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ynthesis and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Poly(p-Phenylene Vinylene) Derivatives 被引量:5
1
作者 Jian Ying WANG Yin Kui LI +2 位作者 Wen Xiang HU Sheng Jian TAN Yong Fu LONG (The Centr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Pharmaceuticals Commiss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ce. Beijing 100101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Appl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5-77,共3页
A series of soluble poly(p-phenylene vinylene) (PPV)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dehydrochlorination with the p-metaoxy phenol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PPV derivatives were stu... A series of soluble poly(p-phenylene vinylene) (PPV)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dehydrochlorination with the p-metaoxy phenol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s of PPV derivatives wer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phenylene vinylene) DEHYDROCHLORINATION electronic characteristic
全文增补中
CRYSTA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NASCENT SAMPLES OF SYMMETRIC AROMATIC POLYESTERS——Ⅰ.POLY(P-PHENYLENE TEREPHTHALATE) 被引量:2
2
作者 J.Yang J.Wang +4 位作者 G.Sidoti J.Liu F.Rybnikar M.Kaszonyiova P.H.Geil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9-204,共16页
The morphology and crytal structure of poly(p-phenylene terephthalate) (PPT), prepared by confined thin filmmelt (CTFMP) and solution (CTFSP) and bulk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 The morphology and crytal structure of poly(p-phenylene terephthalate) (PPT), prepared by confined thin filmmelt (CTFMP) and solution (CTFSP) and bulk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y, electron dimaction and molecular modeling. The unit cell is monoclinic (P2_1/a space group) with parameters a =7.89, b = 5.49, c = 12.65 A, α=γ= 90°, β=100.33°, density = 1.48 g/cm^3, the a, b and β values differing slightly from thosereported previously in the literature. A degree of variation in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hk0 reflections in, apparently, untilted[001] ED patterns was observed from a given sample, suggesting some variation in molecular packing. ED evidence wasfound for a second phase, with [001] appearing the same as for phase Ⅱ of the related poly(p-oxybenzoate) (PpOBA)polymer. CTFMP crystals polymerized above 220℃ (up to 370℃) and CTFSP crystals polymerized at 300℃ consisted oflamellae 100-200 A thi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phenylene terephthalate) Electron diffiaction Crystal structure Confined thin film melt polymerization EpITAXY Morphology
下载PDF
CRYSTA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NASCENT SAMPLES OF SYMMETRIC AROMATIC POLYESTERS——Ⅱ. POLY(p-PHENYLENE 2,6-NAPHTHALATE)
3
作者 J.Yang J.Wang +4 位作者 G.Sidoti J.Liu F.Rybnikar M.Kaszonyiova P.H.Geil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5-221,共17页
Confined thin film melt polymerization (CTFMP) of naphthalene chloride/hydroquinone (NCMQ, 1/1, molar)mixtures at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s (T_p) below ca. 300℃ resulted in relatively thick, elongated crystals. Pol... Confined thin film melt polymerization (CTFMP) of naphthalene chloride/hydroquinone (NCMQ, 1/1, molar)mixtures at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s (T_p) below ca. 300℃ resulted in relatively thick, elongated crystals. Polymerizationof NC/HQ above 300℃ between glass yielded well-formed lamellar crystals ca. 100 A thick. Phase Ⅰ and Ⅱ [001] EDpatterns were obtained for all T_p, the relative amount of phase Ⅰ increasing with T_p. Polymerization of 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hydroquinione diacetate 1/1 mixtures at high T_p also yielded lamellar crystals that "curled up" off of thesubstrate. When the high temperature CTFMP polymerization was conducted between mica, aggregates of lamellae on-edgedeveloped but epitaxial growth did not occur. Epitaxial growth of lamellae between mica could be obtained, however, byconfined thin film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with both of the latter samples yielding apparently related ED patterns from adifferent unit cell than phase Ⅰ or Ⅱ. Fiber patterns, obtained from sheared samples, indicated considerably greater crystaldisorder than in the nascent crystals. Refinement of the phase Ⅰ unit cell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001] and [01 1] EDpatterns, with modeling based on Cerius^2, suggests a monoclinic phase Ⅰ unit cell with a = 7.76, b = 5.71, c = 14.99 A, α = γ= 90°, β= 99.7°, ρ = 1.47 g/cm^3, space group P12_1/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phenylene 2 6-naphthalate Crystal structure Morphology Confined thin film melt polymerization
下载PDF
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飞舟 邱国栋 +8 位作者 王斌 范新年 向东 周万立 武元鹏 赵春霞 李辉 付兴伟 李云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5-180,186,共7页
通过在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纳米纤维基体中引入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纤维制备了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并利用Cu^(2+)的络合作用协同增强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的交联结构。对所制备的PBO/PIPD纳米纤维... 通过在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纳米纤维基体中引入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纤维制备了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并利用Cu^(2+)的络合作用协同增强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的交联结构。对所制备的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进行了微观结构的表征以证实其3D网状交联结构,并对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的结构与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和不同质量分数PIPD纤维对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PBO纳米纤维薄膜,本文所制备的PBO/PIPD纳米纤维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提高了2.4倍达到100.99 MPa,断裂伸长率提高了8.5倍达到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纳米纤维 聚(2 5-二羟基-1 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纤维 纳米纤维复合薄膜 络合作用
下载PDF
高分子量PPV的合成、掺杂及导电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继兰 刘承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高分子量的聚对苯乙炔(PPV)是从单体1.4一二氯甲基苯合成,后者聚合产生水溶性铳盐,此时,对于PPV的转换可用二甲硫醚和盐酸的热消除反应,从水溶液中成膜。用IR、UV-Vis、TGA分析研究了消除反应。PPV膜具有... 高分子量的聚对苯乙炔(PPV)是从单体1.4一二氯甲基苯合成,后者聚合产生水溶性铳盐,此时,对于PPV的转换可用二甲硫醚和盐酸的热消除反应,从水溶液中成膜。用IR、UV-Vis、TGA分析研究了消除反应。PPV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可能是由于n-和p-型杂质得到的材料具有的导电性近似于这些高掺杂聚乙炔。中间聚电解质的转换率对于PPV可能是一种调整,并且这些掺杂膜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烯 合成 掺杂 导电性 高分子量 ppV
下载PDF
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P(DHOPV-co-MOBOPV)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建平 马琳璞 黄小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165,共4页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HOPV-co-MOBOPV)]。研究表明,P(DHOPV-co-MOBOP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位... 采用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合成一种可溶性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二元共聚物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co-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DHOPV-co-MOBOPV)]。研究表明,P(DHOPV-co-MOBOPV)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00 nm;当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和6:1时,共聚物分子链有序性强规整度高,具有一定的结晶性能,而双氯苄的物质的量比为3:1时,共聚物为非晶态结构;热分析研究发现,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3:1和6:1时,共聚物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140℃、158℃和129℃;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和3:1时,共聚物的最大发射波长都在640 nm,而物质的量比为6:1时,共聚物的最大发射波长在630 nm;双氯苄物质的量比为1:1、3:1和6:1时,P(DHOPV-co-MOBOPV)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32 ns、1.27 ns和1.36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炔 共聚物 光致发光 荧光寿命
下载PDF
主链插入苯并二噁唑环的PPV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田林 张晓波 马娟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4,121,共5页
以对氰基氯苄和4,6-二氨基间苯二酚为主要原料,首先合成2,6-二(4-氯甲基苯基)苯并[1-2,4-5′]二噁唑,又通过2,6-二(4-氯甲基苯基)苯并[1-2,4-5′]二噁唑与对苯二甲醛的Wittig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主链插入苯并[1-2,4-5′]二噁唑环的... 以对氰基氯苄和4,6-二氨基间苯二酚为主要原料,首先合成2,6-二(4-氯甲基苯基)苯并[1-2,4-5′]二噁唑,又通过2,6-二(4-氯甲基苯基)苯并[1-2,4-5′]二噁唑与对苯二甲醛的Wittig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主链插入苯并[1-2,4-5′]二噁唑环的PPV聚合物(BO-PPV),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聚合物的光电热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Tg为235℃,Td为410℃,电致发光谱峰值λmax为494nm,由ITO/BO-PPV/Al组成的单层器件在电压15伏特,发光亮度可达650cd/cm2,发光效率0.24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乙烯 苯并二噁唑 合成 光电特性
下载PDF
PMOCOPV/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宝铭 吴洪才 +1 位作者 李晓奇 董发昕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5-417,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FL)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TEM显示...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FL)对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研究.TEM显示,纳米复合材料为分散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径尺寸为60~80 nm.PL谱表明,随着TiO2含量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射峰由600nm蓝移至57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发光
下载PDF
含有不同烷氧基侧链的聚对苯乙炔(PPV)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小舟 蹇锡高 卢新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3,共6页
采用强碱去卤缩合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2-甲氧基-5-异辛氧基)对苯乙炔(iso-PMOCOPV)和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PMODOPV)四种含有不同烷氧基侧链的聚对... 采用强碱去卤缩合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PMOB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2-甲氧基-5-异辛氧基)对苯乙炔(iso-PMOCOPV)和聚(2-甲氧基-5-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PMODOPV)四种含有不同烷氧基侧链的聚对苯乙炔(PPV)的衍生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失重曲线、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合成反应条件,例如催化剂和原料配比、叔丁醇钾的用量等。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聚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最大在492nm,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在555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炔 脱氯化氢法 发光聚合物 荧光光谱
下载PDF
Z-扫描法研究PMOCOPV的非线性光学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建平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691,共5页
利用分光光度计对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的光学禁带宽度(Eg)进行了研究,线性拟合的结果表明PMOCOPV的Eg为2.09 eV。采用单光束Z-扫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PMOCOPV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表明,PMOCOPV为自散焦介质,其... 利用分光光度计对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的光学禁带宽度(Eg)进行了研究,线性拟合的结果表明PMOCOPV的Eg为2.09 eV。采用单光束Z-扫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PMOCOPV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表明,PMOCOPV为自散焦介质,其非线性折射率为-3.82×10-7esu,非线性折射系数为-9.63×10-14m2/W,非线性吸收系数为1.27×10-7m/W,三阶非线性极化率为8.58×10-18m2/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扫描 非线性光学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下载PDF
可溶性PMOTOPV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
11
作者 孙建平 林婷 +2 位作者 翁家宝 黄小珠 程云涛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3,共4页
以对羟基苯甲醚和溴代十四烷烃为原料,通过双醚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和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反应,合成出可溶性聚(2-甲氧基-5-十四烷氧基)对苯乙炔(PMOTOPV)。研究表明,PMOTOPV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于成膜。其在400-55... 以对羟基苯甲醚和溴代十四烷烃为原料,通过双醚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和强碱诱导的脱氯化氢反应,合成出可溶性聚(2-甲氧基-5-十四烷氧基)对苯乙炔(PMOTOPV)。研究表明,PMOTOPV在三氯甲烷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利于成膜。其在400-550nm存在显著吸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88nm处。热性能研究表明其热稳定性良好,起始分解温度约为360℃。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TOPV具有优良的光致发光性能,其最大发射波长为641nm,荧光寿命为0.85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十四烷氧基)对苯乙炔 热稳定性 光致发光 荧光寿命
下载PDF
合成方法对导电高分子聚取代PPV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承美 过俊石 谢洪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0-24,共5页
采用4种不同方法合成了导电高分子聚(2,5-二甲氧基对苯乙炔)(PPV),并对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合成方法影响前聚物的产率、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微观结构。由4种方法所得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也有差别,由此影响... 采用4种不同方法合成了导电高分子聚(2,5-二甲氧基对苯乙炔)(PPV),并对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合成方法影响前聚物的产率、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微观结构。由4种方法所得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也有差别,由此影响产物的光致发光效率、导电率。并对合成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筛选出适宜的方法以制备高质量的聚(2,5-二甲氧基对苯乙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高分子 甲氧基 光致发光 聚对苯乙炔
下载PDF
PMOCOPV/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13
作者 李宝铭 程雷 郑玉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5,共3页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失重(TG)等方法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复合材料中T...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制备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二氧化钛(Ti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失重(TG)等方法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纳米复合材料中TiO2并不是简单地与PMOCOPV分子共混,而是被PMOCOPV分子链缠绕包裹;纳米复合材料为分散均匀的球形微粒,粒径尺寸为60nm~80nm左右;同PMOCOPV相比,纳米复合材料结晶性随着TiO2含量增加而增强,且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二氧化钛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聚对苯乙炔/Eu(phen)_2Cl_3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14
作者 孙建平 马琳璞 林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9,44,共4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二元稀土配合物Eu(phen)2Cl3(PMO-COPV/Eu(phen)2Cl3)杂化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Eu(phen)2Cl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Eu...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二元稀土配合物Eu(phen)2Cl3(PMO-COPV/Eu(phen)2Cl3)杂化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Eu(phen)2Cl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Eu(phen)2Cl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强。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Eu(phen)2Cl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强,荧光寿命得到提高,Eu(phen)2Cl3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得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Eu(phen)2Cl3 杂化材料 光学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材料PPV及PPyV光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思景 郑广 付云飞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方法(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聚对苯乙烯(poly-paraphenylene vinylene,PPV)材料的结构、电学性质以及光学性质。分析其电子态分布与结构的关系,给出了聚合物PPV掺杂前后体系的态密度及能带结构。在...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方法(PWP)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聚对苯乙烯(poly-paraphenylene vinylene,PPV)材料的结构、电学性质以及光学性质。分析其电子态分布与结构的关系,给出了聚合物PPV掺杂前后体系的态密度及能带结构。在标准条件下,PPV单胞内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其结构常数如键长和键角与实验及理论值符合较好。将PPV的一个C原子用N原子替代,即聚乙烯吡啶(PPyV),计算发现,其能带图与PPV材料相比有细微差别,相对于PPV,吸收谱的波形基本相同,而吸收峰明显发生蓝移。通过比较可知,研究所得结果与现有文献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V ppyV 密度泛函理论(DFT) 电子结构
下载PDF
纳米限域体系内聚对苯撑乙烯的合成
16
作者 张学政 田东来 +2 位作者 石华宇 丁云 胡爱国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1-467,共7页
将钯催化剂负载在介孔硅材料的纳米孔道中,从而将催化的Heck偶联聚合反应引导至纳米限域反应体系,利用纳米孔道的空间限域效应实现了对所合成的聚对苯撑乙烯(PPV)分子量的控制。在6种钯纳米反应器中催化己氧基取代二碘苯单体与二乙烯基... 将钯催化剂负载在介孔硅材料的纳米孔道中,从而将催化的Heck偶联聚合反应引导至纳米限域反应体系,利用纳米孔道的空间限域效应实现了对所合成的聚对苯撑乙烯(PPV)分子量的控制。在6种钯纳米反应器中催化己氧基取代二碘苯单体与二乙烯基苯单体的Heck偶联聚合反应,通过红外光谱确定聚合物主链为对位苯环和乙烯基交替的结构。由凝胶渗透色谱对所获得的PPV的分子量进行表征,证明钯纳米反应器催化体系催化聚合反应所得PPV的分子量分布均较均相催化体系更窄,PPV的多分散指数最低可达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乙烯 Heck偶联聚合反应 纳米反应器 分子量分布 空间限域
下载PDF
新型含氟聚苯撑乙烯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盛彪 张晔 +6 位作者 牛巧莉 赵雷 范曲立 彭波 朱旭辉 曹镛 黄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509-2514,共6页
设计并合成了两个不同烷氧基增溶的结构新颖的含氟聚苯撑乙烯Pa,Pb和共聚物Pc.通过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凝胶色谱测定了其热分解温度和分子量及分布;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其吸收-发... 设计并合成了两个不同烷氧基增溶的结构新颖的含氟聚苯撑乙烯Pa,Pb和共聚物Pc.通过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凝胶色谱测定了其热分解温度和分子量及分布;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其吸收-发射光谱.测量发现热失重曲线拐点温度超过400℃.由2-乙基己基增溶的Pa和Pc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固态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99和585nm,相应比PPV和MEH-PPV稍有蓝移.应用旋转涂膜的方法制作Pa和Pc的双层器件(ITO/PEDOT/Polymer/Ba/Al),电致发光波长分别为494和604nm,器件均具有较低的启动电压(4V左右),分别在24和15V时达到最大亮度598和203cd?m-2,而此时电流密度分别为100和80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撑乙烯 共轭聚合物 合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聚对苯撑乙烯类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盛彪 钮春丽 +3 位作者 杨雄 龙光斗 唐超 黄维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9,共7页
从聚合物结构修饰、复合/共混以及合成工艺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多年来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获得高效、稳定、可溶的PPVs型有机光电材料,可通过引入吸电子基团(如氟原子、氰基、含氮杂环等)等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来改善... 从聚合物结构修饰、复合/共混以及合成工艺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多年来聚对苯撑乙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为获得高效、稳定、可溶的PPVs型有机光电材料,可通过引入吸电子基团(如氟原子、氰基、含氮杂环等)等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来改善其平衡电荷传输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发光效率;同时,通过引入长链取代基和液晶单元结构来兼顾聚合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提高材料的可加工性和器件的稳定性。通过复合/共混可以控制聚合物膜的聚集态来提高发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乙烯 共轭聚合物 电致发光材料 效率 溶解性 复合
下载PDF
两种[对苯乙炔-2,5-二(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高广华 过俊石 谢洪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33-637,共5页
用含氯前聚物路线和Heck反应分别合成[对苯乙炔-2,5-二(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无规共聚物及交替共聚物.由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吸收光谱及DSC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与导电率、溶解性及发光性能的关系.... 用含氯前聚物路线和Heck反应分别合成[对苯乙炔-2,5-二(十二烷氧基)对苯乙炔]无规共聚物及交替共聚物.由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吸收光谱及DSC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共聚物的组成与导电率、溶解性及发光性能的关系.比较了无规共聚物与交替共聚物在性能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乙烯 聚合物 共聚物 ppV 聚对苯乙炔 合成
下载PDF
各种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强 褚佳岩 +3 位作者 张伟 刘银春 黄美纯 邹友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3,共4页
利用脱氯化氢的方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PMOH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PDBOPV)、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PDHOPV)、聚(2,5-二辛氧基)对苯乙炔(PDCOPV)等5种聚合物... 利用脱氯化氢的方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PMOH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PDBOPV)、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PDHOPV)、聚(2,5-二辛氧基)对苯乙炔(PDCOPV)等5种聚合物发光材料.通过核磁和红外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通过热失重曲线考察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并从温度、催化剂、反应时间、烷氧基取代等方面考察了对聚合物溶解性、分子量、发光性能等的影响.发现可以通过催化剂的用量来改变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与聚合物的溶解性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乙炔 合成 分子量 发光聚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