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ll Tips of Micro/Nano Probing Systems:A Review
1
作者 Ruijun LI Chen CHEN +4 位作者 Dandong LI Kuang-Chao FAN Zhenying CHENG Qiangxian HUANG Xueming D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22-230,共9页
To satisfy the measuring demands for the micro components of the industry, micro/nano probing systems with various ball tips have been developed. However, most of them cannot be used to measure the real micro geometri... To satisfy the measuring demands for the micro components of the industry, micro/nano probing systems with various ball tips have been developed. However, most of them cannot be used to measure the real micro geometrical features high precisely because the parameters of the ball tips are not appropriate. The ball tips with a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0 μm, a sphericity and eccentricity of far less than 1 μm are required urgently. A review on the state-of-the-art of ball tips of micro/nano probing systems is presented.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now available ball tips are introduced sepa- rately. The existing fabrication methods for the ball tips are demonstrated and summarized. The ball tips' future trends, which are smaller diameter, better sphericity and smaller eccentricity, are proposed 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high-precision measurement for micro geometrical features. Some challenges have to be faced in future, such as the promotion and high-precision measurement for the small ball tip's sphericity and eccentricity. Fusion method without the gravity effect when the molten ball tip solidifying is a more suitable way to fabricate a small diameter ball tip together with a sha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 tip · Probe - micro/nano CMMs · microcomponents
下载PDF
核-壳乳液聚合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吉照 顾利霞 《上海化工》 CAS 2000年第6期29-32,共4页
综述了核-壳乳液聚合的聚合机理、乳胶粒子的形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核-壳复合胶乳的性能和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壳聚合物 微球 复合胶乳 综述 乳液聚合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性质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马海霞 林梅钦 +2 位作者 李明远 郑晓宇 吴肇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3-454,457,共3页
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实验、乌氏粘度计及动态光散射,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在油田)的封堵性能、粘度及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的线团大小。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可以对1.2μm的纤维素膜形成有效封堵,但长时间溶胀后的微球封堵性降低。... 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实验、乌氏粘度计及动态光散射,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在油田)的封堵性能、粘度及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的线团大小。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可以对1.2μm的纤维素膜形成有效封堵,但长时间溶胀后的微球封堵性降低。微球体系的粘度比较低,其粘度随溶胀时间变化较小。动态光散射法测得交联聚合物微球的粒径随溶胀时间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动态光散射 封堵 粘度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流变性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雅华 李明远 +1 位作者 林梅钦 董朝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5,共3页
用HAAKE RS600型流变仪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流变性及其时间效应。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0mg/L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在40℃下恒温溶胀10d时,其流变性与相同条件下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变性不同。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 用HAAKE RS600型流变仪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流变性及其时间效应。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0mg/L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在40℃下恒温溶胀10d时,其流变性与相同条件下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变性不同。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在中等剪切速率(335~1380s-1)时表现为胀流性,在低剪切速率(60~335s-1)时表现为假塑性,在高剪切速率(1380~1600s-1)时表现为近似牛顿性。而相应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只表现为轻微的假塑性。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具有时间效应,表现为负触变性(震凝性),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变性没有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粘度 流变性 负触变性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韩秀贞 李明远 +4 位作者 林梅钦 郑晓宇 郭继香 董朝霞 吴肇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微孔滤膜过滤法和岩心封堵实验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后的粒径变化、封堵性能和压缩变形性能。所研究的交联聚合物微球是一种预交联聚合物颗粒,由丙烯酰胺、丙烯酸及交联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制成,...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LS)、微孔滤膜过滤法和岩心封堵实验法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水化后的粒径变化、封堵性能和压缩变形性能。所研究的交联聚合物微球是一种预交联聚合物颗粒,由丙烯酰胺、丙烯酸及交联单体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制成,经过破乳、沉淀分离及萃取精制提纯。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为200 mg/kg、氯化钠浓度为5000 mg/kg的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40℃下的水化时间由3天增至15天时,微球的水化动力学直径(Dh)由244.3 nm增至278.4 nm,15天时粒径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水化时间的继续延长,微球Dh逐渐变小;聚合物浓度为200 mg/kg、NaCl浓度由0 mg/kg增至10000 mg/kg时,交联聚合物微球Dh由2090 nm减至229.6nm,但随着NaCl浓度的继续增加,Dh却逐渐增大。微孔滤膜实验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可对0.4μm的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但是长时间水化后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性能降低。岩心封堵实验进一步说明水化后的微球具有很好的变形性和注入性。图3表1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预交联聚合物颗粒 水化性能 粒径 水分散液 过滤性 注入性 岩心封堵能力 调驱剂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封堵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宗华 林梅钦 +3 位作者 刘娜 李振安 刘永生 李明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93-695,共3页
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实验,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封堵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A可以对1.2μm的纤维素膜形成有效封堵。溶胀时间的延长,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能力下降。温度升高,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能力下降。交联比小的... 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实验,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体系封堵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A可以对1.2μm的纤维素膜形成有效封堵。溶胀时间的延长,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能力下降。温度升高,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能力下降。交联比小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封堵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封堵特性 溶胀 交联比
下载PDF
聚合物球形微粒作为新型水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段标 官文超 余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6-37,共2页
根据边界润滑中的“滚珠”模型,将聚合物形微粒(PMB)作为新型的润滑添加剂引入到水基润滑中.扫描电镜测度表明PMB在水基液中为均匀分散的微米球形微粒。四球机测试结果显示PMB加入选定的两种水基液中,水基液的极压抗磨性能都得到较大的... 根据边界润滑中的“滚珠”模型,将聚合物形微粒(PMB)作为新型的润滑添加剂引入到水基润滑中.扫描电镜测度表明PMB在水基液中为均匀分散的微米球形微粒。四球机测试结果显示PMB加入选定的两种水基液中,水基液的极压抗磨性能都得到较大的幅度的提高,PMB在水基液中的含量有最佳浓度范围存在.结合PMB的特殊特征,推测PMB润滑机理中有微观的滚动和成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润滑 添加剂 聚合物 微粒 球形 润滑剂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1
8
作者 王代流 肖建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6-88,共3页
交联聚合物微球的颗粒粒径和溶胀性能是影响调驱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交联聚合物微球在高含水、强非均质性油藏深部调驱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粒径实验、岩心驱替实验等对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 交联聚合物微球的颗粒粒径和溶胀性能是影响调驱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交联聚合物微球在高含水、强非均质性油藏深部调驱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粒径实验、岩心驱替实验等对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在60℃条件下、用孤岛回注污水溶胀10d后,粒径中值增大了34倍;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单管封堵率大于92%,双管岩心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1%,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完全能够满足孤岛油田高渗透油藏深部调驱的要求。在GD2-24斜516井组实施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深部调驱现场试验,注水井油压上升了2.9MPa,对应一线油井见效高峰期含水率下降了5.6%,单井平均增产原油5t/d。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是改善注水剖面和降低油井含水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粒径 溶胀 调驱 矿场试验 孤岛油田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流变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崔波 罗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35-639,共5页
采用稳态流变性测定方法,对不同条件下(溶胀时间、溶胀温度、交联聚合物浓度、NaCl浓度)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胀时间的增加,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表现出明显的胀流性,溶胀时间较长时,分散体... 采用稳态流变性测定方法,对不同条件下(溶胀时间、溶胀温度、交联聚合物浓度、NaCl浓度)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胀时间的增加,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表现出明显的胀流性,溶胀时间较长时,分散体系的胀流性减弱。溶胀温度较高时,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在较短溶胀时间内即表现出较明显的胀流性。微球浓度增加,分散体系的胀流性先增强后减弱,直至表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征。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表现出的胀流性先增强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溶液 聚合物微球 流变性 假塑性 胀流性
下载PDF
交联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体系的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聪 辛爱渊 +2 位作者 张代森 陈德红 曲萍萍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23-25,共3页
制备了一种交联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体系,对其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该微球具有较好的水化膨胀性;在岩心中通过"封堵-变形-突破-深入-再封堵"能对地层实现逐级封堵,达到深部流体改向和提高采收率的... 制备了一种交联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体系,对其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该微球具有较好的水化膨胀性;在岩心中通过"封堵-变形-突破-深入-再封堵"能对地层实现逐级封堵,达到深部流体改向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在永8断块开展了3口井的深部调驱试验,结果表明,其能有效封堵高渗层,提高中、低渗层的吸水能力,增产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封堵 深部调驱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体系室内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冬会 田玉芹 +1 位作者 胡秋平 陈雷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16-19,共4页
选取3种纳米级聚合物微球A-1、D-2和M-1,考察其在70℃下现场采出水中的溶胀性能及在岩心中的封堵能力。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D-2具有较好的溶胀和封堵性能。通过物模驱油试验,确定了微球D-2的最佳驱油条件:高渗管渗透率小于1.7μm^2,双... 选取3种纳米级聚合物微球A-1、D-2和M-1,考察其在70℃下现场采出水中的溶胀性能及在岩心中的封堵能力。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D-2具有较好的溶胀和封堵性能。通过物模驱油试验,确定了微球D-2的最佳驱油条件:高渗管渗透率小于1.7μm^2,双管渗透率级差小于2.6;采用"平注慢采"的驱替方式,即一次水驱和注入聚合物微球的驱替排量采用1.5 mL/min,后续水驱驱替排量采用0.5 mL/min;聚合物微球段塞组合模式为5 000 mg/L溶液0.05 PV+2 000 mg/L溶液0.1 PV。在此条件下,聚合物微球体系驱油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封堵 物模驱油试验 溶胀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微球在高温高盐碎屑岩水平井堵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星 吴文明 +1 位作者 李亮 刘广燕 《复杂油气藏》 2012年第4期82-84,共3页
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属高温高盐大底水油藏,非均质性严重,高含水油井上升速度快,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颗粒类堵剂孔喉适配能力差,不具备油水流动选择,堵水效果不佳。通过粒径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对聚合物微球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 塔河油田碎屑岩油藏属高温高盐大底水油藏,非均质性严重,高含水油井上升速度快,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颗粒类堵剂孔喉适配能力差,不具备油水流动选择,堵水效果不佳。通过粒径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对聚合物微球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在130℃条件下,用塔河地层水溶胀15d后,粒径增大了18倍,在煤油中粒径没有变化。浓度为2000mg/L的微球封堵率达到93.4%,注微球后双管驱油效率提高11.94%。通过现场试验分析,认为聚合物微球封堵强度较高,受矿化度影响小,增油效果明显,可用于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油井堵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粒径 高温高盐 碎屑岩 水平井 堵水 塔河油田
下载PDF
三种聚合物体系流变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波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09年第7期7-10,共4页
研究并比较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交联聚合物溶液(LPS)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流变性质,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稳态流变性测定方法对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LPS和HPAM的流型以及体系流变行为的时间效应... 研究并比较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交联聚合物溶液(LPS)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流变性质,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稳态流变性测定方法对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LPS和HPAM的流型以及体系流变行为的时间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和LPS表现为高于临界剪切速率的胀流性和负触变性,HPAM表现为假塑性和非依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微球 交联聚合物溶液 HPAM 流变性 假塑性 胀流性
下载PDF
新型调驱剂的制备及溶胀性能的室内研究——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博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0年第2期27-30,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粒径的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并考察了一些条件对所制得的交联微球粒径大小、吸水倍率及工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工艺配方如下:丙烯酰胺为总质量的4.3%,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为单...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粒径的聚丙烯酰胺交联微球,并考察了一些条件对所制得的交联微球粒径大小、吸水倍率及工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得到较适宜的反应条件及工艺配方如下:丙烯酰胺为总质量的4.3%,交联剂和引发剂分别为单体摩尔质量的1.0%,反应起始温度为50℃,预乳化时间40 min,升温至75℃,搅拌速度控制在380~500 r/min,总反应时间2~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丙烯酰胺 微球 溶胀性
下载PDF
微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益片 章明秋 +1 位作者 容敏智 阮文红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659-662,共4页
以球磨接枝方式制备了聚丙烯酸酯(PBA)接枝微米级二氧化硅,并通过转矩流变仪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得到接枝微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万能力学试验机、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球磨接枝原理以及复合材料的性质... 以球磨接枝方式制备了聚丙烯酸酯(PBA)接枝微米级二氧化硅,并通过转矩流变仪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得到接枝微米二氧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万能力学试验机、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球磨接枝原理以及复合材料的性质.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PBA通过化学键的形式接枝到微米二氧化硅表面,使其在聚丙烯集体中得到较好的分散,而且粒子表面的接枝聚合物链与基体大分子链相互缠结,这样的结构增强了微米粒子与基体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起到了有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球磨接枝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沈67块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光勇 李辉 +2 位作者 陈怀满 陈银虎 王振伟 《复杂油气藏》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结合沈67块油藏特征,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ESsc深部调驱体系封堵性能,进行聚合物微球室内岩心驱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微球ESsc驱油时,当岩心渗透率在(500~3500)×10-3μm2范围内,微球驱对应采收率相对稳定,能满足化学驱提高... 结合沈67块油藏特征,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ESsc深部调驱体系封堵性能,进行聚合物微球室内岩心驱油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微球ESsc驱油时,当岩心渗透率在(500~3500)×10-3μm2范围内,微球驱对应采收率相对稳定,能满足化学驱提高采收率要求。另外,针对油藏孔隙吼道的多分布特征,在选择微球作为主调驱段塞时,应对特大孔隙采用过250目延迟体膨型颗粒调剖剂进行先期调剖。2009年在沈67块实施聚合物微球体系深部调驱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延迟体膨型颗粒 调驱 提高采收率 沈67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