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removing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by poly-silicic-ferric sulfate (PSF) coagulant
1
作者 Ying FU Shuili Y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DOM 氧化反应 水解 饮用水 淡水
下载PDF
Reaction mode between Si and Fe and evaluation of optimal species in poly-silicic-ferric coagulant 被引量:25
2
作者 FU Ying YU Shui-li +2 位作者 YU Yan-zhen QIU Li-ping HUI B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78-688,共11页
A kind of Fe-polysilicate polymer, poly-silicic-ferric (PSF) coagulant was prepared by co-polymerization (hydroxylation of mixture of Fe^3+ and fresh polysilicic acid (PS)), in which PSF0.5, PSF1 or PSF3 denote... A kind of Fe-polysilicate polymer, poly-silicic-ferric (PSF) coagulant was prepared by co-polymerization (hydroxylation of mixture of Fe^3+ and fresh polysilicic acid (PS)), in which PSF0.5, PSF1 or PSF3 denotes Si/Fe molar ratio of 0.5, 1 or 3,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Si/Fe ratio and reaction time (co-polymerization time or aging time) on the reaction mode between Si and Fe were studies, and the optimal species of PSF was evaluated by pH change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PSF and coagulation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F are largely affected by both reaction time and Si/Fe ratio. PSF is found to be a essential complex of Si, Fe, and many other ions. The reaction mode between Si and Fe differs with various Si/Fe ratios. The pH of PSF0.5, PSF1 or PSF3 tended to be stable when reaction time is 10, 25 or 55 rain, respectively, which is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reaching the relative stable morphology that is just the optimal species of higher coagulation efficiency. The optimal reaction time reaching optimal species can b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pH change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silicic-ferric coagulant reaction mode optimal species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oxidative poly-silicon-ferric coagulant PSFN 被引量:3
3
作者 FU Ying YU Shui-li +1 位作者 LI Wei CHEN Dong-xu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6年第4期62-67,共6页
A new polymer, poly-silicon-ferric with oxidization (PSFN) coagulant was produced by adding KMnO4 and stabilizer M to poly-silicon-ferric (PSF) coagulant. The micro properties of PSFN was investigated with optical... A new polymer, poly-silicon-ferric with oxidization (PSFN) coagulant was produced by adding KMnO4 and stabilizer M to poly-silicon-ferric (PSF) coagulant. The micro properties of PSFN was investigated with optical microscop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UVA) scanning, infrared(IR) spectrometer and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RP) meter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at of PSE The coagulation behavior by PSFN was investigated compared to that by PS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 properties of PSF have been changed greatly due to the addition of KMnO4, and there exists KMnO4 unattached in PSFN. A kind of tetrahedron structure somewhat like the connection of Si-O-Si bonds may be formed by the complexation of Mn (maybe in various valence) with PSE PSFN has lower turbidity removal than PSF at lower dose and achieves the same when the dose reaches a definite amount, while the removal of UV254 by PSFN is higher than that by PSF almost over entire dose range with the largest difference of about 17%. PSFN has more oxidization function at acidic condition than that at basic condition, and gives stronger ability of application for treating various waters than that by P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silicic-ferric (psf coagulant KMnO4 oxidization micro properties coagulation behavior
下载PDF
新型高浓度PFSS和PSFS的凝聚-絮凝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志伟 栾兆坤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1,共4页
采用复合共聚工艺分别制备了高浓度的聚合硫酸铁硅(PFSS)和聚合硅酸铁(PSFS),通过实验对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絮体沉降特性以及处理后水中残留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O2含量越高,混凝效果越好,而Fe(Ⅲ)含量需适中,PFSS在Si/Fe比为0... 采用复合共聚工艺分别制备了高浓度的聚合硫酸铁硅(PFSS)和聚合硅酸铁(PSFS),通过实验对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絮体沉降特性以及处理后水中残留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O2含量越高,混凝效果越好,而Fe(Ⅲ)含量需适中,PFSS在Si/Fe比为0.75时效果最佳,PSFS在Si/Fe比为2.0时最佳,高浓度的PFSS和PSFS的絮凝效果优异,pH、浊度适用范围宽,处理后水中的残留铁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SS 性能研究 浓度 凝聚 絮凝效果 残留铁量 聚合硅酸铁 聚合硫酸铁 Fe(Ⅲ) 复合共聚 沉降特性 SI02 混凝效果 含量 最佳 Si 絮体
下载PDF
改性PSF超滤膜与混凝工艺组合处理赣江微污染水源水 被引量:4
5
作者 卢辛宇 詹健 +2 位作者 李保建 梁少杰 韩玉龙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84,共3页
制备了改性PSF超滤膜,研究了原膜、改性膜分别与混凝工艺组合处理赣江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组合工艺处理浊度时,两膜的处理效果都比较明显,PAC的加入量对其影响较小。对UV_(254)、氨氮进行处理时,改性膜的处理效果均比... 制备了改性PSF超滤膜,研究了原膜、改性膜分别与混凝工艺组合处理赣江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组合工艺处理浊度时,两膜的处理效果都比较明显,PAC的加入量对其影响较小。对UV_(254)、氨氮进行处理时,改性膜的处理效果均比原膜好。加入40 mg/L的PAC时,两膜对UV_(254)的去除率达最大值,其中原膜为39.52%,改性膜为58.73%。在PAC的投入量由10 mg/L增至30 mg/L的过程中,两膜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原膜由13.23%增至23.68%,改性膜由17.57%增至39.42%,继而增大PAC的加入量,去除效果无明显变化。PAC的加入量在10~30 mg/L时,原膜的极限超滤时间维持在70 min以上,改性膜的极限超滤时间维持在150 min以上。综合考虑出水水质和经济成本的影响,采用组合工艺处理赣江微污染水源水时PAC的加入量宜在30~40 mg/L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f超滤膜 混凝 PAC 赣江 微污染水源水
下载PDF
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Ⅰ)混凝剂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付英 于水利 +1 位作者 付胜涛 杨园晶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61-2066,共6页
对自制的聚硅酸铁(PSF)进行改性,加入高锰酸钾和稳定剂M,制备出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Ⅰ)混凝剂,用滤纸将PSF-Ⅰ过滤,并对PSF-Ⅰ、PSF-Ⅰ滤液及PSF进行紫外吸收(UVA)全波长扫描及前两者的混凝实验,然后将PSF-Ⅰ与PSF、聚合硫酸铁(... 对自制的聚硅酸铁(PSF)进行改性,加入高锰酸钾和稳定剂M,制备出固液共存氧化型聚硅酸铁(PSF-Ⅰ)混凝剂,用滤纸将PSF-Ⅰ过滤,并对PSF-Ⅰ、PSF-Ⅰ滤液及PSF进行紫外吸收(UVA)全波长扫描及前两者的混凝实验,然后将PSF-Ⅰ与PSF、聚合硫酸铁(PFS)进行混凝对比研究,最后对PSF-Ⅰ的混凝性能随储存时间的稳定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加入改变了PSF的微观结构,使PSF的形态尺寸增大,导致PSF-Ⅰ中Fe3+离子的UVA特征峰比PSF高,并且保存了独立的高锰酸钾特征吸收峰(530nm).PSF-Ⅰ中的固相起到初级核子作用,有利于絮体成长.PSF-Ⅰ的最佳投药量为9 mg.L-1,而PSF-Ⅰ滤液的最佳投药量为12 mg.L-1.PSF-Ⅰ是通过混凝吸附和催化氧化功能共同实现对有机物的去除,而PSF和PFS仅是通过常规的混凝吸附去除部分有机物,去除机理有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 氧化改性 固液共存 紫外扫描 混凝性能
下载PDF
聚硅酸铁混凝剂净水效能及机理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冬光 付英 +2 位作者 于水利 陈亚杰 韩春威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1,共6页
采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同时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品质及对低温低浊水、屠宰废水及含磷模拟水的混凝性能,并初步探讨PSF除磷(或除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剂混凝性能的优劣取决于其... 采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同时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品质及对低温低浊水、屠宰废水及含磷模拟水的混凝性能,并初步探讨PSF除磷(或除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剂混凝性能的优劣取决于其微观性质,而PSF独特的微观特征正是其具有优异混凝性能的根本原因。不同pH值对P(或有机物)与PSF之间的络合模式具有不同的影响,3种水解形态Fe(OH)2+、Fe3+及Fe(OH)3在宽泛的pH范围内(5<pH<9.5)稳定存在并基本均为定值,这些可能都是PSF在宽泛的近中性范围内及碱性范围内具有优异除磷、除有机物性能的重要原因。可以认为PSF的混凝机理是以电中和(配位)/脱稳为前提条件,以架桥为必要条件,以卷扫网捕为补充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混凝剂 低温低浊 屠宰废水 混凝性能 机理
下载PDF
聚硅酸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胡翔 周定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7年第5期13-14,共2页
用自制的聚硅酸铁(PSF)作混凝剂进行了低温低浊水的烧杯搅拌实验,考察其混凝性能,并与硫酸铁等混凝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聚硅酸铁具有良好的混凝性能,并有望取代铝盐类混凝剂应用于饮用水的处理中。
关键词 工业水 聚硅酸铁 混凝 低温低浊水
下载PDF
聚硅铁混凝去除腐殖酸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霞 于水利 +1 位作者 姜忠群 吴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87-88,共2页
考察了聚硅铁(PSF)对腐殖酸(HA)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与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铁[Fe2(SO4)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5<pH<9时,PSF对HA的去除效果最好,且对HA的去除率随PSF投量的增加而增大,去除率可高达85%以上。与传统的混凝... 考察了聚硅铁(PSF)对腐殖酸(HA)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与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铁[Fe2(SO4)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5<pH<9时,PSF对HA的去除效果最好,且对HA的去除率随PSF投量的增加而增大,去除率可高达85%以上。与传统的混凝剂PFS和Fe2(SO4)3相比,PSF可显著提高对HA的去除效果和絮体的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铁(psf) 腐殖酸 混凝
下载PDF
聚硅酸硫酸铁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天然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翔 孙治荣 +1 位作者 曹雨佳 张萌芽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4期88-90,94,共4页
应用强化混凝技术,降低原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 应用强化混凝技术,降低原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混凝搅拌试验,评价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酸硫酸铁去除有机物和除浊能力明显优于硫酸铁、聚合硫酸铁,其适宜的投药量范围和pH值范围宽;聚硅酸硫酸铁在混凝过程中形成的矾花较大,沉降速度快,因而可缩短处理水在构筑物中的停留时间,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此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硅酸硫酸铁混凝剂的最佳水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天然有机物 聚硅酸硫酸铁
下载PDF
酸化剂对聚硅铁混凝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霞 于水利 +1 位作者 姜忠群 吴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92-95,共4页
采用盐酸、硫酸、磷酸和乙酸等4种不同的酸化剂制备了具有相同Fe/Si(物质的量之比)的聚硅铁(PSF)混凝剂,考察了四种混凝剂的稳定性、形态及其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由乙酸制备的聚硅酸的胶凝时间较其他三种无机酸的长,... 采用盐酸、硫酸、磷酸和乙酸等4种不同的酸化剂制备了具有相同Fe/Si(物质的量之比)的聚硅铁(PSF)混凝剂,考察了四种混凝剂的稳定性、形态及其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由乙酸制备的聚硅酸的胶凝时间较其他三种无机酸的长,相应制备的药剂以PSF乙酸的混凝性能最佳(投药量在6mgFe/L时,除浊率达95%左右,对UV254的去除率达80%左右),PSF盐酸和PSF硫酸次之,PSF磷酸的最差(投药量>2mgFe/L时会增大水样的浊度,投药量为8mgFe/L时对UV254的去除率达到55%的最高值)。这表明乙酸作为弱酸,与硅酸的聚合速度较为缓慢,有利于提高聚硅酸的稳定性,并能改善聚硅铁的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铁 酸化剂 混凝性能
下载PDF
酸性介质对于聚硅酸铁混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忠群 于水利 +1 位作者 许霞 王冬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8-30,45,共4页
对新型混凝剂聚硅酸铁(PSF)中合成原料聚硅酸(PS)进行改性,制备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以及磷酸为主体酸化剂的改性聚硅酸铁混凝剂(n(Si/Fe)=1),进行混凝实验研究并对PSF的混凝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PSF中的PS性质改变并未降低... 对新型混凝剂聚硅酸铁(PSF)中合成原料聚硅酸(PS)进行改性,制备出盐酸,硫酸,硝酸,醋酸以及磷酸为主体酸化剂的改性聚硅酸铁混凝剂(n(Si/Fe)=1),进行混凝实验研究并对PSF的混凝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PSF中的PS性质改变并未降低其混凝性能,在投药量为0.18mmol/L时,取得良好的净水效果。PSF主要依靠电中和/脱稳及吸附架桥综合作用产生净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 酸化剂改性 混凝性能 混凝机理
下载PDF
聚硅酸铁混凝剂絮凝与破碎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付英 于水利 +1 位作者 于衍真 邱立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8,共7页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应用共聚工艺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采用搅拌实验和颗粒计数法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混凝性能,絮凝阶段残余粒子分布及紊流剪切力对絮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投药量时PSF去除高锰酸...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应用共聚工艺制备聚硅酸铁(PSF)混凝剂,采用搅拌实验和颗粒计数法对比研究PSF与复合铝铁(PFA)的混凝性能,絮凝阶段残余粒子分布及紊流剪切力对絮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投药量时PSF去除高锰酸盐指数的性能优于PFA.PSF处理地表水时不宜采用过高或过低的絮凝速度,絮凝速度与絮凝时间应紧密配合才能提高混凝性能,即提高絮凝速度则需要减少絮凝时间.增加紊流剪切力时,PSF絮体的破碎程度远远小于PFA,被打碎的PSF絮体其再结合能力大于PFA.在数量级上,PSF的絮凝系数KA为10^-2-10^-3,破碎系数KB为10^-7-10^-8.对于粒径〈2μm的颗粒,PSF的KA比PFA大4个数量级,KB与PFA相近,而其余粒径范围PSF的KA比PFA大近2个数量级,KB比PFA小近10多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psf) 混凝剂 絮凝 破碎
下载PDF
聚硅酸铁制备优化及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蕊 蒋进元 +3 位作者 周岳溪 许吉现 曹春艳 付强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7,共6页
采用FeSO4·7H2O、Fe2(SO4)3、FeCl3·6H2O、聚硫酸铁4种不同铁源优化制备聚硅酸铁混凝N(PSF),考察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的效果。实验证明,FeSO4·7H2O为最佳铁源,以FeSO+·7H20为铁源制备的PSF(FeSO4·7H2O... 采用FeSO4·7H2O、Fe2(SO4)3、FeCl3·6H2O、聚硫酸铁4种不同铁源优化制备聚硅酸铁混凝N(PSF),考察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的效果。实验证明,FeSO4·7H2O为最佳铁源,以FeSO+·7H20为铁源制备的PSF(FeSO4·7H2O)凝胶时间长、浊度去除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高,并且成本最低。当铁硅比15、反应体系pH在4.24~7.32之间时,PSF(FeSO4·7H2O)处理腈纶废水效果达到最优:浊度去除率为98.56%左右、COD去除率为38.21%左右。处理后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修改单规定的腈纶废水一级出水标准。利用三维荧光研究处理前后水样,各荧光峰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分析荧光光谱特性发现:PSF可以有效深度处理腈纶废水中微生物降解产物及表面活性剂等难以生物降解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 腈纶废水 深度处理 铁源
下载PDF
新型纳米纤维素聚砜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恒 吴桐 +1 位作者 周益同 张力平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L-S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纳米纤维素(NCC)/聚砜(PSF)复合膜材料。考察了NCC添加量及异丙醇凝胶浴浓度(10%、30%、50%,体积分数,下同)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膜材料断面和皮层的孔结构,发现随着异... 采用L-S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纳米纤维素(NCC)/聚砜(PSF)复合膜材料。考察了NCC添加量及异丙醇凝胶浴浓度(10%、30%、50%,体积分数,下同)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膜材料断面和皮层的孔结构,发现随着异丙醇浓度的增加,复合膜中的指状孔由细长贯通、连接紧密逐渐变得短粗、疏松。同时,NCC添加量和异丙醇凝胶浴浓度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渗透性能、膜孔结构有很大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纳米纤维素 异丙醇 凝胶浴 复合膜材料
下载PDF
聚硅酸铁混凝剂对腐殖酸的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英 于水利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88-91,共4页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采用独特共聚工艺制备了聚硅酸铁(PSF)混凝剂,考察了PSF对腐殖酸(HA)的氧化性能及高岭土对被氧化HA的吸附效果,同时进行了复合铝铁(PFA)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SF是一种具有氧化性能的混凝剂,因其改变...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采用独特共聚工艺制备了聚硅酸铁(PSF)混凝剂,考察了PSF对腐殖酸(HA)的氧化性能及高岭土对被氧化HA的吸附效果,同时进行了复合铝铁(PFA)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SF是一种具有氧化性能的混凝剂,因其改变了HA的分子结构,从而使HA的表面性质以及HA/水溶液的界面性质发生变化,使亲水性HA转化为憎水性HA,导致高岭土对其吸附性能增强;不同pH值下PSF均有良好的氧化性能,而PFA仅在酸性时具有氧化性;pH值对HA、PSF、高岭土之间的络合模式具有较大影响,中性下对DOMs的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 氧化 腐殖酸 混凝
下载PDF
聚硅酸铁混凝剂除磷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付英 于水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91-194,196,共5页
以水玻璃、FeSO4·7H2O及NaClO3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铁(PSF)混凝剂,同时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研究了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性质(微观形态及粒径分布)及其除磷性能,初步探讨PSF的除磷机理.结果表明PSF除磷作用主要是配位吸附,PSF... 以水玻璃、FeSO4·7H2O及NaClO3为原料,制备了聚硅酸铁(PSF)混凝剂,同时研究PSF的水解规律,并研究了PSF与复合铝铁(PFA)的微观性质(微观形态及粒径分布)及其除磷性能,初步探讨PSF的除磷机理.结果表明PSF除磷作用主要是配位吸附,PSF除磷最佳的金属与磷的摩尔比为0.6~1.2,在该范围内PSF除磷效率比PFA高出30%多.PSF的除磷最佳pH范围为7~12,而PFA仅为11~12.对于近中性的一般水质,PSF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混凝剂 水解 机理
下载PDF
聚硅酸铁的自然老化研究
18
作者 付英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92,共4页
采用共聚工艺制备不同Si/Fe值的聚硅酸铁(PSF)混凝剂,使其分别在封闭及敞开条件下自然老化,并采用透射电镜及搅拌试验考察PSF的微观形态及混凝性能的变化,同时对比分析了液体PSF自然老化与固化的成本。结果表明,老化前PSF具有分形维数... 采用共聚工艺制备不同Si/Fe值的聚硅酸铁(PSF)混凝剂,使其分别在封闭及敞开条件下自然老化,并采用透射电镜及搅拌试验考察PSF的微观形态及混凝性能的变化,同时对比分析了液体PSF自然老化与固化的成本。结果表明,老化前PSF具有分形维数很大的枝状结构,老化后PSF的枝化度降低,但其形态尺寸明显增大;老化方式对不同Si/Fe值的PSF混凝性能的影响基本一致,延长沉淀时间或增加投药量均可消除由于PSF老化而导致的混凝性能的微小降低;自然老化可以降低药剂使用成本、简化工艺过程,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 自然老化 微观形态 混凝效果
下载PDF
基于小角度激光光散射的聚硅酸铁絮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志丽 张潇逸 +4 位作者 杨萍 蒋进元 周岳溪 许吉现 何连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96,共6页
以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为原水,采用小角度激光散射技术分析了聚硅酸铁(PSF)的絮凝特性,并考察了PSF投加量、p H值对絮体的生长、破碎与再凝聚过程中絮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体生长过程中,絮体粒径随着PSF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 以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为原水,采用小角度激光散射技术分析了聚硅酸铁(PSF)的絮凝特性,并考察了PSF投加量、p H值对絮体的生长、破碎与再凝聚过程中絮体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体生长过程中,絮体粒径随着PSF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反应体系p H值接近中性时,粒径最大。当PSF投加量为1.5 g/L、反应体系p H值为7.6时,平均粒径最大(890μm)。在破碎和再凝聚过程中,当反应体系p H值为7.6时,絮体强度随着PSF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PSF投加量为2.0 g/L、转速为75 r/min时,絮体破碎因子为2.78%。当PSF投加量为1.5 g/L时,反应体系p H值越低,絮体强度越大,在p H值为4.5时,絮体破碎因子为55.43%。在PSF投加量为1.5 g/L、p H值为7.6条件下,破碎时间越短,絮体恢复能力越强,以200 r/min转速对其进行1 min的破碎试验,絮体恢复因子为2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 絮体特性 混凝机理 小角度激光散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