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hang Sixun and the Prosperous Astronomy in the Song Dynasty
1
作者 Deng Me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4期131-144,共14页
Chinese astronomy reached its pinnacle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79)as culture continued to prosper to a new height.The invention of the“Taiping Armillary Sphere”by Zhang Sixun,who was from Bazhong in the Shu area(t... Chinese astronomy reached its pinnacle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79)as culture continued to prosper to a new height.The invention of the“Taiping Armillary Sphere”by Zhang Sixun,who was from Bazhong in the Shu area(today’s Sichuan province),marked a milestone in the astronom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Zhang Sixun’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astr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astronomy in the politics of the Song Dynasty,the great attention the imperial court paid to astronomy,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hu culture,which centers on the belief“Tian Shu Zai Shu”(the rule of the universe is best observed in S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 dynasty politics ASTRONOMY Taiping Armillary Sphere Tian Shu Zai Shu VALUE
下载PDF
The“Emperor’s Edict”and the Emperor’s pow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2
作者 Zhenglong Qi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6期41-44,共4页
“Emperor’s Edict”refers to the writing of emperor himself.In the context of serving as official document,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writ issued by emperor for sake of administering national affairs.In the official do... “Emperor’s Edict”refers to the writing of emperor himself.In the context of serving as official document,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writ issued by emperor for sake of administering national affairs.In the official document system of Song Dynasty,“Emperor’s Edict”had always been an attention of the scholars and officials at that time due to its unusual functions in terms of drafting,promulgation and power.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as generally conceived by academic circles as a period when the“Administration by Emperor’s Edict”was gradually phased out.We did observe,however,with“Emperor’s Edict”placed in historical panorama of the early year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an ever-strengthened power and prowess of“Emperor’s Edict”as backlit by several historical incidents such as Emperor Gaozong’s controlling and manipulating by“Emperor’s Edict”of the national armies.It reflects the political truth of strengthened imperial pow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Hence,we can have access to another facet of the politic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eror’s Edict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litics of Imperial Power
下载PDF
Abstracts and Keywords of Major Articles
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8-183,共6页
下载PDF
论宋代贬谪谢表的书写策略
4
作者 张英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宋代是谢表文化臻于极盛的时期,其中贬谪谢表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其他例行公事的谢表相比更具文学色彩和个性特征。贬谪谢表多从“罪深谪薄”的角度来谢恩,或谢赐予近善之地,或谢不杀之恩;从“孤寒”与“愚鲁”两个方面进行自贬与自剖,在... 宋代是谢表文化臻于极盛的时期,其中贬谪谢表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其他例行公事的谢表相比更具文学色彩和个性特征。贬谪谢表多从“罪深谪薄”的角度来谢恩,或谢赐予近善之地,或谢不杀之恩;从“孤寒”与“愚鲁”两个方面进行自贬与自剖,在谨慎的言语中蕴含着对自我品节的肯定与标榜;“衰病交加”之类的戚戚穷愁之语也常出现在宋人贬谪谢表中,既是自身遭遇的真实写照,也是面对君王的乞怜话术。北宋前期贬谪谢表还存在大段劝谏与辩驳之辞,但随着贬谪程度的加深和政治环境的恶化,劝谏与辩驳在此后的贬谪谢表中便较为少见。从贬谪谢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士人在政治权力之下逼仄的言说空间与尴尬的生存处境,也能够看到宋代士人在集权制度与主体人格之间极力平衡,在夹缝中力图表达个人情志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贬谪 谢表 党争 苏轼
下载PDF
史浩与南宋前期的政治体制
5
作者 徐爽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55,F0003,共10页
高宗内禅前后,南宋政局复杂多变。作为旧君为新朝布下的人事安排,为了延续高宗体制、修正秦桧弊政,史浩努力作出政治调适,以老成谋国的审重之心链接了高、孝两朝政治结构。他站在和战的立场,重提息兵养民、保全江浙根本之地的政治构想,... 高宗内禅前后,南宋政局复杂多变。作为旧君为新朝布下的人事安排,为了延续高宗体制、修正秦桧弊政,史浩努力作出政治调适,以老成谋国的审重之心链接了高、孝两朝政治结构。他站在和战的立场,重提息兵养民、保全江浙根本之地的政治构想,他的圆融贯通而又不失纲纪的“中道”,对南宋前期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史浩 政治体制
下载PDF
动荡与回归:刘宋景平、元嘉之际政局演变探析
6
作者 陈玮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景平二年,以徐羡之为首的顾命大臣集团相继废弑了庐陵王刘义真和宋少帝刘义符,随后刘义隆入奉皇统,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元嘉三年至十三年,拥有废立之功的顾命大臣集团先后被宋文帝所杀。这些发生在景平、元嘉年间的政治事件既包含了... 景平二年,以徐羡之为首的顾命大臣集团相继废弑了庐陵王刘义真和宋少帝刘义符,随后刘义隆入奉皇统,改元元嘉,是为宋文帝。元嘉三年至十三年,拥有废立之功的顾命大臣集团先后被宋文帝所杀。这些发生在景平、元嘉年间的政治事件既包含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又包含着寒门庶族与高门士族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暗示着自东晋以来的门阀政治正在向皇权专制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景平 元嘉 政局演变 顾命大臣 宋少帝 庐陵王
下载PDF
“一叶为家万虑空”:宋高宗题跋渔隐山水小景及其政治表达
7
作者 李云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0,I0002,共9页
一批出自宋高宗画院,表现烟雨朦胧、孤舟闲钓景致的佚名渔隐山水小景长期为研究者忽略。炎兴之交,高宗将暗藏议和决心的御制《渔父词》赠予近臣辛永宗,《蓬窗睡起图》等画作则是在和议告成后对词作的回应。结合此期复杂的君臣关系及院... 一批出自宋高宗画院,表现烟雨朦胧、孤舟闲钓景致的佚名渔隐山水小景长期为研究者忽略。炎兴之交,高宗将暗藏议和决心的御制《渔父词》赠予近臣辛永宗,《蓬窗睡起图》等画作则是在和议告成后对词作的回应。结合此期复杂的君臣关系及院画生产流通情况分析,渔隐小景中暗含赵构塑造帝王形象、渲染和议政策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高宗 南宋院画 渔隐 画上题跋 政治表达
下载PDF
士大夫政治下的赵抃御史生涯述论
8
作者 王瑞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71-82,共12页
士大夫政治全面形成的仁宗朝,长期担任地方官的赵抃入朝出任殿中侍御史。经过真宗朝的制度建设,宋朝的御史与谏官摆脱名不副实的寄禄官状态,开始行使监察的正常职能。从此,合称台谏的御史与谏官在宋代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士大夫政... 士大夫政治全面形成的仁宗朝,长期担任地方官的赵抃入朝出任殿中侍御史。经过真宗朝的制度建设,宋朝的御史与谏官摆脱名不副实的寄禄官状态,开始行使监察的正常职能。从此,合称台谏的御史与谏官在宋代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士大夫政治极大地激发起多数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在尚无激烈党争的相对正常状态下,台谏的言行也让监察制度的反馈机制得到了正常运作。赵抃担任御史的两年间提出大量的奏疏就是明证。除了各种一般性地是正朝政,让赵抃最能显示“铁面御史”风采的,则是与当朝宰相陈执中等权臣的激烈抗争。赵抃言行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个人的特立独行,更在于他完整地将宋代士大夫的正面风貌集于一身,即儒学思想与士大夫政治氛围这种历史与现实共同铸就的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担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政治 御史 赵抃 陈执中
下载PDF
唐宋扬州北部驿站、交通及相关问题研究
9
作者 魏旭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2-71,157,共11页
唐宋时期,扬州水路交通发达,但陆路交通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根据相关文献中的驿站、递铺位置,结合考古资料可以复原唐宋时期扬州城北部陆路的交通要道。较之唐代,宋代交通的起点与中心转移、部分道路废弃或形成,原因在于唐宋扬州城池... 唐宋时期,扬州水路交通发达,但陆路交通的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根据相关文献中的驿站、递铺位置,结合考古资料可以复原唐宋时期扬州城北部陆路的交通要道。较之唐代,宋代交通的起点与中心转移、部分道路废弃或形成,原因在于唐宋扬州城池变迁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宋代扬州城外特别是城东成为中心区域之一。道路的层叠与长期延续是古代扬州交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显著特征。此外,城外主要交通道路对扬州人文地理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北部 唐宋时期 驿站 陆路
下载PDF
再论北宋河北四路安抚司的形成
10
作者 朱国兵 黄义军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8-49,156,共13页
关于宋代河北四路安抚司的设置原因与经过尚存在争议。通过历史政治地理的观察视角,从区划与组织两条线索入手复原河北四路安抚司形成的全过程,提出新的解释并丰富若干历史细节。就区划而言,河北军事区划经历了从太祖时的将帅分部守边... 关于宋代河北四路安抚司的设置原因与经过尚存在争议。通过历史政治地理的观察视角,从区划与组织两条线索入手复原河北四路安抚司形成的全过程,提出新的解释并丰富若干历史细节。就区划而言,河北军事区划经历了从太祖时的将帅分部守边到太宗时的(行营)都部署,再到真宗时的三路都部署,最后于仁宗庆历八年正式形成河北四安抚使路的过程。就组织而言,庆历边防危机时有关设置河北经略安抚使的提议并未被朝廷采纳,庆历年间卒骄将懦、兵变频繁,是有着明确地理区划的河北四路安抚司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北 安抚司路 历史政治地理
下载PDF
政治憧憬与价值自洽:宋代官员辞任原因探析
11
作者 任子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两宋时期,官员拒绝赴任的情况频繁发生。宋代官员辞任的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包括:官员遵循旧制,因循保旧;为了达成政治目的,权衡利弊,以退为进;受个人道德观影响。官员拒绝赴任的具体原因虽复杂,却表现出明显的趋利性。宋代皇帝对官员的... 两宋时期,官员拒绝赴任的情况频繁发生。宋代官员辞任的原因复杂多样,具体包括:官员遵循旧制,因循保旧;为了达成政治目的,权衡利弊,以退为进;受个人道德观影响。官员拒绝赴任的具体原因虽复杂,却表现出明显的趋利性。宋代皇帝对官员的辞任行为通常予以理解和支持,展现出宋代政治极高的包容度与从政自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官员 辞任 政治制度 利益权衡
下载PDF
宋本《廣韻》南北兩系説及其版本性質問題
12
作者 張民權 趙凱雯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8-43,231,232,共28页
盛世之下,宋本《廣韻》現存很多,隨着中外關係的發展和完善,一些海外珍貴的《廣韻》善本漸爲國内學者所知,比如日本國内所藏各種宋本和元刊本等,這爲我們全面研究《廣韻》及其版本問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以往由於韻書材料的缺乏,有... 盛世之下,宋本《廣韻》現存很多,隨着中外關係的發展和完善,一些海外珍貴的《廣韻》善本漸爲國内學者所知,比如日本國内所藏各種宋本和元刊本等,這爲我們全面研究《廣韻》及其版本問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以往由於韻書材料的缺乏,有些研究還不夠全面和深入,有重新梳理之必要。本文改善研究方法,調整研究視野,从板式和韻字注釋等方面,對現存國内外《廣韻》做了比較全面的比勘,以揭示現存諸多《廣韻》版本的歷史來源及其版本性質問題。研究發現,現存《廣韻》不僅存在繁簡兩種,還分爲“南北”兩系。北系者,詳本中鉅宋本和巾箱本、楝亭本和《四庫全書》本《重修廣韻》等,還有元明節本《廣韻》等;南系者,南宋監本韻書以及澤存堂本《廣韻》等。本文或有助於廓清學界《廣韻》版本研究中之是非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本廣韻 南北兩系 歷史來源 版本性質
下载PDF
论方逢辰的以易论政思想
13
作者 陈正祥 倪福东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作为严州理学学者之一的方逢辰,时逢宋元之交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在理学宇宙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崇阳抑阴”的易学观,进而阐释和构建出乾尊坤卑、扬清去浊、尚动斥静三重意涵,进而从人、伦、政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将其思想延伸到社会层面... 作为严州理学学者之一的方逢辰,时逢宋元之交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在理学宇宙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崇阳抑阴”的易学观,进而阐释和构建出乾尊坤卑、扬清去浊、尚动斥静三重意涵,进而从人、伦、政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将其思想延伸到社会层面。方逢辰以易论政所透露的务实、经世致用等思想对当代研究浙江精神的思想渊源和精神内核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严州理学 方逢辰 以易论政
下载PDF
宋代官员美政书写与新变--以营造文为中心
14
作者 陈莜烨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61-77,M0005,共18页
宋代官员常在地方修建亭台楼阁,并请文才学士记录营造胜事,由此诞生一批以官员美政为主题的营造文。修葺园池亭台属于宋代官吏考课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为营造文中褒扬官员政绩提供了现实基础。文人强调官员营建的观政目的,说明先治政而后... 宋代官员常在地方修建亭台楼阁,并请文才学士记录营造胜事,由此诞生一批以官员美政为主题的营造文。修葺园池亭台属于宋代官吏考课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为营造文中褒扬官员政绩提供了现实基础。文人强调官员营建的观政目的,说明先治政而后兴修,修建过程不劳民伤财,不逾礼制。宋代营造文由前代烘托主政者幽赏独乐之情转向塑造官员“与民同乐”的形象,描绘吏民同游,宣扬士大夫“先忧后乐”的责任意识。官员宵旰忧勤的循吏形象也转向了清静无为,其背后体现着儒家盛德化民的治政理念。宋代文学开创了官员美政书写的新范式,并对后代文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美政书写 营造文 官员美政
下载PDF
南宋地方官咨政与基层治理——以地方民用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15
作者 李炯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南宋地方民用基础建设中存在着地方财政拮据、地方官对基层情况不熟悉等问题,咨政则是地方官应对地方建设中民用基础建设难题的有效途径。地方官对民间人士的咨政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地方官获取民意,而且有助于应对来自基层建设中的挑战... 南宋地方民用基础建设中存在着地方财政拮据、地方官对基层情况不熟悉等问题,咨政则是地方官应对地方建设中民用基础建设难题的有效途径。地方官对民间人士的咨政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地方官获取民意,而且有助于应对来自基层建设中的挑战。通过对水利、桥梁、学校、祠庙等方面的咨政,地方官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实现了官民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南宋地方官咨政对基层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地方官了解当地突出的政务问题,能在施政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民间力量支持,使地方施政更加符合民意,对于社会舆情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地方官 咨政 基层治理 民用基础设施建设
下载PDF
分权与制衡:北宋时期国家治理的主线
16
作者 张富利 程书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实则为北宋不可变的政治惯例,“虚君实相”的治理结构使得皇权表现出高度的谦抑性;(2)责任政府让皇帝“统而不治”,治权与政权高度分离,宰相拥有较高的行政权;(3)台谏在北宋的地位极高,对行政权形成了史无前例的限制,形成了皇帝——宰相——台谏的并立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虚君实相 责任政府 分权 弹劾 封驳
下载PDF
潜邸旧臣与宋孝宗朝政治
17
作者 董书豪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4-110,124,共8页
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 潜邸旧臣是宋孝宗朝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由孝宗未即位前建国公、普安郡王、建王时期的老师、属官、随从组成。作为皇帝的潜邸旧臣,孝宗即位后对这一群体十分信任并加以重用。这一群体在对金关系的处理中逐渐形成了主战派和主守派两个派别,对孝宗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在这一潜邸旧臣群体中,部分人并未真正具备政治才能,仅仗着孝宗的宠幸而得以取得高位,从而导致了孝宗朝期间佞幸政治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邸旧臣 宋孝宗 佞幸政治
下载PDF
“十相留声”:唐宋流贬宰相群体对潮州的政治、文化影响
18
作者 赵雅娟 刘彦彤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十相留声”这个说法来自于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丘其仁修建的“十相留声坊”。这十位宰相,或因朝廷政争,或因抵御外敌等,被贬谪或流亡至潮州。常衮以劝农促学来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开创性的政治、文化意义,不仅为后代来潮州治潮的官员... “十相留声”这个说法来自于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丘其仁修建的“十相留声坊”。这十位宰相,或因朝廷政争,或因抵御外敌等,被贬谪或流亡至潮州。常衮以劝农促学来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开创性的政治、文化意义,不仅为后代来潮州治潮的官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古代潮州由落后的南荒地带向“海滨邹鲁”的转变奠定基础。陈尧佐“尊韩学孔”,通过宣扬教化来治理地方,既有利于加强潮州百姓在文化心理上与主流统治思想的一致性,又能在广泛的思想学习中开化民智,推动潮州的文明进程。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并称晚宋三杰。他们充分发挥了卓越的组织才能,以身作则,激发潮民的爱国精神,号召潮州百姓参与抗敌、拯救民族危亡。十相群体用他们特定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诠释的家国政治情怀与伦理道德实践已深深植入潮州文化的根脉,成为潮州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相留声” 唐宋时期 潮州文化 政治影响 文化影响
下载PDF
汪藻《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所见两宋之际政治格局
19
作者 戴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是汪藻奉命以元祐皇后之名书写,宣告天下由康王赵构继承大统,实为收拢人心、维系赵宋统治的四六文。此书客观反映了两宋之际政治格局:就赵宋内部状况而言,“中原无主,暗流涌动”,传统的赵宋王朝统续存在不稳定因素... 《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是汪藻奉命以元祐皇后之名书写,宣告天下由康王赵构继承大统,实为收拢人心、维系赵宋统治的四六文。此书客观反映了两宋之际政治格局:就赵宋内部状况而言,“中原无主,暗流涌动”,传统的赵宋王朝统续存在不稳定因素;从南北政权之间、伪政权与赵宋政权之间来看,“金强宋弱,金进宋退”,金朝的强盛与宋朝的孱弱形成鲜明对比。在此格局的影响下,赵宋君臣亦展现出“期盼中兴”和“渐进保守”的复杂政治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藻 《皇太后告天下手书》 两宋之际 政治格局 君臣心态
下载PDF
宋元时期中国西北东部的冷暖变化 被引量:30
20
作者 郝志新 葛全胜 郑景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1-879,共9页
根据历史文献中的作物种植界线、种植制度变化、植物及异常气象水文物候等记载,并辅以树轮、湖泊沉积等自然证据指示的冷暖变化状况,分析了宋元时期(960~1368A.D.)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是:960A.D.前后,西北东部地... 根据历史文献中的作物种植界线、种植制度变化、植物及异常气象水文物候等记载,并辅以树轮、湖泊沉积等自然证据指示的冷暖变化状况,分析了宋元时期(960~1368A.D.)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冷暖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是:960A.D.前后,西北东部地区冷暖程度与今(即1951~1980年)基本一致;960s~1040s,气候逐渐增暖;1040s~1110s,气候较今暖;1110s以后,气候转冷;12世纪末,气候又再次明显转暖;1260A.D.之后,温度下降,自13世纪末进入寒冷期。西北东部的这一冷暖变化过程不但与毗邻地区湖泊、特别是树轮等所指示的冷暖变化过程较为一致,而且与中国东部地区的冷暖变化也基本一致,但13世纪后期的降温幅度较中国东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时期 西北东部 冷暖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