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Anionic Surfactant Doped Nanosize Polyaniline
1
作者 B. Mahalakshmi C. Vedhi 《Open Journal of Synthesi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4年第4期57-68,共12页
Surfactant doped polyaniline was synthesized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aniline and anionic surfactant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 by chemical synthesis using potassium peroxy disulphate as an oxidant by varying t... Surfactant doped polyaniline was synthesized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aniline and anionic surfactant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 by chemical synthesis using potassium peroxy disulphate as an oxidant by varying the aniline to surfactant ratio. The solubility of the chemically prepared surfactant doped polyaniline (PANI) was ascertained and it showed good solubility in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dimethylformamide (DMF), acetone, acetonitrile, ethanol, aceticacid, trichloroethylene, dichloromethane, tetrahydrofuran, ethylacetate, diethylether, toluene, chloroform and sparingly soluble in n-hexane and water. The prepared polym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UV-visible, X-ray diffraction (XRD), cyclic voltammetric (CV), E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analysis of UV-visible and FTIR showed that aniline has been polymerized to PANI in its conducting emeraldine form. FTIR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peaks at 1670, 3315 and 1400 cm-1 corresponded to PFO. FTIR spectra showed that amine peak observed at 1593 cm-1 was shifted to lower wave number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NI and the surfactant. SEM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in morphology of doped PANI was predominantly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urfactant. Elemental analysis was done b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ic (EDAX) which shows the presence of C, N, O, S and F. XRD pattern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nanosized (18 nm) and crystalline polymer. CV studies of the synthesized polymer exhibited good adherent behavior on electrode surface. It exhibited three oxidation peaks at approximately 0.283 V, 0.541 V and 0.989 V and two reduction peaks at 0.1421 and 0.3854 V.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PFO doped PANI was studied by impedance spectroscopi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niline Perfluorooctanoic acid cyclic voltammetry Morpholog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下载PDF
Sensitive Voltam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aptopril Using a Carbon Paste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Nano-TiO_2/Ferrocene Carboxylic Acid 被引量:6
2
作者 Jahan Bakhsh RAOOF Reza OJANI Mehdi BAGHAYERI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85-1692,共8页
A carbon paste electrode (CPE) modified with ferrocene carboxylic acid (FcCA) and TiO2 nanoparticles was constructed by incorporating TiO2 nanoparticles and ferrocene carboxylic acid into the carbon paste matrix. The ... A carbon paste electrode (CPE) modified with ferrocene carboxylic acid (FcCA) and TiO2 nanoparticles was constructed by incorporating TiO2 nanoparticles and ferrocene carboxylic acid into the carbon paste matrix.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aptopril (CAP) at the surface of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electroanalytical methods. The modified electrode showed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oxidation of CAP in aqueous solutions at physiological pH values. Cyclic voltammetric curves showed that the oxidation of CAP at the surface of the modified electrode reduced its overpotential by more than 290 mV.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as used for detecting captopril using cyclic voltammetry and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techniques. A calibration curve in the range of 0.03 to 2400 μmol/L was obtained that had a detection limit of 0.0096 μmol/L (3?)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aptopril in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atalysis modified electrode NANO-TIO2 ferrocene carboxylic acid captopril cyclic voltammetry
下载PDF
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设计
3
作者 张志霞 傅毛生 +2 位作者 陈德志 孙青 王芳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237-239,共3页
现有的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教学实验方案中,对化学结构形式不同的聚苯胺颜色转化现象观察不够直观明了,其导电性质测试及实际应用也无提及,已难以满足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需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与创新设计。以草酸-柠檬... 现有的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教学实验方案中,对化学结构形式不同的聚苯胺颜色转化现象观察不够直观明了,其导电性质测试及实际应用也无提及,已难以满足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需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与创新设计。以草酸-柠檬酸混合酸替代传统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以不锈钢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替代恒电位法合成聚苯胺。不同氧化程度的掺杂态聚苯胺颜色转化现象能够即时、清晰观察。利用红外光谱对聚苯胺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研究其对不锈钢的防腐性能,深刻理解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教学改进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了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改进的实验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循环伏安法 草酸-柠檬酸混合酸 绿色化学理念 改进与创新
下载PDF
纳米TiO_2膜修饰电极异相电催化还原马来酸 被引量:44
4
作者 顾家山 褚道葆 +1 位作者 周幸福 沈广霞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405-1409,共5页
通过电化学合成前驱体和溶胶 -凝胶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2 膜 ,SEM ,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 ,晶粒平均尺寸为 2 5nm .采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 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马来... 通过电化学合成前驱体和溶胶 -凝胶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2 膜 ,SEM ,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 ,晶粒平均尺寸为 2 5nm .采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 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马来酸 (maleicacid)还原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纳米TiO2 膜电极在阴极扫描时有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 ,可逆半波电位Er1/ 2 分别为 -0 .5 3V和 -0 .92V (vs .SCE ,扫描速度 0 .0 5V·s-1) ,对应于TiO2 /Ti2 O3 和TiO2 /Ti(OH) 3 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可逆电极过程 .其中TiO2 /Ti2 O3 电对对马来酸具有异相电催化还原活性 ,纳米TiO2 膜中的TiⅣ/TiⅢ 氧化还原电对作为媒质间接电还原马来酸为丁二酸 (butanediacid) ,反应机理为电化学偶联随后化学催化反应 (EC′)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粒 丁二酸 TIO2膜 修饰电极 异相电催化 还原 马来酸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纳米TiO_2膜修饰电极上对硝基苯甲酸异相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14
5
作者 褚道葆 姚文俐 +2 位作者 顾家山 李晓华 沈广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37-2139,共3页
Redox behavior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Ti/nano\|TiO\-2 electrode were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bulk electro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pairs of well\|defined redox p... Redox behavior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Ti/nano\|TiO\-2 electrode were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bulk electro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pairs of well\|defined redox peaks for Ti/nano\|TiO\-2 film electrode in the 1 mol/L H\-2SO\-4 and 1 mol/L NaOH at 0.1 V/s corresponding to TiO\-2/ Ti\-2O\-3 and TiO\-2/Ti(OH)\-3 reversible electrode process. In 1 mol/L NaOH medium the peak potential evidently shift to the negative value with \%E\%\+r\-\{1/2\} being -1.38 and -1.72 V(\%vs\%.SCE), and the heterogeneous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activities of TiO\-2/Ti\-2O\-3 redox for \%p\%\|nitrobenzoic acid (PNA) is very high. The indirect electroreduction of PNA to \%p\%\|aminobenzoic acid (PAA) by Ti\+Ⅳ/Ti\+Ⅲ redox system on nanocrystalline TiO\-2 film surface was found, and the electrode reaction mechanism is called electro\|catalytic(EC) mechanism. In the preparative electrolysis, the current efficiency was over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膜电极 电催化 循环伏安 对硝基苯甲酸 对氨基苯甲酸
下载PDF
不同酸掺杂聚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及性能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通 李晓霞 +3 位作者 郭宇翔 赵纪金 马森 赵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70-1875,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在镀金PET膜上分别聚合了硫酸(H2SO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硫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膜,对比研究了掺杂酸种类对PANI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DBSA可以随聚合过程进入PANI分子链;H2SO4掺杂... 采用循环伏安(CV)法在镀金PET膜上分别聚合了硫酸(H2SO4)、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硫酸-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膜,对比研究了掺杂酸种类对PANI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O42、DBSA可以随聚合过程进入PANI分子链;H2SO4掺杂的PANI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是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较差;大分子的DBSA使PANI优先产生单螺旋的纤维,提高了PANI在平行分子链方向上的结晶度和在空气中的稳定性;相对于单一酸掺杂,复合酸掺杂的PANI在酸溶液中电扫描表现出优良的循环伏安特性,在保持较高电导率的同时,提高了PANI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聚苯胺 循环伏安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聚氨基β-环糊精膜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电催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建国 刘淑娟 曹小红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利用合成的 6 - 氨基 6 - 脱氧 β- CD在玻碳电极上制备聚合物膜 (PACD)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PACD对抗坏血酸(AA)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 ,在pH5 . 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 1× 10 -5~ 1×10 -3 ... 利用合成的 6 - 氨基 6 - 脱氧 β- CD在玻碳电极上制备聚合物膜 (PACD)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PACD对抗坏血酸(AA)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结果显示 ,在pH5 . 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氧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 1× 10 -5~ 1×10 -3 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达 0 .994 8,检测限为 4 . 0× 10 -6mol/L。用于样品的测定 ,结果较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氨基 循环伏安法 抗坏血酸 电催化
下载PDF
粗糙化银电极上3,4,5,6-四氯吡啶甲酸的电催化还原 被引量:9
8
作者 马淳安 徐颖华 +2 位作者 朱英红 张贤春 赵峰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用电化学氧化还原法(ORC)制备了粗糙化银电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粗糙化银电极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大幅度电势阶跃法研究了碱性水溶液中粗糙化银电极对3,4,5,6-四氯吡啶甲酸(3,4,5,6-TCP)的电催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 用电化学氧化还原法(ORC)制备了粗糙化银电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粗糙化银电极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大幅度电势阶跃法研究了碱性水溶液中粗糙化银电极对3,4,5,6-四氯吡啶甲酸(3,4,5,6-TCP)的电催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用电化学氧化还原法(ORC)制备得到的粗糙化银电极表面交错分布了棉絮状微晶和圆柱状晶枝,对3,4,5,6-TCP脱氯反应显示了很高的电催化活性;该脱氯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反应,求得传递系数α为1.51nα-1,扩散系数D为0.820×10-6(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化银电极 四氯吡啶甲酸 电催化 循环伏安法 大幅度电势阶跃法
下载PDF
不同质子酸掺杂对苯胺电聚合速率影响的确定 被引量:8
9
作者 于化江 武克忠 +1 位作者 王庆飞 李建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7,84,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方法在不同质子酸掺杂下电化学聚合苯胺,并以聚合电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测定苯胺电聚合的速率.结果表明苯胺的聚合速率受[H+]的强烈影响:当[H+]低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之间是一级反应,苯胺溶液中[H+]的存在加... 利用循环伏安方法在不同质子酸掺杂下电化学聚合苯胺,并以聚合电量随循环次数的变化测定苯胺电聚合的速率.结果表明苯胺的聚合速率受[H+]的强烈影响:当[H+]低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之间是一级反应,苯胺溶液中[H+]的存在加速了苯胺的聚合;当[H+]高于7.5 mol/L时,苯胺的聚合速率与[H+]之间是零级反应.建立了质子酸对苯胺电化学聚合的有关速率方程,该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质子酸 电化学聚合 循环伏安
下载PDF
质子酸掺杂聚苯胺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萃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发琼 杜维 +1 位作者 王娟 曾百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7-901,共5页
考察了质子酸种类对电聚合聚苯胺涂层微观结构和萃取性能的影响。在含0.1~0.2mol/L苯胺的H2SO4,HCl,HNO3,HClO4及H3PO4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在铂丝表面聚合得到掺杂不同质子酸的聚苯胺固相微萃取头。用扫描电镜对所得萃取头的微观结构... 考察了质子酸种类对电聚合聚苯胺涂层微观结构和萃取性能的影响。在含0.1~0.2mol/L苯胺的H2SO4,HCl,HNO3,HClO4及H3PO4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在铂丝表面聚合得到掺杂不同质子酸的聚苯胺固相微萃取头。用扫描电镜对所得萃取头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在优化条件(0.35g/mLNaCl,50℃萃取30min)下,以7种芳环化合物为模拟分析物,用气相色谱法测试其萃取性能。结果表明:在HNO3和HClO4溶液中聚合得到的聚苯胺涂层具有均匀的多孔结构、平滑的膜表面和较高的萃取效率,适于芳环化合物的高效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固相微萃取 质子酸 循环伏安法 气相色谱
下载PDF
聚苯胺/二氧化硅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辉霞 许鸿善 +2 位作者 谭琳 陈娜丽 邱建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9-22,共4页
采用电化学辅助自组装法(Electrochemically assisted self-assembly,EASA)在304不锈钢(304SS)电极上制得二氧化硅(SiO_2)薄膜,然后以循环伏安法(CV)在其上制得了具有防腐性能的聚苯胺/二氧化硅(PANI-SiO_2)薄膜。通过透射电镜(TEM)研究... 采用电化学辅助自组装法(Electrochemically assisted self-assembly,EASA)在304不锈钢(304SS)电极上制得二氧化硅(SiO_2)薄膜,然后以循环伏安法(CV)在其上制得了具有防腐性能的聚苯胺/二氧化硅(PANI-SiO_2)薄膜。通过透射电镜(TEM)研究了SiO_2薄膜的孔径,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形貌,采用Tafel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研究了复合薄膜在5%氨基磺酸(SA)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SiO_2孔径约为2.5nm,相对于聚苯胺,复合薄膜排列较为规则,具有较高的腐蚀电位(-0.248 V)和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1.505×10^(-5)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辅助自组装 聚苯胺-二氧化硅 循环伏安法 氨基磺酸 防腐
下载PDF
磷钼酸修饰的铂电极对二甲醚氧化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金伟 曾杰 +4 位作者 姜春萍 王耀辉 赵北君 朱世富 王瑞林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25-729,共5页
利用循环伏安扫描法制备了磷钼酸(H3PMo12O40)修饰的铂电极.在制备修饰电极时,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磷钼酸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增大,但最终获得稳定的重现性好的磷钼酸修饰的铂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二甲醚氧化的电催化反应... 利用循环伏安扫描法制备了磷钼酸(H3PMo12O40)修饰的铂电极.在制备修饰电极时,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磷钼酸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增大,但最终获得稳定的重现性好的磷钼酸修饰的铂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二甲醚氧化的电催化反应.结果表明,与未修饰的铂电极相比,磷钼酸修饰的铂电极电催化氧化二甲醚的起始氧化电位负移50 mV,氧化峰电位负移35 mV,氧化峰电流密度提高了1.86倍,这表明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电位负扫时,二甲醚在425 mV(vsSCE)处出现氧化峰,表明二甲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氧化机理可能发生了改变.实验还发现,制备修饰电极时,降低扫速会提高还原物质杂多蓝的吸附量,但过多的修饰物质会降低铂的活性位数目,反而降低了对二甲醚氧化的电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 循环伏安法 二甲醚 电氧化 燃料电池 电催化
下载PDF
聚苯胺对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红 马文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 (PAn)对 2 ,5 二巯基 1,3 ,4 噻二唑 (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及其DMcT/PAn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PAn膜电极在含饱和DMcT电解质溶液中不仅可以形成DMcT/PAn复合物 ,而且复合...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 (PAn)对 2 ,5 二巯基 1,3 ,4 噻二唑 (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及其DMcT/PAn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PAn膜电极在含饱和DMcT电解质溶液中不仅可以形成DMcT/PAn复合物 ,而且复合物电极呈现的氧化还原的峰电位差较电极未修饰前明显减少。DMcT/PAn复合物电极和PAn电极在 1.0mol/LHCl溶液中呈现相似的复数平面图 ,但在开路电位下在高频段的半圆的直径前者大于后者 ,而在 1.0V电位下则前者小于后者。因此认为在DMcT/PAn复合物中 ,DMcT是主要的电活性物质 ,PAn则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和电荷传递速度 ,对DMcT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2 5-二巯基-1 3 4-噻二唑 电催化作用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阻抗谱 DMcT 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 隔板
下载PDF
叶酸在聚苯胺修饰铂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晓娟 石彦龙 赵琳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0-172,共3页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修饰的铂电极(PAN/Pt),并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该电极对叶酸(FA)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显示:FA在裸铂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十分迟缓,无氧化峰出现,而在PAN/Pt修饰电极上0.561V处出现氧化峰,表明此电极...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修饰的铂电极(PAN/Pt),并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该电极对叶酸(FA)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显示:FA在裸铂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十分迟缓,无氧化峰出现,而在PAN/Pt修饰电极上0.561V处出现氧化峰,表明此电极对FA有很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另外,氧化峰电流与叶酸浓度在1×10-12 mol/L^1×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0-11 mol/L。利用该电极测定市售叶酸片中的叶酸,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叶酸 电催化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凌峰 李新海 +3 位作者 肖立新 张云河 何则强 侯桃丽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用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及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在有PAn存在时,DMcT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由1.90V降至0.07V,表明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DMcT/PAn的电化学阻抗(123Ω)比DMcT的电化学阻抗(948Ω)小得多,说明PAn对DMcT的... 用粉末微电极方法研究DMcT,PAn及DMcT/PAn的电化学性能.在有PAn存在时,DMcT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由1.90V降至0.07V,表明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DMcT/PAn的电化学阻抗(123Ω)比DMcT的电化学阻抗(948Ω)小得多,说明PAn对DMcT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电催化作用.同时,DMcT使PAn在较高的电压时(大于4.0V,vsLi/Li+)能保持电化学活性,而且经过100次循环后,循环伏安(CV)曲线几乎没有变化,表明DMcT/PAn具有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比较粉末微电极的CV曲线和常规尺寸电极的CV曲线,粉末微电极能真实地反映PAn和DMcT复合时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DMcT PAN 电催化 粉末微电极 循环伏安 交流阻抗
下载PDF
聚苯胺导电膜电致变色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夏都灵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9-672,共4页
采用乙腈-高氯酸水溶液电解体系,其pH=1及0.5~0.6V恒电位电解聚合,得到了均匀、绿色、有光泽、导电率为10^-1s.cm^-1的聚苯胺导电膜。研究了掺杂剂、苯胺浓度、pH值和电解电位等对膜的导电率、成膜质量及... 采用乙腈-高氯酸水溶液电解体系,其pH=1及0.5~0.6V恒电位电解聚合,得到了均匀、绿色、有光泽、导电率为10^-1s.cm^-1的聚苯胺导电膜。研究了掺杂剂、苯胺浓度、pH值和电解电位等对膜的导电率、成膜质量及电致变色反应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显色反应机理,并确定HClO4为最佳掺杂剂。当施加-0.2~0.8V电压时,实现了黄-绿-蓝色的可逆电致变色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致变色机量 导电膜 电致显色材料
下载PDF
乙醇脱氢酶在聚苯胺-聚丙烯酸修饰电极上的固定及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德璧 刘丹平 +1 位作者 胡丹 吕新坤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4-719,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于0.5mol/L苯胺-2.5mol/LHCI-15%(质量分数)聚丙烯酸的水溶液中制备聚丙烯酸掺杂的聚苯胺膜;并在0.25mol/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7)中测试掺杂后的聚苯胺膜的电化学性能,聚苯胺-聚丙烯酸...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于0.5mol/L苯胺-2.5mol/LHCI-15%(质量分数)聚丙烯酸的水溶液中制备聚丙烯酸掺杂的聚苯胺膜;并在0.25mol/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7)中测试掺杂后的聚苯胺膜的电化学性能,聚苯胺-聚丙烯酸(PAn-PAA)复合膜修饰电极在电位为-0.2~0.4V时出现1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与PAn修饰电极相比,它在此中性缓冲溶液中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可用作固定酶的载体和酶催化反应的电子传递媒介。实验中采用两步法将乙醇脱氢酶(ADH)固定至PAn-PAA复合膜中,用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固定乙醇脱氢酶前后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DH已固定至复合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苯烯酸 乙醇脱氢酶 循环伏安法 ADH-PAA-PAn/Pt电极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春 李将渊 刘赵荣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及不同扫速下,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作用。实验表明在MWCNT电极上,AA的氧化峰电位负移,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AA的电极过程呈现扩散控制的特征,且AA浓度在1.0×10-5-5.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及不同扫速下,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AA)的电催化作用。实验表明在MWCNT电极上,AA的氧化峰电位负移,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加,AA的电极过程呈现扩散控制的特征,且AA浓度在1.0×10-5-5.0×10-1moL·dm-3范围内,其浓度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达1.0×10-6moL·dm-3,一些常见物质对其测定无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抗坏血酸 修饰电极 电化学催化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电合成法制备纳米材料及纳米材料电极上的电催化合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褚道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0-12,共3页
通过电化学合成前驱体直接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 粉体和纳米TiO2 膜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 膜电极对有机合成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发现纳米TiO2 膜电极在 0 2~ - 1 2V扫描电位区间有两对氧化还原... 通过电化学合成前驱体直接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 粉体和纳米TiO2 膜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 膜电极对有机合成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发现纳米TiO2 膜电极在 0 2~ - 1 2V扫描电位区间有两对氧化还原峰 (峰电位Epc1=- 0 5 6V ,峰电位Epc2 =- 0 95V ,扫描速度 10 0mV·s-1) ,具有异相氧化还原催化行为。电解结果表明 ,纳米TiO2 膜中的Ti(Ⅳ ) /Ti(Ⅲ )氧化还原电对作为媒质 ,异相间接电还原硝基苯为对氨基苯酚 (收率91 6 % ,电流效率 95 2 % )和草酸为乙醛酸 (收率 96 5 % ,电流效率 9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合成 纳米材料 电催化 循环伏安 对氨基苯酚 乙醛酸
下载PDF
叶酸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及电化学参数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晓丽 李容 +1 位作者 何晓英 李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探究了pH=6.40的磷酸盐溶液中,叶酸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测定了该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求得电子转移数n=1,扩散系数D=1.940×10-4cm2/s.优化了测定条... 利用循环伏安法探究了pH=6.40的磷酸盐溶液中,叶酸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测定了该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求得电子转移数n=1,扩散系数D=1.940×10-4cm2/s.优化了测定条件,发现叶酸浓度在7.00×10-6-1.70×10-4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6 9,检出限为2.59×10-6mol/L,回收率为97.47%-10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碳纳米管 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