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细观形态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庆斌 刘逸新 +2 位作者 秦德清 杨晓 于伟东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的微细结构做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比较明显的皮芯结构,皮层厚度约为1.8μm,芯层厚度约为5.8μm。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明显的孔洞和表面皱缩。通过对... 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的微细结构做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比较明显的皮芯结构,皮层厚度约为1.8μm,芯层厚度约为5.8μm。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明显的孔洞和表面皱缩。通过对断口的观察,发现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原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 聚集态结构 原纤结构 皮芯结构
下载PDF
界面扩散聚合法制备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纳米管或纳米纤维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辛凌云 张校刚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7-441,共5页
利用界面扩散聚合法制得了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纳米管或纳米纤维.扫描电镜(SEM )和透射电镜(TEM)表明所生成的聚苯胺纳米管径与樟脑磺酸浓度成反比,且低浓度的苯胺和掺杂剂有利于管状及纤维状聚苯胺的形成.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纳... 利用界面扩散聚合法制得了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纳米管或纳米纤维.扫描电镜(SEM )和透射电镜(TEM)表明所生成的聚苯胺纳米管径与樟脑磺酸浓度成反比,且低浓度的苯胺和掺杂剂有利于管状及纤维状聚苯胺的形成.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聚苯胺纳米管在5mA放电时电容值可达2 4 9F g ,比相同条件下聚苯胺纳米纤维的比电容高14 . 7% ,而比聚苯胺粉末的比电容高4 1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纳米管 纳米纤维 界面扩散 酸掺杂 电化学电容 行为研究 樟脑 聚合法 扫描电镜(SEM) 制备 透射电镜 比电容 酸浓度 电测试 纤维状 掺杂剂 低浓度 电容值 管状 粉末
下载PDF
低聚马来酸-柠檬酸交联处理对Lyocell纤维抗原纤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程春祖 党西妹 +4 位作者 孙玉山 徐纪刚 骆强 徐鸣风 王荣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77,共6页
采用低聚马来酸(PMA)和柠檬酸(CA)作为混合交联剂处理Lyocell纤维,以克服其易于原纤化的缺点,使其具备较强的抗原纤化性能。系统研究了PMA-CA的交联条件对Lyocell纤维抗原纤化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PMA-CA与Lyocell纤维交联... 采用低聚马来酸(PMA)和柠檬酸(CA)作为混合交联剂处理Lyocell纤维,以克服其易于原纤化的缺点,使其具备较强的抗原纤化性能。系统研究了PMA-CA的交联条件对Lyocell纤维抗原纤化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PMA-CA与Lyocell纤维交联后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改性后的Lyocell纤维抗原纤化性能提高16.8倍,断裂强度只下降10.3%。红外光谱表明Lyocell纤维与PMA-CA发生了酯化反应,形成了网状交联结构,从而使Lyocell纤维的抗原纤化能力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马来酸 柠檬酸 LYOCELL纤维 原纤化
下载PDF
Lyocell纤维的原纤化控制及纤维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朱亚伟 任学宏 吴徵宇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6-39,共4页
Lyocell纤维的去原纤化和防原纤化加工技术是印染加工的要点。本文研究了不同碱处理方式和不同碱浓度处理对Lyocell纤维的去原纤化效果,用乙烯基单体来达到防原纤化的效果,并用烧毛评级法来表征纤维的原纤化等级。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Lyocell纤维的去原纤化和防原纤化加工技术是印染加工的要点。本文研究了不同碱处理方式和不同碱浓度处理对Lyocell纤维的去原纤化效果,用乙烯基单体来达到防原纤化的效果,并用烧毛评级法来表征纤维的原纤化等级。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碱处理纤维准晶区发生了准晶体解体和晶体再生长的理论假设,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碱处理纤维聚集态结构的改变。解释了碱处理去原纤化及乙烯基单体接枝防原纤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碱处理过程中纤维表面微小纤维发生了溶解,碱处理使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发生了变化,但随着碱处理浓度增加,002峰的半高宽减小,晶粒的尺寸增大,降低了晶体取向指数。经乙烯基单体接枝的纤维表面结构发生了变化,纤维结晶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OCELL纤维 原纤化控制 纤维结构 碱处理 乙烯基单体 接枝共聚 纤维素纤维
下载PDF
酪蛋白对乳清浓缩蛋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红华 王欣 +2 位作者 鞠婷婷 马彩虹 关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5-402,共8页
某些蛋白质在非常规条件下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聚合物,这种聚合结构对蛋白质单体及其常规聚合形态赋予了高级功能性质,但这种自组装过程容易受其他蛋白的干扰,破坏其组装聚合方式。研究了乳液中2种主要蛋白成分的相互作用和酪蛋白(CN... 某些蛋白质在非常规条件下可以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聚合物,这种聚合结构对蛋白质单体及其常规聚合形态赋予了高级功能性质,但这种自组装过程容易受其他蛋白的干扰,破坏其组装聚合方式。研究了乳液中2种主要蛋白成分的相互作用和酪蛋白(CN)对乳清浓缩蛋白(WPC)自组装形成纤维状聚合物的影响,分析了WPC在自组装的不同时期受CN的干扰程度。结果表明,在纤维形成不同阶段混入CN,决定了形成聚合物的结构形态,CN加入的时间越早,对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提高混入CN浓度,能够使形成纤维聚合物的CN混入时间点延后。其中表面疏水作用和二硫键的形成共同促进了CN与WPC的聚合,弱化了WPC的自身作用,继而抑制WPC的纤维自组装,在纤维形成初期混入CN,这种抑制作用尤为明显。CN的混入使聚合速率常数k增大,WPC与CN聚合能力增强,而WPC间的聚合作用减弱,干扰和破坏了WPC纤维聚合物的形成。研究表明,牛乳中酪蛋白的影响导致牛乳蛋白无法形成纳米纤维聚合物,除去牛乳中的酪蛋白,使分离出的乳清蛋白在自组装聚合的中后期混入酪蛋白,则不影响纳米纤维聚合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酪蛋白 乳清浓缩蛋白 自组装 聚合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