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c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in rubber-modified epoxy resin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剑文 张红东 +2 位作者 严栋 周红卫 杨玉良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7年第1期15-23,共9页
The phase separation mechanism,and structure development during curing of epoxy with a novel liquid rubber-ZR were investigated by time-resolved light scattering,optical microscope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nmetry... The phase separation mechanism,and structure development during curing of epoxy with a novel liquid rubber-ZR were investigated by time-resolved light scattering,optical microscope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nmetry (DSC) The mixture loaded with curing agent was a single-phase system in the early stage of curing.When the cure reaction proceeded,phase separation took place via the spinodal decomposition induced by polymerization of epoxy resin.This was suppor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 change of light scattering profile with curing time.Cure re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gress of phase separation.The bigger the cure reaction rate is,the longer periodic distance will be.The overall two-phase structure was basically locked in when the conversion approached 80% estimated by DSC,and finally the co-continuous two-phase structure was successfully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rubber toughened epoxy resin light scattering curing kinetics
原文传递
MICRO-PHASE SAEPARATION IN EPOXY RESIN WATERBORNE PARTICLES DURING CURING PROCESS
2
作者 过梅丽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61-566,共6页
Sub-micron sized phenolic epoxy resin waterborn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Micro-phase separ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curing process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as-prepared samples posses... Sub-micron sized phenolic epoxy resin waterborn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emulsification. Micro-phase separ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curing process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as-prepared samples possessed on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and two exothermal processes during DSC heating scannings. After being thermally treated above the exothermal peak temperature, they possessed two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exothermal peaks, whilst a core/shell structure was formed. This was likely related with the outward diffusion of reactive oligomers to the outer layer of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ing process Phenolic epoxy resin Waterborne dispersions Micro-phase separation Core/shell structure.
下载PDF
Thermal Stability,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Cycloaliphatic Epoxy/4,4'-dihydroxydiphenylsulfone/Aluminum Complexes Latent Resin Systems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松全 LIU Shaozhu +2 位作者 刘宇艳 ZHU Qi WEI Huige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061-1067,共7页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latent resin systems, cycloaliphatic epoxy/4,4'- dihydroxydiphenylsulfone/aluminum complexes, was investigated by dynami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alysis. Experiments were ...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latent resin systems, cycloaliphatic epoxy/4,4'- dihydroxydiphenylsulfone/aluminum complexes, was investigated by dynami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alysi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non-isothermal condition in a nitrogen atmosphere at the heating rate of 10, 20, 30 and 40 ℃/min, respectively. TG curves showed tha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 to 600 ℃, the stability of the resin systems could be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length of the aliphatic chain in the initiator. Both the Kissinger method and the Ozawa-Flyrm-Wall method we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and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Moreover, the corresponding reaction mechanism was identified by the Achar differential method and the Coats- Redfem integral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four methods wer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to study the kinetics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and the most probabl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of the resin systems we proposed was found to comply with Mampel power law (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xy resin aluminum complex phase separati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下载PDF
热塑性PEI改性TGDDM环氧树脂的相分离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甘文君 余英丰 李善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共4页
合成了四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PEI),以激光光散射(TRLS)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PEI改性4,4′-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醚(TGDDM)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砜(DDS)体系,讨论了PEI的化学结构、用量、分子量及固化剂用量对... 合成了四种不同化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PEI),以激光光散射(TRLS)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PEI改性4,4′-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醚(TGDDM)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砜(DDS)体系,讨论了PEI的化学结构、用量、分子量及固化剂用量对固化速率和相结构的影响,解释固化剂用量和PEI用量对粘结剪切强度的影响,同时考虑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对固化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及相结构演变的作用,对相结构的控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 PEI 改性 TGDDM环氧树脂 相分离 研究 聚醚酰亚胺 相结构
下载PDF
热塑性聚醚酰亚胺改性四官能度环氧树脂的相分离研究Ⅳ.聚醚酰亚胺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金坚勇 余英丰 +6 位作者 唐晓林 崔峻 李善君 王京成 赵渠森 华向阳 蔡贤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3-87,共5页
研究了不同用量新型苯端基聚醚酰亚胺(P-PEI)对其改性4,4’-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TGDDM)/4,4’-二氨基二苯砜(DDS)体系的固化速率及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I用量的增加,固化反... 研究了不同用量新型苯端基聚醚酰亚胺(P-PEI)对其改性4,4’-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TGDDM)/4,4’-二氨基二苯砜(DDS)体系的固化速率及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I用量的增加,固化反应速率增大,形成了不同的相结构。解释了PEI用量对粘接剪切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环氧树脂 相分离 相结构 改性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改性TGDDM环氧树脂的相分离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先国 崔峻 +2 位作者 唐晓林 余英丰 李善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05-1308,共4页
合成了不同化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 ( PEI)并用于 4 ,4′-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醚 ( TGDDM)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以 DSC,TRLS和 SEM等方法研究了体系相分离过程中相容性和熔融粘度对相分离过程和结构的影响 。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相分离 TGDDM环氧树脂 改性
下载PDF
环氧树脂相反转乳化过程相态发展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杨振忠 赵得禄 +1 位作者 许元泽 徐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09-813,共5页
以扫描电镜为主要手段,观察了环氧树脂相反转乳化过程中的相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较高乳化剂浓度下,当水含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原W/O体系中水滴间的相互吸引大于水滴间的排斥作用,导致相邻水滴同时快速地融合为连续相并得到... 以扫描电镜为主要手段,观察了环氧树脂相反转乳化过程中的相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较高乳化剂浓度下,当水含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原W/O体系中水滴间的相互吸引大于水滴间的排斥作用,导致相邻水滴同时快速地融合为连续相并得到水基微粒,水基微粒的尺寸较小,约为亚微米级,尺寸分布窄,微粒为单个粒子.在乳化剂浓度较低情况下,非相邻较大水滴在剪切场作用下随机地融合为连续相,发生不完全相反转,并得到W/O/W结构,水基微粒尺寸较大,约10微米数量级,尺寸分布宽且为一种复合多孔结构.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反转 水基化 环氧树脂 乳液 乳化过程
下载PDF
端环氧基丁腈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1
8
作者 武渊博 李刚 +2 位作者 黄智彬 李鹏 程斌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5期44-46,83,共4页
采用端环氧基丁腈橡胶(ETBN)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研究了增韧环氧树脂浇注体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ETBN含量的增大,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降低,表明ETBN对环氧树脂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环氧... 采用端环氧基丁腈橡胶(ETBN)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研究了增韧环氧树脂浇注体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ETBN含量的增大,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其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及拉伸模量降低,表明ETBN对环氧树脂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环氧树脂浇注体拉伸断面SEM照片表明,固化反应过程中ETBN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环氧基丁腈橡胶 环氧树脂 增韧 相分离
下载PDF
聚醚多元醇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诗飞 王永三 +1 位作者 朱麟勇 李欣欣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聚醚多元醇对环氧树脂-酸酐体系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聚醚多元醇在环氧固化过程中分相析出,呈现出较好的增韧效果;在环氧-酸酐体系中,大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增韧效果不如小分子量的;而由... 通过力学性能、热性能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聚醚多元醇对环氧树脂-酸酐体系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聚醚多元醇在环氧固化过程中分相析出,呈现出较好的增韧效果;在环氧-酸酐体系中,大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增韧效果不如小分子量的;而由环氧乙烷封端的聚醚多元醇,由于含有与环氧树脂相容的聚环氧乙烷(PEO)链段,分散相与环氧母体间能够形成良好的界面作用,也体现出良好的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醚多元醇 增韧 相分离 冲击强度
下载PDF
温度效应对氟链封端聚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相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甘文君 李华 李善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61-2165,共5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 DSC)、扫描电镜 ( SEM)和时间分辨光散射 ( TRLS)比较了全氟碳链封端和苯环封端聚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分离 .结果表明 ,与 P-blend相比 ,F-blend的固化速度和相分离速度较慢 ,诱导期和相结构固定...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 DSC)、扫描电镜 ( SEM)和时间分辨光散射 ( TRLS)比较了全氟碳链封端和苯环封端聚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分离 .结果表明 ,与 P-blend相比 ,F-blend的固化速度和相分离速度较慢 ,诱导期和相结构固定时间推迟 ,相间距较小 .升高温度 ,相间距因相分离速度加快而增大 ,同时由于全氟碳链端基引起的差异减小 .因此 ,通过改变固化温度和聚醚酰亚胺的端基来降低聚醚酰亚胺的表面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反应诱导相分离体系的相结构 ,并获得相间距较小的双连续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碳链封端聚醚酰亚胺 环氧树脂 温度效应 相分离
下载PDF
环氧树脂E-51改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成彬 向平 +3 位作者 刘波 张均 李夏 姜志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67,共3页
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聚醚多元醇等为主要原料,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环氧树脂E-51为改性剂的聚氨酯弹性体(PUE),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HMDI... 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聚醚多元醇等为主要原料,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环氧树脂E-51为改性剂的聚氨酯弹性体(PUE),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对HMDI型PUE力学性能、阻尼性能、热稳定性等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环氧树脂E-51的添加量对弹性体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微相分离结构、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氧树脂(EP)中的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能有效地改善聚氨酯(PU)和EP分子间的相容性及相互贯穿;随EP添加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微相分离程度先增加后减少、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的趋势;热失重分析表明,EP的加入,可以提高聚氨酯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氨酯弹性体 改性 机械性能 微相分离 热稳定性
下载PDF
聚砜改性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相结构的控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佳宁 谢续明 黄鹏程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研究了双官能团环氧树脂(E51,E39)与聚砜(PSF)共混体系,在用工氨基工苯基砜(DDS)固化时相分离结构的控制在反应初期为均相体系随固化反应的进行,环氧的分子量增大,体系发生相分离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相分离进... 研究了双官能团环氧树脂(E51,E39)与聚砜(PSF)共混体系,在用工氨基工苯基砜(DDS)固化时相分离结构的控制在反应初期为均相体系随固化反应的进行,环氧的分子量增大,体系发生相分离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温度较低时相分离进行缓慢,遵循族节相分离的机理利用这一特点,在低温进行共混物预固化,调控反应程度,在环氧树脂达到不同的分子量时再行固化电子显微镜(SEM),红外(FTIR)分析的结果表明通过调控预固化的反应程度,在不同的粘度下固化,可以得到相结构不同的聚砜改性环氧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砜 相结构 改性 共混体系
下载PDF
含氟聚醚醚酮增韧环氧树脂相形貌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明 罗业 +4 位作者 党国栋 李岩 陈春海 安学锋 益小苏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SEM观察了热塑性含氟结构聚醚醚酮(6FPEEK)共混增韧环氧树脂的浇铸体脆断断口相形貌,测试了浇铸体的力学性能及动态机械性能,通过统计和数学分析建立了冲击韧性(αk)、热塑颗粒粒径(d)和粒间距(D)间的半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该体系... 采用SEM观察了热塑性含氟结构聚醚醚酮(6FPEEK)共混增韧环氧树脂的浇铸体脆断断口相形貌,测试了浇铸体的力学性能及动态机械性能,通过统计和数学分析建立了冲击韧性(αk)、热塑颗粒粒径(d)和粒间距(D)间的半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该体系可得到连续相为环氧树脂而分散相为热塑颗粒的相结构,热塑相颗粒尺寸较为统一,且随热塑性树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6FPEEK含量增加对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环氧树脂和热塑性塑料的结合界面差导致了冲击韧性在6FPEEK质量分数达到9.09%时出现峰值而后下降;该增韧体系的增韧机理可能为刚性粒子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醚醚酮 环氧树脂 增韧 相形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环氧树脂共混物相结构的调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佳宁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857-1860,共4页
研究了环氧树脂(E51)/聚砜(PSF)共混物相结构的控制方法.通过抑制相分离、控制预固化的反应程度控制环氧树脂的分子量,固化后可获得不同的共混物相结构.依据红外测定的固化反应程度设定固化程序,可有效控制共混物的相结... 研究了环氧树脂(E51)/聚砜(PSF)共混物相结构的控制方法.通过抑制相分离、控制预固化的反应程度控制环氧树脂的分子量,固化后可获得不同的共混物相结构.依据红外测定的固化反应程度设定固化程序,可有效控制共混物的相结构.加入促进剂三氟化硼-乙基胺(BTF-EA)可提高固化反应速度,使相分离结构在早期被抑制,以获得小微区的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结构 调控方法 环氧树脂 共混物 聚砜 固化
下载PDF
时间分辨激光光散射测量系统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剑文 严栋 +1 位作者 周红卫 杨玉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00-804,共5页
自行设计、装配了一套时间分辨的激光光散射测量系统。该系统将摄像机、录像机、计算机和自编的软件实现了一体化的数据采集、显示和分析过程。本文给出了该系统的应用实例:球晶的光散射和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诱导的相分离过程。
关键词 时间分辨光散射 相分离 光散射 环氧树脂
下载PDF
热塑性树脂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远荫 刘俊 龚淑玲 《粘接》 CAS 2005年第2期32-35,共4页
回顾了国内外热塑性树脂改性环氧树脂的常用方法,详细介绍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情况,列举了已被人们承认的环氧树脂改性的机理,并且对其机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热塑性树脂 增韧 固化 相分离
下载PDF
腰果酚二醚曼尼希碱固化剂的合成及其相分离现象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健 李梅 +2 位作者 李守海 黄坤 夏建陵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67,共7页
腰果酚(CD)和1,3-二溴丙烷经Williamson醚化反应得到一种腰果酚二醚化合物(CDE),然后以CDE、多聚甲醛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经Mannich反应制备得到一种浅色的腰果酚二醚曼尼希碱固化剂(MBCDE)。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 腰果酚(CD)和1,3-二溴丙烷经Williamson醚化反应得到一种腰果酚二醚化合物(CDE),然后以CDE、多聚甲醛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经Mannich反应制备得到一种浅色的腰果酚二醚曼尼希碱固化剂(MBCDE)。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并与氨乙基哌嗪(AEP)进行对比研究其相关性能。通过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两种固化剂与双酚A环氧树脂(DGEBA)固化材料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MBCDE/DGEBA的最大分解温度为351.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AEP/DGEBA环氧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为3.641 J/m,而添加80%的MBCDE后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则为5.155 J/m,提高了41.6%。SEM分析结果表明MBCDE固化材料中存在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相分离 固化剂 环氧树脂 酚醛胺 MANNICH反应
下载PDF
固化促进剂对环氧共混体系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续明 孙佳宁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15-618,共4页
加入促进剂三氯化硼-乙基胺使双酚A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E51)/聚R(PSF)/二氨基二苯基砜(DDS)共混体系迅速达到凝胶点,使相分离早期固定,易于获得平均粒径较小的共混物相结构.
关键词 环氧树脂共混物 相结构 促进剂 固化剂
下载PDF
导电炭黑在聚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中的分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莹 王仕峰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共5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抽提实验和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导电炭黑在聚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共混物中,炭黑优先分布在具有高极性、低熔融黏度的环氧树脂相中,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炭黑的加入改变了环氧树脂...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抽提实验和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导电炭黑在聚丙烯/环氧树脂共混物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在共混物中,炭黑优先分布在具有高极性、低熔融黏度的环氧树脂相中,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炭黑的加入改变了环氧树脂分散相的形貌,使其由球形颗粒转变为伸长结构。在共混物中加入相容剂,环氧树脂颗粒的尺寸显著减小,导致聚丙烯/环氧树脂/炭黑复合体系的电阻率升高。将炭黑先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再加入环氧树脂,部分炭黑从聚丙烯相向环氧树脂相迁移,这进一步证明了炭黑和环氧树脂之间有较强的亲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环氧树脂 炭黑 分布 相形貌 体积电阻率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长元 罗炎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2005年第3期9-12,共4页
合成了1种新型的聚醚酰亚胺(PEI-A)。将PEI-A与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和二烯丙基双酚A(DBA)体系共混,经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了3~5μmBMI树脂微球。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相结构 微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