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老化行为的西藏大气环境严酷度预测
1
作者 吴德权 覃粒 +4 位作者 谭甜甜 陈星昊 赵方超 张达威 杜翠薇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3-874,共12页
通过研究聚碳酸酯(PC)在西藏自治区(西藏)10个典型大气站点自然暴露试验1年的老化行为,以色差作为指标评估西藏地区PC服役大气环境严酷度时空分布规律.采集了西藏10个典型大气站点8类环境因素数据年均值(2021年4月—2022年3月),分析了... 通过研究聚碳酸酯(PC)在西藏自治区(西藏)10个典型大气站点自然暴露试验1年的老化行为,以色差作为指标评估西藏地区PC服役大气环境严酷度时空分布规律.采集了西藏10个典型大气站点8类环境因素数据年均值(2021年4月—2022年3月),分析了西藏地区气候环境特点及气候分布区域,为环境严酷度评价提供准确输入.通过在10个站点开展自然环境试验,研究发现PC老化过程中表观失光率、色差逐渐上升,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应变等波动性下降,最终选择以规律性能较好的色差作为PC老化评估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研究分析,认为各类环境因素与地理信息坐标等信息之间有信息冗余,环境参量可以进一步优选.通过灰色关联度、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老化的4个敏感环境因子分别为:日照时间、海拔高度、平均相对湿度、降水时间;通过构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并优化模型参数,建立具有良好训练精度及泛化能力的“环境-材料”映射模型.不同学习精度训练结果表明,过低的学习精度将导致训练程度不够,预测精度较低;过高的学习精度将导致过拟合,使预测陷入局部最小值.输入西藏全域28个城市气象数据,输入已训练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得到西藏28个城市PC老化一年色差值.基于Griddate插值计算,得到西藏地区严酷度空间分布地图,结果显示低海拔的藏东严酷度较低,而高海拔藏西无人区及藏北高原等地区严酷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西藏大气环境 人工神经网络 严酷度 预测
下载PDF
EAA-NMP-H_(2)O膨润体系中EAA体积分数对PC-ABS膨润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回凯宏 赵文霞 +8 位作者 刘欣 李鑫巍 赵伟 宋一凡 李东萍 闫亚妮 朱倩 陈怀军 回凯宁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为了考察膨润体系中乙酰乙酸乙酯(EAA)浓度和膨润时间对聚碳酸酯-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膨润效果的影响,通过EAA-氮甲基吡咯烷酮(NMP)-水体系对PC-ABS基板进行膨润处理,然后在70℃下,以H_(2)SO_(4)-MnO_(2)-H_(2)O体系... 为了考察膨润体系中乙酰乙酸乙酯(EAA)浓度和膨润时间对聚碳酸酯-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膨润效果的影响,通过EAA-氮甲基吡咯烷酮(NMP)-水体系对PC-ABS基板进行膨润处理,然后在70℃下,以H_(2)SO_(4)-MnO_(2)-H_(2)O体系为微蚀体系,对PC-ABS基板微蚀20 min。结果表明,当膨润体系中EAA体积分数为50%,膨润温度为55℃时,膨润5 min后PC-ABS可以获得合适的膨润度。通过此条件膨润及微蚀处理后的PC-ABS基板表面形成了分布均匀且致密的孔洞,基板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减小,基板表面的亲水性增强,后续化学镀铜层与PC-ABS基板间的粘接强度达到4.03 N/cm,获得了理想的膨润和微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膨润 微蚀 粘结强度
下载PDF
PC饮用水桶中粪链球菌快速定性检测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赵彤彤 李娜 +6 位作者 王一村 郗丹 张宇鑫 高静静 周莉莉 王智 温展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开发了一种针对PC饮用水桶中粪链球菌快速定性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基于粪链球菌23S rDNA基因序列,使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扩增和检测。对其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分别应用该方法和国标方法对PC饮用水桶样品进行了检测。... 开发了一种针对PC饮用水桶中粪链球菌快速定性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基于粪链球菌23S rDNA基因序列,使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扩增和检测。对其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并分别应用该方法和国标方法对PC饮用水桶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PC饮用水桶中粪链球菌进行快速定性检测,可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并减少实验操作,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饮用水桶 桶装饮用水 粪链球菌 快速定性检测 实时荧光pcR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Bulge-Forming Polycarbonate (PC)Semisphere Shell Parts 被引量:2
4
作者 Zhenxiou HOU Bugeng TENG +1 位作者 Jun LU Zhubin HE and Zhongren WA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7-,共1页
In this paper, a new bulge-forming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to manufacture a polycarbonate semisphere shell. Some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chnique is feasible to form po... In this paper, a new bulge-forming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to manufacture a polycarbonate semisphere shell. Some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technique is feasible to form polycarbonate part. But the wall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bulged specimen by this method is not so e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 Seminsphere Shell Par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Bulge-Forming polycarbonate
下载PDF
Interventional effect of phycocyanin o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activity of PC12 cells after hypoxia/reoxygenation 被引量:3
5
作者 Nan Jiang Yunliang Guo Hongbing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7-139,共3页
BACKGROUND: Phycocyanin can relieve decrease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through reducing production of active oxygen so as to protect neurons after hypoxia/reoxygena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BACKGROUND: Phycocyanin can relieve decrease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through reducing production of active oxygen so as to protect neurons after hypoxia/reoxygena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hycocyanin on activity of PC12 cells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fter hypoxia/reoxygenation.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SETTING :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stitute of Affiliated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Key Laboratory of Prevention and Cure for cerebropathia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 2005. PC12 cells, rat chromaffin tumor cells, were provided by Storage Center of Wuhan University; phycocyanin was provided by Ocean Institute of Academia Sinica; Thiazo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nd rhodamine 123 were purchased from Sigma Company, USA; RPMI-1640 medium, fetal bovine serum and equine serum were purchased from Gibco Company, USA. METHODS: ① Culture of PC12 cells: PC12 cells were put into RPMI-1640 medium which contained 100 g/L heat inactivation equine serum and 0.05 volume fraction of fetal bovine serum and incubated in CO2 incubator at 37℃. Number of cells was regulated to 4 × 10^5 L 1, and cells were inoculated at 96-well culture plate. The final volume was 100μL. ② Model establishing and grouping: Cultured PC12 cel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phycocyanin group, model control group and non-hypoxia group. At 24 hours before hypoxia, culture solution in phycocyanin group was added with phycocyanin so as to make sure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of 3 g/L , but cells in model control group did not add with phycocyanin. Cells in non-hypoxia group were also randomly divided into adding phycocyanin group (the final concentration of 3 g/L) and non-adding phycocyanin group. Cells in model control group and phycocyanin group were cultured with hypoxia for 1 hour and reoxygenation for 1, 2 and 3 hours; meanwhile, cells in non-hypoxia group were cultured with oxygen and were measured at 1 hour after hypoxia/reoxygenation. ③ Detecting items: At 1, 2 and 3 hours after reoxygenation, absorbance (A value) of PC12 cells was measured with MTT technique so as to observe activity and quantity of cell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PC12 cells marked by rhodamine 123 was measured with confocal microscope in order to observe changes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AEN OUTCOME MEASURES: Comparisons between quantity and activity of PC12 cells and mitochondria membrane potential at 1, 2 and 3 hours after reoxygenation. RESULTS: ① Effect of phycocyanin on quantity and activity of PC12 cells: A value was 0.924±0.027 in adding phycocyanin group and 0.924±0.033 in non-adding phycocyanin group. A value was lower in model control group and phycocyanin group than that in non-hypoxia group at 1, 2 and 3 hours after reoxygenation (0.817±0.053, 0.838±0.037, 0.875±0.029; 0.842±0.029, 0.872±0.025, 0.906±0.023, P 〈 0.05). A value was higher in phycocyanin group than that in model control group at 1, 2 and 3 after culture (P 〈 0.05). With culture time being longer, A value was increased gradually in phycocyanin group and model control group after reoxygenation (P 〈 0.05). ~ Effect of phycocyanin o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of PC12 cells: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as 2.967±0.253 in adding phycocyanin group and 2.962±0.294 in non-adding phycocyanin group.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as lower in model control group and phycocyanin group than that in non-hypoxia group at 1, 2 and 3 hours after hypoxia/reoxygenation (1.899±0.397, 2.119±0.414, 2.287±0.402; 2.191±0.377, 2.264±0.359, 2.436±0.471, P 〈 0.05); but it was higher in phycocyanin group than that in model control group at 1, 2 and 3 after reoxygenation (P 〈 0.05). With culture time being longer, fluorescence intensity was increased gradually in phycocyanin group and model control group after reoxyge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Phycocyanin and reoxygenation can protect PC12 cells after hypoxia injury through increasing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cellular activity, and the effect is improved gradually with prolonging time of reoxyg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ntional effect of phycocyanin o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activity of pc12 cells after hypoxia/reoxygenation pc
下载PDF
基于舱外航天服头盔面窗透明件的边缘复合连接技术研究
6
作者 马加炉 黄庆伟 +3 位作者 李元丰 姚丽坤 陈书赢 李少松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舱外航天服头盔为多层面窗结构,压力防护是其首要的防护功能,面窗与金属盔壳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关键。基于舱外服头盔面窗为聚碳酸酯基材、非规则曲面、端口弧线闭合、薄壁透明等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聚碳酸酯面窗透明件的边缘复合连接方式... 舱外航天服头盔为多层面窗结构,压力防护是其首要的防护功能,面窗与金属盔壳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关键。基于舱外服头盔面窗为聚碳酸酯基材、非规则曲面、端口弧线闭合、薄壁透明等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聚碳酸酯面窗透明件的边缘复合连接方式,并开展了结构设计、仿真分析、原理样机研制、试验验证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连接结构稳定可靠,性能满足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头盔面窗 聚碳酸酯 透明件 边缘复合连接
下载PDF
PC微流控芯片黏接筋与溶剂的协同辅助键合 被引量:10
7
作者 范建华 邓永波 +3 位作者 宣明 刘永顺 武俊峰 吴一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8-713,共6页
为了在微流控芯片上形成封闭的微通道等功能单元,克服热压键合中微流控结构的塌陷和热压所致芯片微翘曲对后续键合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硬质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黏接筋与溶剂协同辅助的键合方法。以聚碳酸酯(PC)微流控芯片为研究对... 为了在微流控芯片上形成封闭的微通道等功能单元,克服热压键合中微流控结构的塌陷和热压所致芯片微翘曲对后续键合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硬质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黏接筋与溶剂协同辅助的键合方法。以聚碳酸酯(PC)微流控芯片为研究对象,通过热压法在PC微流控芯片上的微通道两侧制作凸起的黏接筋,通过化学溶剂丙酮微溶PC圆片的表面,然后将PC圆片与带有黏接筋的PC微流控芯片贴合、加压、加热,从而实现微流控芯片的键合。分析了键合机理,并对键合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键合质量受丙酮溶剂溶解PC圆片的时间和键合温度的影响,能够保证键合质量的最佳键合温度为80~90°,溶解时间为35~45s,芯片的键合总耗时为3min。与已有键合工艺相比,所提出的黏接筋与溶剂辅助键合工艺有效提高了键合效率。该键合方法不仅适用于具有不同宽度尺寸微通道的微流控芯片,还可扩展用于不同材料的硬质聚合物微流控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键合工艺 黏接筋 聚碳酸酯 丙酮溶剂 热压
下载PDF
PC/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平华 杨莺 +3 位作者 王贺宜 刘春华 唐龙祥 李凤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1-94,共4页
将二硫代酯化合物作为RAFT(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反应)试剂,采用RAFT活性聚合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丙烯酸丁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并制备了PC/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利用FT-IR、TEM表征接枝后的碳纳米管,考察了碳纳米管用量对PC/碳纳米管... 将二硫代酯化合物作为RAFT(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反应)试剂,采用RAFT活性聚合方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丙烯酸丁酯和马来酸酐的共聚物,并制备了PC/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利用FT-IR、TEM表征接枝后的碳纳米管,考察了碳纳米管用量对PC/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观察了PC/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冲击断面形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表面接枝上了一层聚合物,PC/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反应 聚碳酸酯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相容剂对HDPE/PC共混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媛 刘新民 石晓欣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8,共4页
 采用熔融接技方法制备HDPE g MAH作为相容剂,研究了接枝单体、引发剂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并与相容剂EVA对HDPE/PC共混合金体系的增容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DPE g MAH相容剂的增容效果较好,它的加入使HDPE PC共混合金...  采用熔融接技方法制备HDPE g MAH作为相容剂,研究了接枝单体、引发剂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并与相容剂EVA对HDPE/PC共混合金体系的增容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DPE g MAH相容剂的增容效果较好,它的加入使HDPE PC共混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PE pc 共混合金 接枝 相容剂 增容效果
下载PDF
复配磷酸酯阻燃PC/ABS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石建江 陈宪宏 邓凯桓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61,共5页
研究了复配磷酸酯阻燃剂对PC/ABS合金材料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复配磷酸酯阻燃剂阻燃PC/ABS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复配阻燃剂对PC/ABS合金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PC/ABS合金(质量比为70/30)体系中,磷酸三苯酯(TPP)和四苯基[双... 研究了复配磷酸酯阻燃剂对PC/ABS合金材料的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复配磷酸酯阻燃剂阻燃PC/ABS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复配阻燃剂对PC/ABS合金的阻燃机理。结果表明:在PC/ABS合金(质量比为70/30)体系中,磷酸三苯酯(TPP)和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酯(BDP)按质量比为3:2复配具有协同阻燃作用。加入18份复配阻燃剂后材料的氧指数提高了6个单位,阻燃性能达到了FV-0级,并保持了材料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四苯基(双酚-A)二磷酸酯 磷酸三苯酯 阻燃性能
下载PDF
相容剂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葛腾杰 佟华芳 +1 位作者 王文燕 张明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8期74-76,共3页
研究了两种自制相容剂G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G2(改性马来酸酐接枝ABS)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如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相容剂都可有效提高PC/ABS合金的相容性,G1和G2的最佳加入量分... 研究了两种自制相容剂G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G2(改性马来酸酐接枝ABS)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如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伸长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相容剂都可有效提高PC/ABS合金的相容性,G1和G2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3%和6%;相容剂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增加体系粘度,降低熔体流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 ABS 相容剂 熔体流动速率
下载PDF
PC-1分子在细胞内定位的深入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浩 周建光 +1 位作者 李杰之 黄翠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了寻找影响PC 1分子进入细胞核的序列 ,将该分子不同区段分别与EGFP融合表达 ,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 ,发现PC 1分子的第 112~ 190区段是一独立的功能区 ,缺失这一区段后 ,分子的其余部分能够进入细胞核并在其中积累 ,... 为了寻找影响PC 1分子进入细胞核的序列 ,将该分子不同区段分别与EGFP融合表达 ,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 ,发现PC 1分子的第 112~ 190区段是一独立的功能区 ,缺失这一区段后 ,分子的其余部分能够进入细胞核并在其中积累 ,这一区段使PC 1分子被排斥于细胞核之外 ,并在细胞质中浓缩成许多点状结构 .运用以SOS恢复系统为基础的酵母双杂交方法 ,发现PC 1分子能够定位于细胞膜上 ,通过缺失突变发现该分子的第 112~ 190区段是一独立的细胞膜定位信号序列 ,这一序列将其定位于细胞的胞膜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 分子 细胞核 细胞膜定位 亚细胞定位 酵母双杂交方法 基因
下载PDF
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膜蛋白组学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群 李一雷 +3 位作者 牛云 杨新宇 王艺昧 李玉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所有膜蛋白,全面展示PC-3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谱。方法采用一维SDS-PAG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离并鉴定PC-3细胞中的膜蛋白。结果在严格的过滤参数条件下,PC-3细胞中鉴定出2172种蛋白,其中1... 目的分析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所有膜蛋白,全面展示PC-3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谱。方法采用一维SDS-PAG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离并鉴定PC-3细胞中的膜蛋白。结果在严格的过滤参数条件下,PC-3细胞中鉴定出2172种蛋白,其中1499种经过基因本体评注(GOA)显示为已知细胞组分,其余为未知细胞组分。在已知细胞组分中,564种(37.6%)蛋白为质膜蛋白,其中138种为跨膜蛋白。跨膜蛋白中,21.17%被预测至少有1个跨膜区,57.66%有1~3个跨膜区,30.66%有4~9个跨膜区,11.66%有不少于10个跨膜区。许多新的蛋白也被鉴定,其中包括假设蛋白和一些cD-NA序列。结论这些被鉴定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理化性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前列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为寻找与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膜蛋白 pc-3细胞 蛋白组学
下载PDF
改善生物医用高分子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的PC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丽红 陈欢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提供解决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有效途径,介绍了起源于细胞膜模拟思想的磷酰胆碱(PC,phosphorylcholine)技术,以及用PC技术来改善生物医用高分子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的最新方法,包括属于物理方法的共混改性、表面涂层,属于化学方法的表面... 为提供解决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有效途径,介绍了起源于细胞膜模拟思想的磷酰胆碱(PC,phosphorylcholine)技术,以及用PC技术来改善生物医用高分子膜表面血液相容性的最新方法,包括属于物理方法的共混改性、表面涂层,属于化学方法的表面接枝、半贯穿聚合物网络.此外,还介绍了两种与PC技术并行的提高生物医用高分子膜血液相容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相容性 pc技术 表面改性 高分子膜
下载PDF
原花青素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怡 商学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在体外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用100,200,300μg/ml原花青素作用24 h。荧光素标记的连接素Ⅴ(An-nexinⅤ-fluoresein isothiocyanate,AnnexinⅤ-FITC)和碘化吡啶(propi...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在体外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用100,200,300μg/ml原花青素作用24 h。荧光素标记的连接素Ⅴ(An-nexinⅤ-fluoresein isothiocyanate,AnnexinⅤ-FITC)和碘化吡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检测原花青素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不同浓度原花青素作用后PC-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结果:100μg/ml原花青素作用细胞24 h,5.64%的细胞出现早期凋亡,84.7%的PC-3细胞呈现线粒体膜电位降低;300μg/ml原花青素组PC-3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为44.86%、50.81%。结论:原花青素可在体外诱导PC-3细胞凋亡,其机制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原花青素 pc-3 CELL 线粒体膜电位 凋亡
下载PDF
维生素E琥珀酸酯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及其鸡胚绒毛膜尿囊膜移植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捷 李学松 +5 位作者 孙国锋 辛殿旗 李鸣 周利群 何志嵩 那彦群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 观察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对雄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 ,及其鸡胚绒毛膜尿囊膜 (CAM )移植瘤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 ,探讨VES化学预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显微荧光术及流式细胞术 ,检测VES对PC 3细胞的生长抑... 目的 观察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对雄激素非依赖型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 ,及其鸡胚绒毛膜尿囊膜 (CAM )移植瘤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 ,探讨VES化学预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显微荧光术及流式细胞术 ,检测VES对PC 3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及Tunel染色 ,并计算VES对PC 3细胞接种CAM移植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PI)和细胞凋亡指数 (AI)。结果 VES对前列腺癌PC 3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随VES浓度增高 ,诱导PC 3细胞凋亡率上升 ,提示VES诱导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关系。VES 2 0mg/L作用 48h ,诱导细胞凋亡率为 10 .5 % ;VES诱导PC 3的CAM移植瘤PI减小、AI增大 ,PI与AI呈负相关 (γ =-0 .974,P <0 .0 5 )。结论 VES对PC 3细胞及其CAM移植瘤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阻滞细胞周期 (G0 /G1期 )进展等作用 ,对前列腺癌具有潜在的化学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3细胞 移植瘤 前列腺癌 尿囊膜 维生素E琥珀酸酯 绒毛膜 诱导 结论 可能机制 负相关
下载PDF
抗开裂PC/PE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廖源 杨序平 +3 位作者 杨琴 高伟 张廷红 潘星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5-28,51,共5页
以聚碳酸酯树脂(PC)为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填料,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为增韧剂,含氢硅油(H212)为交联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PC/PET食品级抗开裂复合材料。利用TG,DSC,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对所制... 以聚碳酸酯树脂(PC)为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填料,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为增韧剂,含氢硅油(H212)为交联剂,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PC/PET食品级抗开裂复合材料。利用TG,DSC,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对所制备的PC/PET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当PET质量分数为20%时,PC/PET具有最好的相容性,同时热稳定性最好;PC/PET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PET的质量分数为20%,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较纯PC分别提高了12.8%和17.5%,材料具有最好的韧性。实验表明PC与PET的配比为8∶2时可获得最优的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树脂(pc)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pc/PET复合材料 熔融共混法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抗冲改性剂有机硅改性ACR的合成及其在PC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鲜英 《塑料助剂》 2016年第1期24-28,共5页
利用"粒子设计"的新概念,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以聚八甲基环四硅氧烷(PD4)为内核,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外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抗冲改性剂有机硅改性ACR。通过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 利用"粒子设计"的新概念,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以聚八甲基环四硅氧烷(PD4)为内核,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外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抗冲改性剂有机硅改性ACR。通过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改性剂对聚碳酸酯(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改性剂中PD4在核中的最佳含量为30%(以核的总量为基准)、粒径为270 nm时,该改性剂显著改善PC的抗冲击性能,并使改性PC具有良好的着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ACR 抗冲改性剂 合成 聚碳酸酯 应用
下载PDF
高效阻燃PC/ABS多元合金的相容性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明山 李林楷 《国外塑料》 2006年第11期44-47,共4页
本文研究了阻燃PC/ABS多元合金的配方及制备工艺,采用高效阻燃体系和多元增容措施,制得了具有优异阻燃性能和冲击韧性的防火级PC/ABS合金。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丙烯酸酯共聚物、PS-g-MAH和SMA多元增容,加以高效复合阻燃剂,所制备的PC/ABS... 本文研究了阻燃PC/ABS多元合金的配方及制备工艺,采用高效阻燃体系和多元增容措施,制得了具有优异阻燃性能和冲击韧性的防火级PC/ABS合金。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丙烯酸酯共聚物、PS-g-MAH和SMA多元增容,加以高效复合阻燃剂,所制备的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可达30kJ/m2,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pc) ABS 塑料合金 阻燃 相容性
下载PDF
PSF/PC相容性对合金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罗川南 杨勇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2年第5期305-307,310,共4页
通过混合焓法预测并用相差显微镜表征了聚砜 (PSF) /聚碳酸酯 (PC)合金体系的相容性 ,表明二者为部分相容体系。合金膜中聚合物的组成影响PSF/PC间的相容性 ,进而影响合金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随合金体系相容性下降 ,膜的平... 通过混合焓法预测并用相差显微镜表征了聚砜 (PSF) /聚碳酸酯 (PC)合金体系的相容性 ,表明二者为部分相容体系。合金膜中聚合物的组成影响PSF/PC间的相容性 ,进而影响合金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随合金体系相容性下降 ,膜的平均孔径显著增加 ,水通量增大而相应的截留率下降 ;改变PSF/PC间的相容性是调节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砚 聚碳酸酯 合金膜 相容性 膜结构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