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聚谷氨酸(γ-PGA)合成酶及合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郑重 吴剑光 +1 位作者 邱乐泉 钟卫鸿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6,64,共6页
γ-PGA是一种可降解的、水溶性的,对人体无毒的生物高分子。目前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合成γ-PGA,包括芽孢杆菌、古生菌和一种真核生物。γ-PGA合成基因可分为capB、capC、capA、capE和pgsB、pgsC、pgsA和pgsE,其表达产物组成的γ-PGA合成... γ-PGA是一种可降解的、水溶性的,对人体无毒的生物高分子。目前发现多种微生物能合成γ-PGA,包括芽孢杆菌、古生菌和一种真核生物。γ-PGA合成基因可分为capB、capC、capA、capE和pgsB、pgsC、pgsA和pgsE,其表达产物组成的γ-PGA合成酶复合体与细胞膜结合,并消耗ATP及底物谷氨酸进而合成γ-PGA,其中CapB-CapC(或者PgsB-PgsC)主要负责γ-PGA的聚合作用,而CapA-CapE(或者PgsA-PgsE)则作用于γ-PGA的转运。ComP-ComA、DegS-DegU、DegQ、SwrA和pgsB上游的非编码区则对pgsB、C、A和E的表达起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pgA合成酶 合成基因 合成机制 基因调节
下载PDF
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重建肌性功能性颈动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欣 杨帆 +2 位作者 郭晓宝 吴炜 高瞻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研究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改建为功能性肌性颈动脉的可能性。方法:体外构建PGS/PCL双层人工血管,植入大鼠颈动脉,12个月后取材,对新生血管进行评估。结果:12个月后,PGS/PCL人工血管改建成了与自体颈动脉结构和组... 目的:研究快速降解的弹性体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改建为功能性肌性颈动脉的可能性。方法:体外构建PGS/PCL双层人工血管,植入大鼠颈动脉,12个月后取材,对新生血管进行评估。结果:12个月后,PGS/PCL人工血管改建成了与自体颈动脉结构和组织学方面均相似的细胞化的新生血管。结论:PGS/PCL人工血管在体内可以改建成为肌性、功能性的动脉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重建 颈动脉置换 聚癸二酸丙三酮酯(pgS)
下载PDF
Radial Compressive Property of Nerve Regeneration Conduit with PGLA Biodegradable Fibers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伟平 张佩华 王文祖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3年第5期386-388,共3页
Radial compressive property greatly influences nerv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is study,four types of braided bioabsorbable nerve regeneration conduits made from poly(glycolide-co-L-lactide)(PGLA) wer... Radial compressive property greatly influences nerv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is study,four types of braided bioabsorbable nerve regeneration conduits made from poly(glycolide-co-L-lactide)(PGLA) were produced. The aim is to test the radial compressive force and elastic recovery ratio of nerve regeneration condui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dial compressive forc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ner diameter and length of tubes and elastic recovery ratio was nearly unaffected by these two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CONDUIT BIOABSORBABLE poly(glycolideco-l-lactide)(pg LA) RADIAL compressive force elastic recovery ratio
下载PDF
新型磁性聚谷氨酸吸附剂对水中Pb^(2+)的吸附去除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娟 邓慧萍 +1 位作者 薮谷智規 安澤幹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48-3356,共9页
德岛大学安澤幹人首次利用γ-PGA在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上进行涂层,制得了γ-聚谷氨酸-Fe3O4磁性纳米颗粒(PG-M).本实验利用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对PG-M吸附剂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PG-M与未涂层的Fe3 O4具有相似的形状以及大小,均为不规... 德岛大学安澤幹人首次利用γ-PGA在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上进行涂层,制得了γ-聚谷氨酸-Fe3O4磁性纳米颗粒(PG-M).本实验利用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对PG-M吸附剂的形貌进行了分析,发现PG-M与未涂层的Fe3 O4具有相似的形状以及大小,均为不规则的层状结构,且晶粒直径在120~320 nm之间;实验中针对性地对水溶液中Pb2+进行了吸附探讨.在振荡实验中,通过主要参数的变化(pH值、吸附时间、竞争离子浓度、腐殖酸浓度),得到如下结果:吸附最佳pH值为7.0;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长,吸附平衡时间为45 min;Na+对PG-M去除Pb2+没有很强的干扰性,而Ca2+则显示出一定的干扰作用;腐殖酸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是复杂的,表现为先增强吸附效果,随后降低吸附效果;最佳条件时Pb2+的最大吸附量为93.3 mg/g.PG-M对Pb2+的吸附均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中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描述PG-M的吸附特征,说明PG-M在水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PG-M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不同浓度的HCl和HNO3溶液的再生实验发现,0.1 mol/L的HCl溶液作为吸附再生液,可取得较好的再生效果.表明PG-M是可再生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Γ-pgA pg-M 铅离子 离子交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