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多糖对肠上皮屏障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乙婷 朱惠彬 +3 位作者 陈婉霞 王安荣 胡玲 李茹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32-1339,共8页
目的观察人参多糖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渗透性、黏附连接蛋白表达及细胞钙离子(Ca^(2+))水平的影响,探讨益气健脾中药人参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设置不同实验条件[正常含钙培养、含钙培养+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无钙培养]以观... 目的观察人参多糖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渗透性、黏附连接蛋白表达及细胞钙离子(Ca^(2+))水平的影响,探讨益气健脾中药人参肠黏膜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设置不同实验条件[正常含钙培养、含钙培养+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无钙培养]以观察人参多糖的作用;Transwell小室酚红透过法检测细胞间渗透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α-catenin和β-catenin)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Ca^(2+)水平。结果①正常含钙培养时,人参多糖(40、80、160 mg·L^(-1),下同)能降低细胞间渗透性、提高E-cadherin、α-catenin和β-catenin表达及细胞Ca^(2+)水平(P<0.05或P<0.01);②含钙培养+DFMO负荷时,细胞间渗透性增加、E-cadherin和α-catenin表达及Ca^(2+)水平降低(P<0.05或P<0.01),人参多糖可改善DFMO所致的细胞间渗透性增加、E-cadherin和α-catenin表达及Ca^(2+)水平降低(P<0.05或P<0.01);③无钙培养可致细胞间渗透性增加及E-cadherin、α-catenin和β-catenin表达降低(P<0.05或P<0.01),人参多糖可改善无钙培养所致的细胞间渗透性增加及E-cadherin和α-catenin表达下降(P<0.05或P<0.01)。结论人参多糖具有增强肠上皮屏障的作用,其机制与提高细胞Ca^(2+)水平及黏附连接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细胞间渗透性 钙离子 黏附连接蛋白 上皮屏障
下载PDF
葡萄糖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靳嘉巍 张力 +2 位作者 查锡良 李华林 瞿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1-436,共6页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合成,合成PIA的糖基转移酶由icaADBC基因编码。以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菌株为对象,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对生物被膜形成...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合成,合成PIA的糖基转移酶由icaADBC基因编码。以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同的菌株为对象,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对生物被膜形成、细菌总糖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索外界环境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葡萄糖对生物被膜诱导的分子机制。有利于生物被膜形成培养条件促进生物被膜形成及多糖的表达,葡萄糖能诱导ica基因的表达和生物被膜形成,ica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ODN)能对抗葡萄糖的作用;葡萄糖作用下不同生长周期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ica、icaR、AtlE表达不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细菌糖代谢有关,葡萄糖通过上调ica表达诱导生物膜形成,但不需要ica基因的持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多聚β-1 6-2脱氧-2-氨基-D-吡喃葡萄糖(PLA) 反义寡核苷酸(ODN) ica AtlE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软脑膜微循环 被引量:14
3
作者 姚树桐 刘秀华 +2 位作者 汤旭明 孙胜 王家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I-postC及缺血预处理(IPC)组,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模型,于实验结束时观...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I-postC及缺血预处理(IPC)组,采用颈动脉引流法建立大鼠全脑I/R损伤模型,于实验结束时观测软脑膜微循环和脑表面血流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试剂盒测定脑组织髓过氧化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印记法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和NF-κBp65的表达。结果:(1)I-postC明显改善微循环血流状态,减轻I/R所致的细动静脉收缩和脑表面血流量降低(均P<0.05),且脑组织VE-cadherin量减少程度较I/R组减轻(P<0.05);(2)与I/R组比较,I-postC组血浆sICAM-1含量、脑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增高(P<0.05),且脑组织NF-κB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I-postC可改善脑I/R大鼠软脑膜微循环,其机制与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软脑膜微循环 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细胞间多糖粘附素及生物膜表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邢铭友 刘莉娜 +5 位作者 宋世会 龚凤云 朱旭慧 黄加权 宋建新 齐俊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细菌间多糖粘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 aradhesin,PIA)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A基因,刚果红琼脂平皿检测PIA,微量板半定量法检测细菌生物膜表型;统计学分析i...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与细菌间多糖粘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 aradhesin,PIA)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A基因,刚果红琼脂平皿检测PIA,微量板半定量法检测细菌生物膜表型;统计学分析icaA基因与PIA及生物膜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株临床分离菌株中,32.7%(16/49)能形成生物膜,67.3%(33/49)无生物膜形成。icaA基因阳性菌株中80%(8/10)有生物膜形成,ica操纵子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0.01);PIA阳性菌株中63.6%(14/22)有生物膜形成,PIA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0.01)。结论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的存在与生物膜表型密切相关,PIA的合成是生物膜形成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ICA操纵子 生物膜表型 细菌间多糖粘附素
下载PDF
白术多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光伟 丰昀 +2 位作者 刘永乐 李加兴 邱细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白术多糖治疗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模型,8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蒸馏水组及白术多糖组,每组再根据不同再灌注时间随机分为3个亚组...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白术多糖治疗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模型,8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蒸馏水组及白术多糖组,每组再根据不同再灌注时间随机分为3个亚组,取各组动物脑缺血区组织,分别检测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ICAM-1阳性血管数。结果:白术多糖组各时间点ICAM-1阳性血管数均明显少于再灌注组及蒸馏水组相应时间点(p<0.01)。白术多糖组各时间点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再灌注组及蒸馏水组相应时间点(p<0.01)。结论:再灌注早期小剂量应用白术多糖能明显减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ICAM-1的表达,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引起的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脑缺血 再灌注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Polysaccharide sulfate 916 inhibits neutrophil-endothelial adhesion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德成 耿美玉 +1 位作者 杜冠华 张均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855-1858,152-153,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sulfate 916 (PS916) on neutrophil-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ETHODS: Cell adhesion was evaluated by testing neutrophil myeloperoxidase activity. Expression of adhesion...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lysaccharide sulfate 916 (PS916) on neutrophil-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ETHODS: Cell adhesion was evaluated by testing neutrophil myeloperoxidase activity. 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 was measured by ELISA. The neutrophil activation rate induced by N-formyl-methionyl-leucyl-phenylalanine (fMLP) was tested by nitroblue tetrazolium (NBT) reduction. RESULTS: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alpha, 50 - 800 U/ml) increased the adherence of neutrophil to TNFalpha-stimulated HUVEC in a concentration and time dependent manner. PS916 (0.01 - 1.0 mg/ml) dose-dependently inhibited the adherence of neutrophils to TNFalpha-stimulated HUVEC. fMLP increased the activation rate of neutrophils independent of concentration. PS916 also inhibited the adherence of fMLP-activated neutrophils to HUVEC. Moreover, PS916 inhibited adhesion molecule expression in TNFalpha-stimulated HUVEC. CONCLUSIONS: PS916 inhibited neutrophil-endothelial adhesion. T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 was partially related to suppressing the expressions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and 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Cell adhesion Cells Cultured Endothelium Vascular Humans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N-Formylmethionine Leucyl-Phenylalanine NEUTROPHILS polysaccharides RATS Rats Wistar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ulfuric Acid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原文传递
葡萄糖类似物甲基葡萄糖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调节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靳嘉巍 查锡良 +1 位作者 李华林 瞿涤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0-936,共7页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的合成,PIA合成与细菌糖代谢相关。通过研究葡萄糖类似物甲基葡萄糖(MethylDglucoside,MG)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及相关基... 生物被膜(Biofilm)是条件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的主要致病因素,生物被膜的形成依赖多糖PIA的合成,PIA合成与细菌糖代谢相关。通过研究葡萄糖类似物甲基葡萄糖(MethylDglucoside,MG)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考察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并寻找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方法。甲基葡萄糖能抑制97337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而且不同浓度的甲基葡萄糖对生物膜作用不同。甲基葡萄糖对97337株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的粘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甲基葡萄糖处理后对ica和AtlE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影响不大,但能诱导agr基因的表达,这与甲基葡萄糖处理不同时间后的结果一致;而且甲基葡萄糖处理后97337的表面相关蛋白的组成明显改变。甲基葡萄糖对生物膜的抑制并不直接由于它对生长的抑制,它对细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与其在细菌糖代谢中的竞争性相关;甲基葡萄糖能通过调控agr基因的表达改变细菌表面从而抑制97337的早期粘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但没有通过调控icaADBC、icaR的表达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可能与其对合成PIA相关糖基转移酶的竞争性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多聚β-1 6-2脱氧-2-氨基-D-吡喃葡萄糖(pia) 2-脱氧葡萄糖 甲基葡萄糖 ica AtlE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改琴 吴宏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长、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表达及其对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APS对小鼠BMSCs消化时间的影响;MTT法检测APS对小鼠BMSCs增殖及对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流式...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生长、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表达及其对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APS对小鼠BMSCs消化时间的影响;MTT法检测APS对小鼠BMSCs增殖及对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PS对BM-SCs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100,200mg/LAPS使BMSCs达80%贴壁后消化时间明显缩短(P<0.05);50,100mg/LAPS组BMSCs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增强(P<0.05);200,300mg/LAPS能使BMSCs表面ICAM-1表达降低,而50,100,200,300mg/LAPS均可使VCAM-1表达降低(P<0.05);体内注射APS后BMSCs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均降低(P<0.05);100,200,300mg/LAPS使小鼠BM-SCs对单个核细胞黏附率减弱(P<0.05).结论:APS能促进小鼠BMSCs增殖,降低其表面黏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表达,进而使小鼠BMSCs达80%贴壁后消化时间明显缩短,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黏附率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骨髓基质细胞 黏附分子 VCAM-1 ICAM-1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内毒素刺激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袁媛 戚拥军 +1 位作者 许玲芬 孙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内毒素脂多糖(LPS)体外刺激小肠上皮IEC-6细胞株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调节作用,探讨黄芪多糖对损伤IEC-6细胞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以IEC-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分别加入50、100、200和500mg...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内毒素脂多糖(LPS)体外刺激小肠上皮IEC-6细胞株产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调节作用,探讨黄芪多糖对损伤IEC-6细胞的免疫保护机制。方法以IEC-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细胞分别加入50、100、200和500mg/L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孵育1h,以10mg/L的LPS刺激1~4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LPS刺激IEC-6细胞后ICAM-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0.74±0.06比1.45±0.07,P〈0.01);黄芪多糖100、200和500mg/L时的ICAM-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97±0.06、0.82±0.07和0.65±0.05;黄芪多糖500mg/L作用1h和4h的ICAM-1 mRNA抑制率分别为32.7%(1.19±0.06和0.80±0.10)和36.3%(0.93±0.07和0.72±0.08),说明黄芪多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了LPS诱导IEC-6细胞表达ICAM-1 mRNA的水平(P均〈0.01)。结论黄芪多糖具有抑制LPS刺激IEC-6细胞分泌ICAM-1的作用,对LPS所致的肠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小肠上皮细胞株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丽凤 赵金生 +3 位作者 于龙 赵美眯 齐贺 李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2型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20mg·kg-1)制作2型糖尿病Wister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od)组、...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2型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20mg·kg-1)制作2型糖尿病Wister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od)组、藻酸双酯钠(PSS)组、二甲双胍(Met)组、洛伐他汀(Lov)组,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wk。实验过程中观察血糖、血脂的变化;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清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的活性;22wk后处死大鼠,取其主动脉,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动脉内核转录因子(NF-κB)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PSS组的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LDL)水平及PAI-1的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t-PA的活性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PSS组NF-κB和ICAM-1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SS组主动脉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藻酸双酯钠能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并发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改善t-PA和PAI-1的活性,抑制核因子NF-κB的活化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双酯钠 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核转录因子 细胞间粘附分子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对脑梗死病人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仁亮 王春霞 +1 位作者 袁海成 于杨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对脑梗死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含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脑梗死病人分别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PSS治疗组(PSS+常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对脑梗死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含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脑梗死病人分别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PSS治疗组(PSS+常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病人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2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10d和30d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组脑梗死病人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组病人治疗10d后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均有下降(P<0.01),但PSS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P<0.01)。PSS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S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病人血清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提示影响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PSS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胞间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藻酸双酯钠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对脂多糖所致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厚刚 史斌 税春玲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PSS)对脂多糖(LPS)所致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MVEC,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LPS刺激组(L组)、PSS+LPS组(LP组)。采用MTT法检测PSS对LPS刺激PMVEC的细胞活力的影响,虎... 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PSS)对脂多糖(LPS)所致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MVEC,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LPS刺激组(L组)、PSS+LPS组(LP组)。采用MTT法检测PSS对LPS刺激PMVEC的细胞活力的影响,虎红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PMN)对PMVEC黏附数量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结果 PSS能抑制LPS所致的PMVEC细胞活力下降(P=0.001);与C组比较,L组的PMVEC与PMN的黏附数量明显增加(P=0.000),TNF-α和ICAM-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0);与L组比较,PSS预处理1h能显著降低LPS所致的PMVEC与PMN的黏附(P=0.000),LP组的TNF-α和ICAM-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PSS能抑制LPS对PMVEC的损伤及PMVEC与PMN的黏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CAM-1和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藻酸双酯钠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细胞间脂多糖黏附素的表达与耐药特征的相关性
13
作者 钱雪峰 杨仁洪 +1 位作者 唐旦丽 顾国浩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20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细胞间脂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t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的表达与细菌耐药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分离临床标本中的表皮葡萄球菌,通过使用刚果红琼脂平皿检测PIA,考察该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按照结果分... 目的 :探讨表皮葡萄球菌细胞间脂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t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的表达与细菌耐药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分离临床标本中的表皮葡萄球菌,通过使用刚果红琼脂平皿检测PIA,考察该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按照结果分为PIA阳性组和阴性组,选取八种抗生素,应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计算耐药率,同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有极高的耐药率(100%),对甲氧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40.5%~96.8%),对利福平耐药率较低(2.4%~3.1%),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率极低(0%);除对利福平外,PIA阳性和阴性菌株对其他四组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的表皮葡萄球菌通常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高(对利福平除外),推荐使用利福平作为治疗和预防治疗植入物生物膜感染的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细胞间脂多糖黏附素 耐药特征 细菌生物膜
下载PDF
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晶金 李杰 +2 位作者 许锦涛 吴嘉迪 官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0,83,共6页
通过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Dodecyl hydroxypropyl sulfobetaine,DSB)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生物被膜的清除效率和多糖胞间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形成等作用指标的检测,为DSB... 通过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Dodecyl hydroxypropyl sulfobetaine,DSB)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生物被膜的清除效率和多糖胞间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形成等作用指标的检测,为DSB防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污染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以万古霉素为阳性对照,利用XTT减低法,评价DSB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及对已形成的生物被膜的清除效率。采用刚果红培养基,观察DSB对PIA产生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SB对生物被膜作用的效果。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024、512、256和128 mg/L的DSB对ATCC 35984生物被膜内细菌的代谢有极显著影响(P<0.001);质量浓度依次为64、32、16和8 mg/L的DSB在6、12和24 h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P<0.001);质量浓度为16和8mg/L的DSB对PIA形成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DSB在影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及清除已形成的生物被膜等环节均可发挥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代谢 pia 清除效率
下载PDF
白术多糖对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屏障及黏附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蒙 伍婷婷 +4 位作者 李茹柳 张东 朱惠彬 胡玲 陈蔚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3-539,共7页
目的观察白术多糖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渗透性的影响,并从其对黏附连接蛋白表达影响的角度,探讨白术多糖对肠黏膜上皮屏障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3种实验条件下[正常含钙、含钙+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无钙培养],以检测Transwell小室酚... 目的观察白术多糖对小肠上皮细胞(IEC-6)渗透性的影响,并从其对黏附连接蛋白表达影响的角度,探讨白术多糖对肠黏膜上皮屏障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3种实验条件下[正常含钙、含钙+多胺合成抑制剂(DFMO)、无钙培养],以检测Transwell小室酚红透过率的方法观察细胞间渗透性;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α-catenin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1)正常含钙培养时,白术多糖(25、50、100 mg·L-1)能降低细胞间渗透性并提高黏附连接蛋白表达(P<0.05或P<0.01);(2)含钙+DFMO负荷时,细胞间渗透性增加且黏附连接蛋白表达下降(P<0.01);各剂量的白术多糖能逆转DFMO所致的细胞间渗透性增加,且对黏附连接蛋白表达下降有拮抗作用(P<0.05或P<0.01);(3)无钙培养时,细胞间渗透性增加且黏附连接蛋白表达下降(P<0.01),各剂量的白术多糖可逆转无钙培养所致的细胞间渗透性增加及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或P<0.01),但对α-catenin和β-catenin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白术多糖有增强小肠上皮屏障的作用,其机制与影响黏附连接蛋白表达有关,研究结果为探讨益气健脾中药白术对胃肠黏膜保护作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IEC-6细胞 细胞间渗透性 上皮屏障 黏附连接蛋白
下载PDF
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胞间多糖黏附素及其调控基因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欣 余加林 艾青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生物被膜(biofilm,BF)主要成分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对PIA合成过程中重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平板法培养表皮葡萄球菌RP62A 24h,...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生物被膜(biofilm,BF)主要成分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对PIA合成过程中重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平板法培养表皮葡萄球菌RP62A 24h,得到成熟BF,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24h后,将BF振荡下来,用硫酸-苯酚法检测氨溴索对PIA含量的影响;RT-PCR检测氨溴索对PIA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icaA、icaR、δB和luxS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1.875mg/mL氨溴索作用组和对照组的PIA含量(μg/10mg)分别为(345.1050±8.9603)和(403.6269±16.9947),t=7.213,P<0.05;icaA mRNA的表达(A/对照)分别为(0.4084±0.0461)和(0.5540±0.0341),t=6.008,P<0.05;icaR mRNA的表达(A/对照)分别为(0.4253±0.0513)和(0.2826±0.0636),t=13.066,P<0.05;δBmRNA的表达(A/对照)分别为(0.4236±0.0258)和(0.5291±0.0246),t=6.968,P<0.05;luxS mRNA的表达(A/对照)分别为(0.2947±0.0367)和(0.1783±0.0385),t=5.180,P<0.05。3.75mg/mL氨溴索作用下有同样的趋势且效应更加明显。结论氨溴索可降低表皮葡萄球菌BF PIA的含量和其调控基因icaA、和δB的mRNA的表达,增加icaR和luxS的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胞间多糖黏附素 氨溴索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icaC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表型的改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洁敏 朱于莉 +2 位作者 欧元祝 谢红梅 瞿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构建表皮葡萄球菌icaC阴性突变株,以期获得仅icaC基因不同而其他遗传背景与表皮葡萄球菌1457株相同的突变株,对icaC基因产物在细菌形成生物被膜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BT2-△icaC,经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株修饰后... 目的构建表皮葡萄球菌icaC阴性突变株,以期获得仅icaC基因不同而其他遗传背景与表皮葡萄球菌1457株相同的突变株,对icaC基因产物在细菌形成生物被膜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BT2-△icaC,经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株修饰后电转化入表皮葡萄球菌1457株。将含重组质粒的表皮葡萄球菌1457株在40℃多次传代,筛选出icaC敲除突变株(△icaC株)。检测△icaC株生长曲线,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检测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并采用斑点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菌多糖黏附因子的合成。结果使用同源重组法敲除表皮葡萄球菌1457株基因组中的icaC基因,△icaC株的生长曲线与表皮葡萄球菌1457株相似,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细胞外多糖黏附因子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表皮葡萄球菌1457株中icaC基因的缺失对细菌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细胞外多糖黏附因子含量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进一步研究表皮葡萄球菌icaC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ICAC 多糖黏附因子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江龙 林时辉 +1 位作者 高峰 徐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416-142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血清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arc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血清和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arc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每组30只,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均经腹腔注射LPS 5 mg/kg;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kg。造模6 h后,APS干预组经尾静脉注射APS 20 mg/kg,对照组和ALI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0、6、12、24和48 h每组各取5只大鼠,计算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CAM-1和IL-6的水平;造模后24 h,每组各取5只大鼠,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ICAM-1和IL-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12、24和48 h,对照组W/D比值明显低于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P<0.01);APS干预组W/D比值在各时点均明显低于ALI模型组(P<0.01)。造模后12 h,与对照组比较,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大鼠肺组织均出现较重度的炎性反应,但APS干预组较ALI模型组轻;造模后48 h,ALI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炎性反应达高峰,而APS干预组逐渐消退。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CAM-1和IL-6均维持在较低水平;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ICAM-1和IL-6水平在造模后12 h开始明显升高,而APS干预组在12 h后各时点浓度均低于ALI模型组,且同一时点与ALI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24 h,ALI模型组和APS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ICAM-1、IL-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而APS干预组与ALI模型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 APS能有效减轻LPS所致的ALI,此作用与抑制TNF-α、ICAM-1和IL-6的过度表达,减轻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引发内置物感染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官妍 吴嘉迪 +2 位作者 李杰 许锦涛 石晶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0-867,共8页
【背景】随着医用内置物的广泛使用,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导致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不断增多,目前鲜见关于表面活性剂针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作用的报道。【目的】通过研究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 【背景】随着医用内置物的广泛使用,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导致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不断增多,目前鲜见关于表面活性剂针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作用的报道。【目的】通过研究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分别对ATCC 35984(产膜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生物被膜的清除、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和形成生物被膜的关键物质多糖胞间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产生的影响,为临床使用SDBS防治由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可靠的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利用XTT减低法,评价SDBS对ATCC 35984已形成生物被膜的清除效率及对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DBS对生物被膜作用的效果;采用刚果红培养基观察SDBS对PIA产生的影响。【结果】浓度为256、128、64、32、16 mg/L的SDBS在作用6、12、24 h时,对ATCC 35984的生物被膜均有显著的清除效率(P<0.01);浓度为32 mg/L时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代谢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随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256、128、64 mg/L的SDBS对生物被膜的清除效率较为理想,SDBS浓度为64、32 mg/L时对PIA的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SDBS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内细菌的代谢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生物被膜形态结构有显著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清除效率 代谢 多糖胞间黏附素
原文传递
香芹酚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戴雨芸 李超 +3 位作者 袁中伟 李欣越 何泾正 尹立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3-820,共8页
【背景】生物被膜是细菌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可以增强细菌对药物及宿主免疫应答的抵抗力,引起细菌耐药性和持续性感染。【目的】探究香芹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生物被膜药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背景】生物被膜是细菌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可以增强细菌对药物及宿主免疫应答的抵抗力,引起细菌耐药性和持续性感染。【目的】探究香芹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生物被膜药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香芹酚对供试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和对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使用刚果红平板法探究香芹酚对供试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细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PIA)合成的作用;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香芹酚对胞外DNA(extracellular DNA,eDNA)分泌的抑制作用;利用RT-PCR技术检测香芹酚对供试菌株的生物被膜相关基因icaA、cidA和sar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香芹酚对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和生物被膜的清除均有较强作用效果。256μg/mL香芹酚抑制PIA合成和eDNA释放的效果显著。香芹酚可通过抑制相关基因转录从而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当64μg/mL的香芹酚作用后,sarA的转录水平降低了60.44%±2.91%,cidA的转录水平降低了76.48%±1.67%,icaA的转录水平降低了70.00%±1.94%。【结论】香芹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显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icaA、sarA和cidA基因转录水平抑制PIA的合成和eDNA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 香芹酚 细胞间多糖黏附素 胞外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