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Black Shale Polymetallic Layer in the Early Cambrian,SW China:Constraints from in situ LA-ICP-MS Analysis of Pyrite
1
作者 YANG Zhen FU Yong +2 位作者 LI Chao CAI Xi GUO Ch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16-429,共14页
A polymetallic layer is usually develop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arly Cambrian black shale in Guizhou Province.The mineral that makes up the polymetallic layer is related to the sedimentary facies.To analyze the differ... A polymetallic layer is usually develop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arly Cambrian black shale in Guizhou Province.The mineral that makes up the polymetallic layer is related to the sedimentary facies.To analyze the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between polymetallic deposits(Ni-Mo and V),the Zhijin Gezhongwu profile located in the outer shelf and the Sansui Haishan V deposit located in the lower slope a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in situ sulfur isotopes and trace elements of pyrite.The results show that δ^(34)S values of pyrite vary widely from−7.8‰to 28‰in the Gezhongwu profile,while the δ^(34)S values are relatively uniform(from 27.8‰to 38.4‰)in the Haishan profile.The isotopic S composi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nsition that occurs in the sedimentary phase from the shelf to the deep sea on the transgressive Yangtze platform;this indicates that the δ^(34)SO_(4)^(2−)values in seawater must be differently distributed 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The sulfur in the Ni-Mo layer is produced after the mixing of seawater and hydrothermal fluid,while the V layer mainly originates from seawater.Overall,the Ni-Mo and V deposits have been differentiated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ontinental weathering and hydrothermal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black shale polymetallic layer PYRITE early Cambrian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Platinum Group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of the Polymetallic Layer in the Lower Cambrian,Weng'an,Guizhou Province 被引量:10
2
作者 FU Yong WU Chaodong +2 位作者 GUAN Ping QU Wenjun CHEN Jiaf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18-627,共10页
The black shal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Weng'an, on the Yangtze platform of south China, contain voluminous polymetallic sulfide deposits. A comprehensive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ce, rar... The black shal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Weng'an, on the Yangtze platform of south China, contain voluminous polymetallic sulfide deposits. A comprehensive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ce, rare earth, and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 has been undertaken in order to discuss its ore genesis and correlation with the tectono-depositional setting. The ore-bearing layers enrich molybdenum (Mo), nickel (Ni), vanadium (V), lead (Pb), strontium (Sr), barium (Ba), uranium (U), arsenic (As),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in abundance. High uranium/ thorium (U/Th) ratios (U/Th〉I) indicated that mineraliza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 The 8U value was above 1.9, showing a reducing sedimentary condition. The REE patterns showed high enrichment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 (LREE/HREE=5-17), slightly negative europium (Eu) and cerium (Ce) anomalies (δEu=0.81- 0.93), and positive Ce anomalies (δCe=0.76-1.12). PGE abunda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PGE-type distribution patterns, enriching platinum (Pt), palladium (Pd), ruthenium (Ru) and osmium (Os). The Pt/Pd ratio was 0.8, which is close to the ratios of seawater and ultramafic rocks. All of these geochemical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was trigger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y in an extensional setting in the context of break-up of the Rodinian super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EMISTRY polymetallic layer hydrothermal activity Lower Cambrian
下载PDF
华南下寒武统Ni-Mo-Se多金属层S-Se同位素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樊海峰 温汉捷 +3 位作者 张羽旭 朱传威 黄晶 储雪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6-275,共10页
为了进一步理解华南下寒武统Ni-Mo-Se多金属层的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文中分析了遵义中南村和张家界后坪两个Ni-Mo-Se矿层及其围岩的黄铁矿硫同位素和全岩的硒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两个Ni-Mo-Se矿层形成时的环境存在区域性差别,... 为了进一步理解华南下寒武统Ni-Mo-Se多金属层的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文中分析了遵义中南村和张家界后坪两个Ni-Mo-Se矿层及其围岩的黄铁矿硫同位素和全岩的硒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两个Ni-Mo-Se矿层形成时的环境存在区域性差别,中南村矿层形成于间歇开放的海洋环境,而后坪矿层形成于封闭的缺氧(静海)环境。较大的硫同位素范围暗示硫酸盐还原菌控制硫同位素的分馏,而热液流体可能提供了大量金属元素,从而导致矿层富集大量的硫化物和稀有金属。硒同位素组成指示牛蹄塘组底部热液流体的Se可能重新经历了氧化还原循环,而Se的富集过程可能受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或类质同象过程控制。因此,控制多金属富集的因素主要为富集金属的热液流体的参与和缺氧环境下的自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ni-mo-Se多金属层 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 硫-硒同位素
下载PDF
华南下寒武统Ni-Mo多金属层的厘定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
4
作者 王贵云 周明忠 +3 位作者 杨桦 杨连升 杨善进 杨恩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2-788,共17页
华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及其相当地层发育一层Ni-Mo多金属层,被当作华南下寒武统区域对比的标志层。然而,目前华南部分重要剖面的Ni-Mo多金属层位置依然没有明确,妨碍了基于精确地层对比的寒武纪早期海洋环境信息的揭示。本研究中,我... 华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及其相当地层发育一层Ni-Mo多金属层,被当作华南下寒武统区域对比的标志层。然而,目前华南部分重要剖面的Ni-Mo多金属层位置依然没有明确,妨碍了基于精确地层对比的寒武纪早期海洋环境信息的揭示。本研究中,我们对云南梅树村剖面和贵州平引剖面地层进行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样品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两条剖面的Ni-Mo多金属层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平引剖面牛蹄塘组底部样品进行Fe组分分析,结合前人数据,初步揭示华南下寒武统Ni-Mo多金属层沉积时期(~521 Ma)南华盆地海水的氧化还原信息。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梅树村剖面玉案山组底界之上3 m的地层(Ni:135×10^(-6),Mo:583×10^(-6))和平引剖面牛蹄塘组底界之上2.5 m的地层(Ni:2480×10^(-6),Mo:16341×10^(-6))记录了各自剖面的Ni、Mo、As、Tl等元素含量的峰值。因此,我们认为梅树村剖面Ni-Mo多金属层应位于该剖面玉案山组底界之上3 m层位,平引剖面Ni-Mo多金属层应位于该剖面牛蹄塘组底界之上2.5 m层位。平引剖面牛蹄塘组底部样品Fe组分数据表明,该剖面Ni-Mo多金属层及其附近地层记录了海水硫化信息(FeHR/FeT>0.38,FePy/FeHR>0.80)。结合已有的华南其他代表性剖面Ni-Mo多金属层及其附近层位(或相当层位)的Fe组分数据,我们对南华盆地(包括台地带、斜坡带和盆地带)Ni-Mo多金属层沉积时期的海水氧化还原状态进行重建,结果表明该时期南华盆地发生了一次深层海水硫化扩张事件。这一事件可能对寒武纪生命幕式辐射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多金属层 玉案山组 牛蹄塘组 梅树村剖面 平引剖面 华南
下载PDF
川南地区晚二叠世铌—稀土—钛多金属富集层成因机制及对峨眉山地幔柱成矿系统的补充 被引量:1
5
作者 文俊 赵伟 +3 位作者 刘治成 张航飞 竹合林 赵凱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42,共2页
近年来,在川南沐川地区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发现了厚度大、高度富集、层位稳定、分布面积广的新类型Nb—REE—Ti多金属富集层,该富集层中超常富集Nb、REE、Ti、Ga、Sc、Zr等多种关键金属元素,此6种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是我国急缺重要的高... 近年来,在川南沐川地区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发现了厚度大、高度富集、层位稳定、分布面积广的新类型Nb—REE—Ti多金属富集层,该富集层中超常富集Nb、REE、Ti、Ga、Sc、Zr等多种关键金属元素,此6种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是我国急缺重要的高科技矿产,且找矿潜力较大。近30年来,地质工作者广泛关注了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组与宣威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界面之上的黏土岩层中“三稀”富集特征与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稀土—钛多金属富集层 宣威组 峨眉山玄武岩 晚二叠世 成因
下载PDF
贵州遵义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硒同位素变化及其环境指示初探 被引量:18
6
作者 朱建明 Johnson Thomas M +1 位作者 罗泰义 朱祥坤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1-366,共6页
西南早寒武世牛蹄塘组是分布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台的一套黑色岩系,区域上发育有典型富集多金属元素的硫化物矿化层。选取遵义松林小竹牛蹄塘组下部富硒、钼、镍等元素的黑色岩系剖面,利用Se同位素初步探讨了该剖面岩石的沉积环境和硒的可... 西南早寒武世牛蹄塘组是分布在中国南方扬子地台的一套黑色岩系,区域上发育有典型富集多金属元素的硫化物矿化层。选取遵义松林小竹牛蹄塘组下部富硒、钼、镍等元素的黑色岩系剖面,利用Se同位素初步探讨了该剖面岩石的沉积环境和硒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小竹牛蹄塘组下部剖面黑色岩系的δ82/76SeSRM3149比值变化较大,下部底层含碳斑脱岩与磷块岩的变化范围在-4.35‰^+4.11‰之间;中间镍钼层及碳质页岩、碳质碳酸盐岩的δ82/76SeSRM3149变化范围窄,平均值为0.91‰±0.23‰(n=4);上层碳质页岩为-1.24‰。结合已发表的钼同位素数据,认为中间岩石沉积于缺氧/无氧环境,但存在盆地海水与热液或充氧水团的混合;下层的岩石曾一度位于充氧与贫氧环境的边界面,局部岩石曾暴露地表经历了较强的风化和蚀变作用,海水中硒有可能来自底部富硒斑脱岩的氧化淋滤或海底热液。据此推测遵义松林小竹牛蹄塘组下部岩石的沉积环境极可能处在局限盆地靠近陆地的边缘部分,经历了充氧→贫氧→缺氧/无氧→贫氧的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同位素 沉积环境 镍钼多金属富集层 牛蹄塘组 贵州遵义
下载PDF
贵州遵义黑色岩系多金属层中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7
7
作者 韩涛 朱笑青 陈南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9,共8页
本文运用逐级化学提取和重液分离,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研究了遵义地区黑色岩系多金属层中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沉淀富集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铂族元素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类矿物中,其中Pt和Pd的赋存形式有所不同,有一部分Pt还... 本文运用逐级化学提取和重液分离,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研究了遵义地区黑色岩系多金属层中铂族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沉淀富集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铂族元素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类矿物中,其中Pt和Pd的赋存形式有所不同,有一部分Pt还存在于粘土矿物中,Pd则除部分在粘土矿物中外,还可能有独立矿物存在。结合前人的研究,可以认为成矿溶液中铂族元素可呈不同形式的络合物迁移;粘土矿物、有机质及金属硫化物在PGE富集过程中起着地球化学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多金属层 铂族元素 赋存状态 逐级化学提取
下载PDF
遵义松林镍钼多金属层铀存在形式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全 漆富成 +1 位作者 林文姬 李治兴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43-1853,共11页
贵州省遵义松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镍钼多金属层富集U、Mo、Ni、Re、Tl等元素。本文以松林地区镍钼多金属层磷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松林系统取样的基础上,开展化学分析、径迹蚀刻、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浸出实验等工作。结果表明... 贵州省遵义松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镍钼多金属层富集U、Mo、Ni、Re、Tl等元素。本文以松林地区镍钼多金属层磷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松林系统取样的基础上,开展化学分析、径迹蚀刻、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浸出实验等工作。结果表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镍钼多金属层中Ni、Mo显著富集,达到工业品位,U、Re、Tl明显富集。径迹蚀刻实验揭示铀主要富集于磷块岩碎屑边缘有机碳外带,为进一步确定铀的赋存形式圈定重点观察区。该区镍钼多金属层中铀呈晶质铀矿形式赋存于溶蚀重结晶磷块岩的溶蚀孔洞、微裂隙或微孔隙中,并与中高温热液矿物针镍矿、辉砷镍矿、闪锌矿、方铅矿、磷灰石共生。浸出实验采用去离子水、H_(2)SO_(4)、NaHCO_(3)+MnO_(2)三种介质浸出样品中水溶态、酸可溶态、氧化可溶态的铀。80℃,48h条件下浸出实验结果显示多金属磷块岩由黑色褪色为浅灰色、灰色,碳质页岩实验前后颜色均为黑色。遵义地区镍钼多金属层及碳质页岩中铀主要以吸附状态或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难溶铀占比较小。研究认为,该区镍钼多金属层磷块岩中铀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并与中高温热液矿物共生,为揭示扬子陆块东缘陆源裂陷环境下发生海底喷流和热水沉积作用提供新的微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多金属层 磷块岩 铀存在形式 浸出实验 松林
下载PDF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筒状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郑文宝 陈毓川 +6 位作者 唐菊兴 畅哲生 汪雄武 应立娟 黎枫佶 王焕 唐晓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区16号、32号勘探线剖面上主成矿元素以及其他常微量元素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16线ZK1620~ZK1618之间存在筒状钼铜矿体,其角岩中矿体最大厚...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区16号、32号勘探线剖面上主成矿元素以及其他常微量元素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16线ZK1620~ZK1618之间存在筒状钼铜矿体,其角岩中矿体最大厚度491.38m,铜平均品位0.21%,钼平均品位0.046%,矿化中心位于ZK1616附近;同时,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层间构造带中产出巨厚的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厚度最大达252.2m,铜平均品位0.75%,钼平均品位0.10%,金平均品位0.24g/t,银平均品位12.26g/t。在32线ZK3212~ZK3220范围内也存在筒状钼铜矿体,角岩型矿体最大厚度826m,铜平均品位0.24%,钼平均品位0.054%,矿化中心位于ZK3216附近;角岩矿体下部为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最厚处超过127.9m,铜平均品位0.72%,钼平均品位0.053%,金平均品位0.11g/t,银平均品位7.02g/t。研究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存在一个以ZK1616~ZK3216一带为矿化中心的筒状矿体(角岩+矽卡岩型矿体),在筒状矿体的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筒状矿体 巨厚层状矽卡岩 矿床成矿系列 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体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永样 段威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5-103,共9页
本文利用钙质超微化生物地质学研究方法,分析鉴定了多金属结核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建立了多金属结核生长层柱状剖面图,确定了多金属结核形成的三个生长阶段及其年代,为揭示多金属结核的成矿规律和分布规律提供了必要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 太平洋 多金属结核 生物地层学
下载PDF
深海浅地层剖面特征及其与多金属结核富集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华祖根 《东海海洋》 1999年第3期55-61,共7页
对东太平洋 C C 区内 1 万多公里的浅地层剖面探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对深海浅地层剖面特征及其与多金属结核丰度的关系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多金属结核的富集度与海底声反射率呈正比关系, 影响和控制结核丰度的主要因素是... 对东太平洋 C C 区内 1 万多公里的浅地层剖面探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对深海浅地层剖面特征及其与多金属结核丰度的关系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多金属结核的富集度与海底声反射率呈正比关系, 影响和控制结核丰度的主要因素是海底地形。一般透明层愈厚, 结核愈富集, 但不是对应关系; 层状层或散射层发育, 则多金属结核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层剖面 多金属结核 透明层 富集度 深海
下载PDF
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层-体耦合”多位一体成矿模式与深部找矿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贤旭 曹钟清 +2 位作者 黄水保 张磊 许瑞平 《黄金》 CAS 2021年第5期1-5,12,共6页
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内生金属矿床属于与燕山期同熔型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广义矽卡岩成矿系列。通过对同熔型中酸性斑岩体为成矿必要条件、赋矿层系为重要条件、构造为充分条件,以及矿床组合与矿化分带进行整体研究分析,建立了九瑞铜多金... 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内生金属矿床属于与燕山期同熔型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的广义矽卡岩成矿系列。通过对同熔型中酸性斑岩体为成矿必要条件、赋矿层系为重要条件、构造为充分条件,以及矿床组合与矿化分带进行整体研究分析,建立了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层-体耦合”多位一体成矿模式,就深部找矿提出以“脉”找“体”、以“层”找“体”、以“体”找“层”和由“铅锌银”找铜的思路。经进一步探矿,在邓家山铜金矿区、南港铜矿区、武山铜矿区等深部探获了新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体耦合 同熔型 成矿模式 深部找矿 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
下载PDF
川南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铌-稀土多金属富集层富集规律、沉积环境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15
13
作者 文俊 刘治成 +11 位作者 赵俊兴 竹合林 张航飞 张金元 陈东方 钟海仁 郭文彦 游学军 赵伟 凌茂前 李鹏程 何永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92-615,共24页
云南、贵州地区对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成因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成因机制及富集规律,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 云南、贵州地区对晚二叠世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其成因还有较大争议。为厘清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成因机制及富集规律,本研究开展了野外实地调查、矿物学、岩相古地理与岩石地球化学等系统性研究,探讨其物源、富集规律,建立了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川南沐川地区宣威组底部Nb-REE多金属富集层产出于宣威组底部,厚度介于5.09~15.33 m之间,平均厚度10.10 m,铌氧化物(Nb;O;)含量为37.0~909μg/g,平均256μg/g,稀土总量为200~15500μg/g,平均1200μg/g;独立的稀土矿物极少,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可能是以类质同象替代的形式赋存于黏土矿物中为主,未发现独立的铌矿物,铌元素的富集可能主要与锐钛矿有关;下部紫红色铁质泥岩属于残积平原相,其上覆的灰白色、浅灰绿色铝质泥岩属于较平静的滨湖亚相环境,上部的灰色泥岩、深灰色碳质泥岩属于较平静的浅湖亚相环境;下部紫红色铁质泥岩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峨眉山玄武岩,上部另外峨眉山地幔柱消亡阶段喷发的碱性火山灰也可能提供了部分物源;Nb-REE多金属富集层中的稀土总量及铌元素含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规律,稀土元素在紫红色铁质泥岩中的富集程度比铌元素高,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在上部的灰白色、浅灰绿色、灰色、深灰色泥岩中表现出"同增同减"的规律;沐川地区Nb-REE多金属富集层的成矿模式可分为峨眉山玄武岩喷溢阶段、风化富集阶段、沉积富集阶段和盖层沉积阶段等4个阶段,成矿作用以风化淋滤和沉积作用为主;以上成果对西南地区关键金属找矿和补充完善峨眉山大火成岩成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川 Nb-REE多金属富集层 宣威组 物源 富集规律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太平洋东马里亚纳海盆多金属结核成因及品位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德凯 任向文 石学法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6,共11页
本文选取东马里亚纳海盆与CC区中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西区的多金属结核样品,采用ICPOES、ICP-MS以及XRD等测试方法对结核表层进行了地球化学与矿物学分析,并探讨了东马里亚纳海盆结核成因以及其主要成矿元素含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结... 本文选取东马里亚纳海盆与CC区中国多金属结核合同区西区的多金属结核样品,采用ICPOES、ICP-MS以及XRD等测试方法对结核表层进行了地球化学与矿物学分析,并探讨了东马里亚纳海盆结核成因以及其主要成矿元素含量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结核具备水成型结核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并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结核上下表层各元素含量差异明显,上表层Fe、Co、P等多数主量元素及∑REYs含量均高于下表层,而Mn、Cu、Ni等元素含量在下表层明显增加。根据结核矿物学以及海洋环境特征,并结合前人数据统计分析认为,东马里亚纳海盆结核样品中Mn、Ni、Cu、Co、Fe、Ce的品位主要受控于Mn矿物组成、底层海水溶解氧和表层海水初级生产力,La、Y等稀土元素品位还受到洋中脊热液活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表层分析 稀土元素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多金属结核形成模式及保存条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德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4,共14页
通过研究大量多金属结核内部构造特征,分析多金属结核与其伴生沉积物形成的时空关系,引出结核内部“构造层组”新概念。多金属结核的生长期和生长间断期分别与伴生沉积物的沉积期和沉积间断期相对应。多金属结核是在“动”—“静”交替... 通过研究大量多金属结核内部构造特征,分析多金属结核与其伴生沉积物形成的时空关系,引出结核内部“构造层组”新概念。多金属结核的生长期和生长间断期分别与伴生沉积物的沉积期和沉积间断期相对应。多金属结核是在“动”—“静”交替的特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结核的保存条件包括生物活动、底层流活动、结核的大小、沉积物的静压作用、构造的控制、沉积速率的影响及地球化学界面的制约等。当前赋存洋底的结核是“幸存”者,一旦结核被深埋后便慢慢地溶解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多金属结核 形成模式 海洋
下载PDF
贵州遵义地区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庆华 张伦尉 +2 位作者 杨涛 刘开坤 李丙霞 《矿产勘查》 2012年第5期583-588,共6页
黑色岩系的研究工作已开展近3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尤以贵州遵义地区研究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1)不断完善黑色岩系的概念;2)深入研究了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层形成理论,从正常沉积成矿到热水沉积成矿再到复合沉积成矿,认识的广度和深... 黑色岩系的研究工作已开展近3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尤以贵州遵义地区研究程度较高,主要表现在:1)不断完善黑色岩系的概念;2)深入研究了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层形成理论,从正常沉积成矿到热水沉积成矿再到复合沉积成矿,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进步;3)总结了方法学上的进展,主要有岩石矿物学、构造学、古生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并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多金属矿层形成机理 研究进展 遵义地区 贵州
下载PDF
贵州英坪钼镍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小军 曾道国 +7 位作者 蔡健龙 杨正坤 杨胜波 蔡国盛 任永林 袁睿 任才云 杨凌 《矿产勘查》 2019年第9期2270-2279,共10页
区内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是由下至上分别为古风化壳、上磷矿层、钼镍多金属层、高炭质泥岩、炭质泥岩、含炭质泥岩的岩性组合,主要以泥炭质为主;具有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等蚀变现象;其中,古风化壳、上磷矿层不完全发育,而... 区内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是由下至上分别为古风化壳、上磷矿层、钼镍多金属层、高炭质泥岩、炭质泥岩、含炭质泥岩的岩性组合,主要以泥炭质为主;具有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等蚀变现象;其中,古风化壳、上磷矿层不完全发育,而高炭质泥岩稳定产出可作为找矿标志层。英坪钼镍多金属层赋存于黑色岩系底部,为多金属硫化物、黏土矿物及高炭质泥岩组成的细层;顶底板标志清晰,界限分明,特征典型;矿石矿物以硫化物为主,脉石矿物以黏土、硅质、炭质为主,矿石结构以泥质(粉砂质)砾(粒)屑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叠层状构造为主。根据矿体(层)地质特征、沉积环境等综合分析,区内成矿条件主要受着地层岩性、古构造运动、岩相古地理及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根据矿体(层)赋存层位、岩性组合、顶底板特征、蚀变现象等综合分析,建立了本区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镍多金属层 黑色岩系 成矿条件 找矿标志 早寒武世 英坪
下载PDF
硫化锌抑制剂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溢强 简胜 +3 位作者 吕家云 毛明发 宋涛 阚赛琼 《云南冶金》 2020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了解决硫化锌和硫化铜铅矿物的高效分离问题,学者们研究了各种的锌抑制剂。在硫化锌矿物浮选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浮选分离的工艺,锌抑制剂主要作用主要是除去硫化锌表面的活化层和防止硫化锌表面生成活化层。通过药剂的化学特性,可将硫... 为了解决硫化锌和硫化铜铅矿物的高效分离问题,学者们研究了各种的锌抑制剂。在硫化锌矿物浮选机理的基础上,结合浮选分离的工艺,锌抑制剂主要作用主要是除去硫化锌表面的活化层和防止硫化锌表面生成活化层。通过药剂的化学特性,可将硫化锌的抑制剂分为无机抑制剂和有机抑制剂。在加强硫化锌的抑制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今后硫化锌抑制剂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无毒、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硫化矿 硫化锌 抑制剂 表面活化层 高效分离
下载PDF
西藏驱龙铜多金属矿项目冻土层爆破及剥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翔超 陶体盛 +1 位作者 李洪豪 龚山琳 《四川水力发电》 2019年第4期13-15,27,共4页
冻土层爆破与剥离是影响西藏驱龙铜多金属矿露天采剥项目正常生产的技术难题之一。对冻土层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结合有关爆破经验参数对其进行了爆破设计,采用爆破试验收集实际数据,不断调整和优化相关爆破参数,... 冻土层爆破与剥离是影响西藏驱龙铜多金属矿露天采剥项目正常生产的技术难题之一。对冻土层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结合有关爆破经验参数对其进行了爆破设计,采用爆破试验收集实际数据,不断调整和优化相关爆破参数,达到了冻土层松动爆破的预期效果。同时,根据设备配置情况对其生产效率,冻土层爆破、剥离、昼夜温差影响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小规模爆破、及时采剥”的冻土层爆破及剥离技术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层爆破与剥离 厚度 松散土层 昼夜温差 爆破设计 驱龙铜多金属矿
下载PDF
Catalytic hydrogenolysis of organosolv lignin: Cleaving C–O bonds over CuMgAlO_(x)-layered porous metal oxide catalysts for oriented monophenols production
20
作者 Juping Liu Yang Yang +4 位作者 Ziyue Tang Yingquan Chen Hanping Chen Xianhua Wang Haiping Yang 《Green Carbon》 2024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To understand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lignin into high-value products,lignin depolymer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 layered polymetallic oxide(CuMgAlO_(x))catalyst.The effects of the conversion temperature,hydroge... To understand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lignin into high-value products,lignin depolymer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 layered polymetallic oxide(CuMgAlO_(x))catalyst.The effects of the conversion temperature,hydrogen pressure,and reaction time were studied,and the ability of CuMgAlO_(x)to break the C–O bond was evaluated.The CuMgAlO_(x)(Mg/Al=3:1)catalyst contained acidic sites and had a relatively homogeneous elemental distribution with a high pore siz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Theβ-O-4 was almost completely converted by disassociating the C–O bond,resulting in yields of 14.74%ethylbenzene,47.58%α-methylphenyl ethanol,and 36.43%phenol.The highest yield of lignin-derived monophenols was 85.16%under reaction conditions of 280℃ and 3 Mpa for 4 h.As the reaction progressed,depolyme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s occurred simultaneously.Higher temperatures(>280℃)and pressures(>3 Mpa)tended to produce solid char.This study establishes guidelines for the high-valu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lignin in the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polymetallic ox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N Catalytic depolymerization Monophenols CuMgAlO_(x) layered polymetallic oxide cataly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