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9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armony O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urse
1
作者 Ruipeng Gao Xinrui Wang +1 位作者 Weiwei Xing Dan Tao 《计算机教育》 2022年第12期49-53,共5页
The emergence of the Harmony operating system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y Huawei ha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information industry.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how... The emergence of the Harmony operating system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y Huawei has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information industry.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how to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software development via Harmony OS development courses,aim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to develop applications under the Harmony OS operating system independently or in groups,as well as achieving the patriotism and national 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mony O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下载PDF
New Administration Systems for the World Countries and Sense of Justice & Continuity in the System Administr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Refet Ramiz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6年第4期219-260,共42页
In this work, some of the results of the synthesis about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re expressed. The Author defined four new case theories and 23 main methods, and defined five general political/non-political admini... In this work, some of the results of the synthesis about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re expressed. The Author defined four new case theories and 23 main methods, and defined five general political/non-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categories for the world countries. Each system is defined with the related 12 sub blocs to solve the general and specific problems of communities, territories, states and/or countries. Each bloc includes presidency, council, committees, associations and R-autonomous construction. For each of these five administration system categories, and for each of their sub blocs, general/specific system administration construction is defined with its 21 blocs. Importance of both sense of justice and continuity/sustainability are described with the related 21 categories defined for each of these perspective. Types of system administration are defined for five categories of administration systems. General and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possible fundamental and representative duties of country presidency system are defined. Ideal political constructions are defined for each of fiv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categories. Specific way of integration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politic/non-politic groups into the ideal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defined in multi dimensional form. Constructional centrism, R-Centrism, R-Continuity, R-Democracy, R-Ideology, R-Philosophy, R-Progressive, R-Religion, R-Science, Progressive Religion, ideal stability chart and some other concepts are defined as constructional and/or complementary basics of the systems. Author defined a criterion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a country. Effective weight function of a world country is defined as a mathematical function to inspect, observe the performance and progression of a country inside, and/or in the region, and/or in the world. Basic forms of government are re-constructed and/or re-defined as hybrid-powers for each of these five categories of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nd general comparison made with the past/present ones. New political constructions are proposed for different party systems, different feder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Applications and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new case theories and 23 main methods are expressed for all world countries. Author defined new or re-constructed 20 regional unions for the world due to new case theories, and one of them (SEAEU) is already officially decl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s and systems sense of justice UNIONS ideal political construction political systems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ce
下载PDF
Countries' Union and Political/Non-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Systems for the World Countries 被引量:3
3
作者 Refet Ramiz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6年第3期139-176,共38页
In this work, the author noticed that some/most of the problems in the world countries, are because of the past/present differences, disputes about ethnic origins, federation systems, political and/or religious ideolo... In this work, the author noticed that some/most of the problems in the world countries, are because of the past/present differences, disputes about ethnic origins, federation systems, political and/or religious ideologies, organizations, mythologies, religions/sects, organs of governments, party systems, political systems, basic senses, administrations, and others.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for all related sides in a country and/or in the world to obtain continuable (political/non-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s) for the world countries by considering countries' union theory. The author considered the "synthesis" method and evaluated, generally/specifically, all these subjects also related philosophy branches, present political ideology spectrums, power sources and structures, public administrations, science branches by considering nearly 12,000 years written historical period. The author also considered his personal contacts with nearly 80,000 people from different political/non-political groups, and from all different position levels of persons, directly/indirectly. The author defined 21 dimensions of the synthesis to categorise the problems, related solutions, and theories he found. General points that can be evaluate as positive and/or negative about each side are expressed. Basic important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about political/non-political administrations of a world country are defined. General types of organizations and administrations in the world are expressed together with som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systems. Good and/or correct perspective that must be behind administration(s) is described. Categories and types of interacted sides are explained. Subjects of services mandatory for a world country are defined. Necessity of the new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sides is expressed. General types of needs for each world country are defined and categorized due to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eds and due to possible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sides. As a conclusion, new political/non-political methods are defined to solve general and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problems between sides in a world country or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ory of countries' union system is defined. General principles and sense of justice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establishing countries' union between any two countries are def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inistrations and systems sense of justice organizations philosophy of politics political systems administration and science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和美校园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柴让措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契合,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建设和美校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契合,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建设和美校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临现实挑战,因此,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从夯实校园物质文化、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强化校园精神文化角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环节的文化力量、人格完善、价值引导目标,以此来更有效地引领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美校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
下载PDF
“遥感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与双语式教学模式探索
5
作者 张振超 戴晨光 +3 位作者 张艳 芮杰 王涛 张永生 《测绘工程》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遥感专业英语”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建好“遥感专业英语”课程是培养遥感专业学生国际视野、学术交流能力、前沿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必然要求。首先,从教学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衔接、教材适用性及学生参与度四个方面分析... “遥感专业英语”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建好“遥感专业英语”课程是培养遥感专业学生国际视野、学术交流能力、前沿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必然要求。首先,从教学目标设定、课程体系衔接、教材适用性及学生参与度四个方面分析当前“遥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其次,介绍课程组在课程建设上的实践,包括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选取、课程思政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最后从双语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课程考核等方面介绍教学模式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专业英语 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 双语式教学
下载PDF
地方高校专业硕士《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实践
6
作者 李晖 李兰晖 +2 位作者 吴学文 朱晓铃 聂芹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地方高校专业研究生教育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工匠精神、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以《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结合学校定位和培养模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职业需... 地方高校专业研究生教育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工匠精神、使命担当和爱国情怀。以《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结合学校定位和培养模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度挖掘课程思政素材,构建紧贴职业发展需求、持续更新的示范课程思政案例库;以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遵循“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融合;基于元认知策略,建立课前元认知梳理—课中专业知识挖掘—课后全面素质达成的闭环评价反馈机制,提升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专业硕士 遥感类课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各态历经性的案例教学法研究
7
作者 杨威 曾虹程 +2 位作者 门志荣 王亚敏 李春升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7-11,15,共6页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是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随机过程理论授课时,需要学生转换思维去理解各态历经性意义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态历经性的物理含义。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公式列举的推导方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难度...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是工程应用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随机过程理论授课时,需要学生转换思维去理解各态历经性意义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态历经性的物理含义。用传统教学方式和公式列举的推导方式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该文将各态历经性与工程应用案例相结合,通过从掷骰子的实验结果引入对各态历经性概念的理解,介绍各态历经性的判定方法与物理意义,并借由航天微波遥感中噪声抑制这一工程应用案例,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各态历经性应用的思考,充分理解各态历经性的实际工程作用;最后根据各态历经性的物理意义,引申到科研生活体悟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同时,在自身思想上也能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态历经性 随机过程 案例教学法 航天微波遥感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陈科 谢佳琼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40年的新起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测量结构模型、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应从国家观、民族...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40年的新起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测量结构模型、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应从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四个高阶维度和认知、情感、行为三个低阶维度构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测量结构。思想政治教育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内外建构过程,即思政课和日常思政教育从外部构建发力,作用于学生内部心理空间,以生成思政课获得感和学校联结感,进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机器人学”课程思政建设
9
作者 谢斌 陈白帆 万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9期141-144,共4页
“机器人学”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机器人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相关专业“三全育人”教学模式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重要作用。“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机器人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相关专业“三全育人”教学模式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重要作用。“机器人学”课程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从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人文关怀、哲学原理等五个方面充分挖掘了思政元素。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在传授显性知识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实现了良好的思政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学 课程思政 家国情怀 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
下载PDF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抒情诗的审美风格
10
作者 袁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3,共7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忠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与公共生活的面貌,整体呈现出三种审美风格:宏大叙事中雄伟壮丽的崇高美、日常叙事中清新宁静的优美、异化情境中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荒诞感。无论是抒发社会主义建设革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忠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与公共生活的面貌,整体呈现出三种审美风格:宏大叙事中雄伟壮丽的崇高美、日常叙事中清新宁静的优美、异化情境中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荒诞感。无论是抒发社会主义建设革命豪情的壮美、表达日常生活幸福之感的优美,还是讽喻社会异化情境中的荒诞感,诗歌的价值内核仍然指向对真、善、美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崇高 优美 荒诞感
下载PDF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1
作者 张正 高严 骆建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 通过问卷调查实证检验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教学要素、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生参与的中介效用显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学生需求对思政课获得感的总效用中占比分别为67%、46%、35%、36%。高校应聚焦问题激发学生需求,强化思政课认同感;围绕学生推进“三教”改革,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立足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获得感 学生参与 教学要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学情视角下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探究
12
作者 金辉 李支东 周潇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 大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资源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情因素,引入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和调节变量,有利于系统探究学情因素对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的影响机理。基于对497名江苏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显著正向影响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既正向调节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学习投入间的关系,又正向调节学习投入在学习动机、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间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情因素 学习投入 学业自我效能感 课程思政学习获得感
下载PDF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13
作者 徐姗姗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6-95,共10页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前期专家访谈,提出了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堂层面、学校层面的十六个可能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前期专家访谈,提出了学生层面、教师层面、课堂层面、学校层面的十六个可能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具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好学精神、价值认同和思政标兵树立。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三个切入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好学精神;满足学生的现实利益需求以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在学校层面开展思想标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风险与优化路径
14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限于民族领域,而是关涉现代国家建构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成为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当... 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限于民族领域,而是关涉现代国家建构的主流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成为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在意识形态安全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然面临一定的现实风险,表征为境外民族分裂意识形态干扰压力相对较大、多元民族文化与一些社会思潮演化相交织、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认知程度仍需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机制的创新性存在不足等方面。对此,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路径在于,以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机制建设来提升对外意识形态斗争能力,以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和中华文化符号建设整合多元文化思潮,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引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实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创新。最终,在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更好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意识形态安全 政治安全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15
作者 邵冬梅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为提升数字化赋能下高校思政教学效果,以效果评价为导向,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及统计分析法构建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00份数据进行验证。经t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由教师数字... 为提升数字化赋能下高校思政教学效果,以效果评价为导向,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及统计分析法构建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00份数据进行验证。经t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由教师数字化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数字化学习效果评价及大数据教学效果评价构成的评价模型结果十分显著,建构合理。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学校理念、数字技能及师生互评是影响数字化赋能下高校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三个重要因素。高校要重视数字化转型,加强对师生数字素养的培育,完善师生互评机制,形成师生互评推动下的联动向好机制,着力改进和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高校思政教学效果 满意度 获得感 认同感 师生互动感知
下载PDF
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的价值、维度与推进
16
作者 艾娟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是指向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能力获得以及基于获得的心理体验。关注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对于课程建设以及思政育人的纵深发展与实效突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转向受教育者的视角,主要关注的是知识能... 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是指向专业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能力获得以及基于获得的心理体验。关注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对于课程建设以及思政育人的纵深发展与实效突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转向受教育者的视角,主要关注的是知识能力等具体性获得、价值态度等素养性获得,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三个维度。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凝聚课程思政育人主线,构建专业思政融合体系,发挥多门课程协同育人的积极成效,以提高受教育者专业课程思政获得感的凝练性、丰盈性与整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获得感 受教育者 专业课程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责任感教育探究
17
作者 张红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责任感教育对培育高职院校高职生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责任感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部分高职生的责任感认知高于践行,某些社会不良道德风尚影响责任感教育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 责任感教育对培育高职院校高职生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责任感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部分高职生的责任感认知高于践行,某些社会不良道德风尚影响责任感教育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责任感教育长效管理机制,研讨制订责任感教育的理论内容,创新责任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全面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持续培养高职生责任感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感教育 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 动态立体教学模式
下载PDF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设想和实践
18
作者 陈小刚 崔继峰 《科教文汇》 2024年第10期57-60,共4页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目标应既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 “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明确课程目标是“数学物理方程”课程建设的基础。课程目标应既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步骤。内容体系应具有层次性和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交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对于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最后,评估与反馈机制在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及时反馈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应注重评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物理方程 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 综合素养 社会责任感
下载PDF
基于“大思政”教育格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19
作者 陆启义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7期45-48,共4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课程内容陈旧、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已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为此,文章分析“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内涵,探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大思政”教育格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价值观 责任感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的三个向度
20
作者 匡和平 匡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需要契合时代特点、把内容还原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契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重视个体生命意义,契合大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推动大学生自愿参与实践。其实践要求是,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需要契合时代特点、把内容还原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契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重视个体生命意义,契合大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推动大学生自愿参与实践。其实践要求是,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从知识向度上以“四个共同”引领大学生夯实理论认知,从价值向度上以“五个认同”引领大学生强化价值认同,从行动向度上以“两个共同”增强大学生实际自觉三个向度,为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教学 向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