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iticizing the queue: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cultural symbolism of hair in Qing dynasty and young republican China
1
作者 DING Li-l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0年第12期53-58,共6页
The human body, such as hair, serves as a prism through wh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re effectively refracted. Despite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role of hair, however, remains curiously ... The human body, such as hair, serves as a prism through wh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re effectively refracted. Despite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role of hair, however, remains curiously a marginalized subject among the renewed interests on the body in the academic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oliticize the queue from 3 perspectives: maintaining a certain prescribed hairstyle is a top-down gesture to construct national conformity; the boundary between Manchu and Han is invoked and reinvented through the battles surrounding the queue politic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 the widespread debate between keeping the queue and cutting the queue at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epitomizes the haunting rhetoric of traditionalism and modernism pursuit of modernit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UE HAIRSTYLE politic social cultural symbolism Chinese Confucius Qing dynasty Republican China MANCHU han
下载PDF
刘邦称帝与贵族政治的终结
2
作者 孟宪实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44-51,共8页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 对于先秦时代的中国社会,学界有诸多讨论,就制度而言也是言人人殊。夏商周是中国的贵族时代,政治则为贵族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剧变,正是贵族政治瓦解、士大夫政治发生发展的过程。秦朝统一中国,秦国制度推行全国,中国的贵族政治告别历史。但是,在最高领导人出身问题上,还保留了贵族政治的最后一点残余。秦末农民战争中,平民出身的刘邦脱颖而出。刘邦称帝成功,宣告中国历史告别了贵族时代。新的历史如何概括,史家多有讨论。赵翼曾经用“布衣将相”概括西汉初期的政治局面,基于历史实际与理论思考,本文认同并使用“士大夫政治”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贵族政治 刘邦称帝 秦汉 士大夫政治
下载PDF
两汉帝王降生神话的历史书写
3
作者 高锦花 骆梦男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两汉处于圣王神话向政治神话转变的孕育期,降生神话成为帝王继位是否正统的验证标准之一。由于汉政权以武力得天下的历史事实,已经不符合先秦受命神话的解释体系,因此史家在书写过程中除了需要神化两汉帝王的降生和出身外,还需凸显他们... 两汉处于圣王神话向政治神话转变的孕育期,降生神话成为帝王继位是否正统的验证标准之一。由于汉政权以武力得天下的历史事实,已经不符合先秦受命神话的解释体系,因此史家在书写过程中除了需要神化两汉帝王的降生和出身外,还需凸显他们继位合法性和正统性的政治意义。故史家在书写两汉帝王神话时,除继承先秦圣王神话的叙事模式外,还融入了祥瑞象征物、神话见证者和梦境等新要素,并逐步形成固定范式。两汉帝王降生神话叙事模式的形成,既体现了先秦以来天命观念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也反映了两汉灾异祥瑞思想的发展与兴盛,是特定时代历史文化情境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政治神话 书写范式 天命思想
下载PDF
先唐时间观念的形成及特色研究
4
作者 樊伟峻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7,共9页
先唐时期的时间观念,是在多种思想文化交融交织的丰富而复杂的背景下形成的,因而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历史学家对时间观念的感知是与其人文关怀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意义。文学家对时间的认知则与时间流逝、感时不遇、穷... 先唐时期的时间观念,是在多种思想文化交融交织的丰富而复杂的背景下形成的,因而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历史学家对时间观念的感知是与其人文关怀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意义。文学家对时间的认知则与时间流逝、感时不遇、穷通幽显等个人身世遭遇密切相关。思想家对时空观念的重视,背后隐藏着国家建构、权力话语等深层次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时期 时间观念 形成 特色 思想文化
下载PDF
“以三百五篇谏”——论汉代奏议用《诗》的话语方式与政治功能
5
作者 梁秀坤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0,共9页
“以三百五篇谏”是《诗》学经世致用功能在政治话语领域的集中体现。“以三百五篇谏”最早见于王式的言论,其概念发源于贾山“诗谏”,经过董仲舒提出“《诗》无达诂”的阐释原则,并做了具体的用《诗》实践后,被逐渐接纳和运用于政治言... “以三百五篇谏”是《诗》学经世致用功能在政治话语领域的集中体现。“以三百五篇谏”最早见于王式的言论,其概念发源于贾山“诗谏”,经过董仲舒提出“《诗》无达诂”的阐释原则,并做了具体的用《诗》实践后,被逐渐接纳和运用于政治言论场合。汉代奏议用《诗》对增强政治谏言的话语效力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其话语表达形式包括称《诗》、直引、取辞和用义四类,并通过历史镜鉴、执政范例和政治义理原则等方面的经义总结,在汉代政治话语领域发挥了重要功能。西汉前中期,奏议用《诗》以直引为主,西汉中期以后,取辞和用义的《诗》用形式增多,并在东汉成为主流的用《诗》模式。汉代奏议用《诗》加快了奏议文的经学化和文学化进程,也推动了《诗》学阐释面向政治需求和文学表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汉代 奏议 话语 政治
下载PDF
“灭刘氏者龚也”:南汉宦官政治新探
6
作者 傅绍磊 郑兴华 《唐都学刊》 2024年第1期77-84,共8页
刘谦、刘隐出身岭南地方豪强,因为文化弱势而积极与士人合作,坚持士人政治。刘䶮在位期间一直没有解决权力合法性问题,难以改变相对于士人的文化弱势处境,从而对士人不满,质疑士人政治,逐渐以宦官制衡士人,终于在晚年形成宦官政治取代士... 刘谦、刘隐出身岭南地方豪强,因为文化弱势而积极与士人合作,坚持士人政治。刘䶮在位期间一直没有解决权力合法性问题,难以改变相对于士人的文化弱势处境,从而对士人不满,质疑士人政治,逐渐以宦官制衡士人,终于在晚年形成宦官政治取代士人政治的趋势。宦官在刘晟摆脱内忧外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刘晟的权力合法性问题,从而真正崛起,推动南汉正式形成宦官政治,导致士人在南汉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化,让士人产生强烈的政治离心倾向,为南汉政权的覆灭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汉 刘䶮 士人 士人政治 宦官 宦官政治
下载PDF
论汉初政论文对炎黄二帝的书写
7
作者 程丝雨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2,145,共5页
汉初政论散文以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淮南子》为代表,在这些政论文中炎黄二帝多以仁义、贤明的君主形象被援引和论述,作为一种“假托”来表达汉初政治家重农抑商、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这与汉初黄老之学的兴起有着十分... 汉初政论散文以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淮南子》为代表,在这些政论文中炎黄二帝多以仁义、贤明的君主形象被援引和论述,作为一种“假托”来表达汉初政治家重农抑商、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这与汉初黄老之学的兴起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表现了汉初特定时期的道家思想,也反映了汉初士人们的炎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政论散文 炎黄二帝
下载PDF
政治体制模式下的汉代等级化与系统化信仰体系
8
作者 贾艳红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61-68,共8页
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相适应,汉代在秦朝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层层服从、分工明确的层级统治网。在宗教信仰方面,汉代则将西周以来建立的神祇秩序加以系统化、等级化,按照政治体制构建了一个规整有序、等级森严的信仰体系,奠定了中国... 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相适应,汉代在秦朝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层层服从、分工明确的层级统治网。在宗教信仰方面,汉代则将西周以来建立的神祇秩序加以系统化、等级化,按照政治体制构建了一个规整有序、等级森严的信仰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本框架。与地上的专制皇权相呼应,天国也重新出现了统一的至上神太一神,汉初五帝降为辅佐神,其下属神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天文气象神。地祇以后土最为尊贵,其下是名山大川及普通的山林川泽之神,再往下是户、灶、中霤、门、行五神及各地杂神。汉代基层社会则实行里、社合一体制,将地方行政组织与民间信仰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王权对乡里的有效控制。西周末年被破坏的神祇秩序随着汉武帝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建立又得到恢复,并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汉代信仰体系是人间等级制度的折射与投影。社会结构和等级体制的各种发展变化,可以清晰地从宗教信仰中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政治体制 宗教信仰 等级化 系统化
下载PDF
西汉王朝国家安全思想研究
9
作者 王林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3-35,共13页
我国古代的国家安全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加强我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史研究,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梳理相关历史文献,采取历史分析和古今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概括出西汉王朝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 我国古代的国家安全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加强我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史研究,对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梳理相关历史文献,采取历史分析和古今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概括出西汉王朝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领域的国家安全思想。西汉王朝的国家安全思想对维护当代的国家安全有以下启示:重视国家安全领域的关联性;动态把握国家安全思想;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政治安全具有根本性;强化军事安全的保障地位;在意识形态安全上,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安全上,为世界和平赤字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 无为而治 霸王道 纯任德教
下载PDF
秦汉时期汉中郡的政治地理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剑磊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运用政治地理学的理念分析秦汉时期汉中郡的空间变迁,是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效实践。秦汉中郡,置郡时间较早,初置于惠文王后十二年。秦汉时期汉中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演变特征,南北郡界因秦巴山势而定,较为稳定;东西界则由于... 运用政治地理学的理念分析秦汉时期汉中郡的空间变迁,是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效实践。秦汉中郡,置郡时间较早,初置于惠文王后十二年。秦汉时期汉中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演变特征,南北郡界因秦巴山势而定,较为稳定;东西界则由于都城迁移及政治地理格局转变,为配合国家战略调整而出现了郡区行政管理变化。汉武帝时期,汉中郡治已由南郑迁至西城。昭帝元凤六年,郡、尉分治西城、褒城,是基于国家政治变化背景下,根据汉中城市地域分布与区域交通相互结合的空间结果。东汉初期郡治迁回南郑,都尉分治裁撤。至三国时期,汉中自子午道分界,东属曹魏,西归蜀汉,这也是不同时期政治活动在同一地域空间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汉中郡 政治地理 地域控制
下载PDF
周代礼文化融入大学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1
作者 冯盛国 杨晓青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周代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理性精神。通过创造性转化这些精神资源,将其融入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但能拓展礼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而且能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大学思政课与周... 周代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理性精神。通过创造性转化这些精神资源,将其融入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但能拓展礼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而且能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大学思政课与周代礼文化的关系,对于提升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塑造当代大学生情感价值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礼文化 融入 高校思政课
下载PDF
东汉官吏诈病现象研究
12
作者 吕金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8-17,共10页
东汉时期官吏们出于政治、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等原因而选择诈病。诈病期间,官吏们拥有一种“病人”身份,在行政程序上,他们能够合理地拒绝进入、退出官僚队伍。但“病人”身份被人识破的官吏,可能因此遭到惩处。对多数诈病的官吏而言,... 东汉时期官吏们出于政治、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等原因而选择诈病。诈病期间,官吏们拥有一种“病人”身份,在行政程序上,他们能够合理地拒绝进入、退出官僚队伍。但“病人”身份被人识破的官吏,可能因此遭到惩处。对多数诈病的官吏而言,“患病”是其进行政治博弈的筹码。借助“患病”,部分诈病的官吏可以传递出难以明言的政治隐意,隐晦地表露个人期望。官吏诈病是东汉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诈病是政治生活中的一种策略,它是否被运用,取决于官吏的个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病 隐意 官吏 政治文化 东汉
下载PDF
后妃吏化与天子之制——汉代后妃建制探微
13
作者 白坤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1期92-104,M0005,M0006,共15页
汉代的后妃建制,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春秋》经传描绘的“姪娣媵系统”,该系统以帝、后婚礼为前提;二是以《礼记·昏义》为蓝本的“五班次系统”,“比视”是其核心。武帝、元帝时期改革后妃建制,在嫔妃等级与爵秩序列之间建立起“... 汉代的后妃建制,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春秋》经传描绘的“姪娣媵系统”,该系统以帝、后婚礼为前提;二是以《礼记·昏义》为蓝本的“五班次系统”,“比视”是其核心。武帝、元帝时期改革后妃建制,在嫔妃等级与爵秩序列之间建立起“比视”关系。帝、后等齐至上的政治身份序列随之形成,汉帝妾群全面吏化,“五班次系统”得到初步实践。王莽秉政期间的两场聘后礼,及随之而立的两种后妃建制,既涤清了秦制影响、建立起“汉家”新传统,又表明汉帝国对“姪娣媵”和“五班次”的取舍。汉家追求的“天子之制”要求皇帝至上无匹,而消解帝、后等齐伦理依据最有效的手段是放弃“聘后”。因对帝、后婚礼的硬性要求,“姪娣媵”最终无缘东汉的制度实践。“五班次”却因不要求帝、后婚礼,不限制后妃姓氏、身份,及“比视”在调节政治身份序列中的便利等,获得汉帝国青睐,并成为后世后妃建制的经典模本。随着后妃比视对象被调整,“册妾为后”成为定制,东汉皇后彻底成为皇帝臣妾,皇帝至上无匹的政治身份序列正式形成。汉家在实践“天子之制”的道路上又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后妃 《置吏律》 政治秩序
下载PDF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深远影响
14
作者 赵绥生 白雪祺 刘权政 《南海学刊》 2023年第5期87-97,共11页
中世纪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制度类型,与此相适应产生了两种国家治理模式:中央集权制治理模式和分权制治理模式。秦朝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拓疆辟土客观形势的产物,是消除... 中世纪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制度类型,与此相适应产生了两种国家治理模式:中央集权制治理模式和分权制治理模式。秦朝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拓疆辟土客观形势的产物,是消除战乱平定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维护多民族统一及大国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国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远远走在世界政治文明演进历史进程的前列,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体现出中华民族高度的政治智慧。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华民族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政治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中国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对于我们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秦汉时期 中央集权制度 分权制度 政治文明 政治文化遗产
下载PDF
董仲舒“天人一”说的思想史意义
15
作者 张茂泽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5-11,共7页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表彰六经,得到实施后,儒学遂占政治主导地位。尤其是他提出的“天人一”命题,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儒家“天人合一”理念,对儒学思想贡献甚大。大千世界由天和人有机统一而成,单独的天或单独的人都不足以为世界。“天人合...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表彰六经,得到实施后,儒学遂占政治主导地位。尤其是他提出的“天人一”命题,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儒家“天人合一”理念,对儒学思想贡献甚大。大千世界由天和人有机统一而成,单独的天或单独的人都不足以为世界。“天人合一”理念是一种复合本原模型,有别于单一本原思路。董仲舒的“天人一”既由天到人,也由人到天,是两个环节的有机统一;阴阳五行作为万物构成的材料,在世界本原结构中居辅助地位。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天人合一”观的代表,也成为北宋大儒张载“天人合一”说的直接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董仲舒 “天人一” 复合本原 思想史意义
下载PDF
明朝与苏禄交往历史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启示
16
作者 苏月秋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0,共4页
明朝初年,苏禄国组成庞大的使团访华,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苏禄国东王不幸病逝于中国并安葬在山东德州,在华守墓的苏禄国东王后裔逐渐与中华民族融合,共同繁衍生息。明朝与苏禄友好交往的历史表现了我国睦邻友好、和谐包容的精神... 明朝初年,苏禄国组成庞大的使团访华,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苏禄国东王不幸病逝于中国并安葬在山东德州,在华守墓的苏禄国东王后裔逐渐与中华民族融合,共同繁衍生息。明朝与苏禄友好交往的历史表现了我国睦邻友好、和谐包容的精神。把明朝与苏禄友好交往的历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中,发挥其作为深厚历史文明积淀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面对不同文明的正确态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具有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苏禄 菲律宾 郑和下西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清代柳宗元研究文献考论
17
作者 王玉姝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17,43,共7页
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文学创作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经历时间的推移,同时囿于时代环境的影响,清人对柳宗元研究的关注点主要着眼于政治、思想和和文学三个方面。整理并考述清代时人对柳宗元研究的文献,可从... 柳宗元作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文学创作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经历时间的推移,同时囿于时代环境的影响,清人对柳宗元研究的关注点主要着眼于政治、思想和和文学三个方面。整理并考述清代时人对柳宗元研究的文献,可从客观上把握清代对柳宗元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清代 政治 思想 文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与“回归历史现场”教学法的实践——以六朝简牍教学为例
18
作者 陆帅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6期111-114,共4页
中国古代史是当前历史学大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的起始主干课程,在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就现状而言,目前中国古代史本科教学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互动欠缺以及前沿材料、理论的引入不足等问题。为保证教学实践与课程思... 中国古代史是当前历史学大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的起始主干课程,在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就现状而言,目前中国古代史本科教学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互动欠缺以及前沿材料、理论的引入不足等问题。为保证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取得良好效果,将“回归历史现场”教学法引入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具有必要性,也存在相当的可能性。该文以六朝简牍的教学为例,通过课前准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与点评等环节呈现“回归历史现场”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以期提供一个典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课程思政 回归历史现场 六朝简牍 课堂教学
下载PDF
朱子道德教化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19
作者 林小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3-125,共3页
理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朱子所建立的完善且系统的道德教化体系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同样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高校应从其中汲取思政教育所需要的营养,坚持“教人有序”原则,遵循“各因其所长... 理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朱子所建立的完善且系统的道德教化体系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同样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高校应从其中汲取思政教育所需要的营养,坚持“教人有序”原则,遵循“各因其所长教之者”的方法,肯定学生主体精神,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当代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宋明理学 道德教化 价值 启示
下载PDF
张珪在元朝中期的政治斗争
20
作者 焦浩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5期80-84,共5页
张珪作为元朝中期的汉法派官员,在成宗朝时作为地方特使整顿吏治,在仁宗朝、英宗朝、泰定帝时期都被委以重任,担任朝中要职。他曲折的仕宦经历,反映了元朝中期的官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张珪在实施汉法的过程中反复受挫,是元朝中期推行... 张珪作为元朝中期的汉法派官员,在成宗朝时作为地方特使整顿吏治,在仁宗朝、英宗朝、泰定帝时期都被委以重任,担任朝中要职。他曲折的仕宦经历,反映了元朝中期的官僚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张珪在实施汉法的过程中反复受挫,是元朝中期推行“汉法”和“反汉法”斗争的一个缩影。该文拟通过《元史》《新元史》《张珪墓志铭》等基本史料,对张珪与元政府之间的关系演变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汉法”在实施过程遇到的阻力,有助于归纳元朝中期御史台等监察机构无法完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元朝中期政治发展路线及制度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珪 元朝中期 政治斗争 “汉法” 《元史》 制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