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及阴道微环境对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病变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邵亚雯 蔺茹 +1 位作者 冉婕 白岩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6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阴道微环境失衡对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病变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阴道镜检查的HPV阳性且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的296人为病例组,选取同期HPV阳...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阴道微环境失衡对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病变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阴道镜检查的HPV阳性且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的296人为病例组,选取同期HPV阳性且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患者共343人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PV及阴道微生态对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的影响;以相乘模型分析细菌性阴道病(BV)与HPV对多中心病变的交互作用。结果HPV16/18型、多重HPV感染、持续HPV感染、BV感染均是发生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361(1.132~1.637)、1.556(1.272~1.901)、2.046(1.673~2.503)、2.153(1.031~4.497);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PV16/18型阳性且BV阳性患者发生多中心病变风险升高(OR=3.529,95%CI:2.103~5.921),二者具备相乘交互作用(OR=1.755,95%CI:1.322~2.330);多重型别HPV感染且BV阳性者发生多中心病变风险升高(OR=3.767,95%CI:2.126~6.674),二者具备相乘交互作用(OR=1.558,95%CI:1.159~2.095);持续HPV感染且BV阳性者多中心病变风险升高(OR=6.050,95%CI:3.337~10.969),二者具备相乘交互作用(OR=1.885,95%CI:1.389~2.560)。结论HPV与阴道微环境对于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具有交互作用影响,对于HPV阳性者应密切关注阴道微环境变化,对于细菌性阴道病应给予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环境 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病变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53例阴道镜诊断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龙馨 周德平 +3 位作者 王彬 吕江涛 颜丽 杨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62-1666,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图像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病特色专科门诊收治的53例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资料及阴道镜图像,采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等级...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图像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病特色专科门诊收治的53例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资料及阴道镜图像,采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比较不同等级病变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52例,CIN+VAIN+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1例。(2)79.25%(41/53)的病灶为同时检出,20.75%(12/53)的病灶为先后检出。(3)CIN行宫颈锥切术后检出VAIN的平均间隔时间[(14.33±10.46)月]早于CIN行全子宫切除术后检出阴道残端VAIN的平均间隔时间[(46.00±22.46)月](t=-2.885,P=0.034)。(4)CINⅡ~Ⅲ合并VAINⅡ~Ⅲ的比例(65.79%,25/38)高于合并VAINⅠ(34.21%,13/38)(χ2=6.644,P=0.009);随着CIN病变级别升高,VAIN病变级别呈升高趋势,呈正相关(r=0.354,P=0.009)。(5)50例(94.34%)CIN累及多个象限,25例(47.17%)VAIN为多发病灶;44例VAIN(83.02%)病灶位于阴道上1/3。(6)VAINⅡ~Ⅲ病灶与CIN病灶连续分布出现率(58.62%)高于VAINⅠ(25.00%),而VAINⅠ病灶与CIN病灶间断分布出现率(75.00%)高于VAINⅡ~Ⅲ(41.38%)(χ~2=6.043,P=0.014)。结论:女性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以高级别病变联合存在最为常见,病变呈多象限累及,连续分布多见;应加强对高级别CIN患者术前阴道镜评估及术后阴道上皮病变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殖道 上皮内瘤变 多中心 阴道镜
下载PDF
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湘 潘凌亚 金滢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7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2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多中心上皮内瘤变患者中24例于近3年内就诊,占同期宫颈上皮内瘤...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2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多中心上皮内瘤变患者中24例于近3年内就诊,占同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1.1%。32例患者中20例CIN+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8例CIN+外阴上皮内瘤变(VIN),4例CIN+VaIN+VIN。5例有免疫抑制因素,其中4例因自身免疫疾病长期服用激素,1例患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症。22例(68.8%)多中心上皮内瘤变患者于CIN体检时发现;9例(75.0%)VIN因明显的症状或体征确诊;15例(62.5%)VaIN因宫颈阴道镜检查时阴道壁碘着色异常发现。81.5%(22/27)的患者宫颈HPV检测阳性。62.5%(20/32)的CIN,58.3%(14/24)的VaIN及75.0%(9/12)的VIN初诊时已为高级别病变。5例因CIN切除子宫的VaIN患者中4例(80%)病变级别高于或等于原宫颈病变,阴道病变与全子宫切除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9.2月(4~30月)。CIN平均累及3个象限,VaIN平均累及2个象限,41.7%的VIN累及肛周黏膜。CIN、VaIN和VIN行手术切除者分别占84.4%、70.8%和75%,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9%、5.9%和22.2%。平均随访20月,随访的22例患者中6例(27.3%)发生病变残存,余16例中3例(18.8%)复发。结论:女性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瘤变的发病可能与下生殖道多部位的HPV感染有关,病变常呈"多中心"及局部"多点"累及,手术治疗病变残留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病变 多中心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HPV感染及CIN与下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凤霞 王宝晨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17年第4期45-48,共4页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与下生殖道感染关系非常密切。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及衣原体(chlamyd...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与下生殖道感染关系非常密切。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及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感染与HPV感染及CIN可能存在相关。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否与HPV感染及CIN存在相关尚不明确。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与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与CIN并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病变 下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性传播病原体隐性感染与高危型HPV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汪蕾 蔡惠 +2 位作者 杨霞 黄慧芳 方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究引起下生殖道隐性感染的性传播病原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共感染及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采样的妇女,细胞... 目的探究引起下生殖道隐性感染的性传播病原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共感染及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采样的妇女,细胞标本检测hrHPV阳性的320例为阳性组,hrHPV阴性的160例为阴性组,使用凯普公司核酸检测PCR试剂盒检测性传播病原体,包括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第一生物群(U.parvum,Uup1、3、6、14)与第二生物群(U.urealyticum,U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与hrHPV。根据宫颈病变的级别分为Normal(包括正常/宫颈炎)、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ICC(宫颈浸润癌)亚组。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结果两组中隐性感染率分别达62.5%vs.59.4%,两组间总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原体属中,UU感染率最高,Uup14、MH感染与hrHPV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3、P=0.005),但Uup14、MH与中国女性最常见的hrHPV基因型或混合型感染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组中,Normal+LSIL组患者与HSIL+ICC组患者Uup14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579,95%CI:3.638~43.497,P<0.001)。阴性组中Normal+LSIL组中Uuu、Uup1感染率明显低于HSIL+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646,95%CI:1.493~90.850,P=0.019;OR:7.474,95%CI:1.140~49.015,P=0.036)。结论女性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隐性感染普遍流行。Uup14感染明显增加了hrHPV阳性者HSIL及ICC风险;Uuu及Uup1感染增加了hrHPV阴性的HSIL及ICC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下生殖道 性传播感染 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下载PDF
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关系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白焕焕 蔡江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36例CIN及宫颈癌患者为...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36例CIN及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进行下生殖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分析CIN及宫颈癌与HPV感染的关系,并与对照组有宫颈炎但无CIN及宫颈癌的12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HRHPV感染率随着患者CIN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宫颈癌的HR-HPV感染率最高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双重感染率以及HR-HPV多重感染率与单一HR-HPV患者的病毒感染率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单型、双重、多重HRHPV感染率从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呈递增趋势。结论 :HR-HPV感染及HR-HPV多重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的重要诱因,对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及时的诊断并予以有效的治疗,能够阻滞癌前病变的发展,对于预防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下生殖道 HPV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相关性
下载PDF
CO_(2)激光治疗高危型HPV感染合并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芝亮 易丹妮 +1 位作者 叶素琪 龙燕芬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_(2))激光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合并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8例高危型HPV感染合并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患者,均采用CO_(2)激光治疗,于治疗后6、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并统计液基细...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_(2))激光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合并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8例高危型HPV感染合并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患者,均采用CO_(2)激光治疗,于治疗后6、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并统计液基细胞学及HPV的转阴率和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治愈率,分析临床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CIN1的治疗组转阴率和病变治愈率高于对照组,WIN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VaIN的低级别组VaINI高于高级别组VaINH、VaINHI(P<0.05)。CO_(2)激光治疗易受既往宫颈癌病史、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史的影响(P<0.05)。结论CO_(2)激光治疗高危型HPV感染合并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效果明显,既往宫颈癌病史、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史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HPV感染 下生殖道上皮内病变 CO_(2)激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手术联合药物对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月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在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在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干预,观察组则在手术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后2周评估患者效果并完成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水平、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2周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用于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中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可调节并重建T淋巴细胞水平,安全性较高,可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 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水平 复发率 并发症
下载PDF
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分布特点及其与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系
9
作者 高隽 张蕾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7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46名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下生殖道涂片病理学检查。筛查出82例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阳性患者,并对其进行宫...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46名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下生殖道涂片病理学检查。筛查出82例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阳性患者,并对其进行宫颈组织细胞学检查。共有38例患者被诊断为HSIL阳性,将此部分双阳性患者设为阳性组,HSIL阴性但性传播病原体阳性的41例患者设为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分布情况,并探讨女性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与HSIL的相关性。结果82例(33.33%)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阳性患者中检出的病原体主要为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微小脲原体1型(UP1)、微小脲原体3型(UP3)、微小脲原体6型(UP6)、沙眼衣原体(CT)、人型支原体(MH),占比分别为4.70%、9.40%、8.05%、18.12%、22.82%、10.07%、26.85%;单一感染率为47.56%,双重感染率为31.71%,多重感染率为20.73%。两组患者的NG、UP1、UP3、UP6、CT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感染UU、MH的患者例数多于阴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UU及MH均是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感染患者发生HSIL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64,95%CI=1.478~7.651;OR=2.751,95%CI=1.209~6.258,P<0.05)。结论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中的部分致病性病原体感染与HSIL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临床上要重视生殖道感染的预防与治疗,降低在其影响下发生CIN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殖道 性传播 病原体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下载PDF
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
10
作者 李涛 古宝儒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4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6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4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6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分布构成比,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感染率,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中以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为主;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随着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严重程度升高,宫颈癌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最高为92.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Ⅲ级以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双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以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存在相关性(r=0.404,P<0.05)。结论: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殖道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相关性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思婧 贾英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181-1184,共4页
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是一类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持续感染密切相关的病变,分为低级别SIL和高级别SIL,近年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冷冻、激光、手术等方法治疗SIL效果确切,但为有创治疗,治疗后可能出现出血、宫颈粘连、妊娠后流产... 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是一类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持续感染密切相关的病变,分为低级别SIL和高级别SIL,近年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冷冻、激光、手术等方法治疗SIL效果确切,但为有创治疗,治疗后可能出现出血、宫颈粘连、妊娠后流产、早产等并发症。SIL的治疗药物大多是改善宫颈局部免疫环境而不能清除病毒。对有生育需求的SIL患者,保护生育功能的同时寻求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来促进SIL逆转有重要意义。光动力疗法是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治疗SIL有较好效果。本文就光动力疗法治疗SIL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内病变 下生殖道 人乳头瘤状病毒 女性 光动力疗法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被引量:29
12
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廖秦平 +6 位作者 魏丽惠 乔友林 伊欣 张蕾 陈汶 陈锐 武玮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4-528,共5页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疾病,包括阴道炎和子宫颈炎。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病、需氧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毛滴虫病以及由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引起的子宫颈炎等。下生殖道感染与多种妇科、... 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是妇科常见疾病,包括阴道炎和子宫颈炎。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包括:细菌性阴道病、需氧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毛滴虫病以及由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引起的子宫颈炎等。下生殖道感染与多种妇科、产科并发症相关,危害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下生殖道感染 阴道微生态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