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PPC/CS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1
作者 赵梓函 孟令宇 +2 位作者 李祥瑞 李春风 刘明利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20,共8页
通过在聚乳酸(PLA)/玉米秸秆(CS)复合材料中引入聚碳酸亚丙酯(PPC)改善韧性,使用熔融挤出与热压成型相结合的方式制备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玉米秸秆(PLA/PPC/CS)复合材料,以热压时间、热压压力和热压温度为变量,以PLA/PPC/CS复合材料的... 通过在聚乳酸(PLA)/玉米秸秆(CS)复合材料中引入聚碳酸亚丙酯(PPC)改善韧性,使用熔融挤出与热压成型相结合的方式制备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玉米秸秆(PLA/PPC/CS)复合材料,以热压时间、热压压力和热压温度为变量,以PLA/PPC/CS复合材料的冲击、弯曲和拉伸性能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压时间、热压压力、热压温度对PLA/PPC/C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最终优化出的热压工艺条件为热压时间10 min,热压压力7.5 MPa,热压温度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聚乳酸 聚碳酸亚丙酯 热压工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稻壳基PP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秦宜轩 张天宇 +3 位作者 任群 沈韵达 王娇 任亮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采用化学接枝法,在聚碳酸亚丙酯(PPC)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制备接枝聚合物(PPC⁃g⁃GMA),同时对稻壳(RH)进行表面修饰,并且,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PC⁃g⁃GMA/PBAT/RH复合材料,分析了RH表面处... 采用化学接枝法,在聚碳酸亚丙酯(PPC)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制备接枝聚合物(PPC⁃g⁃GMA),同时对稻壳(RH)进行表面修饰,并且,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PC⁃g⁃GMA/PBAT/RH复合材料,分析了RH表面处理方式及含量对PP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由红外光谱结果可知,改性稻壳(MRH)在910 cm^(-1)处出现了环氧基团吸收峰,并且,在1109 cm^(-1)处出现Si—O—Si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稻壳成功改性;随着MRH含量的增加,PPC复合材料的韧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模量逐渐增大,这表明,MRH的引入不仅能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能降低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SEM结果表明,MRH可以在基体中均匀分散,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聚碳酸亚丙酯 复合材料 性能 相容性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PPC/P34HB共混物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秦宜轩 张天宇 +3 位作者 尚飞 邓鑫磊 沈韵达 任亮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1,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聚碳酸亚丙酯/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共混物(PPC/P34HB),分析了P34HB添加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C共混物的韧性随着P34HB的加入逐渐增大,当其添加量为30%时,冲击强度提升了2...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聚碳酸亚丙酯/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共混物(PPC/P34HB),分析了P34HB添加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C共混物的韧性随着P34HB的加入逐渐增大,当其添加量为30%时,冲击强度提升了271.4%。由复合材料流变性能测试可知,P34HB由于含有侧甲基,将其引入体系中提高了共混物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了其复数黏度,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热失重结果表明,P34HB的引入,提高了共混物的初始分解温度。由其微观形貌可知,断面表面从光滑表面最后转变为“海岛”结构,证明材料韧性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 共混物 性能 增韧
下载PDF
ELECTRICAL RESISTIVITY,CRYSTALLIZ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CALCIUM CARBONAT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MELT MIXING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建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93-398,共6页
Polypropylene (PP)/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CNT)/calcium carbonate (CaCO(3)) composites are prepared by melt mixing using two types of CaCO(3) of different sizes.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ies of the composites ... Polypropylene (PP)/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WCNT)/calcium carbonate (CaCO(3)) composites are prepared by melt mixing using two types of CaCO(3) of different sizes.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ie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the two types of CaCO(3) a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rresponding PP/MWCNT composites at various MWCNT loadings (1 wt%-5 wt%).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s is investigat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PP in the composites i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he storage modulus, as measured by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by the presence of CaC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UCTIVITY Carbon nanotubes polypropylene Calcium carbonate
下载PDF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of foaming injection molding of polypropylene/nano-calcium carbonate composites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被引量:5
5
作者 Zhenhao Xi Jie Chen +2 位作者 Tao Liu Ling Zhao Lih-Sheng Tur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0-189,共10页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ing of neat isotactic polypropylene(iPP) and isotactic polypropylene/nano-calcium carbonate composites(i PP/nano-CaCO_3) was performed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 the physical blo...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ing of neat isotactic polypropylene(iPP) and isotactic polypropylene/nano-calcium carbonate composites(i PP/nano-CaCO_3) was performed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 the physical blowing agent. The influences of filler content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of i PP and i PP/nano-CaCO_3 microcellular sample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e bubble size of the microcellular samples could be effectively decreased while the cell density increased for i PP/nano-CaCO_3 composites, especially at high CO_2 concentration and back pressure, low mold temperature and injection speed, and high filler content. Then Moldex 3D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asured ScCO_2 solubility and diffusion data for i PP and i PP/nano-Ca CO_3 composites respectively. For neat i PP, the simulated bubble size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center section of tensile bars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However, for i PP/nano-CaCO_3 composites, the correction factor for nucleation activation energy F an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of nucleation rate f_0 were obtained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on the experimental bubble size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 The parameters F and f_0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for i PP/nano-CaCO_3 composites by Moldex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ellular injection molding Isotactic polypropylene/nano-calcium carbonate Cell morphology Nucleation activation energy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R值对PPCD型自消光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萧毅恒 刘保华 宋丽娜 《聚氨酯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24-27,共4页
以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2-[(2-氨基乙基)氨基]乙磺酸钠(AAS)等为主要原料,成功合成脂肪族自消光水性聚氨酯(SMWPU)乳液及薄膜,探讨异氰酸酯指数(R值)对SMWPU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R值由1.7增加到2.1,乳... 以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2-[(2-氨基乙基)氨基]乙磺酸钠(AAS)等为主要原料,成功合成脂肪族自消光水性聚氨酯(SMWPU)乳液及薄膜,探讨异氰酸酯指数(R值)对SMWPU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R值由1.7增加到2.1,乳液粒径迅速增加,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60°光泽迅速下降,紫外-可见光透过率减小。当R值为1.9时,SMWPU各项性能最佳,薄膜的60°光泽度为4.7、紫外-可见光透过率70%、拉伸强度49.1 MPa、断裂伸长率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 自消光 水性聚氨酯 低光泽
下载PDF
PEO/PPC基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陈绍敏 付微婷 +1 位作者 杨泽林 王庆杰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307,共5页
聚环氧乙烷(PEO)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SPE)具有较好的黏弹性和成膜性,但电化学窗口低、离子电导率低、厚度高、强度差和锂负极不稳定性等,阻碍了其应用。以5μm基膜为支撑材料,通过聚碳酸丙烯酯(PPC)的增塑,制备一种适用于高电压钴酸锂(L... 聚环氧乙烷(PEO)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SPE)具有较好的黏弹性和成膜性,但电化学窗口低、离子电导率低、厚度高、强度差和锂负极不稳定性等,阻碍了其应用。以5μm基膜为支撑材料,通过聚碳酸丙烯酯(PPC)的增塑,制备一种适用于高电压钴酸锂(LCO)电池且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的PEO/PPC基复合固态电解质(CPE)。该电解质在室温下的电化学性能较好:电压窗口可达0~4.5 V、离子电导率高达4.32×10^(-4)S/cm、Li^(+)迁移数高达0.508。Li|CPE|Li对称电池在常温、0.2 mA/cm^(2)下,可稳定循环超过900 h。基于CPE的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以0.1 C在3.0~4.4 V循环60次,容量保持率为95.98%。LCO|CPE|Li软包装电池在弯曲和剪掉一角后,仍能正常工作,说明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聚环氧乙烷(PEO) 聚碳酸丙烯酯(ppc) 高安全性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官能团修饰碳纳米管填充PP复合材料分子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亚莎 赵光辉 +3 位作者 曾跃凯 熊英莹 田泽 杨一夫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随着光伏发电和海上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对薄膜电容器的工作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使用最泛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电容器薄膜在高温以上时无法胜任应用需求。基于实验与仿真的方法,对聚丙烯(PP)、碳纳米管及羟基... 随着光伏发电和海上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的迅速发展,对薄膜电容器的工作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使用最泛的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电容器薄膜在高温以上时无法胜任应用需求。基于实验与仿真的方法,对聚丙烯(PP)、碳纳米管及羟基、氨基、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CNTs-COOH)填充PP复合体系进行热重试验、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导率、自由体积分数和均方位移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羧基修饰的碳纳米管与PP复合后的热学性能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氨基、羟基修饰的碳纳米管体系次之。CNTs-COOH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其起始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提高了76.15℃和40.33℃,热导率较纯PP体系提高了18.27%,自由体积分数降低至17.96%。羧基的加入能够有效占据PP/CNTs复合体系中的空穴,减缓复合体系分子链段的移动和降低复合体系的均方位移,使得PP复合体系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适用于高温条件的PP电容器薄膜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碳纳米管 热学性能 热重试验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炭黑/废纸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海峰 杨衡彬 +3 位作者 康峰 何东膛 韩宏昌 周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利用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将炭黑粘附到废纸纤维表面,制备了炭黑/废纸柔性导电纤维,分析了炭黑含量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然后,将该导电纤维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分析了导电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将炭黑粘附到废纸纤维表面,制备了炭黑/废纸柔性导电纤维,分析了炭黑含量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然后,将该导电纤维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分析了导电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多巴胺将炭黑均匀粘附在废纸纤维表面,纤维的电阻率随着炭黑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当炭黑含量为15%时,废纸纤维的电阻率logρ下降至2.16Ω·cm。柔性导电纤维能更好地控制聚丙烯复合材料电导率降低幅度,当纤维添加量为15%(炭黑含量为2.27%)时,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为3.71×10^(10)Ω,体积电阻率为2.45×10^(11)Ω·cm,能达到抗静电级别。此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分别为565.65和17.01 MPa,模量提高了1.07%,但强度降低了3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纸纤维 多巴胺 聚丙烯 抗静电 力学性能
下载PDF
PPC对挤压成型Zein-PPC复合薄膜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秀明 陈野 +3 位作者 王君予 于翠柳 张宁 杨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10,共5页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聚丙撑碳酸酯(PPC)为主原料,以甘油为可塑剂,利用挤压法制备Zein-PPC复合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形态学和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C的引入提高了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当PPC含量为30%时,其拉伸强度最大,为...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聚丙撑碳酸酯(PPC)为主原料,以甘油为可塑剂,利用挤压法制备Zein-PPC复合薄膜,并对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形态学和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C的引入提高了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当PPC含量为30%时,其拉伸强度最大,为30.11MPa;应用Halsey方程,建立了拉伸强度与相对湿度关系模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表明复合薄膜具有稳定的热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实验发现,复合薄膜中玉米醇溶蛋白的羧基与PPC中的羟基发生反应生成了酯键,保证了复合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聚丙撑碳酸酯 复合薄膜 机械特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填充PPC/NBR共混弹性体研究(Ⅰ)加工条件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向宏 黄玉惠 +1 位作者 赵树录 丛广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22-326,共5页
本文研究了经碳黑填充、补强的聚丙撑碳酸酯(PPC)/丁腈橡胶(NBR)共混弹性体的加工条件和力学性能。发现加入PPC能改善填充NBR弹性体加工性,PPC含量在10%时填充弹性体力学强度存在最佳值。用马来酸酐改性能有效... 本文研究了经碳黑填充、补强的聚丙撑碳酸酯(PPC)/丁腈橡胶(NBR)共混弹性体的加工条件和力学性能。发现加入PPC能改善填充NBR弹性体加工性,PPC含量在10%时填充弹性体力学强度存在最佳值。用马来酸酐改性能有效地提高填充共混弹性体耐油和热氧老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撑碳酸酯 丁腈橡胶 填充 性能 碳黑 共混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PP-PAM复合改良微生物固化膨胀土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银峰 赵卫全 +3 位作者 陈筠 耿会岭 杨涛 齐少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3,共11页
【目的】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加固膨胀土,可有效提高膨胀土的强度,降低胀缩性,但存在土体破坏时脆性明显,以及养护初期崩解量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的脆性破坏和养护初期崩解量高的问题,【方法】在微... 【目的】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加固膨胀土,可有效提高膨胀土的强度,降低胀缩性,但存在土体破坏时脆性明显,以及养护初期崩解量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的脆性破坏和养护初期崩解量高的问题,【方法】在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的基础上,研究掺入聚丙烯纤维(PP)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破坏模式和水稳性的影响。以纤维长度、纤维掺量和聚丙烯酰胺掺量为影响因素,以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崩解量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条件优化试验,建立了响应面回归模型,获得聚丙烯纤维长度、聚丙烯纤维和聚丙烯酰胺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固化膨胀土强度和崩解性综合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降低了微生物固化膨胀土破坏时的脆性、提高了土体强度、降低了膨胀土的崩解性,但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崩解量逐渐增加;聚丙烯酰胺的掺入降低了膨胀土的崩解量,但会降低土体强度。【结论】在影响因素试验范围内,以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和崩解量最低为原则,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获得最佳配比为:聚丙烯纤维长度为9 mm,掺量为0.5%,聚丙烯酰胺掺量为0.12%。在此配比下,复合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24 MPa,相比优化前提高了29.57%,崩解量仅为0.34%,相比优化前降低了9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膨胀土改良 响应面法 优化试验 聚丙烯纤维 聚丙烯酰胺 变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PC/SBR共混物的研究Ⅱ.混炼工艺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晓光 庞浩 +2 位作者 黄玉 惠林果 丛广民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43-646,共4页
研究了混炼工艺对聚亚丙基碳酸酯(PPC)/SB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炼工艺A(SBR+PPC→配合剂→陈化12h→MA→返炼→硫化),可在提高硫化体系活性的基础上消除陈化对共混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将PPC... 研究了混炼工艺对聚亚丙基碳酸酯(PPC)/SB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炼工艺A(SBR+PPC→配合剂→陈化12h→MA→返炼→硫化),可在提高硫化体系活性的基础上消除陈化对共混物拉伸性能的影响;将PPC与SBR预混后混炼,可提高共混物的定伸应力和硬度,降低扯断永久变形;停放时间延长(2h以内)有利于共混物性能的提高;薄通次数增加对共混物性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丙基碳酸酯 SBR 共混 混炼 橡胶
下载PDF
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改性PPC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放 冯超 +2 位作者 周庆海 王海河 李凡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08-1509,共2页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改性聚碳酸亚丙酯(PPC)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改性PPC是将PPC与聚β-羟基丁酸酯(PHB)按一定比例共混生成的一种新型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应用经尾静脉射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热源试验、四甲基偶...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改性聚碳酸亚丙酯(PPC)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改性PPC是将PPC与聚β-羟基丁酸酯(PHB)按一定比例共混生成的一种新型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应用经尾静脉射途径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热源试验、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的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等5种方法对其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结果改性PPC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产生、无细胞毒性、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溶血率为1.17%),并且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结论改性PPC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生物材料 改性聚碳酸亚丙酯 聚Β-羟基丁酸酯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PPC/NBR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向宏 黄玉惠 +3 位作者 赵树录 薛巍 丛广民 陈立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27,共4页
本文研究了聚丙撑碳酸酯(PPC)/丁腈橡胶(NBR)弹性体结构形态、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耐油、耐热氧老化及耐化学介质稳定性。发现PPC/NBR弹性体呈现IPN结构特征,加入PPC使NBR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大幅度提高。PPC/NBR弹陸体具有优良... 本文研究了聚丙撑碳酸酯(PPC)/丁腈橡胶(NBR)弹性体结构形态、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耐油、耐热氧老化及耐化学介质稳定性。发现PPC/NBR弹性体呈现IPN结构特征,加入PPC使NBR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大幅度提高。PPC/NBR弹陸体具有优良的耐油及耐热氧老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聚丙撑碳酸酯 弹性体
下载PDF
全生物分解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拉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飞 何江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0,116,共3页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加入30%甘油对淀粉进行糊化,对淀... 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用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改性淀粉对聚乳酸(PLA)改性,制备出韧性得以改善的PLA/PPC/改性淀粉共混薄膜。通过研究共混薄膜拉伸性能与共混组成配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加入30%甘油对淀粉进行糊化,对淀粉改性效果较好。随着PPC组分的增加,提高了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增强了其韧性,但是加入量较大时会降低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因此应控制其加入比例。PLA/PPC/改性淀粉(甘油/淀粉=3∶7)3组份质量比为60∶20∶20的三元共混膜具有良好的断裂伸长率,达到增韧效果,同时拉伸强度并未下降太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二氧化碳共聚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 改性淀粉 共混 柔韧性
下载PDF
PPC/SBR共混物的研究Ⅰ配方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晓光 林果 +2 位作者 黄玉惠 廖兵 丛广民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7-280,共4页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聚亚丙基碳酸酯(PPC)/SBR共混物进行了初步的配方设计。设计考虑了PPC用量、促进剂、硫化体系、硫化条件和助交联剂马来酸酐(MA)5个因子。结果表明PPC和MA用量是对共混物性能影响最显著的2个因...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聚亚丙基碳酸酯(PPC)/SBR共混物进行了初步的配方设计。设计考虑了PPC用量、促进剂、硫化体系、硫化条件和助交联剂马来酸酐(MA)5个因子。结果表明PPC和MA用量是对共混物性能影响最显著的2个因子。按照优选配方得到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S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亚丙基碳酸酯 SBR 共混 配方设计 橡塑共混
下载PDF
微层共挤出PP/PPCB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长金 焦志伟 +1 位作者 钟雁 杨卫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2,共5页
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制造的微纳叠层共挤出成型设备制备了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聚丙烯(PP)/炭黑填充聚丙烯(PPCB)导电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绝缘电阻测试仪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制造的微纳叠层共挤出成型设备制备了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聚丙烯(PP)/炭黑填充聚丙烯(PPCB)导电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绝缘电阻测试仪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层共挤出技术,PP层与PPCB层沿挤出方向呈现连续交替层状分布,且层与层平行排列;PP/PPCB复合材料的逾渗阀值约为7%,比传统共混方法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降低了约5%。对于PP/PPCB结构多层试样,导电效果的好坏由CB含量更高的PPCB体系决定。此外,微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与复合材料的层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炭黑 导电复合材料 微层共挤出 逾渗阀值
下载PDF
交联助剂对PPC/NBR弹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向宏 黄玉惠 +2 位作者 薛巍 赵树录 丛广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4-48,共5页
研究了马来酸酐(MA)及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对聚丙撑碳酸酯/丁腈橡胶共混弹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发现加入MA或TAIC能有效地改善交联网络;加入适量MA能显著改善共混弹性体热氧老化稳定性;加入TAIC使共混弹性体具有优良的高弹特性和力... 研究了马来酸酐(MA)及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对聚丙撑碳酸酯/丁腈橡胶共混弹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发现加入MA或TAIC能有效地改善交联网络;加入适量MA能显著改善共混弹性体热氧老化稳定性;加入TAIC使共混弹性体具有优良的高弹特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撑碳酸酯 交联 共混 丁腈橡胶
下载PDF
二氧化碳基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甘淏文 章晨涛 +3 位作者 张泽文 曹玉宁 孙哲 张克勤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93,共4页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D)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通过调节共聚合成的新型多元醇,将其作为反应原料替代传统石油基聚酯/聚醚多元醇制备各类聚氨酯,将有效推动聚氨酯行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简要介绍了PPCD的常用合成方法,归纳了近几年...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PPCD)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通过调节共聚合成的新型多元醇,将其作为反应原料替代传统石油基聚酯/聚醚多元醇制备各类聚氨酯,将有效推动聚氨酯行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简要介绍了PPCD的常用合成方法,归纳了近几年基于PPCD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等在涂料、黏合剂、木器漆、弹性体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PPCD基聚氨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 聚氨酯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