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ction and Structur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Pollen of Typha Angustifolia L.
1
作者 Miao Ping, Lin Yao and Jin She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07-312,共6页
Three polysaccharides, TAA, TAB, TAC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pollen of Typha angustifolia L. , and purified by hot water extraction, alcohol precipitation, Sevage method, gel filtration (Sephadex G50) and ion-exch... Three polysaccharides, TAA, TAB, TAC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pollen of Typha angustifolia L. , and purified by hot water extraction, alcohol precipitation, Sevage method, gel filtration (Sephadex G50) and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n DEAE Sephadex A25 and DEAE-cellulose. Their purities were tested by gel filtration and electrophoresis.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aper chromatography of the hydrolysis products, GLC analysis of the alditol acetates, alkylation analysis, 1H NMR and 13C NMR spectra. TAA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arabinofuanose, β-D-galactose and α-D-galacturonic acid, while the backbones of TAB and TAC are composed of (1→5)-linked α- L-arabinofuranosyl resid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a angustifolia l. pollen polysaccharide alkyl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PUR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POLLEN OF TYPHA ANGUSTIFILIA L.
2
作者 Ping MIAO Sheng JI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1-22,共2页
Three polysaccharides TAA,TAB and TAC were purified from the pollen of Typha An- gustifilia L..TAA is mainly composed of α-L-arabinofuranose,β—D—galactose and α—D—galac- turonic acid.TAB and TAC contain the bac... Three polysaccharides TAA,TAB and TAC were purified from the pollen of Typha An- gustifilia L..TAA is mainly composed of α-L-arabinofuranose,β—D—galactose and α—D—galac- turonic acid.TAB and TAC contain the backbone mainly composed of (1→5)—linked—L—arabi- nosyl resid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IFICATION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pollen of typha ANGUSTIFIlIA l Res TAA GlC DEAE
下载PDF
Typha angustifolia extract reduces diet-induced hyperlipidemia in rats
3
作者 Zheng Gong An-rong Jiang +1 位作者 Xiao-gang Peng Man Ya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ipid-lowering effect of Typha angustifolia extract(TAE) in Sprague Dawley rats.Methods: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including the hypercholesterolemic diet(HYD)group. Ad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ipid-lowering effect of Typha angustifolia extract(TAE) in Sprague Dawley rats.Methods: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including the hypercholesterolemic diet(HYD)group. Ad libitum food was given to the animals for 60 d to establish dyslipidemia models. The rats were received an ig administration of 1 mL medicine daily. After 120 d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by cervical dislocation; Blood was collected to measure total cholesterol(TC), triglycerides(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 nitric oxide(NO), and endothelin(ET) plasma concentration; Livers were collected to measure Apo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Morphologic changes of aorta ventralis tissue were also observed.Results: Compared with HYD group, TAE had the ability of reducing TC, TG, LDL-C, NO, and ET(P < 0.01),thereby increasing Apo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the liver(P < 0.01).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AE wa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decreasing the circulating lipids levels and enhancing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ar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 HYPERlIPIDEMIA typha angustifolia l. EXTRACT
原文传递
蒲黄炒炭前后化学组分的变化及谱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佩东 孔祥鹏 +1 位作者 李芳 丁安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对蒲黄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与凝血酶活性的谱效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MASS比较蒲黄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凝血酶活性测定法对炒炭前后主要变化的色谱峰成分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蒲黄炒炭前后化学组分发生了明显... 目的:对蒲黄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与凝血酶活性的谱效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UPLC—MASS比较蒲黄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采用凝血酶活性测定法对炒炭前后主要变化的色谱峰成分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蒲黄炒炭前后化学组分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黄酮类组分中苷类明显减少,凝血活性差异较大的主要为槲皮素、异鼠李素。结论:蒲黄炒炭前后黄酮类化合物变化最为显著,这可能是蒲黄活血化瘀和蒲黄炭止血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蒲黄炭 黄酮 凝血
下载PDF
镉胁迫对狭叶香蒲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晓丽 罗玉明 +2 位作者 徐迎春 鄢贵龙 赵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4-76,共3页
利用水培法研究了Cd胁迫对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浓度在0.4和1.0 mg.L-1时,狭叶香蒲的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Cd浓度高于1.0 mg.L-1时,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当Cd浓度达1.5 mg.L-1时,狭叶香蒲... 利用水培法研究了Cd胁迫对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浓度在0.4和1.0 mg.L-1时,狭叶香蒲的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Cd浓度高于1.0 mg.L-1时,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当Cd浓度达1.5 mg.L-1时,狭叶香蒲的根系活力明显降低。随Cd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基本呈现低浓度时上升高浓度时下降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香蒲 镉胁迫 根系活力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冯绪强 曾光尧 +3 位作者 谭健兵 李鑫 王雅静 周应军 《中南药学》 CAS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活性成分追踪并结合各种色谱方法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柚皮素(Ⅰ)、4-羟基肉桂酸(Ⅱ)、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Ⅲ)... 目的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活性成分追踪并结合各种色谱方法研究水烛香蒲花粉镇痛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柚皮素(Ⅰ)、4-羟基肉桂酸(Ⅱ)、3-甲氧基-4-羟基肉桂酸(Ⅲ)、香草酸(Ⅳ)、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Ⅴ)、香蒲新苷(Ⅵ)和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烛香蒲 蒲黄 镇痛活性 黄酮苷类
下载PDF
基底条件和栽培方式对芦苇和香蒲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叶春 于海婵 +1 位作者 宋祥甫 邹国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太湖西五里湖湖滨带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区,通过人工栽培的方法研究了3种基底条件和2种栽培方式对芦苇和香蒲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波浪影响的条件下,芦苇在原状土基底上成活率较高,在生土和生土上覆湖泊底泥基底上,芦苇成活... 在太湖西五里湖湖滨带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区,通过人工栽培的方法研究了3种基底条件和2种栽培方式对芦苇和香蒲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波浪影响的条件下,芦苇在原状土基底上成活率较高,在生土和生土上覆湖泊底泥基底上,芦苇成活率较差.芦苇群落侧重于靠增加其分蘖数来提高对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贡献,而香蒲则利用增加地上部分的高度来提高对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贡献.以西五里湖湖泊底泥作为回填土处理比采用原土回填的方式更有利于芦苇的生长发育.由于试验选用的香蒲根部比重较大,营养吸收能力强.试验期间,基底条件和回填土处理对单株种植的香蒲成活和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单株种植的芦苇成活率、日生长量以及地上部株高增量均不如单株种植的香蒲.虽然芦苇分蘖数较多,但从总体上看,芦苇不适合单株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条件 栽培方式 挺水植物 芦苇 香蒲
下载PDF
蒲黄抗鹌鹑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芳 李爱媛 +1 位作者 谢金鲜 杨秀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蒲黄对鹌鹑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喂高脂饲料(基本饲料85%、猪油14%、胆固醇1%)复制高血脂动物模型。蒲黄粉高、中、低剂量按4.0、2.0、1.0g/kg 3个剂量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8周,同时喂高脂饲料,... 目的:观察蒲黄对鹌鹑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喂高脂饲料(基本饲料85%、猪油14%、胆固醇1%)复制高血脂动物模型。蒲黄粉高、中、低剂量按4.0、2.0、1.0g/kg 3个剂量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8周,同时喂高脂饲料,第4周、8周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次。结果:第4周测定TC、TG值,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8周测定TC、TG,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但对ET、NO差异无显著意义。对鹌鹑AS有一定抑制作用(P<0.01)。结论:蒲黄粉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粉 高血脂症 内皮素 一氧化氮 鹌鹑
下载PDF
砷胁迫对湿地植物香蒲生长的影响及其耐受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任伟 杨桂英 +4 位作者 刘云根 刘雪 李梦莹 赵蓉 王妍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73,共10页
为探究砷(As)胁迫下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的生长响应及其对砷的耐受性,采用室内模拟方式,通过外源添加Na2HAsO4·7H2O,设置不同As质量比的胁迫生境(w(As)分别为0、50、100、150、200、600 mg·kg^(−1))... 为探究砷(As)胁迫下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的生长响应及其对砷的耐受性,采用室内模拟方式,通过外源添加Na2HAsO4·7H2O,设置不同As质量比的胁迫生境(w(As)分别为0、50、100、150、200、600 mg·kg^(−1)),探析香蒲生长、生理特性对砷的响应及砷的积累特征,综合评价香蒲对砷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蒲株高、根长、植株干重和侧芽数等生长指标对砷胁迫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响应,香蒲体内叶绿素、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亦呈先增后降趋势,在土壤w(As)为100~150 mg·kg^(−1)处理条件下各指标达到峰值,总体而言香蒲地上部对砷胁迫较为敏感,地下部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不同质量比砷胁迫下香蒲不同部位对砷的积累与转移存在差异,其积累能力大小为地下部>地上部、枯叶>新叶,转运系数较小,表明香蒲对砷的富集集中在地下部.应用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对不同w(As)胁迫下的香蒲综合评价表明,香蒲对砷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砷污染河湖滨湿地及土壤治理中,香蒲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结果为砷污染河湖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胁迫 香蒲 生长 积累 耐受性
下载PDF
蒲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胥秀英 郑一敏 +1 位作者 傅善权 张增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91-1892,共2页
目的建立蒲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4∶4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建立了蒲黄指纹图... 目的建立蒲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黄指纹图谱,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54∶46);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建立了蒲黄指纹图谱标准。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蒲黄的一项质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指纹图谱 模糊模式识别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中盐度对香蒲去除氮磷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洁 刘波 +1 位作者 刘小川 张凯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8-62,共5页
针对含盐量高的富营养化水体,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了盐度对香蒲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范围为0~1.00%时,香蒲可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水体中NH_4^+-N、TN和TP的去除率整体随盐度增加而呈下降... 针对含盐量高的富营养化水体,采用桶栽方式研究了盐度对香蒲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范围为0~1.00%时,香蒲可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水体中NH_4^+-N、TN和TP的去除率整体随盐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盐度的增加引起了植物某些生理特性的改变,NaCl胁迫下香蒲叶片组织中叶绿素含量均较对照显著下降。较高盐度(1.00%)胁迫下,香蒲会通过积累脯氨酸来调节体内细胞的渗透势,但叶片组织中丙二醛含量会显著增加,植物叶片组织的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香蒲在盐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盐度 生理指标 香蒲
下载PDF
蒲黄及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席先蓉 李寿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蒲黄炮制与其有效成分总黄酮、多糖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结果:蒲黄及各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按如下顺序减少:生蒲黄> 酒炒蒲黄> 醋炒蒲黄> 140 ℃烘蒲黄> 炒蒲黄> 180 ℃烘蒲黄> 焦蒲黄>220 ℃烘... 目的:探讨蒲黄炮制与其有效成分总黄酮、多糖含量的关系。方法:分光光度法。结果:蒲黄及各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按如下顺序减少:生蒲黄> 酒炒蒲黄> 醋炒蒲黄> 140 ℃烘蒲黄> 炒蒲黄> 180 ℃烘蒲黄> 焦蒲黄>220 ℃烘蒲黄> 炭蒲黄,除酒炒蒲黄外,各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与生蒲黄相比差异极显著;醋炒蒲黄、140 ℃烘蒲黄、炒蒲黄、180 ℃烘蒲黄和焦蒲黄中多糖含量与生蒲黄相比明显增加,炭蒲黄则显著降低,酒炒蒲黄和220 ℃烘蒲黄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炮制温度、辅料黄酒和米醋能使蒲黄中总黄酮和多糖含量产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炮制 总黄酮 多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EDTA对狭叶香蒲吸收水中Cu^(2+)及Cu^(2+)在组织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道勇 王建龙 潘响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9-31,38,共4页
水培实验研究表明,100mg/L的Cu2+和0.5mmol/L的EDTA对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同时0.5mmol/L的EDTA能够促进狭叶香蒲吸收水中的Cu2+,并促进Cu2+从须根向地上部分转移,茎和叶中积累的Cu2+浓度为1233.8mg/kg... 水培实验研究表明,100mg/L的Cu2+和0.5mmol/L的EDTA对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同时0.5mmol/L的EDTA能够促进狭叶香蒲吸收水中的Cu2+,并促进Cu2+从须根向地上部分转移,茎和叶中积累的Cu2+浓度为1233.8mg/kg和632.3mg/kg DW(干重),Cu2+从须根转移到茎部分的转移系数TFs从0.95上升到2.15;从须根转移到叶部分的转移系数从0.48上升到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香蒲 Cu^2%PlUS% 吸收 迁移
下载PDF
蒲黄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佩东 严辉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海峡药学》 2008年第12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蒲黄Typha angustifolia L.花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蒲黄花粉乙醇提取物,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鉴定了3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是十八烷酸丙酸醇酯(stearic acid propanetriol esterⅠ)、槲皮素(quercetinⅡ)、柚皮... 目的研究蒲黄Typha angustifolia L.花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蒲黄花粉乙醇提取物,用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鉴定了3个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是十八烷酸丙酸醇酯(stearic acid propanetriol esterⅠ)、槲皮素(quercetinⅡ)、柚皮素(naringeninⅢ)。结论化合物Ⅰ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槲皮素 柚皮素
下载PDF
狭叶香蒲叶的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矛川 刘永漋 肖培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自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的干燥叶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及光谱数据(IR,UV,MS 和 NMR)鉴定为:槲皮素-3,3′-二甲醚(TF-Ⅰ),异鼠李素(TF-Ⅱ),槲皮素(TF-Ⅲ),槲皮素-3,3′-二甲醚-4-O-β-葡萄糖甙(TF-Ⅳ),异... 自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的干燥叶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数据及光谱数据(IR,UV,MS 和 NMR)鉴定为:槲皮素-3,3′-二甲醚(TF-Ⅰ),异鼠李素(TF-Ⅱ),槲皮素(TF-Ⅲ),槲皮素-3,3′-二甲醚-4-O-β-葡萄糖甙(TF-Ⅳ),异鼠李素-3-O-β-半乳糖甙(TF-Ⅴ)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TF-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香蒲 黄酮类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蒲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佩东 丁安伟 《海峡药学》 2007年第7期60-61,共2页
目的研究蒲黄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5个化合物分别是二十烷酸(I)、十八烷酸(II)、β-谷甾醇(III)、香草酸(IV)、嘧啶-2,4(1H,3H)-二酮(V)。结论化合物V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 目的研究蒲黄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了结构。结果5个化合物分别是二十烷酸(I)、十八烷酸(II)、β-谷甾醇(III)、香草酸(IV)、嘧啶-2,4(1H,3H)-二酮(V)。结论化合物V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二十烷酸 十八烷酸 香草酸 嘧啶-2 4(1H 3H)-二酮
下载PDF
狭叶香蒲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宜如 李晓云 高光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112-113,115,共3页
狭叶香蒲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有着广泛的用途。介绍了狭叶香蒲的特征生态学、药用价值、环保价值、经济价值,以期促进狭叶香蒲的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狭叶香蒲 开发利用 生态学特性 药用价值 环保价值 经济价值
下载PDF
砷污染生境下挺水植物香蒲对砷的积累与迁移特性 被引量:20
18
作者 任伟 倪大伟 +4 位作者 刘云根 杨桂英 张慧娟 赵立君 王妍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56,共9页
为探究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不同生长阶段对As(砷)污染生境中As累积与迁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方式,通过外源添加Na2HAs O4·7H2O设置不同的As污染生境,w〔As(V)〕分别为0、50、100、150、200、400 mg/kg,探... 为探究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不同生长阶段对As(砷)污染生境中As累积与迁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方式,通过外源添加Na2HAs O4·7H2O设置不同的As污染生境,w〔As(V)〕分别为0、50、100、150、200、400 mg/kg,探析As胁迫下不同物候期(幼苗期、花果期、枯黄期)香蒲的生长发育、As累积特征及对土壤中As的提取迁移效果.结果表明:①As对挺水植物香蒲的生长产生低促高抑的作用,在w〔As(Ⅴ)〕为100~150 mg/kg处理下香蒲的生长状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在w〔As(Ⅴ)〕为400 mg/kg污染生境下,香蒲的生长存在受害症状,但仍可完成整个生命期.不同生长阶段香蒲对As的耐受性特征存在差异,随着生育期的延长,植株对As污染反应的敏感性下降,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其中花果期最为突出,在w〔As(Ⅴ)〕为100 mg/kg时耐性指数最大,比0 mg/kg处理增加了54. 0%.②香蒲不同部位对As的积累特征均反映出剂量依赖效应,在幼苗期、花果期和枯黄期香蒲地上部w(As)均低于地下部,转运系数均小于1;但不同生长阶段植株富集转运水平差别较大,以花果期为最高,幼苗期次之,伴随"稀释"效应的产生,枯黄期最低.③在As污染生境下,香蒲对土壤中As的去除作用大于固定作用,其迁移效果表现为花果期>枯黄期>幼苗期,在花果期进行刈割可使其发挥最佳修复效果.研究显示,挺水植物香蒲对As具有较强的耐性,并且对As的积累与迁移在不同物候期存在差异,因此,其可作为修复As污染河湖湿地土壤的推荐性植物加以深入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 物候期 耐受性 积累 迁移
下载PDF
中药蒲黄纤溶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光远 周艳芬 +2 位作者 何叶喧 袁洪水 朱宝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从中草药蒲黄中分离纯化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用纤维蛋白板检测分离后组分的纤溶蛋白活性,天然电泳检测分离效果,分离后得到了比活力为25.29的单一组分,SDS电泳确定该组分的表观分子量为31 000 D... 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从中草药蒲黄中分离纯化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用纤维蛋白板检测分离后组分的纤溶蛋白活性,天然电泳检测分离效果,分离后得到了比活力为25.29的单一组分,SDS电泳确定该组分的表观分子量为31 000 D,同时比较了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该组分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组分的纤维蛋白水解酶活性被PMSF、亮抑肽素、抑肽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苯甲脒强烈抑制,表明该粗提物中的蛋白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黄 纤溶酶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 分离
下载PDF
水烛香蒲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晶晶 孙连娜 +4 位作者 陶朝阳 李彬 郑水庆 陈万生 张汉明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50-151,183,共3页
目的:对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化合物。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4′-O-... 目的:对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化合物。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异鼠李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槲皮素-3,3′-二甲醚(Ⅲ),正二十六烷酸(Ⅳ),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均为首次从水烛香蒲叶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烛香蒲 化学成分 黄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