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between Forming Behaviours of Two Pre-Consolidated Woven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1
作者 N. A. Zanjani S. Kalyanasundaram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5年第7期180-189,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on stretch forming behaviour of two consolidated woven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a self-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SRPP) and a glass-fibre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G...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on stretch forming behaviour of two consolidated woven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a self-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SRPP) and a glass-fibre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GRPP) composite. A custom-built press with a hemispherical punch was employed to deform composites’ specimens possessing different aspect ratios into an open die. The induced strains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specimens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through two high speed, high resolution CCD cameras by employing a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 technique. The strain paths at three different locations on the surface of specimens were compar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fibre and matrix on the formability of a woven composite. The fractured surface of specimens was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fib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failure morphologies in woven composites.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e main mode of failure in GRPP is fibre fracture while observed failure morphologies in SRPP were a complex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failure mechanism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applied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specimen’s width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 forming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ven composite STAMP FORMING Self-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glass-fibre 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Failure
下载PDF
复合材料尾门结构的拓扑-参数一体化轻量化设计
2
作者 成艾国 王超 +2 位作者 陆日进 何智成 于万元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4-1833,共10页
以某新能源车型的尾门为研究对象,结合注塑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提出了一种结构拓扑参数一体化轻量化设计方法,并为尾门性能仿真和优化设计分别建立了联合仿真和常规仿真模型,提高了仿真精度和优化效率。首先,基于常规仿真模型通过三步... 以某新能源车型的尾门为研究对象,结合注塑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提出了一种结构拓扑参数一体化轻量化设计方法,并为尾门性能仿真和优化设计分别建立了联合仿真和常规仿真模型,提高了仿真精度和优化效率。首先,基于常规仿真模型通过三步式结构概念设计优化并重新设计了复合材料尾门结构。然后,建立了用于后续多目标优化的联合仿真模型,并通过样件试制和性能试验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尾门的筋条厚度、关键位置厚度、截面尺寸进行了详细优化。优化后的复合材料尾门质量比原钢制尾门减小了27.2%,同时尾门扭转刚度、横向刚度、弯曲刚度及自由模态满足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 尾门 联合仿真 概念设计 参数优化
下载PDF
长玻纤/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3
作者 屈超 黄政 刘俊红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6期27-30,34,共5页
以N406作为偶联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连续加入玻璃纤维(玻纤GF),再经剪切、混合工艺,共混制备了长玻纤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采用万能拉伸测试仪、冲击强度测试仪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仪,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 以N406作为偶联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连续加入玻璃纤维(玻纤GF),再经剪切、混合工艺,共混制备了长玻纤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采用万能拉伸测试仪、冲击强度测试仪和熔体流动速率(MFR)测试仪,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采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用热失重分析仪(TG)测量了复合材料的玻纤含量。研究结果表明,N406的用量对HDPE的拉伸强度的影响不大,但对冲击强度和MFR的影响较明显。偶联剂用量为8%时,相较未用偶联剂的长玻纤,增强HDPE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64.34%,MFR降低了40.07%。随着玻纤含量增加,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升高,MFR降低;HDPE的结晶温度降低,熔融温度增加。玻纤含量为31.26%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62.88MPa,较纯HDPE提高了18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玻璃纤维 高密度聚乙烯 偶联剂 复合材料
下载PDF
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体系改性环氧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董大为 郝杰 +4 位作者 欧秋仁 胡楠 桂起林 张铁夫 王晓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246,共8页
首次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和主阻燃剂,以高氮含量的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气源,以大分子型三嗪成炭剂(CFA)为炭源,组成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将其用于环氧树脂体系的阻燃改性,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 首次以聚磷酸铵(APP)为酸源和主阻燃剂,以高氮含量的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气源,以大分子型三嗪成炭剂(CFA)为炭源,组成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将其用于环氧树脂体系的阻燃改性,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热、扫描电镜(SEM)、热失重分析(TG)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实验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APP阻燃剂相比,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20%APP-5%MCA-5%CFA,均为质量分数)表现出显著的协同阻燃效应,LOI值提升至62.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至401kW/m^(2),总热释放量(THR)下降至37.3MW/m^(2)。成炭分析结果表明,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剂体系的引入使环氧树脂在高温下形成孔洞直径约5μm的形貌均一且规整的微米级膨胀炭层。DMA实验表明MCA和CFA可以通过粒子表面的胺基参与环氧固化反应,提高环氧固化交联密度,在一定程度抵消APP阻燃剂粉体加入导致的环氧机械性能下降。APP-MCA-CFA三元复配阻燃体系可用于环氧树脂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阻燃改性,垂直燃烧等级提升至UL-94 V0级,LOI值提升至66.3%。该研究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阻燃环氧树脂基复合体系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三元复配阻燃体系 协同阻燃效应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尹贻观 张庆 +2 位作者 杨懿鹏 赵学睿 刘世玺 《江西建材》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文中通过对聚丙烯纤维(PP)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抗折试验发现,PP纤维的加入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破坏模式,提升复合材料的抗压、抗折性能,使水泥基体由原来的脆性破坏转变为延性破坏。当PP纤维掺量为2%时,FRCC-2.0具有抗压、抗折强度... 文中通过对聚丙烯纤维(PP)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抗折试验发现,PP纤维的加入可以改变复合材料破坏模式,提升复合材料的抗压、抗折性能,使水泥基体由原来的脆性破坏转变为延性破坏。当PP纤维掺量为2%时,FRCC-2.0具有抗压、抗折强度最优值,分别为81.67 MPa和11.4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抗压 抗折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张宁 李忠恒 +2 位作者 陶宇 赖铭 陶国良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32,共4页
研究了长玻璃纤维/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长玻纤在基体中呈现三维空间交叉分布,这种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及软化点温度;玻纤的长度和用量对三维交叉结构的形成有很... 研究了长玻璃纤维/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长玻纤在基体中呈现三维空间交叉分布,这种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及软化点温度;玻纤的长度和用量对三维交叉结构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偶联剂KH-550处理玻纤表面后,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 长玻璃纤维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宁 李忠恒 +2 位作者 陶宇 赖铭 陶国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采用经KH-550偶联剂处理的长玻璃纤维(LGF)与聚乙烯(PE)复合制备了PE/LGF复合材料。研究了该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LGF在PE基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LGF的长度与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及维卡软化点温度有很大的... 采用经KH-550偶联剂处理的长玻璃纤维(LGF)与聚乙烯(PE)复合制备了PE/LGF复合材料。研究了该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LGF在PE基体中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LGF的长度与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硬度及维卡软化点温度有很大的影响,当LGF的质量分数约为30%、长度约为35mm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52.5MPa,冲击强度达52kJ/m2,洛氏硬度为90,维卡软化点温度为106℃;LGF在PE基体中呈现三维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和KH-550的加入改进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长玻璃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正军 韩克清 +2 位作者 周洪梅 杜秉公 余木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共5页
采用一种新的熔融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纤含量、玻纤长度分布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纤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34MPa,弯曲强度为349MPa,弯曲弹性模量为11.4GPa,缺口冲击强度... 采用一种新的熔融浸渍工艺制备了长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纤含量、玻纤长度分布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玻纤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34MPa,弯曲强度为349MPa,弯曲弹性模量为11.4GPa,缺口冲击强度为313J/m,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短玻纤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玻璃纤维增强 尼龙6 性能研究 复合材料 材料力学性能 弯曲弹性模量 缺口冲击强度 综合力学性能 长玻纤增强 浸渍工艺 长度分布 拉伸强度 质量分数 弯曲强度 熔融
下载PDF
短切玻璃纤维(GF)增强PET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宁彩珍 徐廷献 +1 位作者 雅菁 侯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3-35,共3页
通过溶液法制备了短切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短切玻璃纤维含量和长度对PET/GF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并对试样冲击断口的显微结构和断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即出现极值,随... 通过溶液法制备了短切玻璃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研究了短切玻璃纤维含量和长度对PET/GF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并对试样冲击断口的显微结构和断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强度随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即出现极值,随玻璃纤维长度的增加其强度略有提高;且要制得玻璃纤维分布均匀的PET/GF复合材料;KH550是PET/GF复合体系的良好偶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树脂 玻璃纤维(GF) 增强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老化研究进展及防老化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左晓玲 张道海 +3 位作者 罗兴 吴斌 郝智 郭建兵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66,共5页
综述了以热塑性材料为基体树脂的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分析,阐述了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湿热、热氧、光氧条件下有可能的老化机理。最后提出了几点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防老化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结构 热老化 光老化 湿热老化
下载PDF
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金敏善 张文华 陈光岩 《塑料科技》 CAS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以短切玻璃纤维为改性填料,对通用ABS进行共混改性。结果表明:ABS 玻纤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以及热变形温度都随共混体系中玻纤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却随之下降。此外,玻纤的长径比和共...  以短切玻璃纤维为改性填料,对通用ABS进行共混改性。结果表明:ABS 玻纤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硬度以及热变形温度都随共混体系中玻纤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却随之下降。此外,玻纤的长径比和共混挤出温度对材料的机械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 挤出温度 热变形温度 共混改性 共混体系 ABS 冲击强度 复合材料 拉伸强度 玻璃纤维
下载PDF
陶瓷/玻璃纤维/钢板复合靶板抗弹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杜忠华 赵国志 杨玉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9-221,共3页
本文根据陶瓷复合装甲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抗弹特性 ,对于速度范围在 1 0 0 0~ 2 2 0 0m /s的杆式弹 ,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其垂直侵彻限厚陶瓷 /玻璃纤维 /钢板复合靶板的工程分析模型 ,给出了此类层合板弹道性能V50 的预测公式 ,并... 本文根据陶瓷复合装甲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抗弹特性 ,对于速度范围在 1 0 0 0~ 2 2 0 0m /s的杆式弹 ,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其垂直侵彻限厚陶瓷 /玻璃纤维 /钢板复合靶板的工程分析模型 ,给出了此类层合板弹道性能V50 的预测公式 ,并且用小口径的缩比模拟弹进行了试验验证 ,其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玻璃纤维/钢板复合靶板 抗弹性能 复合装甲 缩比模拟试验 能量守恒法则 模型 弹道极限速度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与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明印 薛平 +1 位作者 于建 丁筠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3-86,共4页
总结了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与设备的最新技术,包括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造粒技术、长纤维增强在线配混并直接挤出成型技术、长纤维增强在线配混并直接模压成型技术和长纤维增强在线配混并直接注射成型技术。
关键词 长纤维增强 热塑性塑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高密度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复合泡体结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建华 芦艾 +5 位作者 周秋明 田春蓉 杨鸣波 李忠明 冯建民 黄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1,共4页
通过对高密度玻璃纤维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RRPUF)的断裂面形态观察 ,发现RRPUF含有多种形状的泡孔 ,是一种泡孔之间相互连结、贯穿的复合泡体结构。研究结果发现 ,密度分别为 0 .11、0 .3 1及 0 .5 1g/cm3 的RRPUF的泡体结构大致相... 通过对高密度玻璃纤维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RRPUF)的断裂面形态观察 ,发现RRPUF含有多种形状的泡孔 ,是一种泡孔之间相互连结、贯穿的复合泡体结构。研究结果发现 ,密度分别为 0 .11、0 .3 1及 0 .5 1g/cm3 的RRPUF的泡体结构大致相同 ,都是复合泡体结构 ,但随密度增大 ,泡孔形状更趋于球体 ,泡孔尺寸分布范围变窄 ,平均尺寸减小。还计算了RRPUF的气体体积含量与密度及纤维之间的关系 ,发现其主要与泡体密度有关。此外 ,还初步探讨了复合泡体结构的形成机理 ,指出发泡剂和热分布不均是产生复合泡体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 复合泡体结构 气体体积含量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韧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庄辉 刘学习 +1 位作者 程勇锋 戴干策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以玻璃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LFT-PP)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韧性、纤维长度和界面相容剂对LFT-PP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FT-PP韧性随基体韧性增加而增加;当玻璃纤维长度从2.06mm增加到4.66mm时,LFT-PP的悬臂梁缺... 以玻璃纤维和聚丙烯为原料,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LFT-PP)复合材料,研究了基体韧性、纤维长度和界面相容剂对LFT-PP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FT-PP韧性随基体韧性增加而增加;当玻璃纤维长度从2.06mm增加到4.66mm时,LFT-PP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从134.4J/m提高到238.0J/m,增加了约80%;添加界面改性剂降低了LFT-PP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从311.4J/m降为181.8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长玻璃纤维 增强 韧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浸渍技术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段召华 陈弦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221-224,共4页
概述了国内外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LFT)的主要浸渍技术(包括:原位聚合技术、粉末浸渍、熔体浸渍等),展望了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发展前景。
关键词 长玻璃纤维 热塑性复合材料 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浸渍
下载PDF
无卤膨胀阻燃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登凤 罗兴 +1 位作者 何敏 郭建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32,共5页
利用无卤膨胀阻燃剂(IFR)阻燃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复合材料,研究IFR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IFR使复合材料燃烧后生成了具有阻燃作用的炭层,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 利用无卤膨胀阻燃剂(IFR)阻燃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复合材料,研究IFR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IFR使复合材料燃烧后生成了具有阻燃作用的炭层,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IFR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逐渐提高,热释放速率峰值及其平均值、总热释放速率和生烟速率逐渐降低,力学性能略有下降。当IFR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LOI和垂直燃烧等级分别达到了24.4%和UL 94 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 无卤阻燃 燃烧性能 阻燃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工艺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蒋爱云 张保丰 +2 位作者 贾智慧 周雪松 匡培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89,共5页
通过熔融浸渍包覆工艺,制备玻纤含量为40%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RPP)粒料,选择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以及注射速率作为试验的3个因子,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LGFRPP的注塑成型工艺... 通过熔融浸渍包覆工艺,制备玻纤含量为40%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RPP)粒料,选择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以及注射速率作为试验的3个因子,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LGFRPP的注塑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了各注塑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注塑成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拉伸性能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射速率,对弯曲性能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塑温度,对冲击强度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射压力;采用综合平衡原则,结合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得到含量为40%的LGFRPP复合材料的最佳注塑成型条件为注塑温度250℃,注射压力40 MPa,注射速度6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32. 02 MPa,弯曲强度为200. 38 MPa,冲击强度为59. 34 k 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注塑成型工艺 优化 正交实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玻纤增强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邱桂学 吴人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短玻纤(SGF)对PP/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共混物进行增强,制得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分别对PP/mPE二元共混物和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弹性体用量、SGF的用量和表面处理对共混物和复合材料... 采用短玻纤(SGF)对PP/茂金属聚乙烯弹性体(mPE)共混物进行增强,制得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分别对PP/mPE二元共混物和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弹性体用量、SGF的用量和表面处理对共混物和复合材料拉伸性能、低温冲击韧性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mPE/SGF三元共混复合材料同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茂金属聚乙烯 共混物 复合材料 蠕变 玻璃纤维增强 弹性体
下载PDF
长玻璃纤维增强PP/m-PA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鲲 吴丝竹 +1 位作者 丁雪佳 李玫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6,共5页
采用熔融拉挤工艺技术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低黏度聚酰胺6[LFT-(PP/m-PA6)]粒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情况、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m-PA6改善了PP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润湿性和浸渍性,提高了界面黏结强度,与长玻... 采用熔融拉挤工艺技术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低黏度聚酰胺6[LFT-(PP/m-PA6)]粒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界面相互作用情况、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m-PA6改善了PP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润湿性和浸渍性,提高了界面黏结强度,与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LFT-PP)相比,LFT-(PP/m-PA6)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增加、刚性增强、韧性基本不变;当长玻璃纤维含量相同时,以均聚PP为基体的LFT-PP和LFT-(PP/m-PA6)的力学性能高于以共聚PP为基体的LFT-PP和LFT-(PP/m-PA6),特别是缺口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在-30℃时,LFT-PP(F401)的缺口冲击强度为29.3kJ/m2,比常温条件下提高了3.91%,LFT-PP(K712)的缺口冲击强度为24.3kJ/m2,比常温条件下提高了7.53%;m-PA6起到了界面润滑作用,能使LFT-(PP/m-PA6)的流动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酰胺6 长玻璃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