ,养士... 汉初政治是郡国并行体制。汉初同姓王的分封原则 ,基本是一种西周宗法制度之下血缘分封原则的复兴。可以说汉初的政治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六国之政治传统。王国政治作为汉初政治的一元 ,使汉初政治无疑也具有了多元政治的雏形 ,养士之风的重新兴起 ,或许可以说是六国传统复兴的一项主要内容。汉初养士可大致分为诸侯王之养士、外戚大臣之养士和布衣豪杰之游侠养士三类。他们借养士而形成一股力量或以对抗中央、或以对抗政府 ,要么就是权力斗争和个人私怨斗争的工具。但这种情形总是与逐步加强的中央集权的潮流相逆的 ,所以到汉武帝以后 ,成为中央政府严厉打击的对象 ,因失去生存的环境而逐步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养士 豪族政治
下载PDF
东汉震灾与王符的“荒政”批判——基于“短时段事件”的政治文化时空形态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郎镝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王符所著《潜夫论》深淳整穆,时人誉为汉末清议政论文之翘楚。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极言汉政得失。历史文化研究方法以时空两个维度作为历史分析的视角,以此理论分析史料,明确王符震灾亲历者的历史身份。从王符独到的平民... 王符所著《潜夫论》深淳整穆,时人誉为汉末清议政论文之翘楚。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极言汉政得失。历史文化研究方法以时空两个维度作为历史分析的视角,以此理论分析史料,明确王符震灾亲历者的历史身份。从王符独到的平民视角中的灾情描述可以分析出东汉政权的震后"荒政":从频黜"三公"这一政治现象,探讨"天人感应"衍生的"灾异说"政治思想内核的表象和"内外廷"之争的顶层政治权力分配的实质;从帝王和臣子对"罪己"、选拔"贤良方正"、"有道"士人进入统治阶层的"荒政"策略的分析,概括当时汉末统治阶层矛盾凸显的现实,分析其对汉末政治结构的破坏作用,为寻找并论证汉末政治社会衰变的重要节点提供历史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震灾 王符 “荒政”批判 政治文化 时空形态
下载PDF
东汉末年汝南“月旦评”的生成及其评价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立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6,共9页
东汉末年,许劭、许靖兄弟在汝南主持的"月旦评"轰动一时,它是在政治昏暗和士人清议之风盛行的背景下形成的集会评议活动。评议对象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士,以激浊扬清为目的。"月旦评"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此... 东汉末年,许劭、许靖兄弟在汝南主持的"月旦评"轰动一时,它是在政治昏暗和士人清议之风盛行的背景下形成的集会评议活动。评议对象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士,以激浊扬清为目的。"月旦评"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此外名士身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评论效果的精准对时人的折服、汉末仰慕名士的浓重风习,都对其有促成作用。因汉末人伦臧否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党派矛盾,冒充名士的沽名钓誉之徒也多有存在,故会招致一些地方豪强的抵制。客观看,"月旦评"在世风日下之时的正义呼声及对大量人才的发掘,自有其历史价值所在。虽然许氏兄弟关系不协,自身也有缺陷,但不能据此完全否定"月旦评"及二人厉行荐举人才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年 月旦评 核论人物 产生要素 评价不一
下载PDF
关羽读《春秋》背景刍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满仓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23,共5页
汉末三国时期,阅读《春秋》蔚然成风。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把《春秋》应用于社会政治、军事及其他领域,体现了古文经学经世致用的特点。关羽作为刘备政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肩负着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他是独当荆州一面的军事统帅... 汉末三国时期,阅读《春秋》蔚然成风。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把《春秋》应用于社会政治、军事及其他领域,体现了古文经学经世致用的特点。关羽作为刘备政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肩负着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他是独当荆州一面的军事统帅,面临着北伐曹魏、处理与东吴关系等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受社会风气的熏染,他熟读《春秋》是时代、社会使然,但其动机重在用《春秋》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指导军事活动和培养道德情操,而不在《春秋》学问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三国 《春秋》 经世致用 政治 军事
下载PDF
晚清学者对小说续书的批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玉海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1-35,共5页
古代小说的续书一直受到评论界的轻视与贬低,认为是"狗尾续貂",因此也很少有人研究续书的"理论"。但是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小说创作的不断变革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一些学者或多或少地对小说续书提出新的批评,如吴... 古代小说的续书一直受到评论界的轻视与贬低,认为是"狗尾续貂",因此也很少有人研究续书的"理论"。但是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小说创作的不断变革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一些学者或多或少地对小说续书提出新的批评,如吴研人、邱炜裷、黄人、王国维等。尤其是王国维则是在文学的艺术规律或是在美学意义上对小说续书进行更深层次上的批评。晚清学者对小说续书的批评,固然有当时社会背景下文学批评界的偏激,但同时强调文学应有创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学者 小说续书 文学批评 古代小说 王国维 吴研人 邱炜萱 黄人
下载PDF
论西汉文人的政治情结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周堂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16,共7页
Thanks to their ardent love and serious concern for the state,scholar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d a political complex strong enough for them to always keep up high political enthusiasm and firm political stand eve... Thanks to their ardent love and serious concern for the state,scholar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d a political complex strong enough for them to always keep up high political enthusiasm and firm political stand even if frustrated in their career or even after having complained that their talents remained unrecognized,thus initiating a glorious tradition under a unified system in which they concerned themselves actively in political affa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文人 政治情结
下载PDF
试证注古书不可轻易否定汉儒成说——以《论语》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逢彬 《长江学术》 2014年第2期94-103,共10页
王力先生认为,不能轻易否定汉儒的故训。我们在研究《论语》疑难词句时发现,当清儒之说和汉儒之说不同时,往往汉儒正确。本文选取上述研究中篇幅较小且较有代表性的12例,以为管中窥豹,证明王力先生之说是正确的。这提醒我们,当清儒及现... 王力先生认为,不能轻易否定汉儒的故训。我们在研究《论语》疑难词句时发现,当清儒之说和汉儒之说不同时,往往汉儒正确。本文选取上述研究中篇幅较小且较有代表性的12例,以为管中窥豹,证明王力先生之说是正确的。这提醒我们,当清儒及现代学者的结论与汉儒不同时,采纳前者的考释成果必须慎重。本文"罗列若干同时代同一句式的句子进行归纳,然后再验证"的研究方法对古籍词句考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训 汉儒 清儒 高邮王氏父子 证伪
下载PDF
论汉末清议思潮与社会转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昆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9-44,共6页
清议思潮出现在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廷大权,以太学生为主的后备官吏集团发起了针砭时政、抨击宦官专权和评议人物的政治活动。最终遭到当局以党锢的方式从肉体加以打击,从思想意识上加以禁止。但清议从未停止,一直持续到... 清议思潮出现在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廷大权,以太学生为主的后备官吏集团发起了针砭时政、抨击宦官专权和评议人物的政治活动。最终遭到当局以党锢的方式从肉体加以打击,从思想意识上加以禁止。但清议从未停止,一直持续到汉末。清议是东汉中后期自下而上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活动,它改变了世人的传统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加速了汉末社会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清议 大学生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