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2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I联合术中房角镜下房角分离及房角切开术治疗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
1
作者 高思佳 闻郁 +2 位作者 万茜茜 刘贺婷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64-869,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EI)联合术中房角镜直视下房角分离术(GSL)及房角切开术(GT)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12-01/2023-03-3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的中晚期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5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32眼行PEI+GSL+GT,对照组32例33眼行PEI+GSL。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 1 wk, 1、3、6 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前和术后6 mo时分别评估视野、杯盘比、前房角开放范围、前房深度、RNFL平均厚度。结果:PEI+GSL+GT组术后6 mo眼压和平均眼压降幅(16.68±2.65、11.12±8.53 mmHg)与PEI+GSL组(18.71±2.51、8.32±4.17 mmHg)有显著差异(P<0.05),眼压降幅率无差异(44.57%±21.79%和35.20%±17.94%,P>0.05)。术后6 mo两组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BCVA、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PEI+GSL+GT组术后6 mo的药物减少数量和房角开放范围均大于PEI+GSL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6 mo的视野平均偏差、杯盘比及RNFL平均厚度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5)。PEI+GSL+GT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1%(26/32),手术条件成功率为94%(30/32);PEI+GSL组手术完全成功率为58%(19/33),手术条件成功率为76%(25/33)。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均有差异(完全成功率χ^(2)=4.275,P=0.039;条件成功率χ^(2)=4.040,P=0.044)。两组患者均未见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及再次手术。结论:对于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PEI+GSL+GT治疗比PEI+GSL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 白内障 房角切开术 房角分离术 微创青光眼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 前房角镜检查
下载PDF
PEI功能化多孔生物炭对水中V(Ⅴ)的吸附研究
2
作者 于浩洋 陈可欣 彭书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6,共7页
针对水体钒污染现象,以经磷酸浸渍的马缨丹为原料制备多孔生物炭后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得到PEI功能化多孔生物炭(PBC)。采用BET、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并探究其对水中钒离子[V(Ⅴ)]的吸附。结果表明:PBC... 针对水体钒污染现象,以经磷酸浸渍的马缨丹为原料制备多孔生物炭后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得到PEI功能化多孔生物炭(PBC)。采用BET、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并探究其对水中钒离子[V(Ⅴ)]的吸附。结果表明:PBC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及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原始炭(LBC)的5.87倍和12.33倍;PBC和LBC对V(Ⅴ)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47.47mg/g和4.98mg/g;PBC对V(Ⅴ)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选择性高效吸附水中V(Ⅴ)并循环再生利用。PBC对V(Ⅴ)的吸附机理以静电作用、多孔吸附、络合及还原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聚乙烯亚胺 功能化 吸附
下载PDF
基于PEI界面作用增强的AP热分解催化性能
3
作者 许洪鹏 黄琪 +1 位作者 金波 彭汝芳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70,I0006,共10页
为了改善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基于聚乙烯亚胺(PEI)本征的正电荷和氨基基团,在与负电荷AP发生静电自组装包覆的同时,吸附铜金属催化剂于AP表面,制备了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并通过DTA和TG-DSC等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其热分... 为了改善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基于聚乙烯亚胺(PEI)本征的正电荷和氨基基团,在与负电荷AP发生静电自组装包覆的同时,吸附铜金属催化剂于AP表面,制备了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并通过DTA和TG-DSC等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其热分解行为;通过SEM、XPS、XRD、IR、ICP-OES和Zeta电位等测试手段对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原料AP相比,AP/PEI/Cu(ClO_(4))_(2)包覆样品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了94.2℃,表观放热量增加了512.91 J/g,证实PEI/Cu(ClO_(4))_(2)对AP的热分解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PEI的加入能增强金属催化剂和AP的界面作用,使得催化剂更均匀地分布于AP表面,从而促使金属催化剂更好地发挥热分解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氯酸铵 AP 聚乙烯亚胺 pei 催化热分解 静电自组装
下载PDF
甲醇对于PEI-SBA固态胺制备及其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胡海涛 郑岳青 林贻超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固态胺材料具有优异的二氧化碳(CO_(2))选择吸附性能,是一类潜在的CO_(2)捕集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固态胺材料,SBA-15负载聚乙烯亚胺(PEI-SBA-15)由于原材料较为廉价且性能优异受到了大量的关注。PEI-SBA-15的制备过程需要采用甲醇溶剂... 固态胺材料具有优异的二氧化碳(CO_(2))选择吸附性能,是一类潜在的CO_(2)捕集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固态胺材料,SBA-15负载聚乙烯亚胺(PEI-SBA-15)由于原材料较为廉价且性能优异受到了大量的关注。PEI-SBA-15的制备过程需要采用甲醇溶剂,而溶剂使用量对于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尚无系统研究。系统研究了溶剂使用量对SBA-15负载聚乙烯亚胺的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同时实现提升CO_(2)吸附性能和CO_(2)/N_(2)选择性和大幅降低甲醇的使用量。对于降低PEI-SBA-15的制备成本以及提升制备过程环保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分子筛 CO_(2)吸附 固态胺 聚乙烯亚胺 溶剂作用 碳中和
下载PDF
增韧聚醚酰亚胺(PE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曾瞬钦 许斌 +3 位作者 李永奇 刘光龙 舒友 罗琼林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自主创新研发的聚苯乙烯基炭化微球、聚醚酰亚胺为原料,通过挤出熔融共混法制得增韧聚醚酰亚胺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三元乙丙橡胶用量为15份时,其冲击强度、断后伸长率与纯料进行对比,分别提高了200.0...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自主创新研发的聚苯乙烯基炭化微球、聚醚酰亚胺为原料,通过挤出熔融共混法制得增韧聚醚酰亚胺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三元乙丙橡胶用量为15份时,其冲击强度、断后伸长率与纯料进行对比,分别提高了200.0%、272.7%,达到了提高聚醚酰亚胺抗冲性能的目的;DSC测试结果表明,在聚苯乙烯基炭化微球作用下,三元乙丙橡胶与聚醚酰亚胺具有一定的相容性;TGA测试结果表明,聚醚酰亚胺复合材料加工温度在430℃范围内热稳定性良好;SEM冲击断面表明,EPDM/聚苯乙烯基炭化微球母粒料的加入对聚醚酰亚胺具有增韧效果,且粒子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三元乙丙橡胶 母粒料 增韧 挤出熔融共混
下载PDF
共沉积-交联法制备PDA/PEI PVDF中空纤维复合超滤膜
6
作者 冯子腾 王彤 +3 位作者 林亚凯 汪林 余立新 王晓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3,共11页
聚偏氟乙烯(PVDF)膜以其出色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机械强度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对膜孔径和亲水性的精确控制是优化膜分离效率、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关键.本文采用多巴胺(DA)与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并通过戊二醛实现交... 聚偏氟乙烯(PVDF)膜以其出色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和机械强度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对膜孔径和亲水性的精确控制是优化膜分离效率、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关键.本文采用多巴胺(DA)与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并通过戊二醛实现交联的方法,将PVDF中空纤维膜的孔径从(119.0±3.55)nm减小到(16.2±0.36)nm,接触角由107.7°下降至61.4°,同时实现了膜孔径和亲水性调控,制备出对20 nm SiO_(2)粒子截留率可达95%以上、对尺寸更大的粒子的截留率则高达99%以上的高性能PDA/PEI-PVDF中空纤维亲水超滤膜.本研究为超/微滤膜的性能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超滤膜 多巴胺 聚乙烯亚胺 共沉积 亲水性
下载PDF
基于低分子量PEI的不同疏水链修饰的梳状低聚物基因载体
7
作者 荀苗苗 袁长春 +4 位作者 傅凯 张海燕 马文兵 王志强 李志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107-8113,共7页
为了探究基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将PEI 600 Da接枝于含有疏水链的生物可降解聚酯上形成系列梳状聚合物,并将之应用于基因载体;利用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的化学... 为了探究基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将PEI 600 Da接枝于含有疏水链的生物可降解聚酯上形成系列梳状聚合物,并将之应用于基因载体;利用核磁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分子量进行了测定,此外,还利用凝胶电泳实验和绿色荧光蛋白实验研究了聚合物与DNA的结合能力及其复合物的转染性能。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成功合成了系列低聚物,并对DNA表现出较好的包裹能力;油酸修饰后的低聚物与DNA复合物在质量比为6.4时转染效果与PEI 25 kDa相当。可见,油酸修饰后的脂质体低聚物有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载体 生物可降解 疏水性 低分子量pei
下载PDF
缩合单宁-PEI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浏浏 张伟 陈松武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3,共6页
以脱脂豆粕为原料,以环氧类树脂为交联剂,并用聚乙烯亚胺(PEI)改性缩合单宁为增强剂制备大豆蛋白基木材胶黏剂,探究缩合单宁与PEI添加比例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并对改性后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和分析,探讨... 以脱脂豆粕为原料,以环氧类树脂为交联剂,并用聚乙烯亚胺(PEI)改性缩合单宁为增强剂制备大豆蛋白基木材胶黏剂,探究缩合单宁与PEI添加比例对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影响,并对改性后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和分析,探讨缩合单宁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当胶黏剂体系中缩合单宁与PEI的质量比为2∶1时,胶合板的耐水胶合强度为1.06 MPa,与未改性的相比提高了360.8%,满足GB/T 9846—2015Ⅱ类板指标要求。该胶黏剂原料为可再生资源,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具有工业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合单宁 大豆蛋白 聚乙烯亚胺 木材胶黏剂 胶合强度
下载PDF
PEI分子质量对纳滤膜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刘明侨 张薛 王晓慧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100,共7页
通过在商业纳滤膜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和2,3-氯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AC)对其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PEI分子质量对改性膜表面特征和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膜的zeta电位较原始膜明显升高,膜表面平均孔径减小。随着PEI分子质量... 通过在商业纳滤膜表面接枝聚乙烯亚胺(PEI)和2,3-氯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AC)对其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PEI分子质量对改性膜表面特征和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膜的zeta电位较原始膜明显升高,膜表面平均孔径减小。随着PEI分子质量的减小,膜表面孔径降低;采用小分子质量PEI(600 Da)制备的改性膜对Mg^(2+)的截留率达到94.9%,Mg^(2+)/Na^(+)分离因子增至9.8。在32 h的混盐测试中,改性膜能保持较为稳定的水通量和离子截留性能,对重金属离子Mn^(2+)、Ni^(2+)、Cd^(2+)截留效果及选择性较原始膜有明显提升。以牛血清蛋白为污染物的膜污染测试表明,改性膜较原始商业膜具有更好的抗有机污染性能,缘于改性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改性 pei分子质量 化学接枝 阳离子分离 抗污染
下载PDF
高选择性PEI@MOF-808吸附剂在潮湿烟气中的碳捕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鑫琦 张宸 +4 位作者 张舵咏 宣涛 干桌臻 朱炫灿 王丽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330-4342,共13页
以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808为载体,采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进行官能化,得到PEI@M-808复合材料,用于选择性捕集潮湿烟气(10%CO_(2)+90%N_(2)+10 kPa H_(2)O)中的低浓度CO_(2)。采用XRD、FT-IR、SEM以及BET等表征了吸附剂... 以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808为载体,采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进行官能化,得到PEI@M-808复合材料,用于选择性捕集潮湿烟气(10%CO_(2)+90%N_(2)+10 kPa H_(2)O)中的低浓度CO_(2)。采用XRD、FT-IR、SEM以及BET等表征了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评估改性方案的可行性。由于MOF-808表面PEI的负载引入了丰富胺基官能团,使复合吸附剂在低浓度CO_(2)下的吸附性能大幅提升。PEI300-30@M-808在典型烟气温度(343 K)的低压CO_(2)吸附量相比原材料由0.052 mmol/g上升到0.89 mmol/g,增加了约16倍。此外,CO_(2)/N_(2)吸附选择性在0.1 bar (1 bar=10~5 Pa)时能达到5524.65,相比原材料提升了约56倍。更重要的是,当吸附剂放置到5%RH工况中时吸附量由0.89 mmol/g提高到1.47 mmol/g,证明了水分对其CO_(2)吸附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经过5次循环后,PEI300-30@M-808的CO_(2)饱和吸附量仍可维持在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剂 聚乙烯亚胺 选择性 烟道气
下载PDF
PEI花生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r(Ⅵ)的去除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蕊 高志阳 +3 位作者 李淑颖 刘林炜 杜雪龙 聂广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以廉价易得的农林废弃物花生壳(PE)为载体,负载对重金属Cr(Ⅵ)具有强吸附亲和性的纳米活性组分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一种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PEI PE。通过序批式吸附实验探究了PEI PE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用动态柱吸附实验研究PEI PE... 以廉价易得的农林废弃物花生壳(PE)为载体,负载对重金属Cr(Ⅵ)具有强吸附亲和性的纳米活性组分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一种新型纳米复合吸附剂PEI PE。通过序批式吸附实验探究了PEI PE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用动态柱吸附实验研究PEI PE的实际应用潜力。结果表明:PEI PE对Cr(Ⅵ)的吸附在300 min即可达到平衡,PEI PE吸附Cr(Ⅵ)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在pH=3时,最大吸附量可达32 mg/g。在2种竞争离子Cl-、SO_(2)-4存在的条件下,PEI PE依然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量。2 g的PEI PE可将85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含Cr(Ⅵ)废水处理后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0.5 mg/L),且吸附后的PEI PE具有一定的脱附再生能力,可实现吸附剂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花生壳 pei 吸附 纳米复合吸附剂 Cr(Ⅵ)
下载PDF
粉煤灰衍生水合硅酸钙PEI改性及吸附去除Cu(Ⅱ)与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12
作者 汤亚 孙盛睿 +4 位作者 樊佳 杨庆峰 董满江 寇佳慧 刘阳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1291,I0003-I0005,共14页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制造领域排放的污水重金属铜离子污染愈发严重。与此同时,催化领域对铜金属资源的需求却不断增加。本研究利用粉煤灰和改性剂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低成本改性水合硅酸钙(PCSH),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Cu(Ⅱ...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关制造领域排放的污水重金属铜离子污染愈发严重。与此同时,催化领域对铜金属资源的需求却不断增加。本研究利用粉煤灰和改性剂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低成本改性水合硅酸钙(PCSH),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Cu(Ⅱ)),并进一步碱处理固定于表面的Cu(Ⅱ),形成铜基活性材料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相比于未改性的样品(CSH),PCSH对Cu(Ⅱ)的饱和吸附容量提高100%,高达588 mg/g。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添加PEI有利于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孔隙结构以及Cu(Ⅱ)与-NH_(2)之间的强络合。从PCSH获得的铜基催化剂呈现纺锤形多孔形貌,作为催化剂分别用于活化过氧硫酸氢钾(PMS)氧化降解罗丹明B(RhB)和活化硼氢化钠(NaBH4)还原降解4-硝基苯酚(4-NP),速率常数达到0.7135/min(pH(7.0±0.3);[RhB]=20 mg/L;[PMS]=0.12 g/L;[催化剂]=0.8 g/L)和11.47×10^(-3)/s(pH(11.0±0.3);[4-NP]=10^(-4)mol/L;[NaBH4]=5×10^(-3)mol/L;[催化剂]=0.167 g/L),是CSH催化剂体系的20和19倍。本工作利用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实现了水溶液中铜元素的再利用,为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处理和利用提供了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水合硅酸钙 铜离子吸附 聚乙烯亚胺 过氧硫酸氢钾
下载PDF
过硫酸铵/PDA-PEI层层自组装法制备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
13
作者 张斌 刘杰 +5 位作者 纪志永 汪婧 赵颖颖 薛文 岳长虹 袁俊生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针对多巴胺聚合速率较慢的问题,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诱导多巴胺快速聚合.以此为基础,采用多巴胺与聚乙烯亚胺层层自组装法制备具有单双价阳离子选择分离功能的离子交换膜.考察了过硫酸铵氧化多巴胺聚合过程影响,以及不同改性层数对阳离... 针对多巴胺聚合速率较慢的问题,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诱导多巴胺快速聚合.以此为基础,采用多巴胺与聚乙烯亚胺层层自组装法制备具有单双价阳离子选择分离功能的离子交换膜.考察了过硫酸铵氧化多巴胺聚合过程影响,以及不同改性层数对阳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过硫酸铵的加入可较大地加快氧化过程,且对膜选择性无影响;改性层数为5层时,复合膜对Mg^(2+)与Na+具有较高的选择性[p(Na+/Mg^(2+))=6.92].5层改性膜面电阻为3.36Ω·cm^(2).说明改性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聚乙烯亚胺 层层自组装 阳离子交换膜 选择透过性
下载PDF
PEI改性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巴豆醛的吸附性能研究
14
作者 谢兰英 汤龙 +2 位作者 罗玮 郭君康 尹双凤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以十二胺(D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剂,制备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然后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微球进行改性制得复合材料,探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 以十二胺(D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剂,制备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然后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微球进行改性制得复合材料,探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失重(TG)和低温氮气吸脱附等方法探究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并结合动态重量法(DVS)、吸附动力学模拟以及卷烟抽吸实验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二氧化硅微球具有均匀的介孔结构,且随着PVP分子量的增大,微球孔径逐渐增大;经PEI改性后,二氧化硅载体材料表面及部分孔道被PEI所覆盖,导致复合材料的孔容、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均有所减小;巴豆醛在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且受颗粒内扩散作用影响。与对照品相比,复合材料对主流烟气中的巴豆醛的选择性去除率达到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 聚乙烯亚胺 巴豆醛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PEI)改性UiO-66对钯(Ⅱ)吸附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宋国林 芦英 +1 位作者 于梦圆 李丘林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49-254,共6页
钯是电子、催化、医药、首饰等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但是钯在地壳中的含量十分稀少,并且价格非常昂贵,因而分离和回收钯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采用浸渍后处理法对溶剂热法合成获得的UiO-66进行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当PEI含量为UiO... 钯是电子、催化、医药、首饰等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但是钯在地壳中的含量十分稀少,并且价格非常昂贵,因而分离和回收钯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采用浸渍后处理法对溶剂热法合成获得的UiO-66进行聚乙烯亚胺(PEI)改性,当PEI含量为UiO-66的20%(质量分数,下同)时,制得的PEI@UiO-66对Pd(Ⅱ)溶液(2 000 mg/L)的吸附量可达145 mg/g,较未改性前提升126.6%;通过在浸渍后处理工艺中引入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能够有效改善PEI和UiO-66间的界面结合,当KH550含量为UiO-66的5%时,PEI@KH550@UiO-66对Pd(Ⅱ)溶液(2 000 mg/L)的吸附量达到178 mg/g,较PEI@UiO-66提升22.8%,较未改性UiO-66则提升178.1%。PEI@UiO-66和PEI@KH550@UiO-66对Pd(Ⅱ)吸附机理除了锆基团簇同PdCl_(4)^(2-)之间的电子偏移,还存在质子化的氨基同PdCl_(4)^(2-)之间的电子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聚乙烯亚胺(pei)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浸渍改性 Pd(Ⅱ)吸附
下载PDF
回收PET改性PEI薄膜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16
作者 毛竹简 廖夏露 +1 位作者 罗云红 饶瑞晔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3-58,共6页
利用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瓶作为添加剂,并利用湿式相转化方法制备PET/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混合膜,应用于水中乳化油分离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T比例由0增加至15%,混合膜的纯水通量... 利用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瓶作为添加剂,并利用湿式相转化方法制备PET/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混合膜,应用于水中乳化油分离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ET比例由0增加至15%,混合膜的纯水通量和乳化油的去除通量越大,去除效率越低。在0.2 MPa操作压力下;5%PET/PEI薄膜的纯水通量、渗透通量、乳化油分离效率以及反洗后通量分别为883.33、586.67 L/m^(2) h、90.66%及365.26 L/m^(2) h,具有较佳的通量及乳化油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PET pei 薄膜 乳化油
下载PDF
开放性实验:聚乙烯亚胺修饰碳点的合成、纯化与表征
17
作者 李瑞 许贯虹 +4 位作者 于海琳 岑瑶 彭艳 沈凡丽 魏芳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3-398,共6页
开放性实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我们基于学生兴趣、科研热点和实验室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采用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CA)为碳源,聚乙烯亚胺(PEI)为修饰剂,合成PEI修饰碳点(PEI-CDs)。首先,将CA、PEI在0.1 mol/L的盐酸中... 开放性实验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我们基于学生兴趣、科研热点和实验室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采用一步水热法,以柠檬酸(CA)为碳源,聚乙烯亚胺(PEI)为修饰剂,合成PEI修饰碳点(PEI-CDs)。首先,将CA、PEI在0.1 mol/L的盐酸中超声至完全溶解,混匀后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放入烘箱130℃反应2 h,制得PEI-CDs原液;然后将冷却至室温的原液旋转蒸发浓缩至2 mL,并用无水乙醇沉淀、洗涤;最后,将所得沉淀放入真空干燥箱,70℃干燥12 h得到PEI-CDs粉末。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镜对所合成的PEI-CD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无水乙醇沉淀纯化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绿色,制得的PEI-CDs水溶性好,发光性能优异,大小均一,稳定性高。通过该开放性实验,学生不仅熟悉了大型仪器的使用,而且增强了科学研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 聚乙烯亚胺 碳点 荧光 纯化方法
下载PDF
PEI及其改性物增韧环氧树脂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一婷 邱志平 +1 位作者 周善康 戴李宗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30,共6页
综述了Polyetherimide (PEI)及其改性物对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进展。由于体系的相态结构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PEI增韧TGDDM/DDS、Epikote82 8/DEAPA、TGAP/DAP、MY0 510 /DDS及HPT10 71/HPT10 61M等环氧树脂材料改性前... 综述了Polyetherimide (PEI)及其改性物对环氧树脂的增韧研究进展。由于体系的相态结构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PEI增韧TGDDM/DDS、Epikote82 8/DEAPA、TGAP/DAP、MY0 510 /DDS及HPT10 71/HPT10 61M等环氧树脂材料改性前后的相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认为PEI对环氧树脂体系的增韧改性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pei 增韧 改性 相态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水驱油藏聚乙烯亚胺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凯 罗明良 +4 位作者 李明忠 黄飞飞 蒲春生 蒲景阳 樊乔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6-1523,共18页
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低毒性环保材料,它与聚合物交联的凝胶体系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广、成胶时间可控、成胶后强度大、高温稳定时间长、几乎不受储层岩石矿物影响等优点。本文回顾了以PEI作为交联剂的各类凝胶体系的研究动态,阐明了PEI... 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低毒性环保材料,它与聚合物交联的凝胶体系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广、成胶时间可控、成胶后强度大、高温稳定时间长、几乎不受储层岩石矿物影响等优点。本文回顾了以PEI作为交联剂的各类凝胶体系的研究动态,阐明了PEI与各类聚合物的交联反应机理及其凝胶体系特点,分析了各类因素对凝胶性能的影响,并列举了改善凝胶性能的方法和成功的矿场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提高凝胶体系交联活性的方法研究。最后,提出聚丙烯酰胺(PAM)/PEI凝胶体系作为环保型调驱体系在中低温油藏深部调控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应继续深入研究提高PAM/PEI凝胶体系交联效率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以降低聚合物与交联剂用量,为这一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凝胶 聚乙烯亚胺 交联剂 黏度 调剖堵水
下载PDF
PEEK/PEI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来育梅 程茹 +2 位作者 章刚 王伟 黄培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2,45,共4页
在380℃下熔融挤出制得聚醚醚酮(PEEK)与聚醚酰亚胺(PEI)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EEK/PEI共混物完全相容,所有共混物均呈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与组... 在380℃下熔融挤出制得聚醚醚酮(PEEK)与聚醚酰亚胺(PEI)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EEK/PEI共混物完全相容,所有共混物均呈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与组分的关系符合Porch方程;随PEI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熔点、结晶度、整体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均降低;而PEEK的结晶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PEI质量分数为50%时,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PEEK) 聚醚酰亚胺(pei) 相容性 结晶 共混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