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ory effect of coriander(Coriandrum sativum L.)extract marinades on the form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roasted duck wings 被引量:1
1
作者 Yajie Yu Yiqun Cheng +4 位作者 Chong Wang Suhong Huang Yang Lei Ming Huang Xibin Zh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1128-1135,共8页
Coriander(Coriandrum sativum L.)is recognized for its antioxidant property,as a kind of natural phenolic-rich ingredient.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present a class of heat-driven hazards in foods,especially... Coriander(Coriandrum sativum L.)is recognized for its antioxidant property,as a kind of natural phenolic-rich ingredient.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present a class of heat-driven hazards in foods,especially the processed meat.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coriander root and leaf extract on the formation and inhibition of PAH8 in roasted duck wings was firstly investigated.Coriander root extract(CRE)and coriander leaf extract(CLE)with five concentration groups(200,400,600,800,1000 mg/L)were prepared respectively to marinate the duck wings.CRE marinade exhibited greater inhibitory effect on PAH8 formation in roasted duck wings that ranged from 65.0%-87.4%.The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tudy indicat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H8 and free radical level,sugges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radicals in PAHs formation.Also,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n PAH8 was related to the phenolic compounds identified in coriander marinades.CRE made greate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PAH8 and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kind of natural source to mitigate PAHs in heat-processed meat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Coriander extract Roast duck Inhibition RADICAL Phenolic compounds
下载PDF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in sediments of the South Mid-Atlantic Ridge 被引量:2
2
作者 HUANG Xin ZENG Zhigang +7 位作者 CHEN Shuai YIN Xuebo WANG Xiaoyuan MA Yao YANG Baoju RONG Kunbo SHU Yunchao JIANG Tao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10 samples of sediments obtained from the South Mid-Atlantic Ridge were measured for the abundances and distribu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PAH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AHs(∑PAHs) ranged from 2.... 10 samples of sediments obtained from the South Mid-Atlantic Ridge were measured for the abundances and distribu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PAHs).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AHs(∑PAHs) ranged from 2.768 to 9.826 μg/g dry sediment. The ∑PAHs was higher in sample 22V-TVG10 and sample 26V-TVG05 which were close to hydrothermal fields, with the lowest value in sample 22V-TVG14 which was farthest from hydrothermal fields, suggesting a probable hydrothermal origin of ∑PAHs of samples. Approximately nine kinds of PAHs were identified, and low molecular mass tricyclic and tetra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predominant in the samp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fluoranthene which were typical as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compounds were the highest among PAHs with dry weight between 0.913–3.157 μg/g. The phenanthrene homologue was most abundant in the samples, and the ratios between parent phenanthrene and methylphenanthrene which probably reflected the degree of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ranged from 0.097 to 1.602. The sample 22V-TVG10 possessing a maximum ratio value showed the intense influence of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n this sample, which might further imply that PAHs in sediment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Mid-Atlantic Ridge SEDIMENT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hydrothermal activity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COMPOUNDS AND GOLD ENRICHMENT IN THE KUPFERSCHIEFER FROM POLAND AND GERMANY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玉壮 王萍 陈建平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1期16-22,共7页
The conten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compounds (PASCs) in the Kupferschiefer varied from sample to sample. Twenty PASC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Kupferschiefer from Poland and Germany. Gold enrichment was only obs... The conten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sulfur compounds (PASCs) in the Kupferschiefer varied from sample to sample. Twenty PASC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Kupferschiefer from Poland and Germany. Gold enrichment was only observed in samples with higher PASC contents. At the same time, all the samples with gold enrichment originated from areas close to the redox boundary (the front section of Rote Fule) that was formed by oxidizing brines in contact with the reducing Kupferschiefe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old-bearing solutions encountered PASCs in the Kupferschiefer. PASCs could easily displace chloride ions from aurous chloride complexes to form stable gold S-chelates. Subsequent oxidation of these gold organic compounds could destroy the organic components and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metallic g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化合物 硫磺 富集规律 波兰 德国
下载PDF
Monitoring of Potential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in the emission from coal combustion
4
作者 Cui Wenxuan, Yao Weixi, Xu Xiaobai(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8-86,共9页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for the study on the monitoring of potential carcinogenic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PACs) in the emission of coal combus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ome PACs in the stack gases of coa...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for the study on the monitoring of potential carcinogenic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PACs) in the emission of coal combustio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ome PACs in the stack gases of coal-fired boiler have been determined with a procedure whichconsists of isokinetic stack sampling, extraction, preseparation and some instrumental analysis stepssuch as gas chromatographylmass spectrometry (GC/M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HPL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imetry (RTP) and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SFS)and so 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ir pollution of PACs in China are related closely to thecoal combu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coal combustion careinogenic analysis.
下载PDF
不同固废基载体材料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
5
作者 王英刚 褚美函 +3 位作者 贾春云 刘泽浩 白旭琴 金赵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480-488,共9页
为了更加高效绿色地修复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将3种PAHs高效降解菌毛霉、黑曲霉和分枝杆菌复配后,选择不同的固废基材料作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菌剂,考察了不同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 为了更加高效绿色地修复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将3种PAHs高效降解菌毛霉、黑曲霉和分枝杆菌复配后,选择不同的固废基材料作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菌剂,考察了不同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马弗炉700℃无氧煅烧2 h制得的生物炭作为载体的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镉和多环芳烃的修复解效果最好;当投加的固定化菌剂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污染土壤中phe(菲)的降解效率高达86.78%以上,pyr(芘)的降解率高达60.77%;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率达到2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基材料 固定化菌剂 重金属 多环芳烃 土壤复合污染 生物修复
下载PDF
不同烟熏时间鸡腿肉香气化合物与危害物及相关前体物研究
6
作者 高荣美 张德权 +2 位作者 时浩楠 王振宇 张春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0-88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熏制时间下熏鸡风味成分和危害物的变化及其与前体物的关系,利用色谱质谱等技术对香气化合物、杂环胺(HA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多环芳烃(PAHs)、还原糖、游离氨基酸与脂肪酸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熏鸡腿... 为探究不同熏制时间下熏鸡风味成分和危害物的变化及其与前体物的关系,利用色谱质谱等技术对香气化合物、杂环胺(HA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多环芳烃(PAHs)、还原糖、游离氨基酸与脂肪酸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熏鸡腿中共鉴定出67种香气化合物,气味活性值(OAVs)>1的香气化合物有24种,以愈创木酚贡献率最大。随着熏制时间增加,酚类化合物、HAs、AGEs和4种多环芳烃(PAH4)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水分、肌酐和葡萄糖则逐渐减少。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羧甲基赖氨酸(CML)、羧乙基赖氨酸(CEL)和?(Chr)是熏鸡中主要潜在危害物,熏制12 h后的含量分别为37.38 ng·g^(-1)、123.94μg·g^(-1)、180.13μg·g^(-1)和41.10μg·kg^(-1)。最佳熏制时间为6 h,长时间熏制不利于熏鸡香气化合物的保持且伴生大量危害物。相关性分析表明,壬醛、1-辛烯-3-醇、2,5-二甲基吡嗪等关键香气化合物含量与还原糖、部分游离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负相关;Norharman、CEL和PAH4等含量与多种游离氨基酸、水分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苯丙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等含量同时与香气化合物和危害物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负相关(P<0.01)。本研究揭示了熏鸡熏制过程中香气化合物与危害物协同伴生关系,可为熏鸡风味保持和危害物消减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鸡 香气化合物 杂环胺 多环芳烃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下载PDF
深部铅锌热液流体作用下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汇源 刘全有 +2 位作者 朱东亚 孟庆强 金之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中国南方盆地深部热液流体活跃区分布广泛,热液流体类型各有不同,滇西北兰坪地区幔源铅锌热液成矿流体尤为显著,形成了典型的超大型陆相沉积浅成矿床,其中古油气藏遗迹明显,深部铅锌热液流体活动对生烃及油藏热蚀变的影响显著。通过分... 中国南方盆地深部热液流体活跃区分布广泛,热液流体类型各有不同,滇西北兰坪地区幔源铅锌热液成矿流体尤为显著,形成了典型的超大型陆相沉积浅成矿床,其中古油气藏遗迹明显,深部铅锌热液流体活动对生烃及油藏热蚀变的影响显著。通过分析热蚀变后铅锌矿中伴生原油及固体沥青中生物标志物、烃类及杂环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随着深部热液流体作用增强,生物标志物(如正构烷烃、甾烷、藿烷等)相对含量逐渐降低,未分离复杂混合物(UCM)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弱偶碳数优势明显(CPI≤1.0),多环芳烃(PAHs)相对含量逐渐降低,而链状苯基化合物(如联苯)与含S化合物(如噻吩类)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样品不存在明显的生物降解、蒸发分馏、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及原油裂解等次生作用。兰坪地区铅锌矿中伴生原油和沥青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特殊的变化规律,可能是由于沉积有机质或古油藏与富催化剂的幔源铅锌热液流体发生热液催化反应导致的。本研究揭示了深部热液流体作用和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关系,识别并提出了热液流体作用下杂环化合物形成的机制和原油热蚀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蚀变 多环芳烃 杂环化合物 铅锌矿 深部流体 地球化学 原油次生改造 云南兰坪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在不同加工单元下多环芳烃和风味品质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旭林 潘尚义 +4 位作者 邓莎 周波 任尧 王安体 迟原龙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6-251,共6页
分析了炒籽、压榨和脱胶等单元下油菜籽和油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明确了多环芳烃在浓香菜籽油3个加工单元中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考查了炒籽升温速率和脱胶单元对浓香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形成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炒籽和压榨单元均... 分析了炒籽、压榨和脱胶等单元下油菜籽和油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明确了多环芳烃在浓香菜籽油3个加工单元中的迁移规律。在此基础上,考查了炒籽升温速率和脱胶单元对浓香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形成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炒籽和压榨单元均造成油菜籽及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增加,炒籽后的油菜籽中苯并[a]芘、PAH4和EPA16含量分别增加0.40、3.79和10.51μg/kg。脱胶单元使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含量降低,其中轻质PAHs含量减少7.96μg/kg。炒籽升温速率对浓香菜籽油中多环芳烃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高升温速率下浓香菜籽油中苯并[a]芘、PAH4和EPA16含量分别为0.91、7.18和40.92μg/kg;低升温速率下样品含量分别为0.38、3.21和27.99μg/kg。炒籽升温速率对浓香菜籽油中多酚、生育酚和甾醇含量,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脱胶处理后,菜籽油中酸价下降0.45 mg/g,过氧化值增加0.49 mmol/kg;菜籽油L*和b*明显提升,a*降低;菜籽油中脂质氧化产物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分别降低31.19%和53.05%。研究结果可为浓香菜籽油生产中工艺参数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炒籽单元 压榨单元 脱胶单元 多环芳烃 挥发性化合物
下载PDF
烷基化法降低煤焦油沥青中毒性多环芳烃含量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文硕 申峻 +3 位作者 王玉高 刘刚 李瑞丰 徐青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1-280,共10页
煤焦油沥青(简称“煤沥青”)是高温煤焦油常减压蒸馏后的残余物,尽管煤沥青在中国产量很大,但由于其具有较高毒性,因此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通过固体^(13)C NM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发现煤沥青的毒性来源于其含有大量的毒性多环芳... 煤焦油沥青(简称“煤沥青”)是高温煤焦油常减压蒸馏后的残余物,尽管煤沥青在中国产量很大,但由于其具有较高毒性,因此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通过固体^(13)C NM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发现煤沥青的毒性来源于其含有大量的毒性多环芳烃(PAHs),包括美国环保署(EPA)优先监控的16种PAHs,如荧蒽、芘和苯并[a]芘等。介绍了煤沥青的各种抑毒改性方法,包括化学交联法和物理化学法,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交联法;通过对比煤沥青与石油沥青的分子结构,发现石油沥青中具有较高的脂肪族烃类,提出通过长链烯烃烷基化的方法,在PAHs上加上烷基侧链,生成无毒的长链烷基取代PAHs,以抑制煤沥青的毒性。因此重点阐述了烷基化交联改性方法,详细总结该方法的反应原理、所使用的催化剂,并对国内外有关改性试验结果和理论研究工作进行了综合分析,首先使用高斯模拟16种PAHs与烯烃的烷基化反应,得出其反应的一般规律;其次选取模型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探讨在煤沥青改性过程中相关PAHs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反应机理;最后将模型化合物烷基化实验所得到的反应条件应用到真实煤沥青体系,并分析改性前后煤沥青中美国环保署优先监控16种PAHs的降低情况,以及煤沥青抑毒改性后的沥青烟释放物和水可溶物变化情况等内容,同时对该方法的下一步研究应用热点和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为国内外煤沥青的环境友好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多环芳烃 烷基化 模型化合物
下载PDF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机动车尾气中气相烷烃和多环芳烃含量
10
作者 李光辉 蒋斌 +5 位作者 周文钦 刘俊文 郑君瑜 王伯光 刘永林 张展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1-1991,共11页
采用热脱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建立了机动车尾气中30种正构烷烃(C7—C36)、2种支链烷烃(植烷、姥鲛烷)和19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机动车尾气样品,加入定量的内标物;热解吸后经HP-5色谱柱分... 采用热脱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D-GC-MS),建立了机动车尾气中30种正构烷烃(C7—C36)、2种支链烷烃(植烷、姥鲛烷)和19种多环芳烃(PAHs)的分析方法.利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机动车尾气样品,加入定量的内标物;热解吸后经HP-5色谱柱分离、在选择性离子监测(SIM)模式下用GC-MS检测,内标法定量.为提高方法的灵敏度、精准度等指标,优化了脱附管解吸温度、解吸时间,冷阱捕集温度、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和GC-MS分析条件.结果表明,51种目标物在1—50 n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4,方法检出限为0.05—0.48μg.m^(-3),定量下限为0.20—1.90μg.m^(-3),在低、中、高的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6.7%—119.9%,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1.0%—5.7%,将其应用于轻型柴油车尾气样品的测定,共检测出44种目标物,包括28种正构烷烃、2种支链烷烃、14种PAHs.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灵敏、准确度高,可满足机动车尾气中烷烃和PAHs的测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多环芳烃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 机动车尾气 气质联用仪 热脱附
下载PDF
杂环化合物及多环芳烃厌氧酸化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何苗 张晓健 +1 位作者 瞿福平 顾夏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厌氧酸化处理试验,分别在单基质及共基质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的厌氧酸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受试物在与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厌氧降解性能,其中多环芳烃较易实现厌氧酸化反应,而单环杂环... 采用厌氧酸化处理试验,分别在单基质及共基质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的厌氧酸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受试物在与葡萄糖共基质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厌氧降解性能,其中多环芳烃较易实现厌氧酸化反应,而单环杂环化合物则表现出抗厌氧转化的倾向,苯环的加入可缓解它们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化合物 多环芳烃 厌氧酸化 共代谢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天津地区典型土壤剖面多环芳烃的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2
作者 张枝焕 王学军 +5 位作者 陶澍 彭正琼 崔艳红 吴水平 叶必雄 苑金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2-567,共6页
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中均检出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荧蒽、芘、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荧蒽、苯并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但含量... 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中均检出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荧蒽、芘、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荧蒽、苯并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但含量差别显著,南、北排污河污灌区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非污染区及北部山区。不同剖面表土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别,与非污灌耕地及北部山地相比,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四环以上芳烃相对含量明显较高,而烷基取代物含量明显较低。剖面表层至40cm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高,深处含量明显降低,但不同剖面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别,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降低幅度最大,其它剖面变化较小,但剖面深部(>40cm)芳烃化合物组成特征基本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多环芳烃 污染物 纵向分异 天津
下载PDF
焦化废水中的杂环化合物及多环芳烃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俊强 郭芳 +2 位作者 全学军 赵清华 储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3-97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焦化废水中的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降解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物理法的降解研究,归纳了生物法的降解机理,概括了化学法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焦化废水降解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焦化废水 降解 杂环化合物 多环芳烃
下载PDF
降解多环芳烃的菌株Gordonia sp.He4的分离鉴定及其在菲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磊 李习武 +1 位作者 刘双江 刘志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7-622,共6页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He4菌株.该菌株能够以正十六烷、苯、萘、蒽、菲和芘作为唯一的碳源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Gordoniasp..通过分析其16SrRNA基因序...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He4菌株.该菌株能够以正十六烷、苯、萘、蒽、菲和芘作为唯一的碳源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Gordoniasp..通过分析其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构建了竞争性模板.通过竞争性定量PCR(quantitative competitive-PCR)分析了该菌株在含有菲的污染土壤中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部分菌株He4在土壤中转变为不可培养状态,采用传统的稀释涂布菌落计数法(CFU)无法对其进行定量,而通过QC-PCR能够较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生物修复 QC—PCR
下载PDF
难降解有机物生物抑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苗 张晓健 +1 位作者 瞿福平 顾夏声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3,共3页
对杂环化合物及多环芳烃的好氧生物降解抑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咔唑、联苯等5种物质具有类似的抑制特性,表现在急性持久抑制及抑制强度大2方面,其抑制机理为不可逆抑制;喹啉、吲哚等5种物质在高浓度时对苯酚的降解产生明显的初期... 对杂环化合物及多环芳烃的好氧生物降解抑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咔唑、联苯等5种物质具有类似的抑制特性,表现在急性持久抑制及抑制强度大2方面,其抑制机理为不可逆抑制;喹啉、吲哚等5种物质在高浓度时对苯酚的降解产生明显的初期抑制,历经诱导期、恢复期,最后进入正常降解期,其抑制机理为可逆抑制;萘的抑制属于竞争性抑制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化合物 多环芳烃 生物抑制特性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竞争吸附对催化裂化反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银东 李泽坤 +2 位作者 王刚 徐春明 高金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94-2799,共6页
以大港焦化蜡油为原料,利用催化裂化工业平衡剂LBO-16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研究了竞争吸附效应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并对特征组分竞争吸附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吸附效应对催化裂化转化率影响很大,通过提高剂油比可以基本... 以大港焦化蜡油为原料,利用催化裂化工业平衡剂LBO-16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研究了竞争吸附效应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并对特征组分竞争吸附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竞争吸附效应对催化裂化转化率影响很大,通过提高剂油比可以基本消除竞争吸附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原料中含氮化合物及稠环烃类化合物竞争吸附效应很强,阻滞烃类裂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是催化裂化过程快速生焦的重要原因。随着竞争吸附效应的减弱,脱氢缩合反应比例下降,氢转移反应显著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竞争吸附 焦化蜡油 氮化物 稠环芳烃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的分离与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崇林 段家修 +4 位作者 刘文胜 许斯都 李振花 许根慧 韩森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5-230,共6页
本文采用索式萃取法及柱层析法,分离了柴油机排气微粒中的有机可溶成分(SOF),并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柴油及有机可溶成分中的饱和链烃和多环芳香烃(PAH)进行了定性分析。此外,还讨论了排气微粒中有机成分的来源。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微粒 分离 有机可溶成分 萃取法
下载PDF
燃油组分对汽油机颗粒物及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荣 李梦仁 +3 位作者 王银辉 牛贺 胡敏 帅石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40,共9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燃油组分对进气道喷射(PFI)和缸内直喷(GDI)汽油机颗粒物及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油中的芳烃、烯烃和硫含量越高,颗粒排放也越高;通过添加少量甲基茂基三羰基锰能够保证不降低辛烷值的同时减少燃油... 通过试验研究了燃油组分对进气道喷射(PFI)和缸内直喷(GDI)汽油机颗粒物及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油中的芳烃、烯烃和硫含量越高,颗粒排放也越高;通过添加少量甲基茂基三羰基锰能够保证不降低辛烷值的同时减少燃油芳香烃与烯烃含量从而使颗粒物排放降低;往燃油中添加10%,乙醇对颗粒物排放影响不大.PFI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成分主要由有机物(OM)组成,无机离子与元素碳(EC)含量较少.而GDI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主要以EC、OM为主,无机离子成分很少.燃油中芳烃含量越高,其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排放也越高,毒性也更强;燃油中烯烃含量的上升对颗粒物中PAHs的排放影响不大,但是其排放颗粒物中PAHs的毒性变强.检测到汽油机排放的VOCs由70余个物种组成,主要是烷烃、烯烃、芳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和炔烃.燃用高芳烃含量燃油,VOCs中芳烃比例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燃油组分 颗粒物 多环芳烃(PAHs) 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
下载PDF
有机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冰 李瑛 +2 位作者 徐创霞 徐向刚 谢明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6,共6页
对三类主要的有机荧光材料———具刚性结构的芳香稠环化合物,具共轭结构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及某些金属配合物尤其是稀土金属配合物近二十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48篇。
关键词 有机荧光材料 芳香稠环化合物 分之内电荷转移化合物 金属配合物
下载PDF
柴油机排放多环芳香烃与羰基化合物组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华伟 宋崇林 +2 位作者 宋金瓯 裴毅强 吕刚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7,共5页
使用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精确定性和定量检测不同工况下柴油机排放的多环芳香烃和羰基化合物,并分析了它们的排放特征。在50%和全负荷时,多环芳香烃的平均比排放量分别为51.68μg/(kW.h)和104.76μg/(kW.h),羰基化合物的... 使用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精确定性和定量检测不同工况下柴油机排放的多环芳香烃和羰基化合物,并分析了它们的排放特征。在50%和全负荷时,多环芳香烃的平均比排放量分别为51.68μg/(kW.h)和104.76μg/(kW.h),羰基化合物的平均排放量分别为23.72μg/L和117.84μg/L。多环芳香烃和羰基化合物归一化研究表明:菲、蒽、荧蒽、芘之和占多环芳香烃总量的62%~66%,甲醛、乙醛之和占羰基化合物总量的63%~66%。多环芳香烃及羰基化合物组分在柴油机各工况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柴油机工况的变化对多环芳香烃和羰基化合物组分特征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多环芳香烃 羰基化合物 组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