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TFE coating in new polymer quartz piezoelectric crystal sensor for testing liquor products 被引量:2
1
作者 谷宇 李强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44-547,共4页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lectron beam vacuum dispersion(EBVD) technology to prepare the PTFE polymer coating of the new polymer quartz piezoelectric crystal sensor for testing liquor products. The ne...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lectron beam vacuum dispersion(EBVD) technology to prepare the PTFE polymer coating of the new polymer quartz piezoelectric crystal sensor for testing liquor products. The new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new EBVD equipment which we designed. A real-time system monitoring the polymer coating's thickness was designed for the new EBVD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 principl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paring stable and uniform PTFE polymer coatings of the same thickness. 30 pieces of PTFE polymer coatings on the surface of the quartz crystal basis were prepared with the PTFE polymer ultrafine powder(purity ≥ 99.99%)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We obtained 30 pieces of new PTFE polymer sensors.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structure of the PTFE polymer coating's column clusters was studied. One sample from the 30 pieces of new PTFE polymer sensors was analysed by SEM in four scales, i.e., 400×, 1000×, 10000×, and 25000×. It was shown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bias voltage and low bias current, uniformly PTFE polymer coating could be achieve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ew EBVD equipment is suitable for mass production of stable and uniform polymer co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 coating electron beam vacuum dispersion mass production of polymer coating
下载PDF
掺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特征
2
作者 杨成 熊凌鑫 +2 位作者 游俊杰 吉鑫民 胡瑞青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5,共9页
既有研究表明,在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FGC)中掺入少量普通硅酸盐水泥颗粒,能够增强其在常温养护后的力学性能,但这个结果尚未与早期接受高温养护且不含普通硅酸盐水泥的FGC进行力学特征对比,以验证其可实用程度。为更加贴近实际工程需求... 既有研究表明,在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FGC)中掺入少量普通硅酸盐水泥颗粒,能够增强其在常温养护后的力学性能,但这个结果尚未与早期接受高温养护且不含普通硅酸盐水泥的FGC进行力学特征对比,以验证其可实用程度。为更加贴近实际工程需求,将不含水泥颗粒且接受热固化的FGC与含有少量水泥颗粒仅接受室温固化的FGC进行了包括泊松比在内的基本力学性能测试和比较。为了从微观机制上解释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包括SEM、EDS、XRD、FTIR、Micro-CT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常温养护下含有少量水泥颗粒的FGC各项力学性能与不含水泥颗粒并接受热固化的FGC相近,临破坏前的试件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均接近1.0,均有突出的横向变形能力;掺量8%的水泥颗粒在室温条件下对FGC聚合反应的促进效果接近FGC接受高温养护,在形成更为合理的微观孔隙结构方面,改进后的FGC在常温养护条件下优于高温养护F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微观结构 聚合反应 水化产物 不对称伸缩振动
下载PDF
聚甲醛生产工艺比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阁 胡全利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聚甲醛作为工程塑料的“五虎将”之一,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和电气工业、家电和家具用品工业、工程零件和工业设备工业等方面。本文分析波兰ZAT、香港富艺(中国)等企业的聚甲醛生产工艺,对比分析聚甲醛... 聚甲醛作为工程塑料的“五虎将”之一,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子和电气工业、家电和家具用品工业、工程零件和工业设备工业等方面。本文分析波兰ZAT、香港富艺(中国)等企业的聚甲醛生产工艺,对比分析聚甲醛生产工艺的差别,探讨聚甲醛生产工艺的优缺点,以更好地推进工艺革新,提高我国聚甲醛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生产工艺 聚合
下载PDF
PVC聚合配方及工艺优化方法
4
作者 赵长森 边伟康 牛强 《聚氯乙烯》 CAS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对氯乙烯聚合工艺进行了配方优化,建立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和终止剂用量的关系,通过精细化调整引发剂和终止剂的用量,助剂成本可降低5%~10%,离心母液COD可降低7%~10%,实现了PVC聚合工艺的降本增效。
关键词 PVC 聚合 引发剂 终止剂 聚合温度 生产成本
下载PDF
4-氨基-1H-咪唑-5-甲腈修饰供体-受体型氮化碳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高效光催化产氢研究
5
作者 程敬招 高诗语 +3 位作者 程蓓 杨凯 王往 曹少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2,共2页
太阳能驱动光催化水分解制氢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最有前景的策略之一。光催化剂的电子性质和能带结构的调控对于提高电荷分离效率和产氢活性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将4-氨基-1H-咪唑-5-甲腈(AICN)引入氮化碳(CN)的分... 太阳能驱动光催化水分解制氢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最有前景的策略之一。光催化剂的电子性质和能带结构的调控对于提高电荷分离效率和产氢活性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将4-氨基-1H-咪唑-5-甲腈(AICN)引入氮化碳(CN)的分子骨架中,制备了基于供体-受体修饰的氮化碳共聚物。CN中掺入电子供体AICN单元可以拓宽π共轭体系并促进电子和空穴在空间上的分离,从而增强了光利用率并且提高了分子内电荷载流子传输速率。因此,AICN修饰的CN样品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产氢速率,最佳光催化活性可达3204μmol·h^(-1)·g^(-1)。这项分子工程策略为开发高性能的氮化碳基产氢光催化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 供体-受体 分子修饰 电荷转移 产氢
下载PDF
搅拌体系对本体法聚氯乙烯树脂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唐堂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4期14-18,62,共6页
阐述了搅拌体系对本体法聚氯乙烯树脂成粒过程以及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成粒机理分析和搅拌体系的研究,认为搅拌是影响初级粒子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最终粉末料颗粒形成、B级品率及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本体聚合 成粒过程 搅拌体系 颗粒形态 产品质量
下载PDF
聚酯生产工艺分析与智能控制探究
7
作者 武彦平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41-43,共3页
为实现聚酯生产的智能化控制,本文首先对聚酯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原料准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聚合反应、切片、后处理等环节。针对聚酯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智能控制策略。在原料准备及酯化/酯交换反应... 为实现聚酯生产的智能化控制,本文首先对聚酯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原料准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聚合反应、切片、后处理等环节。针对聚酯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智能控制策略。在原料准备及酯化/酯交换反应方面,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关键参数,并根据需求自动调整原料配比和温度条件。在聚合反应方面,引入先进的算法和模型,精确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以提高聚合效率和产物质量。针对切片、后处理环节,采用智能控制方法,优化操作参数并增强过程稳定性。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质量得到保障,智能控制策略的引入,有效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和风险,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生产工艺 智能控制 酯化反应 酯交换 聚合反应
下载PDF
环糊精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鑫涛 王罗新 +4 位作者 蔡静平 卢明华 易长海 邹汉涛 徐卫林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8,62,共6页
综述近年来环糊精在高分子聚合反应中的应用,从聚合反应条件、产物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阐述了环糊精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环糊精参与的聚合反应不但可以改善高分子聚合工艺,使之更加绿色化,而且对产物结构和性能都有明显的正面促进作用... 综述近年来环糊精在高分子聚合反应中的应用,从聚合反应条件、产物结构和性能等方面阐述了环糊精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环糊精参与的聚合反应不但可以改善高分子聚合工艺,使之更加绿色化,而且对产物结构和性能都有明显的正面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对环糊精在聚合反应中的研究仍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有待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聚合反应 产物结构 性能
下载PDF
葡萄糖/丙氨酸Maillard反应水溶性高分子产物的规模化合成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胡军 曾世通 +1 位作者 宗永立 谢剑平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9-33,共5页
为扩大Maillard水溶性高分子产物的产量,考察了规模化合成葡萄糖(Glu)/丙氨酸(Ala)Maillard水溶性高分子产物的条件包括投料比、加热方式、反应时间、分离方法对产物得率及其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适宜的规模化合成条件... 为扩大Maillard水溶性高分子产物的产量,考察了规模化合成葡萄糖(Glu)/丙氨酸(Ala)Maillard水溶性高分子产物的条件包括投料比、加热方式、反应时间、分离方法对产物得率及其在卷烟中的加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适宜的规模化合成条件为:投料比Glu/Ala(摩尔比)=1∶1,NaHCO34%,95℃下反应24~30h,醇析法和喷雾干燥法分离;②规模化产品对卷烟的香气量、杂气、浓度、细腻柔和度、刺激性、余味、回甜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在香气量、杂气和细腻柔和度方面。醇析法产品对香气的改善更明显,而喷雾干燥法产品对口感的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丙氨酸 MAILLARD反应 水溶性高分子产物
下载PDF
烷基化纳米SiO_2/MMA乳液聚合物的表征及对PC的改性效果 被引量:14
10
作者 钱翼清 赵平 王卫华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4,共6页
 用TEM,FTIR分析研究了烷基化纳米SiO2/MMA乳液聚合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乳液聚合产物的粒子基本呈球形,由核壳组成,中心为SiO2核,外围为PMMA壳,核壳之间存在化学键。并在适量第三组分配合下能大幅度提高PC的韧性、加工流动性及耐热性...  用TEM,FTIR分析研究了烷基化纳米SiO2/MMA乳液聚合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乳液聚合产物的粒子基本呈球形,由核壳组成,中心为SiO2核,外围为PMMA壳,核壳之间存在化学键。并在适量第三组分配合下能大幅度提高PC的韧性、加工流动性及耐热性,还研究了其增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纳米Si02/MMA乳液聚合物 表征 PC 改性 聚碳酸酯 二氧化硅
下载PDF
各种聚合硫酸铁生产方法的评比 被引量:22
11
作者 阮复昌 公国庆 +1 位作者 莫炳禄 卢燕玲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1997年第1期55-59,61,共6页
本文综述了已开发的生产聚合硫酸铁的各种方法及其工艺特点,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简单的动力学分析,为开发聚合硫酸铁的生产新方法和生产新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铁 动力学 硫酸铁 絮凝剂
下载PDF
连续聚合过程中多牌号产品过渡的生产调度最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靖岱 陈纪忠 阳永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5,共6页
应用连续聚合过程中牌号切换的最优化模型,提出了以目标函数值为判别依据的多牌号切换的最优化调度策略。对多牌号树脂的生产系统进行了调度最优化的仿真研究,并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动态规划的方法考察了6个聚乙烯树脂牌号的生产调度... 应用连续聚合过程中牌号切换的最优化模型,提出了以目标函数值为判别依据的多牌号切换的最优化调度策略。对多牌号树脂的生产系统进行了调度最优化的仿真研究,并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动态规划的方法考察了6个聚乙烯树脂牌号的生产调度,计算了树脂牌号的最优生产序列以及相应的过渡料数量和过渡时间,并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聚合过程 生产调度 多牌号切换 最优化 聚乙烯树脂 动态规划
下载PDF
烷基化纳米SiO_2/MMA乳液聚合物及其对PC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翼清 赵平 王卫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烷基化纳米SiO_2/MMA孔液聚合物,用TEM、FTIR分析研究了乳液聚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乳液聚合物的粒子基本呈球形,由核、壳组成,中心为SiO_2核,外围为PMMA壳,核壳之间存在化学键。在适量第三组分配合下,炕基化纳... 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烷基化纳米SiO_2/MMA孔液聚合物,用TEM、FTIR分析研究了乳液聚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乳液聚合物的粒子基本呈球形,由核、壳组成,中心为SiO_2核,外围为PMMA壳,核壳之间存在化学键。在适量第三组分配合下,炕基化纳米SiO_2/MMA乳液聚合物能大幅度提高PC的韧性、加工流动性及耐热性。同时对其增韧机理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纳米SiO2 MMA 乳液聚合物 PC 改性 研究 聚碳酸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结构表征 增韧机理
下载PDF
聚磷酸铵生产工艺综述 被引量:16
14
作者 马庆文 古思廉 +1 位作者 梅毅 罗康碧 《云南化工》 CAS 2006年第3期58-61,13,共5页
主要介绍聚磷酸铵的性质,国内外的生产现状及现有产品的型号,性能;着重讨论现行聚磷酸铵主要生产工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聚合度聚磷酸铵制备工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聚磷酸铵 聚合度 生产工艺
下载PDF
聚烯烃类弹性体--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李伯耿 张明轩 +1 位作者 刘伟峰 王文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35-3144,共10页
综述了聚烯烃类弹性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介绍了二元乙丙胶(EPM)、三元乙丙胶(EPDM)、茂金属三元乙丙胶(m EPDM)等乙丙弹性体,及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弹性体(POE)和嵌段共聚物弹性体(OBC)等的主要生产商、产品商标、牌号及... 综述了聚烯烃类弹性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介绍了二元乙丙胶(EPM)、三元乙丙胶(EPDM)、茂金属三元乙丙胶(m EPDM)等乙丙弹性体,及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弹性体(POE)和嵌段共聚物弹性体(OBC)等的主要生产商、产品商标、牌号及性能特点,以及合成工艺与催化剂体系的发展。指出POE、OBC类热塑性弹性体不仅具有聚烯烃类弹性体卓越的力学性能,而且成型加工简便、可回收使用,发展迅速。茂金属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对α-烯烃共聚能力强和单一活性中心的优点。我国目前尚不能进行m EPDM、POE、OBC等性能更为优异、利润更为丰厚的聚烯烃弹性体和热塑性弹性体的生产。要进行这些产品的自主开发,必须加强对耐高温茂金属催化剂和烯烃高温溶液共聚工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生产 合成 弹性体 聚合 催化剂
下载PDF
土聚水泥的聚合反应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施惠生 吴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8-91,共4页
分析了土聚水泥的化学成分以及矿物组成;讨论了其水化产物的形态以及结构特点;概述了土聚水泥具备的性能特点;介绍了土壤聚合反应的机理,指出土聚反应产生的过程是介稳状态的偏高岭土等无定型硅铝化合物在碱性激活剂及促硬剂的作用下经... 分析了土聚水泥的化学成分以及矿物组成;讨论了其水化产物的形态以及结构特点;概述了土聚水泥具备的性能特点;介绍了土壤聚合反应的机理,指出土聚反应产生的过程是介稳状态的偏高岭土等无定型硅铝化合物在碱性激活剂及促硬剂的作用下经历一个由解聚到再聚合的过程,从而形成类似地壳中一些天然矿物的铝硅酸盐网络状结构;将土壤聚合反应的过程分为5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聚水泥 聚合反应 水化产物 开发前景
下载PDF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水溶性固体丙烯酸共聚物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建波 朱谱新 吴大诚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17,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水溶性固体丙烯酸共聚物。研究了分散剂浓度、HLB值、油 /水质量比、中和度、聚合温度和时间对聚合体系稳定性、产物形态及产率的影响。得出优化工艺条件 :分散剂浓度 3%、HLB值 4 .8、油 /水质量比 3∶1、中和...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水溶性固体丙烯酸共聚物。研究了分散剂浓度、HLB值、油 /水质量比、中和度、聚合温度和时间对聚合体系稳定性、产物形态及产率的影响。得出优化工艺条件 :分散剂浓度 3%、HLB值 4 .8、油 /水质量比 3∶1、中和度 6 3%、反应温度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 固体 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悬浮聚合 产率 合成 因素
下载PDF
基于耦合强度设计结构矩阵的复杂产品配置模型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传龙 裘乐淼 +2 位作者 张树有 叶友本 伍晓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3-683,共11页
针对复杂产品内部结构耦合性强、配置设计求解效率和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耦合强度设计结构矩阵的复杂产品配置模型优化技术。定义了产品配置结构体,基于结构体之间的父子逻辑关系和约束关系,对配置模型进行耦合分析,并对结构体间的... 针对复杂产品内部结构耦合性强、配置设计求解效率和准确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耦合强度设计结构矩阵的复杂产品配置模型优化技术。定义了产品配置结构体,基于结构体之间的父子逻辑关系和约束关系,对配置模型进行耦合分析,并对结构体间的耦合关系进行量化。通过映射得到配置模型耦合强度设计结构矩阵,对其进行分解变换并给出的聚合强度指数函数进行判定,得到结构体聚合集。采用基于净供给度解耦算法撕裂聚合集,重组配置结构体,优化配置模型。该技术在高档数控机床配置设计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提高了数控机床的配置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配置模型 耦合强度 设计结构矩阵 聚合强度指数 产品设计
下载PDF
我国聚丙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玉庆 黄帆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综述了我国聚丙烯(PP)催化剂、生产工艺和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相继研制的代表性PP催化剂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成功替代了进口产品。今后应加快开发大型化的PP成套技术和适合于生产高性能产品的新工艺、新催化剂,尽快占领高附加... 综述了我国聚丙烯(PP)催化剂、生产工艺和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相继研制的代表性PP催化剂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成功替代了进口产品。今后应加快开发大型化的PP成套技术和适合于生产高性能产品的新工艺、新催化剂,尽快占领高附加值的PP产品市场,应对未来的国内外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催化剂 聚合工艺 新产品
下载PDF
尼龙6固相聚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建军 唐志廉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10,共3页
对不同聚合方式、不同尼龙 6预聚体切片以及固相缩聚过程中缩聚副产物小分子在聚合物固体内或表面的扩散 ,在不同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副产物小分子水在尼龙 6固体聚合物中的扩散速度是尼龙 6固相... 对不同聚合方式、不同尼龙 6预聚体切片以及固相缩聚过程中缩聚副产物小分子在聚合物固体内或表面的扩散 ,在不同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副产物小分子水在尼龙 6固体聚合物中的扩散速度是尼龙 6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 ,而与气体副产物水分子在尼龙 6聚合物固体表面的扩散速度几乎无关。在相同条件下固定床固相聚合时能获得较高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尼龙 6产品。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随聚合温度升高、聚合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聚己内酰胺 固相聚合 副产物 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